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哪個人物一直站對政治隊伍

歷史上哪個人物一直站對政治隊伍

發布時間:2022-08-07 22:58:44

A. 為強國夢而奮斗的人有哪些他們有怎樣的故事。

1、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2、華羅庚:

1986年,著名白族數學家華羅庚應杜的邀請到美國作講座,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尊重。在他上大學的時候,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給了他一個終身教授職位,年薪1萬美元。華羅庚的生活突然變得舒心起來,不僅有一棟小房子,學校還專門為他配備了四個助手和一個打字員。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應邀到美國做講座,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他獲得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年薪一萬美元。華羅庚的生活突然變得舒心起來,不僅有一棟小房子,學校還專門為他配備了四個助手和一個打字員。

新中國成立後,有些人一直認為華羅庚在美國已經取得了成功,過著舒適的生活,不會再回來了。然而,物質、金錢和地位並沒有限制他的愛國精神。華放棄了在美國的待遇,沖破封鎖回到了祖國。在香港期間,他給在美國留學的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表達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

3、錢三強

錢三強,中國原子能科學的奠基人,到法國學習原子理論,被小蘇里夫婦認為是最傑出的科學研究者。

國民黨政府駐法國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他要是能在大陸上降落,那才怪呢!」這是有意義的。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國,國民黨間諜會在途中殺了他。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和妻子抱著才半歲的女兒,毅然決然、足智多謀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中國的原子能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4、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國際地質學會的邀請,來到英國,發表了《新華夏海的誕生》一書,在歐洲引起轟動。他多年的夢想實現了,新中國誕生了!在劍橋大學中國學生年會上,他激動地說:「我雖然已經60歲了,身體也不太好,但我必須回國。」

把你的餘生獻給新中國吧!」但此舉激怒了國民黨當局。國民黨駐英國大使館的秘書找到李四光,拿出一張五千元的支票,說:「你向全世界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威脅說:「如果你拒絕,我將採取必要措施把你扣留在國外。」李四光聽了生氣了,立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我還能用錢買嗎?」我要回家,不要美元!」李四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實現了報效祖國的願望。

5、周培源

1945年,他被邀請到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工作。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建立了海軍戰站,希望周培源能在那裡工作,並給予優厚待遇。但是海軍部是美國的部門。海軍部門的服務是美國政府的行政部門。外國人必須加入美國國籍才能參加。

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了三個條件:不入籍美國,只承擔臨時研究任務,可以隨時離開。1947年2月,周培源攜妻兒離開美國,回到祖國的懷抱。

B. 中國史上保衛國家的巾幗英雄有哪些

1、戚繼光: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條議。

2、楊靖宇: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3、董存瑞:

1948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他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

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順利完成了規定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但突然遭到敵人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鎖,部隊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連長批准了他的請求。

他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

在部隊攻擊受阻的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敵人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4、向警予:

向警予生於湖南漵浦縣。她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及創始人之一,女權主義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在有跡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

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記里空坪刑場,終年33歲。

5、丁思林:

丁思林是湖北黃安人,曾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1939年7月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丁思林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C.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人

1、李大釗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2、毛澤東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3、周恩來

周恩來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來選集》。

4、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5、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D. 歷史上十大軍事人物是誰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人物(1/2)
一、分類標准
A.按時間順序
1.軒轅 2.孫武 3.項羽 4.韓信 5.霍去病 6.諸葛亮 7.李世民 8.岳飛 9.袁崇煥 10.毛澤東
B.按軍事類型
1.理論藝術類:孫 武
2.單純應用類:項 羽 霍去病
3.精忠奇才類:韓 信 岳 飛 袁崇煥
4.軍政結合類:軒 轅 諸葛亮 李世民 毛澤東

二、人物介紹
1.軒轅
軒轅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黃帝是對他的稱號。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

建國於有熊(河南新鄭),亦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葯的「炎帝神農氏」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神農氏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雙方的戰士斗英勇無畏,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於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以及夏、商、周三代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崇拜理由:一統華夏,萬世不移。

2.孫武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公元前512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巳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於是伍子胥說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 、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時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占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給了吳軍伐楚的借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

就這樣,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舊歷11月28日攻入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孫武以3萬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今湖北宜城縣東南)。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公元前496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

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准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的 李(今浙江嘉興縣西南)。勾踐施展巧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於陣前。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沖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傷重身亡。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但在此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悄然歸隱留《孫子》 思想影響2500年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以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系,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這就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表明孫武掌握了生動活潑的辯證法。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崇拜理由:深謀遠略, 連破楚越。

