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文獻學目錄怎麼做

歷史文獻學目錄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8-07 23:48:48

❶ 文獻學概要的目錄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獻與文獻學
一:文獻的含義
二:文獻學的研究范圍
三:為什麼要學習文獻學
第二章:文獻的載體
一:甲骨
二:金
(一) 禮器
(二) 樂器
(三) 兵器
(四) 農器
(五) 度量衡
(六) 錢幣
(七) 符璽
(八) 日用器
三:石
(一) 碣
(二) 摩崖
(三) 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紙
七:羊皮紙
八:貝葉
九:紙
(一) 造紙術的發明
(二) 紙質文獻的裝潢形制
1. 卷子
2. 經折裝
3. 蝴蝶裝
4. 包背裝
5. 線裝
第三章 文獻的形成及流布
一:文獻的形成
(一) 著
(二) 述
(三) 編
(四) 譯
1. 佛經翻譯
2. 學術翻譯
3. 文學翻譯
二:文獻的流布
(一) 講唱
(二) 鐫刻
(三) 抄寫
(四) 印刷
(五) 攝影
(六) 掃描、微機輸入。
第四章 文獻的收藏與散佚
一:歷代官府藏書及其散佚
(一) 歷代官府文獻的收藏概況
(二) 歷代文獻的大量散佚
1. 秦始皇焚書
2. 西漢末年戰亂
3. 東漢末年戰亂
4. 西晉末年惠懷之亂
5. 侯景之亂與梁元帝焚書
6. 隋末唐初
7. 安史之亂
8. 黃巢起義
9. 靖康之難
10. 李自成起義
11. 乾隆禁毀
12. 嘉慶宮火
13. 太平天國起義
14. 英法聯軍縱火圓明園
15. 庚子事變
16. 日本侵華戰爭
17. 文化大革命
二:歷代藏書家之興替
(一) 周秦私家藏書概況
(二) 漢魏晉南北朝的私人藏書
(三) 唐宋私家藏書
(四) 元明私家藏書
(五) 清代著名藏書家(上)
(六) 清代著名藏書家(下)
(七) 近代著名藏書家
第五章:文獻的版本
一:版本釋義
古代寫作板本,指一種書籍的多種出版形式。
二:版本類型
(一) 寫本
1. 手稿本
2. 清稿本
3. 抄稿本
4. 影鈔本
5. 抄本
(二) 刻本
(三) 套印本
(四) 餖版本與拱花印本
(五) 活字本
(六) 石印本
(七) 珂羅版印本
(八) 批校本、題跋本
三:善本的界義
(一) 善本的兩層含義
(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的鑒定
(一) 明確撰寫年代
(二) 細讀前後序跋
(三) 驗牌記
(四) 查避諱
(五) 考刻工
(六) 核校閱人時代
(七) 看字體
(八) 看版式
(九) 看紙張
(十) 看裝潢
(十一) 查藏印
(十二) 類比法
(十三) 查著錄
(十四) 求旁證
(十五) 對書影
第六章 文獻的校勘
一:文獻訛誤的類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 文獻錯訛的類型
1. 訛
2. 脫
3. 衍
4. 倒
文字顛倒。
5. 錯亂
(二) 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應具備什麼條件
(一) 主觀條件
(二) 廣求異本
(三) 廣求相關資料
(四) 精研所校之書
三:校書的主要方法
(一) 對校法
(二) 它校法
(三) 本校法
(四) 綜合考證法
四:校勘成果的處理及校勘記的寫法
五:校書的態度:多聞闕疑
第七章 文獻目錄
一:目錄的產生及其含義
二:古籍的分類
三:目錄的主要內容
(一) 書名
1. 古書的命名方式
(1). 以通稱為書名
(2). 取書中一二字為書名
(3). 以性命為書名
(4). 以朝代為書名
(5). 以時間為書名
(6). 以地點為書名
(7). 以隱括內容為書名
2. 同書異名與同名異書
(1). 同書異名
(2). 異書同名
(二) 篇卷
(三) 撰人及朝代
1. 關於撰人的朝代
2. 關於撰人
(四) 版本
(五) 提要
(六) 大小序
四:目錄的類型
(一) 公藏目錄
(二) 私藏目錄
(三) 史志目錄
(四) 專科目錄
