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

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8-09 13:19:44

❶ 中國歷史上共經歷了多少個朝代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❷ 中國歷史共經歷24個朝代的更替,各都存在了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大約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100年前後到公元前1760年前後,一共存在約400多年。
商朝大約年代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前後,一共存在約600多年。
周朝分為好幾個階段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前後起,到公元前771年止,存在約350年。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起,到公元前249年止,連頭帶尾共存在522年。春秋時代,長360多年。戰國時代,長180多年。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共15年。
漢朝。西漢,從公元前206年起到公元8年止,共214年。公元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公元23年「新」滅亡。淮陽王劉玄在位三年。東漢,從公元25年起,到220年止,共196年。
三國時代。三國時代自曹丕稱帝起,到280年東吳滅亡止,共計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起,到316年止,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長104年。
隋朝從589年統一中國起,到618年止,長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五代十國時期。從907年唐滅亡算起到979年宋統一中國止,五代十國時期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南宋,從1127年到1229年,共153年。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全長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全長277年。
清朝從1644年滿軍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268年。

❸ 歷史上朝代更迭列表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

返回頂部

動畫:中國歷史朝代演變史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統治民族

開國皇帝

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夏朝①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華夏族 禹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華夏族 湯

周朝 西 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華夏族 文王姬昌

東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華夏族 平王姬宜臼

戰國 前475-221年 華夏族 先秦國君世系表

秦朝 前221-207年
來源:中國歷史朝代 咸陽 陝西咸陽 華夏族 秦國歷代國君
始皇帝嬴政
秦朝歷代皇帝

漢朝 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族 太祖劉邦②
西漢皇帝列表

新朝③ 9-23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族 王莽

玄漢 23年2月~25年9月 宛城
洛陽
長安 河南南陽
河南洛陽
山西西安 漢族 更始帝劉玄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光武帝劉秀
東漢皇帝列表

三國 曹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魏文帝曹丕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族 漢昭烈帝劉備

孫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漢族 吳大帝孫權

晉朝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漢族 晉武帝司馬炎
西晉皇帝列表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晉元帝司馬睿
東晉皇帝列表

十六國⑤
304-439 前趙
(漢趙) 304-318 平陽 山西臨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劉淵

319-329 長安 陝西西安

成漢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涼 314-363 姑臧 甘肅武威 漢族 高祖明王張寔

後趙 319-351 襄國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龍城 遼寧朝陽 鮮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④ 351-394 長安 陝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苻健

後秦 384-417 長安 陝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萇

後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鮮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肅榆中 鮮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

後涼 386-403 略陽 甘肅平涼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呂光

南涼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寧 鮮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烏孤

南燕 398-410 廣固 山東益都 鮮卑族 世宗獻武皇帝慕容德

西涼 407-421 酒泉 甘肅酒泉 漢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統萬城 陝西靖邊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連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龍 遼寧朝陽 高句麗 燕惠懿帝高雲

北涼 397-439 張掖 甘肅張掖 盧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冉魏 350-352 鄴城 河北臨漳 漢族 武悼天王冉閔

*西燕 384-394 長子 山西長子 鮮卑族 濟北王慕容泓

*西蜀
(後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漢族 成都王譙縱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劉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宋武帝劉裕
南北朝皇帝列表

蕭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齊高帝蕭道成

蕭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梁武帝蕭衍

南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漢族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⑥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鮮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鮮卑族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鮮卑族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鮮卑族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鮮卑族 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漢族 隋文帝楊堅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⑦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漢族 唐高祖李淵
唐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國⑧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漢族 梁太祖朱晃
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沙陀族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沙陀族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沙陀族 漢高祖劉暠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漢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族 高祖王建

後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族 高祖孟知祥

楊吳 892-937 揚州 江蘇揚州 漢族 太祖楊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蘇南京 漢族 烈祖李昪