3.項羽
項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時志向遠大。

項梁起義後,徵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裨將(副將)。為了便於號召,採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斗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後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隻,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斗結束後,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28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年僅31歲。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崇拜理由:三年而霸,一戰成名。

4.韓信
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陰西南)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襲占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余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205年),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辟北方戰場。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余,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余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余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松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薊,今北京)、伐齊之事。廣武君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余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現在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現在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麼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游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漢三年六月,漢王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卧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趙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龍且率二十萬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四年(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里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崇拜理由:一計二用,三年五國。

5.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說前145~前117),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成為真正的「龍城飛將」。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於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於象其它的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裡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率領著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用兵天分嘖嘖稱奇,也許是為了再試探一次霍去病的天賦和勇氣,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且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這場戰斗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戰以逸待勞的匈奴軍隊,完完全全是以從上到下都視死如歸的決心奮勇拼殺。最終,霍去病取得了酷烈的勝利,一萬精兵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死於戰陣,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崇拜理由:萬里進擊,直搗黃龍。(或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E. 曹操如何成就成功的管理者

一、博大的胸懷,恢寵的氣度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簫琴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每讀毛澤東同志的這詩,就彷彿看到了三國時代的曹操,揚鞭催戰馬,逐鹿在北南。

曹操的名字,對我國人民來說,那是太熟悉了。一提起他,不少人就想起戲劇舞台上的那個白臉奸相。其實,歷史上的曹操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出身於宦官家庭,在東漢末年的朝政日蜞懷日腐敗中度過了前20年,在軍閥蜂起,天下大亂之際登上了政治舞台。他的詩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抒發了他對戰亂給人民帶來災難的悲哀和由此產生的平定天下的願望。他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達了他為實現政治理想要延攬天下人傑的思想:山不嫌棄塵土亂石才稱其為高,海不嫌棄涓涓細流才稱其為深,我只有像周公那樣,「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才能把天下人統一在我的麾下。歷史上的曹操,正是從一兵一卒抓起,從一官一吏用起,用了19年的時間,將長江以北的局面扭轉過來,實現了中國大半個版圖的統一。

談曹操用人,當首先談他的氣度。

曹操這個人,政治抱負宏大,在用人上,氣度很是不凡。這在他與袁紹起兵的對話中,就充分表現出來了。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任天下之智力,爭天下之歸心,曹操最想任想爭的是劉備和孫權。劉備是三國時蜀國的創立者,他在羽翼未豐時,曾一度與曹操合作。那時的劉備,雖然勢孤力單,但在曹操看來,這是個可與自己打天下,也可與己爭天下的屈指可數的英雄人物。「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因此,他對劉備十分敬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總想把他納入自己的營壘。劉備不甘在曹操之下,表面上應付著曹操,實際上另有己圖,他與曹操翻臉後,一次被曹兵打得大敗,妻子和大將關羽都被生俘。在這前後,曹操的謀士程昱、郭嘉等,幾次提醒趁機殺掉劉備,可曹操的回答只是一句話:「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不可。『明知劉備是勁敵,也有機會殺他,但只要有一絲爭取的希望,也不肯下手,這是何等的氣量!惟恐殺一,丟掉一片,這又是多麼的高明!

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統治者,他比曹操晚生27年,當是曹操的後輩。曹操從公元190年起兵,到208年揮師南下,整整19年,幾乎是大戰必勝。沒料到在大功眼看告成時,因遇到孫權等人的頑強抵抗而慘敗於赤壁。這一敗,使曹操要達到的政治目標成了泡影,也使他看到了虎虎有生的新的一代領袖人物。「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在後期,不止一次地發出過這樣的感嘆,並採取過多種措施,想把孫權拉過來。他讓阮瑀為他起草的《與孫權書》,完全是站在平等立場上講話,從「百姓保安全之福」,孫權也可為天下一統作出更大貢獻的高度,勸導孫權與他合作。在曹操的殷殷招納和劉備的夾擊之下,孫權終於做出了稱臣的表示,如果不是曹操在這種情況下突然死去,他把孫權爭取過來是大有可能的。那樣,三國的歷史,就會以一老一少兩位政治家的握手,大灑南北的統一而改寫。