1. 經學目錄
2. 小學目錄
3. 史部目錄
4. 子部目錄
5. 集部目錄
(五) 特種目錄
1. 舉要目錄
2. 叢書目錄
3. 知見目錄
4. 眼經目錄
5. 禁毀目錄
6. 版本目錄
7. 辨偽目錄
8. 其他
第八章 文獻的輯佚與辨偽
一:輯佚
(一) 古書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 前人輯佚的成績
(三) 輯佚的方法
二:辨偽
(一) 什麼叫偽書
(二) 作偽的動機
1. 傳道
2. 射利
3. 炫名
4. 爭勝
5. 逃禁
6. 避嫌
(三) 作偽的主要手段
1. 作者假託他人
2. 後人改題著者
3. 割去序跋
4. 偽撰序跋
5. 沿襲舊名而作新書
6. 節采某書更易新名
7. 綴合群書造為新編
8. 變亂舊例以充新編
9. 自著自注
10. 書以篆籀而充古本
11. 以假摻真竄亂舊帙
(四) 我國辨偽的歷史
我國辨偽歷史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
(五) 辨識偽書的方法
1. 從授受源流上辨偽
2. 從被依託的人辨偽
3. 從首先傳出該書的人辨偽
4. 從該書與作者行事的矛盾辨偽
5. 據當世人的揭發辨偽
6. 從文本上辨偽
7. 從文章風格辨偽
8. 從特殊詞語的起源辨偽
9. 從聲韻系統和時代的矛盾辨偽
10. 從因襲上辨偽
11. 從稱引上辨偽
12. 從佚文上辨偽
13. 從史實的先後辨偽
14. 從稱謂上辨偽
15. 從制度上辨偽
16. 從地理沿革上辨偽
17. 從本書與作者的思想觀點矛盾上辨偽
18. 從被依託者的學術水平與本書矛盾辨偽
19. 從被依託者的學術專長與本書矛盾辨偽
20. 從學術思想發展史的倒置辨偽
(六) 偽書的價值
1. 偽書的史料價值
2. 位數的文學價值
3. 偽書的語言價值
4. 偽書的思想價值
5. 偽書的其他價值
第九章 類書與叢書
一:類書
(一) 何謂類書
(二) 類書的起源
(三) 類書的功用
1. 查找史料
2. 查找辭藻
3. 校勘、考訂古書
4. 輯佚
(四) 類書舉要
二:叢書
(一) 什麼叫叢書
把多種不同的書編在一起,冠以一個總名。
(二) 叢書的起源與功用
(三) 叢書舉要
第十章 地方誌與家譜
一:地方誌
(一) 地方誌的產生
(二) 歷代地方誌的數量
(三) 地方誌的種類
1. 總志
2. 省志
3. 府志
4. 州志
5. 廳志
6. 縣志
7. 鄉鎮志
8. 都邑志
9. 衛所志
10. 邊關志
11. 土司志
12. 鹽井志
13. 專志
(四) 地方誌的用途
二:家譜
(一) 家譜的起源與發展
(二) 家譜的內容
(三) 家譜的價值及存佚情況
1. 家譜的價值
2. 家譜的存佚情況
第十一章 總集與別集
一:總集
(一) 選集舉要
(二) 全集舉要
二:別集
(一) 別集的起源
(二) 別集的內容
(三) 別集的文獻價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獻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獻
(一) 甲骨文的發現
(二) 甲骨文的發掘及出土數量
(三) 甲骨文資料的結集與考釋》
(四) 甲骨文的文獻價值
二:金文文獻
(一) 金文的出土
(二) 金文文獻的匯集及考釋
(三) 金文文獻的學術價值
第十三章 出土文獻概述(下)
三:簡帛文獻
(一) 近世出土簡帛文獻概況
(二) 簡帛文獻的價值
四:石刻文獻
(三) 石刻文獻要籍
(四) 石刻文獻的價值
五:其他出土文獻
(一) 盟書
(二) 璽印
(三) 磚瓦文字
(四) 紙質出土文獻
第十四章 敦煌文獻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經洞
(一) 敦煌
(二) 敦煌石窟
(三) 莫高窟
(四) 藏經洞
二:敦煌石室的發現及文獻的流散
(一) 敦煌石室的發現
(二) 藏經洞的封閉時間和原因推測
(三) 敦煌遺書的流散
三:敦煌文獻的目錄
四:敦煌文獻的匯編整理與刊行
五:敦煌文獻的內容及價值
(一) 宗教文獻
(二) 儒家經典
(三) 語言資料
(四) 史籍地誌
(五) 子部圖書
(六) 考古與藝術
(七) 文學作品
(八) 科技史料