吳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漢族 武肅王錢鏐

閩國 893-945 長樂 福建福州 漢族 太祖王審知

馬楚 896-951 長沙 湖南長沙 漢族 武穆王馬殷

南漢 905-971 興王府 廣東廣州 漢族 高祖劉龑

南平 907-963 荊州 湖北荊州 漢族 武信王高季興

北漢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沙陀族 世祖劉崇

宋朝⑨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漢族 太祖趙匡胤
宋朝皇帝列表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漢族 高宗趙構
宋朝皇帝列表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機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黨項族 景帝李元昊

金朝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汴京 河南開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漢族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列表

清朝⑩ 1636-1911 北京 北京 滿族 清太宗皇太極
清朝皇帝列表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東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更多:中國朝代歌

備註:

①中國歷史按照5000年計算那麼就要把三皇五帝等神話納入了。根據經過5年匆匆結題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結論,夏朝應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當然夏商周斷代工程被人諷刺是「系統性編造歷史」,「一群老混蛋最後找到的最大的證據是幾片遠古籬笆遺址」。

②漢高祖既非劉邦的廟號,也非謚號。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但自漢武帝時代的史學家司馬遷開始稱劉邦為「高祖」,後世多沿用之,其實稱「漢高帝」或「漢太祖」才是正確的。

③王莽既無廟號也無謚號,雖然自稱新朝皇帝,但後來劉姓君主並沒有對王莽進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進行之中唯一一個沒有追封廟號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時為前代多個皇帝追封廟號,廟號也從他這一代開始泛濫。元末農民起義韓宋政權小明王韓林兒為多位前朝皇帝追封。

④「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後邊,為什麼不叫「後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國中的前,十六國里有兩個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萇的後秦。後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稱秦,故以前後秦區分。「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孫功達《氐族研究》稱是「最早嘗試由少數民族來統一全國」的歷史政權。「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戰國時期。先秦、秦國、秦朝、前秦、後秦、西秦是什麼關系?

⑤五胡十六國(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的五胡在中國北方范圍內相繼建立的國家,「五胡十六國」的說法源自北魏史學家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這十六國分別為:成漢(巴氐)、前趙(匈奴)、後趙(羯)、前涼、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燕(鮮卑)、後秦(羌)、西秦(鮮卑)、後涼、南涼(鮮卑)、西涼(氐)、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及胡夏(匈奴),簡稱「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當然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個,在當時具有較大影響的仇池、代國、高句麗、冉魏、西燕、吐谷渾、西蜀和翟魏等。不過近些年,有些出版部門認為本著民族團結不能再提「五胡十六國」,而部分教科書也改成了「少數民族南下」。

十六國里前秦的開國皇帝是苻健,發起淝水之戰的是苻堅,注意他們的姓氏——艹的「苻」,不是「符」,很多史料都會錯寫成「符」。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麗人高雲(高句麗王族,高雲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驪族群的分支。慕容寶收以為養子,賜姓慕容,因又名「慕容雲」,稱帝後恢復原姓高),實際的建立者是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時期慕容俊在位時被封為濟北王。慕容泓在位時雖未正式稱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歸附慕容垂,惟建立年號已表示有獨立於其他政權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為西燕之建立者。

⑥北魏的鮮卑族後來和漢族融合為漢族,是五胡里漢化最徹底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遷都洛陽,命令鮮卑貴族改姓漢姓,與漢族大地主通婚,學習漢語,穿漢服。由此100多個鮮卑復姓改為漢人單姓,獨孤氏、賀賴氏、步六孤氏都不見了,轉而被劉氏、賀氏、陸氏所替代。北魏皇室本來姓拓跋,從那時候開始改姓為元。所以魏孝文帝由拓跋弘改為元宏。

⑦李唐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趙縣,而李淵生於關隴,7歲被襲封為「唐國公」,自稱祖居關隴,是西涼王李昺的後代,藉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根據可考證的歷史資料證明,李世民的祖母、即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後妃的姐妹,屬於非漢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之間還有著姨表關系。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族人。而李淵一方的血統還沒有足夠的歷史證據進行論證。比較客觀的說法是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兒,民族大融合的產物,並非鮮卑一族。