三國之主都能用人,但只有曹操思想著把另外兩主用起來。孫權作為後生,對曹操的用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說:「至於御將,古之少有,比之於操,萬不及也」,對他來說,保江東是大局,不可能產生如何用曹操的念頭。劉備是曹操的同輩,在曹操設法團結他時,他想的只是如何鑽曹操的空子,搗曹操的鬼,也沒有敢用曹操的奢望。一般來說,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人的氣度與取得的業績是成正比的。天下三分,曹操得二,劉備和孫權各偏安一隅,絕非偶然。

任天下之智力,爭天下之歸心,最值稱道的,還是曹操正確對待反對自己的人,善於將對自己不利的人心,凝聚為對己有利的力量。曹操起兵時,只有本家庭的幾個兄弟和侄子作骨幹,七拼八湊,不足四千兵馬。他想任劉備未獲成功,但在任其他優秀人才上卻收到了奇效,這樣就使他在短短的幾年內,造就了「謀士如雲,戰將如林」的龐大隊伍。荀彧和郭嘉,是三國時大名鼎鼎的智囊人物,都曾是袁紹的幕僚,「彧度紹終不能成大業,」率先棄袁投曹,曹操得荀彧,高興地稱他是「吾子房也。」郭嘉看透了袁紹「未知用人之機,」也跑到曹操營壘,曹操喜而贊之:「真吾主也」。官渡大戰時,沮授、田豐、許攸都是袁紹的重要謀士,張郃、高覽都是袁紹的大將,除田豐被袁紹忌殺外,都臨陣投降了曹操。

「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原為袁紹記事,替袁紹寫文章,將曹操挖苦得駭然汗流。曹操抓住他後,惜他文采出眾,只教訓了幾句,仍任他做了管文書的官。曹操對待投降過來的人,一不忌前嫌,二不試試看,與自己原班人一視同仁,量才放手而用,得益甚大。即使對那些降而復變或叛己投敵又被捉到的人,也千方百計再爭取過來。宛城戰前,張綉投歸了曹操,因曹操要娶他的嬸母,張綉一怒之下打了曹操措手不及,把曹操的愛子曹昂、心腹戰將典韋等,都殺死了。

在一般人看來,曹操記張綉之仇該記一輩子。可是曹操不這樣。他在官渡與袁紹打仗時,不由地想起張綉是如何厲害來,很想把他弄到身邊以對付袁紹,於是派人游說招納。曹操見了張綉,樂不自禁,好象根本沒有前事,不但封他作了楊武將軍,後還與他結為兒女親家。官渡戰中,張綉果然為曹操立了大功。魏種原是曹操的故舊好友,袞州戰役曹操敗績,投敵叛曹的人很多,曹操說:「唯魏種不棄孤也」。沒想到,魏種也逃叛而去,這真是大傷了曹操的臉面。不久,將魏種捉到,有人說,把他殺了算了。曹操思量再三,「唯其才也」,還是「釋其縛而用之」。如此對待魏種,感召了其他叛逃的人,紛紛自動返回。

官渡勝利後,下屬搜集到本營中一些人給袁紹寫的欲降信,問曹操如何處理。曹操連看都不看,把信都燒了,便說:在大戰時我自己還有喪失信心的時候呢,更不用說別人了。「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公雲: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曹操這一把火,不知將多少人對曹操動搖的心,燒煉為對他的忠誠。對曹操和袁紹都很了解的楊阜,稱曹操「能用度外之人」,真是一點不假。

領導就是用人,用人要有氣度。只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士」,才能大業能成,成常人難成之舉。我們要實現的是四化偉業,我們要調動的是各個方面各類人才的積極性。身為現代領導者,實應比曹操的用人氣度更恢宏才是。

二、鮮明的原則,高超的方策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如果說,曹操在創業之初、地位未顯時,多用招降納叛等手段網羅人才,那麼,在他有了顯赫地位之後,便憑藉手中的權力,公開樹起了一面不拘微賤,不看身世,只要有才便吸收錄用的旗幟。

建安8年(公元203年),曹操基本上平定了北方,即下達了《論吏士能行令》引用管仲的話宣布說:「使賢者食於能則上尊。」「使賢者食於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東漢末年政吏十分腐敗,「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名門士族壟斷了吏治與人事的大權。

幾經受挫,使曹操深深地感到,要真正造就一去生氣勃勃的幹部隊伍,必須在改革吏制上作文章,於是做了7年的准備,終於在建安15年(公元210年),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公布了意義深遠的《求賢令》。令中說:「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他唯恐人們不明白「唯才是舉」的含義,特別舉例說:「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現在難道沒有象姜子牙那樣胸懷大志而在渭水釣魚的人嗎?又難道沒有象陳平那樣被人說成是盜嫂受金而未遇到知音明主的人嗎?)