❷ 目錄在中國古代文獻學中的作用是什麼

目錄:指著錄一批相關文獻,並按照一定次序編排而成的揭示與報道文獻的工具。它是聯系文獻與用戶的橋梁和紐帶。

目錄是目和錄的總稱。 「目」指篇名或書名, 「錄」是對「目」的說明和編次。前人把「目」與「錄。編在一起,謂之「目錄」。《昭明文選·任彥開為范始興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劉欲《七略》稱:「《尚書》有青絲編目錄」,可知劉向校書,即已使用「口錄」一詞。班因《漢書·敘傳》中,亦有「愛著目錄,略序洪烈,述藝文志第十」之句,表明早在漢代, 「目錄」二字已作為一個名詞而被加以使用。在現代漢語中, 「目錄」一詞的涵義:一為「圖書日錄」的簡稱。這類目錄,是記錄圖書的書名、著者、出版與收藏等情況,按照一定的次序編排而成,為反映館范、指導閱讀、檢索圖書的工具。二是指書籍正文前所我的目次。此外,根據一定的主題,為專科研究而編制的參考書目或向群眾介紹優良讀物的推薦書目,一般稱為書目,有時也稱為目錄。
我國古代學者對目錄學的研究,一宜定在世界的前列。漢代劉敵所作的《七略》,比被譽為西方目錄學之父的瑞土人吉土納所編的歐洲第·部圖書分類法 —《萬象圖書分類治》,要早1500多年。前人治學,都很注重書目和拿捏有關目錄的學問。清代著名考據學家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寫場 「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朗,方可讀書;不明,總是亂該。」又說: 「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目錄對於整理古耪文獻亦至關重要。著名日錄學家余哀錫在《目錄學發微》中,總結了目錄學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種作用:一日以目錄著錄之有無,斷書之真的;二日用目錄書考古書篇名之分免三曰以目錄書著錄之部次,定古書之性質,四曰因目錄訪求陰性五曰以目錄考亡佚書,六曰以日錄書所裁姓名卷數,考古書之真偽。余先生的上述論斷,是校人深刻的。目錄對於研究者來說,又是得力的助手和工作的指商。出於日求是圖書的分類著錄,因而利用目錄有助於查閱有。關圖書資料, 「即類求書,因書究學」;同隊日錄在分門別類之中,亦可展觀文化學木的源流、派別,從而使人們可從中「炊事學術,考鏡源流」,這對於研究工作,無疑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我們在研究、整理和運用歷史文獻的過程中,對於目錄特別是史部目錄必須認真加以學習和研究。
我國目錄起源於何時?目錄的產生,是以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為前提的。根據近幾十年來對安陽小屯襯甲骨的發掘與研究,我們知道,商代已有一定數量的文獻典耪。那些由佔Fj面積累的甲骨F辭,是當時文獻記錄的一部份。從殷墟的發領中我們還可看到,每一個窖穴中的甲骨F辭,都有一定的年代,通常是以一個商王在位的時間為斷限。一個容穴里的甲骨入藏,都有一定的順序、方法和手續,有與此相應納記號或數碼排列,而這些,應該說與目錄的產生是有著密切聯系的。
但是,在奴隸社會里,由於文化典籍掌握在官府手裡,流通的范圍有限,加以書寫工具落後,均不利於目錄學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同時期.隨苦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生產力得到發展,學術研究空前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昔日「學在官府」的局舊逐漸被打破,以金石、簡核、綉帛為載體的圖書資料大量增加。社會fL階級和各階層的人,從不同的目的出發,要求對文獻進行整理和編目,孔子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開始他的文獻整理工作的。據記載,他曾纂《易》、修《春秋》、則《詩》、《書》、訂門N、《樂》。在進行這項整理工作的同時,孔子實際J:也在從事日錄工作:一是精選文獻,如從3000篇詩中選取300餘篇,一是採用各種方法進行分類,如《風》按地區分,《雅》按時間分,《頤》按作用分;三是寫提要,如為《詩》、615b瑤序;四足為「六經」的各篇匣定次序。這里,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我岡文獻典籍,從7L子刪定「六經」所作的大序、小序,列戰國素漢睹子百家著述的白序,再到劉向校書的書錄,反映丁我四目錄的形成過程。那些大序、小序和自氏在當時已起營「內容提要」的作用,實為目錄的一項重要內容。
繼孔子之屑。出現了篇名提示內容之作,如《墨子》的《兼愛》篇,其篇名揭示出文章的內容,同時,按作者分類之法也巴出現,如《莊子》一書,其自著部分為內篇,後學歷作者列為外篇、雜篇。至於《呂氏春秋》的「序意」,《推南子》的「要略」,較過去的「大序」、 「小序」意思更為完整,已近乎一書的日錄丁。由此可見,我國目錄,萌芽於先秦時期,起源於《詩》、《書》之序。