⑧在五代十國亂世中,沙陀人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四個王朝,建立了五代一半的國家,歷史上熟知的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等人,都是沙陀族人,部分歷史朝代表都誤作漢族。這是因為沙陀族的漢化程度較高,加上被賜姓,看起來誤以為是漢族。宋朝以後,沙陀族的命運就和當年的鮮卑族類似融入了漢族。

⑨南宋的首都不是臨安,其實不管南宋還是北宋法定首都都是東京。公元1131年,杭州被升為臨安府(臨時安頓之意),只是南宋的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臨時駐蹕的地方,也就是臨時首都,地位比陪都建康(南京)高一些。南宋皇帝一直都不承認臨安是首都。只是這一臨時,就「臨時」了一百七八十年,直到南宋滅亡。《馬可·波羅游記》和同時期的西方著作均將杭州稱為行在(Quinsay)。不升格臨安為都城是為了凸顯匡復中原的決心,避免被人稱之為逃跑皇帝,偏安一隅,給北上收復存點念想。

⑩清朝,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女真族人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簡稱「清」,因此把皇太極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太宗。1644年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福臨)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這是中國歷史又一次大倒退。

❹ 我國共經歷了24個朝代的變更,那麼多古都中,哪8個能排上名號又經歷了幾個朝代

中國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1、西安:長安城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統一國家西周、秦、西漢、隋、唐等13個王朝的都城,綿延逾千年,其「法天象地,嘗水相土」的都城選址、規劃布局以及古代都城營建思想和理念,均有獨到之處。

2、洛陽:夏,最後的都城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因此,這里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第一縷曙光。偃師商城是商朝取代夏朝建立的最早的都城,偃師商城中「宮城」與「郭城」的發現,證實了文獻中「城以衛君」、「郭以守民」的城市功能。其後,洛陽經歷東周的成周、王城,漢魏故城及隋唐城,都城的建造上呈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

3、南京:六朝古都(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南京的建都規模和氣勢,堪稱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的典範。

4、北京:盡管元朝宏偉的大都早已灰飛煙滅,明清故宮也變得滄桑斑駁,但北京依然帶有明顯的北方都城獨有的宏偉大氣。

5、開封:經歷五代十國長期的戰亂,從北宋定都開封,中國歷史出現南北分庭抗禮的局面,北宋的「汴京」宮殿巍峨、市井林立,繁華盛極一時。

6、安陽:安陽被認為是商代後期的都城,故稱之為殷墟,這里有大面積宮殿遺址和王公貴族的大墓,當然還有聞名於世的甲骨文。

7、鄭州: 鄭州商城被認為是商代中期「傲都」的所在,其城垣建造和青銅冶煉遺址是都城走向成熟和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在這里,能看到成套完整的青銅器「九鼎八簋」,這是王權的象徵。

8、杭州:五代十國中的吳越與南宋在此建都。

(4)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眾多的政權中,歷代只對「二十五史」記載的國家即從三皇五帝,夏,商,兩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兩宋,金,元,明到清朝予以認可被視為正統朝代其中只有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這八大古都曾作為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首都。

中國歷代都城選址的條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區經濟繁榮,交通便利,故多位於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優勢,如西安有「四關拱衛,浮渭據涇,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之盛,南京有「龍盤虎踞」之勢,」洛陽有「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北京有「背山帶海」的形勝等。

我國古代都城建設都有周密的整體規劃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內容可歸納為:「正朝夕」,「水地以縣」,天子之國應「方九里」,「旁三門」,「有溝樹之固」,「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市朝一夫」,「王宮門阿五雉」等。

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我國歷史上長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禮制」的體現。根據這些要求所營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嚴謹,左右對稱,棋盤式布局等特點。帝王深居宮中,遠離市,幽靜、安全,又足以體現帝王之尊嚴與天下歸一的願望。商業集中,便於貿易;百姓居小巷之內,既安靜,又便於治安管理。