閑散江湖者、欺嫂受金者中有大才,要挖掘重用,可見曹操納賢用人不拘一格的決心和膽量。到公元214年、217年,曹操已是六十高齡的人了,深感人才不濟、事業無繼之憂,又兩次下達了求賢令,進一步闡發「才」的含義,分析才與行的辯證關系,意在更多更快地博攬有這樣或那樣缺點,但有真才實學的人。他說:「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他強調指出:「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常格不破,大才難得。」

曹操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有時幾乎達到挖空心思的程序,從而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從四面八方擁進曹營,造成了曹魏政權鼎盛時雄兵百萬、戰將千員的局面。最負盛名的五個將軍中,於禁、樂進拔於「行陣之間,」張遼、徐晃取於「亡虜之內」,「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

對士族近親之中的有識之士,曹操更是設法辟而用之。司馬懿出身名門大戶,才幹超群,但不願仕曹,曹操反復徵招不出,竟用殺頭相威脅,終於將司馬懿弄到手。司馬氏實現了曹操未竟的統一天下大業,正是從曹操重用司馬懿時打下的基礎。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唯才是舉」,「不拘微賤」,並不是不講德行。他要求的才,是德才兼備之才;他要求的德,是能夠為其統一霸業服務的德。拋棄「唯才是舉」中的封建糟粕,他提出的這一用人原則,至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更需要補充的是,曹操還十分重視廣開學路,從根本上培育人才,解決人才匱乏問題。在他下達《論吏士能行令》的同年,還下達了修學令,「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而教之」。象曹操這樣重視用教育手段造就人才的人,在三國戰亂時是很少見的。

三、階級的局限,深刻的矛盾

讒言和誣告,歷來是社會一大公害,尤其對幹部隊伍,危害更大。公害不治,人才難保。曹操既將各種各樣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也等於將各種復雜的人事矛盾加在了一塊,在他那個龐大的幹部隊伍里,一個時期內,上下之間,內外之間,流言蜚語和讒言誣告不斷出現。對待這個問題,中前期的曹操頭腦相當冷靜,採取的措施也很妥當,從而有效地保護了人才,保證了整個幹部隊伍的團結和穩定。

蔣濟,最後官至太尉,是魏國的「四朝元老」。在蔣濟剛走上仕途時,正趕上曹操兵敗赤壁,曹操一邊撤兵,一邊想把江淮之間的民眾北遷。在那一帶任職的蔣濟堅決不同意。曹操執意去辦,不但沒有辦成,反把十多萬人嚇得跑到了吳國。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給曹操寫了秘言,告蔣濟要率眾造反。曹操根據蔣濟的一貫表現,認為這純是誣告。於是,他立即把與蔣濟在一起任職的於禁、曹仁等人找來,拿著告蔣濟的信說:蔣濟怎麼會有這事呢?如有,算我認錯了人。這一定是有人自己想叛亂,嫁禍於蔣濟,以攪亂我的視聽,達到叛亂的目的。他不僅沒有責怪蔣濟,反把蔣濟調到自己身邊工作,這樣處理真是太恰當了,既將蔣濟被告的事公布於眾,公開保護了蔣濟,也給在那個地區工作的於禁等人壯了膽。

曹操推行屯田制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了任用的棗祗、任峻等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外,還有一個叫國淵的人也做了大量工作。國淵很有才幹,早年曾避亂到遼東,曹操平定北方後,被辟為「司空掾屬」,主管屯田。國淵從實際出發,多次給曹操提建議,改進管理,官與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受到了廣大百姓的歡迎。「淵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況勤樂業。」

國淵的實績很突出,但不知什麼原因,老是被人誹謗。曹操見了誹謗國淵的信,十分生氣,堅決要把誹謗者查出來。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國淵本人。國淵仔細揣摩信上的字跡和用語,採用招考學館教師的手段,從試卷中順藤摸瓜,終於挖出了誹謗者,使事實大白於天下。把誹謗信交給被誹謗人,請被誹謗人自己破案,充分顯示了對被誹謗者的信任,國淵豈能不更加努力地工作?