❸ 歷史文獻學是研究什麼的

歷史文獻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

歷史文獻學是對文獻的產生發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3)歷史文獻學目錄怎麼做擴展閱讀

學科特點

綜合性,是指中國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對象、領域以及所運用的理論,方法既涉及到歷史學,也涉及到古典文獻學,同時又與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年代學、歷史地理學以及古代文學、中國哲學史、科技史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綜合性雖然不是歷史文獻學的學科性質,但的確是它的一大特點。

基礎性,是就歷史文獻學在歷史學的結構體系中所處的基礎地位而言的。研究歷史必須依據史料,史料的范圍雖然很寬廣,但傳世的和出土的歷史文獻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實踐性,是說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強調實踐講求致用的學問。無論整理還是研究歷史文獻,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如版本、目錄、校勘、辨偽、輯佚等都需要長時期的動手實踐和經驗積累,方能得其門徑而取得成就,而整個歷史文獻學學科也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文獻工作實踐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❹ 歷史文獻學學什麼

學科定義:
歷史文獻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歷史文獻學是對文獻的產生發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研究領域
主要有四個方面:
1、歷史文獻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之確定、學科體系之建設及文獻學方法等。
2、歷史文獻學史:包括文獻學產生、發展、繁榮、變化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的成就、特色等。
3、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學術思想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特別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
4、文獻整理:包括目錄、版本、校勘、輯佚、辨偽以及文獻數據化等。
學科性質
(1)歷史文獻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2)歷史文獻學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3)歷史文獻學是文獻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❺ 怎樣做「歷史研究」

表面看來,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或哲學研究比歷史研究更能顯示其現實意義。不過,歷史研究依然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哲學研究相比,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哲學研究止於思辨和教訓,容易「徒託空言」,而歷史研究因其敘述歷史事實而更容易顯示出「深切著明」的效應。[1]與調查研究或實驗研究相比,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歷史研究所面對的研究對象是比較穩定的文本。它既不像實驗研究那樣容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也不像調查研究那樣因缺乏資料而無話可說。而且,從歷史研究的視角來看,「現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見得調查研究的對象就是現實的而歷史研究的對象就一定是「過去」的。相反,一切「現代」都正在成為過去,而一切歷史都可以理解為當代史。
從研究的主題來看,歷史研究可分為思想史研究、制度史研究(或改革實踐史)和學術史研究三種。而從研究的方法來看,歷史研究可分為歷史的考證研究、歷史的敘事研究和歷史的解釋研究。
歷史的考證研究和歷史的敘事研究其實就是歷史的調查研究,可統稱為歷史的實證研究。一般意義上的調查是對「當下的事件」的調查,而歷史的考證研究和歷史的敘事研究是對「過去的事件」的調查。
歷史的解釋研究在面對歷史事實(主要是歷史文獻)時,它更多地依賴於研究者個人的判斷及其所選擇的視角。不同的研究者總是能夠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不同的解釋,這使解釋研究不可能像其他實證研究如調查研究、實驗研究那樣顯示出「毋庸置疑」的客觀性。但是,歷史的解釋研究在提出解釋時仍然重視解釋的理由和證據,以便使自己的解釋令人信服。就此而言,歷史的解釋研究也有某種實證研究的含量而並非任意、任性地隨意發揮。