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條庄嚴、筆直的中軸線,中軸線兩側是堂堂正正的對稱街區,城中部有層層疊疊的紫禁城宮殿群。整個北京猶如一個完整的協調的藝術品,結構嚴整,層次分明,布局井然,設計勻稱,棋盤狀街區格外古樸、完整、協調,還有大量方便舒適的傳統住宅四合院與靜謐、優美和凝聚著古老歷史的胡同。北京的這一古都風貌,被丹麥城市規劃學家S·E·R·休森稱為「世界奇觀之一,是一個卓越的紀念物,一個偉大文明的頂峰。」美國城市專家E·貝康稱它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

❺ 歷史朝代更替表 (含時間)

一、列表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計:268年

二、朝代資料

1、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2、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

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3、五代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定都於開封和洛陽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以及割據於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

五代指這五個位於中原的王朝,正統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中原王朝,十國為割據政權,五代並不是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介於唐宋之間的特殊歷史時期。

4、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

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5、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朝

❻ 中國的上下五千年的朝代變化順序

一、順序列表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朝代資料

1、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2、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3、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

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4、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5、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

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

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明鄭結束。

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❼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具體如下表,表一:

(7)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擴展閱讀

歌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❽ 中國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經過了多少個朝代是哪些

23個,分別是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楚、西漢、新莽、玄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武周、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1、夏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2、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3、新

新朝(8年—23年),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

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共1帝、15年國祚。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

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4、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5、明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 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 ,還曾收復安南。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明史》評價明成祖為「遠邁漢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❾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個朝代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有歌訣道: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9)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擴展閱讀:

部分王朝國號由來:

夏,大禹死後,其子啟繼位,在戰勝伯益後遷居到夏(今山西夏縣),後來遂以之為國號。

商,商朝始祖契(xie)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後來商湯滅夏桀建立王朝,遂以之為號。但是後來著名的盤庚在位時又將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後世又將其稱為殷商。

周,其祖先古公亶父被戎狄所驅逐,從陝西高原遷徙到了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後來武王伐紂後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遂稱周朝。公元771年,申候勾結犬戎襲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次年,繼位的周平王東遷到了洛邑(今洛陽)。

從此,史稱平王東遷前為西周,東遷後為東周。東周又被細分為春秋、戰國。春秋,因孔子修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國,因西漢末劉向編纂《戰國策》始作為歷史名稱,其意為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不解。

秦,其祖先贏成為周朝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於秦邑(今甘肅張家川東),後來秦朝就以其地名為國家之稱。

西漢,項羽滅秦後分封諸侯,因為忌憚劉邦遂將其封於道路坎坷,山川重重的漢中、巴蜀之地,稱漢王。劉邦攻滅項羽後,遂以漢為國號,定都長安。

新,王莽篡西漢,於公元前8年稱帝。因王莽初年被封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篡漢後遂以新為國號。

東漢,王莽新朝滅亡以後,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劉邦後裔劉秀於公元前25年攻滅群雄,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因相對於長安,洛陽地理位置在其東,史稱東漢。

魏,曹操曾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後升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遂以之為國號,史稱曹魏。

蜀,劉備割據四川,定都成都,此地本屬先秦時代古蜀國范圍,故被稱為蜀國。因劉備以恢復漢室天下作為號召,所以把自己的政權稱為漢,史稱蜀漢或蜀國。

吳,孫權佔有吳郡(今蘇州市)等地,其地春秋時代原屬吳國,所以國號稱作吳,史稱孫吳。又因長江從九江至鎮江一段呈南北走向,時人由西向東渡過長江才可來到吳郡,故又稱其為東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❿ 中國從古代到現代經歷了幾個朝代啊

經歷的朝代有:

夏、商、周、秦、西楚、西漢、玄漢、新朝、東漢、三國、晉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依舊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國的各種發明是世界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經濟、文化、科技成果依舊世界矚目。

我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止,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

(10)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擴展閱讀:

結束封建王朝統治的辛亥革命

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的封建統治。革命黨人發動了萍瀏醴、廣州黃花崗等一系列起義,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閱讀全文

與歷史以來改了多少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5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2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4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7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4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7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9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6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9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