曹操的智囊團,都是由名震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組成。其中有個叫程昱的人,雖為曹操所鍾愛,但個性太強,時常與別人鬧不團結,時間一久,就有人告他要謀反,想借曹操的手泄私憤。曹操深知,程昱是有缺點,但絕不會背叛。有人越是告他,曹操就越厚待他。告狀人見目的難以達到,只好作罷。郭嘉是曹操的「高參」,對他的話,曹操一般是言聽計從。起初,有個叫陳君的人對郭嘉很不服氣,就抓住郭嘉作風鬆散,行為不夠檢點的毛病,有機會就在大庭廣眾告他的狀。每遇這種情況,曹操總是肯定陳君的態度是好的,但不說郭嘉不好,反倒對郭嘉更器重。這樣,自然而然地把陳君引導到多看對方優點上來,氣也消了,與郭嘉的矛盾也逐步緩和了。

曹操不聽讒言,懲治誹謗,使朝外官得以安心工作;用看去似「和稀泥」,實則是廢流言的手段,解決了朝內官員中的摩擦。這些做法乍看去很是簡單,細分析,在當時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曹操畢竟是封建地方階級的政治家,他雖有豐富的人才思想與實踐經驗,但時代的局限和階級的局限又決定了他不可能將其人才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善始善終地貫徹下去,何茲全先生說曹操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確是如此,他最大信,也最大詐;最能不殺人,也最能殺人。特別是在他稱王以後的晚年,很難再聽不同意見,猜忌驕橫,使許多優秀人才死於他的刀下。

曹操的胸懷,是以天下為界限的。他在能夠保全自己發展自己的基本前提下,對所有的人才都是愛惜器重的。把天下當成自己的家,把天下人才當成自己的家人。家人對自己曾經不好,曾經做錯過事,難道就要殺了他嗎?這樣的氣魄,真的是人難企及的。

袁紹死後,曹操見審配不降而死,當時說道:「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本初若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覷此地哉!」他既是對這些人才不能為袁紹盡其才而感嘆,也為自己不能招攬他們而深感惋惜。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能他是在想「如果我有個兒子象孫權一樣的話,也許東南方是一定可以平安無事,達到大治的了」;也可能在想「要是孫權是我的兒子多好」。

長安太守,襄陽太守,洛陽令……數不清的人才都是降將,沒有以天下為家以天下人為家人的胸懷焉能如此,恨不得將天下所有人都團結到一起為共同目標努力的曹操,怎能不讓人敬佩。

雄曹操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注引《魏書》說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綉,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辱取溫,無有緣飾。」曹操生性節儉,崇尚樸素,不喜歡用色彩華麗的被子,但求能禦寒取曖。帳子破了,修補一下,繼續用,一點也不鋪飾豪華。曹操的家人都不著錦裝綉服,侍御之人不穿雙彩的鞋,都保持著樸素的作風。曹操這樣做,當然不是因為吝嗇,更談不上因為窮。曹操掌一朝軍政大權,「封兼四縣,食戶三萬」,「窮」是與他掛不上邊的。

曹操作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豪爽慷慨,度量宏大。史書記載,曹操每攻下一座城池,繳獲的戰利品都賞賜給手下的有功之臣,所謂「功勞宜賞,不吝千金。」別人進貢來的禮品,他也拿出來與僚屬分享。這些舉措固然有籠絡人心的一面,但也真實反映了曹操對金錢和榮華富貴的不屑。這也正是曹操的傑出之處。古雲:「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只有克制自己的物慾,在品德上加強自律,才能不使自己的心志流宕往返。

曹操作為一個胸懷韜略的軍事家,又兼備這樣博大的胸襟,這樣傑出的人物在事業上怎麼可能不成功呢!由於種種原因,曹操沒有能實現統一中國的夙願,但他也刈滅了群雄,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曹操生前親自耕種籍田,死後的喪葬也是從儉辦理。《三國志》載,曹操臨終前留下遺言:「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戊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曹操又安排自己的壽衣數量僅四篋。統一了半壁河山的曹操,葬事儉朴如此,即使千年之後,猶令人感奮不已!古代帝王將相歷來不惜耗用大量人力物資修築陵墓,以表「厚葬以明孝。」從西周前的木槨墓葬到壘土為墳、磚石墓,到東漢時,墓葬已發展到規模宏大、結構嚴謹的地下宮殿了。曹操遺言中說其喪葬「未得遵古也」,也就是主張不要從俗。曹操的墓葬中雖沒有金銀玉器充填棺槨,但他的喪葬在將相喪葬史上也不失為突出的一個例子。

也許有人認為並不能就此認為曹操崇尚節儉,證據何在?曹操討伐袁術的原因,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也可探知一二。曹操討伐袁術的借口就是因為袁術「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又「僭號於九江」。滅袁術後,曹操已用重兵,況且曹操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於是就有人懷疑曹操將用兵反叛,僭履至尊。曹操為了釋疑,當以袁術為戒,外尚節儉,實非本性。其實,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我們不但從曹操對待屬下的賞罰分明上顯見他的不屑金錢的品性,而且在他的遺囑中也表達了他儉葬的原因是「天下尚未安定,」人民貧乏,所以要部屬各安其職,繼續發展生產,實現統一中國的夙願。從這里我們也可以認識到曹操的濃厚憂國意識。史家贊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實不為過!