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能夠

●了解歷史的考證研究的三個主要途徑;
●掌握歷史的發生學研究的三個主要途徑;
●學會使用歷史的話語分析法,掌握歷史的話語分析的三個主要方法;
●學會使用歷史人類學研究法;
●理解傳統的解釋學研究與隱微解釋學研究的主要差異;
●理解歷史的述評研究的技巧及容易出現的問題;
●掌握必要的翻譯技巧;
●掌握隱微解釋學研究的三個技巧並理解「解釋學的三個自信」;
●學會歷史的比較研究。
中外歷史研究幾乎都有重視史料考證的傳統。中國有「乾嘉學派」,西方有「蘭克學派」。中國史學界在18世紀已經興起「考證」之風。乾隆、嘉慶兩朝,迄於道光中葉的百餘年間,朴實的經史考證成為學術主流,時人「皆以考博為事,無復有潛心理學者」,形成「乾嘉學派」(也稱為「考據學派」)。[2]「清代是校勘碩果累累,校勘學獨立形成的時期。」[3]當時出現一大批從事校勘、版本、目錄研究學者。[4]發展至戴震(1724~1777)、章學誠(1738~1801)等人那裡,「乾嘉學派遂臻於鼎盛」。
西方史學界重視史料考證的傳統並非始於德國史學家蘭克(L. Ranke,1795~1886),但蘭克為這個傳統制定了嚴格的考訂與批判的方法,並發展成一個學派。「蘭克學派」的主要貢獻並不在於它倡導「史學即史料學」的實證主義史學,因為,「蘭克本人既沒有說過此話,他的著作也絕非史料的編排」。相反,蘭克本人一直相信「歷史背後的精神力量」,他甚至會在其著作中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評論。他的著作隱含了他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傾向。「蘭克學派」也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只追求「如是直言」而不重視寫作的藝術。相反,「他的史筆,從容流暢,且有音樂節奏,……他從不諱言史家需要藝術天才和造詣,他一直認為大氣磅礴的敘事,仍是史家的重要任務。他的書不僅僅為專家而寫,也可供非專業者閱讀。」[5]蘭克學派的真正貢獻在於:它不僅收集和利用檔案資料,而且辨別檔案文獻的真偽,強調在引用史料之前,必須進行嚴格的史料辨偽或史料批判。1886年蘭克去世,3年後德國史學家伯倫漢(E. Bernheim,1850~1942,蘭克的再傳弟子)總結蘭克的史料辨偽方法,出版《史學方法論》。蘭克學派所強調的史料辨偽對後來的史學發生了持久的影響。即便後來出現的以法國「年鑒學派」為代表的「新史學」對蘭克學派提出批判[6],但是,年鑒學派或新史學也依然重視考據。其差異只在於,年鑒學派或新史學更重視社會經濟史、文化史而不贊成蘭克學派只強調政治史以及相關的宗教史和外交史的研究。[7]
至民國初年,胡適、傅斯年、顧頡剛等人結合中國「乾嘉學派」的傳統和西方蘭克學派的精神而倡導史料的考證與辨偽,一度興起「古史辨派」(也可稱為「古史辨偽」)。[8]考證研究看似與現實無關或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它往往為相關的思想史研究或制度史研究以及哲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史料證據。學術研究可以因此而避免以訛傳訛。
史料考證的主要方法是比較。根據比較所採用的材料來看,考證研究可分為校勘法和三重證據法。考據是歷史研究的必要工具,但是,在義理和考據之間,義理優先於考據。