曹操之所以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花臉奸臣,禍源首推《三國演義》。羅貫中為了標榜「皇統」,不惜歪曲史實,貶曹揚劉,以曹襯劉。當然,這也是封建時代廣大百姓的封建意識的反映。假如曹操與羅貫中能同處當代,曹操上訴羅貫中「侵害名譽」,那麼他一定能贏這場官司的。淺比曹操和劉備(看曹公的偉大,劉備的虛偽)

曹操和劉備在歷史上都是一直充滿著爭議的兩個人物。

1、天下人想評曹操為奸雄,莫不提呂伯奢之事。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不難看出,這些都是出自一個誤會。大家試想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經過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後,任何人都已無法保持冷靜的頭腦了。這些都是出自於一種求生的本能而已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不殺人就要被人殺,試問大家如果身處於當時的情景,各位會作出何種反應?

另:有人說,陳宮就是因為呂伯奢之事而離開曹操的,此言差矣。《世語》曰: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此時已經是初平三年。而呂伯奢之事是在中平六年,時間上已經過去很久了。

而我們大仁大義的劉皇叔呢?就沒有曹操那麼真率了,一張偽善的面具一直戴到臨死。讓徐州之美談,自然是大家一場戲,演給天下看罷了:「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藉此手段來收買趙雲人心,真是委屈阿鬥了;白帝託孤時以退為進,可嘆臨死了還不忘玩弄手段。可嘆諸葛亮這個小流氓一直都給劉備這個大流氓玩弄於鼓掌之間。亦猶自感嘆遇之明主。為了不讓呂布為曹操所用,劉備也玩了一手陰的。「布告玄德曰:」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呂布以為找到了救命的稻草,沒想到卻是催命的閻羅)。

2、「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大家都在說曹操是大奸臣,可惜終其一生都未曾稱帝。相反的他都是一直在竭力維持著漢家王室。抑制豪強,加強集權。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討伐董卓大軍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袁紹做盟主。但是,在酸棗附近討伐董卓的聯軍卻互相觀望,按兵不動。大家可一點也不熱心。連盟主袁紹都不想動,誰還願意先動手呢?曹操看出他們只想保存實力,不想打董卓,心裡很生氣,就決定單獨帶著五千人馬,向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進兵。遂敗亦無可奈何。

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左右。他立下禁令,誰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門大族,都用大棒責打。那時候,蹇碩有個叔父,是個出名的惡霸,依仗蹇碩的權勢在洛陽橫行不法,誰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裡帶刀亂鬧,觸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來頭多大,把他抓起來,用五色棒一陣痛打。經受不起,當場就死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洛陽。大家都贊曹操不怕權勢,執法嚴明。宦官對他又恨又怕,後來,把他調出洛陽,去當一名縣令。按理說:曹操是出自宦官世家,結果他背叛了那個腐朽的陣營,昭示了他進步,嚮往光明,公正嚴明的一面。

至於「大忠臣」劉備呢?漢獻帝還未被廢,他就偷窺大寶。二個兒子。一個劉封,一個劉禪。「封禪」都充斥了他的大腦!

剛剛竊取了漢中,就有那幫求功名利祿之人活動開來了。《三國演義》曰:於是眾將皆有推薦玄德為帝之心;(為了自己撈好處!)未敢徑啟,(長耳賊早就等得急了!你們怎麼還不來說啊?)卻來稟告諸葛軍師,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奪了。」遂引法正等入見玄德,曰:「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事不宜遲,便請擇吉。」……老奸巨滑的劉備當然知道如果篡位稱帝,必遭天下人之斥責,向來善於收買人心之人怎麼會去當天下人的公敵呢?就假模假樣的推辭再三就了漢中王之位。孔明又雲:「主公宜從權變,先進位漢中王,然後表奏天子,未為遲也。」(根本就無視天子的存在!)只不過就在當了漢中王之後,再修表一道,差人齎赴許都。先斬後奏的後奏只不過是稍許的給漢獻帝一點薄面罷了。

3、自力更生者與「六姓家奴」

曹操一生歷經坎坷,剛開始之時兵少將寡。《魏武故事》曰:熒陽汴水之戰數千(追擊董卓被徐榮伏擊的那一次),後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可惜到了龍亢,士卒多叛,其不叛者五百餘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如此艱險,讓人無不嘆息。為之緬懷。然而最讓人扼腕嘆息的還是張邈和陳宮叛迎呂布的時候,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今山東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

不管到了再怎麼樣困難的時候,曹操都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劉備還要罵呂布是「三姓家奴」,他倒不想想自己這個流氓欺軟怕硬,專門傍大款。他是幾姓家奴呢?他先投靠公孫瓚,這是第一姓;後來曹操征徐州時,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公孫瓚手下田楷,楷和劉備俱前往救之,陶謙以丹陽兵四千贈他,有奶便是娘,劉備遂去楷歸謙,此是第二姓;後來他兵敗於比他更狠的流氓呂布,無奈之下只好投靠曹操,此是第三姓;因青梅煮酒之事,害怕東窗事發,就厚著臉皮去投奔昔日為敵的袁紹,此是第四姓;官渡之戰見袁紹大勢已去,關羽也流亡歸來,就找好下家劉表,急不可待地跳了過去,此是第五姓;赤壁之戰後因為混出了點名氣,被劉璋請去,結果看中了四川的地皮,又欺負劉璋軟弱。連本家親戚的地盤也不放過,終於喧賓奪主,得成正果。此是第六姓。劉備這個「六姓家奴」在三國這個叛變是家常便飯的年代,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吧?我想呂布見了劉備也應該說:「我對於你的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似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又似窗外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永無休止!

4、對於人才的任用方面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來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看看三國演義中關於對待許攸的一段描寫:「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在平定荊襄時,』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另外徐晃,張遼,張郃,龐德,賈詡,文聘,韓蒿,王粲等都是降將,但是曹操都能夠推心置腹,委以大任,成就大業。

而劉備在「鳳雛」龐統的對待方面呢?作為荊襄名士,早已有水鏡先生和諸葛亮介紹過了。但是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就讓他去當了一個小小縣宰。到頭來還是幾個月後在張飛面前使出一點手段,才不至於明珠暗投。幸虧『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否則孔明也會遭龐統之禍了。又豈能出山?可嘆劉備竟是此等注重外表之人!

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優秀的謀士和猛將;但是劉備則是重武將而輕謀臣,以其不羈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

5

F. 中國革命偉人的故事

1、徐向前

在大別山地區,徐向前曾帶領紅軍粉碎國民黨軍三次「會剿」作戰。萬里長征路上,徐向前率領紅軍多次翻雪山,3次過草地,吃野菜,啃皮帶。

1944年7月,徐向前因患肋膜炎住進和平醫院,病情嚴重,高燒不止,以至連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都未能出席。而被人們最為熟悉的解放山西的戰役就是在重病時打下的。

1946年11月,大病未愈,徐向前就給中共中央寫了報告,要求去太行前線。出任命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徐向前帶病出征,率先指揮三縱隊攻佔運城,殲國民黨軍1萬餘人,後又攻克臨汾。但是山西全境尚有閻錫山和國民黨軍20多萬人。

徐向前此時手下的部隊不足6萬人,而且經兩次攻堅戰傷亡較大,供給也困難,此時,閻錫山坐鎮太原,指揮著13萬大軍,要在太原以南同蒲路至靈石一線,與徐向前指揮的6萬人決戰。為打贏這一仗,病中的徐向前坐著擔架指揮三路大軍。

採取包抄、圍攻靈活機動的戰術在汾河東岸,把號稱精銳的「親訓師」大部殲滅。部隊在他的指揮下,苦戰、巧戰,歷時30天,殲敵10萬餘人,俘山西省保安司令兼山西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以下將官14名,解放縣城14座。

2、毛澤東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毛澤東去「東山」前,留給父親的一首詩。

1910年初秋的一天,毛澤東挑著簡單的行李,懷著從未有過的激動心情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養育他17年的韶山沖,心中豪情萬丈。臨行前,他揮筆改寫了日本人的一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本里。就這樣,毛澤東踏上了「東山」之路,也踏上了實現志向之路。


3、孫中山

12歲的孫中山,跟著媽媽,第一次乘船漂洋過海,到了檀香山生活。在檀香山當時住著有當地的土著人和移居來的白人、黑人,語言和對話也是五花八門,有華語、英語,還有聽不懂的當地人所講地方語,孫中山從沒有拘束感,他求知好學,努力的學習語言和別人交往,在和別人的接觸交談中接受新事物、新知識。