一、校勘法
校勘是尋找適合閱讀的文獻、做注釋或參考文獻以及撰寫文獻綜述的前提條件。與之相關的研究包括版本學研究和目錄學研究。
(一)校勘與校勘學
有關校勘的系統研究,稱為「校勘學」。狹義的校勘就是「用本子互勘」 [9],以便發現同一部書的錯誤、錯漏,然後訂正。也有人認為,校勘學的主要工作有三:「一是發現錯誤,二是改正,三是證明所改不誤。」[10]
校勘既可以作為歷史研究中的輔助方法,也可以作為獨立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領域,獨立的校勘研究似乎並不多見,但在編輯教育著作或引用他人的文獻時,需要基本的校勘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校勘技巧。比如,在編輯和整理杜威的早期、中期和晚期著作時,編者特別強調了「文本的校勘原則和程序」。[11]又如,有研究者對有關拉伊(W. Lay,1862~1926)的「實驗教育學」的相關簡述及其版本做了校勘,發現大量以訛傳訛的錯誤(見案例6-1)[12]。

案例6-1:拉伊和他的實驗教育學

拉伊在1903年出版了他的《實驗教學論》。這本書1905年推出第2版,1910年推出第3版。迄今未見中譯本。他在1908年出版了他的《實驗教育學》,1912年和1918年分別推出第2版和第3版。193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譯本;199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再次出版中譯本。
在我國建國以前,比如,錢歌川的《現代教育學說》正確地指出了拉伊在1903年出版了《實驗教授學》,1908年出版了《實驗教育學》。雷通群在其《西洋教育通史》中說,拉伊於1903年著《實驗教授學》,但未及《實驗教育學》。
然而,如商務印書館1930年出版的《教育大辭書》中的「拉伊」目說,「1903年,發表《實驗教育學》一書」;其「實驗教授學」目,說「實驗教授學之名詞,始於拉伊所著Experimentelle Didaktik(1903)一書」。又如商務印書館1935年出版的《現代西洋教育史》說,在1903年,始才公布他的《實驗教育學》(Experimentelle Didaktik);又提到「《實驗教育學》(Experimentelle didaktik)1912」。把拉伊的兩本書搞成一瓶漿糊了!建國以後、我國一些教育類工具書、教育理論和教育歷史的書籍,搞錯了的確實不少,比如: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教育實驗學》第2頁,說「另一位德國教育家拉伊1903年寫出了《實驗教育學》一書」。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近代西方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第259頁,說「拉伊於1903年寫成《實驗教育學》一書」。……之所以如此縷述拉伊的《實驗教學論》和《實驗教育學》兩本著作及其出版年份,是因為感到「以訛傳訛」實在太多了!

(二)校勘學與版本學、目錄學
傳統的校勘學主要是指對古籍的校勘,它與版本學、目錄學相關,三者一起構成「古典文獻學」。[13]版本學側重研究各種版本的源流(發生和傳播)、差異、優劣及其演變規律,並以此為校勘提供基礎;目錄學側重書名、卷數、頁碼、作者、版刻以及索引和提要。[14]而在實際的操作中,校勘學、版本學、目錄學三者往往相互支持、彼此呼應。廣義的校勘學包括了版本學和目錄學。[15]也因此有人統稱之為「目錄版本校勘學」[16]或「版本目錄學」。[17]在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領域卓有成就者,被稱為「版本目錄學家」或「校讎學家」。[18]這樣看來,校勘包括了史料辨偽。[19]中國近代興起的「古史辨偽」,也可以視為廣義的校勘和校勘學的一個部分。[20]
在現代學術研究領域,很少有學者被稱為版本學家、目錄學家或校勘學家,也很少有學者被稱為「版本目錄學家」或「古典文獻學家」。但是,版本學、目錄學和校勘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術一起濃縮為「現代文獻學」或「歷史文獻學」。[21]與之相關的「文獻研究」以及「文獻綜述」成為現代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校勘的時機
並非所有的研究都需要校勘,但是,當研究者遇到以下情境時,則需要做必要的校勘,以免出現學術研究中的「低級錯誤」。
第一,在閱讀文獻時,需要在不同版本之間做出選擇。如張之洞在《書目答問》的開篇所提示:「諸生好學者來問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讀書不知道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22]一般而言,可以通過考察文獻的目錄、導言、注釋以及參考文獻來對文獻的質量做一個整體的評估。然後,在比較不同版本的基礎上進行選擇。
第二,在引用文獻時,如果同一著作或論文有多種版本,則需要通過校勘的方式選擇高質量的版本。
第三,在引用文獻時,如果發現所引用的文字不順暢,則需要通過校勘的方式確認原文是否准確。
第四,在轉引他人的文獻時,需要確認所轉引的文獻是否准確。比如,在討論柏拉圖的「靈魂馬車」比喻時,不少研究者的引文與注釋出現錯誤[23]:一是引文與原來的譯文不符。二是注釋錯誤,標示的頁碼與原來的譯文不符。[24]又如,Rudck, J.和Hopkins, D.在其主編的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 Reading from the work of Lawrence Stenhouse中引用了Stenhouse的What Counts as Research,其注釋所標注的出處是錯誤的。類似的錯誤同時也說明,應該引用原始文獻而不得轉引他人文獻或「文摘」式的文獻,除非研究者經過努力之後實在無法獲得原始文獻才可以採用轉引。如果發現某份文獻與原始文獻擺放在一起可以起到「互文閱讀」的效果,則可以在注釋中同時列出原始文獻和轉引的文獻。這樣做的前提是,需要對轉引的文獻與原始文獻做一些校勘,以便確認轉引的文獻是否准確。
第五,如果同一著作出現多個版本,則需要以校勘的方式確認版本的質量,一般而言,專業出版社的版本比較可信,而商業出版機構出版的作品需要警惕。本領域的學術期刊所發表的文獻比較可信,而沒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所發表的文獻則可能難登「大雅之堂」。若同一文獻出現多種資料集,應盡量使用最早的版本或選編校勘精良的版本。
第六,如果同一著作出現了多種譯本,則需要通過校勘的方式比較譯本的質量以便選擇優質的譯本。
第七,如果同一著作出現了多次修訂版,則盡可能採用最新的版本,不過,也可以通過校勘的方式確認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以便選用合適的版本。
第八,如果引用譯本,則需要對原文與譯文做必要的校勘,以便確認譯文的質量。如果發現譯文的語義不順暢,則立刻進入校勘狀態。

二、兩重證據法
如果把校勘理解為「用本子互勘」,那麼,這種考據的方法仍然是以文本為單一的證據,有人稱之為「以文獻考證文獻」、「以古書論古書」。[25]除了「用本子互勘」這種「單一」證據之外,還有兩重證據法和三重證據法。
兩重證據法主要指王國維所使用的地下的考古材料與地上的古書材料互勘的方法。在王國維看來:「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26]有人稱之為「物質與經籍證成一片」或「地下紙上打成一片」法。[27]
其實,王國維的考證並不止於「兩重證據」,陳寅恪將王國維的治史方法歸納為「三目法」:一是「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相當於王國維本人所說的「兩重證據法」。二是「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三是「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28]
不過,有關王國維的「三目法」更適合用來概括陳寅恪本人的治史方法。王國維在史學方法上的突破主要限於兩個方面:一是地下的考古資料與地上的文本資料相互印證,比如《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二是哲學視角尤其是西方哲學的視角與歷史文本的相互印證,比如用叔本華哲學視角研究《紅樓夢》。但是,王國維本人外語水平有限(僅通曉日語和英語),很難做到「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真正能夠熟練使用這個方法的正是陳寅恪本人。據說,陳寅恪能熟練使用的外文有十六七種[29],尤其精研「梵語」,這為陳寅恪採用「異族之書」與本國之書相互印證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陳寅恪後來也利用自己的外語優勢更正了王國維書中的某些錯誤。[30]
除了採用「異族之書」與本國之書相互印證之外,陳寅恪還採用了以詩證史的「詩史互證法」。採用此種方法的典型作品是《柳如是別傳》。
如果說王國維的史學方法的兩個特色是考古學與文獻學的互證以及哲學視角與史料的互證,那麼,陳寅恪的史學方法的兩個特色則是「異族之書」與本國之書的互證以及「詩史互證」。

❻ 中國歷史文獻學考試主要考啥它的重點是啥會考哪些內容

201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各科目參考書

「中國歷史文獻學」課程參考書如下: 參考書目

1.《文獻學概要》,杜澤遜,中華書局2001年。
2.《中國歷史文獻學》,楊燕起,高國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考試大綱
中國歷史文獻學考試大綱