孫先生從小就很懂事,像所有窮孩子一樣,自懂事起就開始分擔家務勞動,他為了能幫家管好店裡的事務,勤苦好學,居然學會了珠算和記帳的辦法,也寫得一手好字。

當他的哥哥孫眉見他小小年紀就學會記帳就鼓勵他做生意時,但他卻纏住孫眉說要去讀書而不想做生意,哥哥奇怪地詢問原因,孫中山堅定地說「我要讀書,救國救民!」從此以後,孫中山就向目標前進,奮發圖強,成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4、陳毅

陳毅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有一次,他正在看書時,媽媽端來一盤餅和一碗芝麻醬,叫他蘸著吃。陳毅的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因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經常是開著的。

陳毅一邊看書,一邊吃餅,不知不覺中,竟把餅蘸到墨盒裡,一口一口吃得還挺香的。媽媽走進屋裡,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起來:「你再吃什麼?」

這時,陳毅才發現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得拉他去漱口。陳毅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了呢!」

5、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

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

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

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G. 求為新中國成立獻身的英雄名字及事跡

1、劉胡蘭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

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英勇就義。

2、趙一曼

1936年8月1日,日軍將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此時,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准她。

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 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於珠河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3、趙尚志

1932年初,中共滿洲省委任命趙尚志為省委軍委書記。同年6月,東北大部分國土被日軍佔領。趙尚志決定盡快成立一支反滿抗日武裝,以武裝斗爭直接反抗日本帝國主義。

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中共滿洲省委同意趙尚志離開哈爾濱,秘密前往巴彥縣到張甲洲領導的巴彥游擊隊工作。化名李育才的趙尚志到了巴彥後,幫助張甲洲整頓了隊伍,培養了一批抗日骨幹。

4、戴安瀾

1942年3月19日,同古保衛戰開始。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雖是孤軍作戰,後援困難,但師長戴安瀾決心誓死抵禦到底。

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孤軍奮斗,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他帶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全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仿,誓與同古共存亡。敵人的猛烈進攻,造成傷亡猛增,掩體被毀。

5、彭雪楓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繼續西進,滌盪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同月10日,圍殲夏邑縣八里庄頑軍李光明支隊,戰斗進行得十分順利,至11日,全殲頑軍一個支隊,俘支隊司令李光明等千餘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H. 為國犧牲的英雄人物及事跡。

1、王麓水

王麓水,又名王培岳,1913年生於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長豐鄉一個雇農家庭。「身是萍鄉一僱工,參加革命顯英雄。魯南解放開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這是王麓水犧牲後董必武所寫的題詞,概括了王麓水壯烈的一生。

2、盧冬生

盧冬生,1908年生,湖南湘潭人。出生於佃農家庭,當過放牛娃,在工廠做過徒工。1925年到湘軍第4師當兵,次年參加北伐戰爭。

長征途中,盧冬生率部或作前鋒,或當後衛,時而攻堅,時而阻擊,屢擔重任,屢建奇功。1939年,盧冬生被派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到駐蘇聯遠東地區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工作。1945年9月回國,盧冬生先後任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等職。12月14日晚在哈爾濱市殉職,時年37歲。

3、張思德

張思德,1915年4月出生於大巴山深處一個貧苦佃農家庭。重病的母親沒有奶水,只得走東家,串西家,要來穀米搗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給他起了一個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僅7個月,母親就因病無錢醫治離開人間,父親張行品被迫把他抱給嬸母收養。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長大,養母為了讓他永記鄉親們的恩情,給他取名「思德」。

4、彭雪楓

彭雪楓,1907年生於河南省鎮平縣。大革命時期,彭雪楓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接受了馬列主義,開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輝斗爭歷程。

1932年9月上旬,紅三軍團師長郭炳生企圖挾所屬第五團叛變投敵。時任師政委的彭雪楓僅帶隨行武裝潛行北上追了5天,將全體指戰員帶回來與主力會合,因此榮獲「紅星獎章」。

5、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8月出生於雲南平彝(今富源縣)。1918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歷任排長、營長。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1師151旅旅長。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98師副師長。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戰役、衡陽戰役,屢立戰功。後升任第79軍軍長。

I. 歷史上哪個人物,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同時也是出色的詩人

王陽明(王守仁)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人物一直站對政治隊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8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2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5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9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