1.「文獻」的概念及其內涵變化。
2.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對象、任務以及學科構成,學習歷史文獻學的意義。
3.歷史文獻學與歷史學的關系。
4.文獻載體的演變過程。
5.古籍的主要編纂體裁類型及編纂特點。
6. 古代重要類書及其文獻價值。
7. 叢書的概念及其作用。
8. 《四庫全書》編修的歷史背景、體例特點、流傳情況及其功過。
9.目錄學的概念和目錄學對於讀書治學的指導作用。
10.古代書目的主要類型及其各自的特點和功用。
11.圖書的四部分類法及其產生、確立、影響。
12.版本、版本學的概念,版本學對讀書治學的功用。
13.我國古籍版式與裝幀制度,官刻、私刻、坊刻古籍的特點。
14.古籍版本類型及其特點。
15.校勘、校勘學的定義, 校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6.陳垣「校勘四法」的具體內容。
17.歷代古籍散佚的幾大原因及其給圖書造成的損失。
18.班固《漢書•藝文志》的體例、成就與影響。
19.鄭玄注的特點及其在文獻學上的貢獻。
20. 《隋書•經籍志》的體例、著錄特點及其在目錄學史上的地位。
21. 唐代劉知幾的《史通》及其對歷史文獻學的貢獻。
22.清代校勘名家及其主要校勘成果。

❼ 古典文獻學中的古籍目錄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研究古代典籍的產生、發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學。全書由「九論」即文獻論、載體論、目錄論、版本論、校勘論、辨偽論、輯佚論、專題論等組成。在內容上,既繼承了傳統,又有創新。本書注重學術性和可讀性相結合,並盡可能地體現最新研究成果。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古典文獻學、文史哲有關學科、圖書館學以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廣大的中國文化愛好者參考。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綜合運用版本、校勘、目錄、注釋、考證、辨偽、輯佚、編纂、檢索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科學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國古代文獻,進而探討古代文獻的產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規律,並總結對古代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規律與方法的學科。 分而析之,中國古典文獻學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獻形態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校勘學、古籍目錄學、古籍注釋學、古籍考證學、古籍辨偽學、古籍輯佚學、古籍編纂學、古籍檢索學。

❽ 歷史目錄題型怎麼做

1.先讀問題,之後帶著問題讀材料;
2.在讀材料的同時,給材料「定位」,找出材料在我們平時學習中的對應位置(例如:必修三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
3.回想在這個位置上課堂上講過什麼、筆記上記了什麼、老師強調過什麼,注意這里必須是關鍵詞,不能亂七八糟、仔仔細細地硬掰知識點(例如:孔子 仁 禮 中庸【這個其實就涉及到選修了,一般在必修考題里不會出現……我是遼寧的,考試地方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我在這里就是舉個例子,別計較哈~】);
4.將與題意、與材料有關的知識點提取出來,這時候,根據問題進一步細化(比如:孔子思想的影響【這個你得會展開說,在這里我就不打了,教材上寫的很清楚,就算教材上不全筆記上也應該有的哦!】),盡可能用學術性詞語解釋問題(例如:促進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

其實,這樣將問題與自己的知識聯系起來之後,你答出來的答案就很有韻味了,最起碼看起來不會很直白、很幼稚、好像是理科生(= =;)。

但,很重要的一點,這么做就要求你必須很熟悉基礎知識,或者說你的基礎知識必須扎實、運用必須熟練。這就要求,你既要認真復習教材、復習筆記、盡力回想課堂,又要多做題、多找感覺、多從中印證自己的解題思路。

❾ 歷史文獻學的研究領域

主要有四個方面:
1、歷史文獻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之確定、學科體系之建設及文獻學方法等。
2、歷史文獻學史:包括文獻學產生、發展、繁榮、變化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的成就、特色等。
3、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學術思想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特別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
4、文獻整理:包括目錄、版本、校勘、輯佚、辨偽以及文獻數據化等。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獻學目錄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4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8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5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7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4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8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7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7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3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2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