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研讀歷史

如何研讀歷史

發布時間:2022-07-02 21:45:03

❶ 如何有效閱讀歷史

廣泛的閱讀,通過對這一歷史時期的各種信息和圖片形式首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情況,有利於歷史知識和記憶的滲透。

❷ 如何閱讀歷史書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每種想法都有其獨特的內涵,我們要尊重它的內涵,了解他它的不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應我該如何閱讀一本歷史書。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首先,我們要看這本歷史書的前言。看歷史書的前言,能讓我們輕松的總覽這本歷史書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從而總結出這本歷史書所講的時間段,具體講的是哪一時期的歷史。通過我們自己對這一時期歷史的了解,簡單的做出規劃,應該怎樣認真地學習這本歷史書。

總之,閱讀一本歷史書。我們首先要看前言,其次要看目錄,最後重點關注每一節的具體內容。這樣我們就能輕松的學會歷史。

❸ 怎樣閱讀歷史故事

歷史書相對於其他門類的書籍來說,布頭比較大,書一般比較厚,而且語言上比小說生澀難懂,但要想讀好歷史書還是有方法的。
初步建立歷史學科的專業知識框架
歷史講究的五種史觀:文明史觀、整體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和唯物史觀。因此在閱讀史書前,建立簡單的知識框架很重要。比如從全球史觀的角度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從近代化史觀的角度上看中國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的歷程。
一般讀歷史書之前,最好知道一些階段性特徵,這樣對於一段歷史的把握更加清楚一些。比如我們在看中國近代史之前,你首先要了解中國近代史既是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同時也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探索史。救亡圖存是主線,列強的侵華伴隨著中國人民的抗爭。
比如我們在看古代政治制度的時候,要知道中國古代的朝代沿革順序以及政治制度的趨勢:皇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中央權力日益加強,地方權力日益削弱。初步建立知識框架之後,在根據書本的內容添加一些細節,這樣看待歷史才更加全面。
帶著問題去讀歷史,掌握一定的記憶技巧
歷史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了記憶的難度,我們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感覺讀起來比較有趣,但是要記住比較難。
讀書一定要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讀歷史書也是一樣,在打開書本掃讀目錄封面封底以後,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將從這本書中獲取哪些東西?對於和解決問題無關的內容可以略讀,重點看自己需要的那部分。

❹ 如何閱讀歷史書籍

讀歷史書要帶有問題去讀,要選對書,還要客觀的心態,最後要方法正確。學習歷史其實是鍛煉邏輯思維,學習歷史就是在梳理好時間線之後,去思考因果關系,在時間線上,每一個小的事件發生所具備的前提條件,因為這些條件所最終導致的結果。

❺ 如何研究歷史

,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顯得大而有些不切實際,即便是對現在許多史學大家而言也不便妄談此論,對我們這些後生晚輩更顯得極為奢侈,不過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也應該去考慮一下我們應當如何去研究歷史以便有助於我們今後去研究歷史。這里的說法讓史學大家來看是些不成文的野路子,權且作為拙筆對研究歷史的一些粗略的看法吧!研究歷史前,拙筆認為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為誰而研究歷史既我們研究歷史是在為古人而寫還是在為今人而作。這是一個在研究歷史之前我們有必要去弄明白的問題,從現在的角度去看我國古代的二十四史,就會發現史書裡面有很多記載多是為祖先彰顯功德的事情,正所謂蓋棺定論。歷史研究的指揮棒不同,那麼歷史研究成果也就不同。拙筆在閱讀過一些史書之後覺得歷史研究還原歷史真相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從這些歷史中真正挖掘到對我們後世有益的東西,否則拙筆真不知道研究歷史的真正價值所在。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應以怎樣的認識去研究歷史。很多了解史學的人都知道,我國古代史學研究一般以經學為指導,因而現代人認為我國古代的史學研究除受到政治影響外還無形中要受經學影響,比如很多古人在寫史書時都喜歡用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雖然當時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從現在來看他卻給後人對歷史的研究造成很大的不便。可見研究歷史指導思想很重要,有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史學研究成果。只有科學的思想才有利於我們去研究歷史。除卻以上提到歷史研究之處外,古人對歷史研究的方法總結我們是不能忽視的,譬如著名的史學三長:才、學、識及史德的提出。對於這些拙筆認為我們對歷史研究時需要很好的繼承。才,一般而言就是指我們對歷史研究的書寫表達,我們研究的再深再高沒有很好的書寫表達能力是不行的,這樣會使我們的史學研究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一定的損失,不過它在史學三長中不能成為最主要的。學、一般很重要,它主要是指我們的史學知識,相對來說「學」是比較復雜的,它是我們歷史研究的基礎,有時它甚至與「識」有一爭高下之勢,如我們常常說某某史學大師以功夫見長,某某史學大師以思想見長,說的就是「學」與「識」的事。說到「學」,我們就應該提到與其密切相關的史料的整理,史料對歷史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正確的資料,我們對歷史的一切推索可以直接視為枉費,因此很多史學大師對史學資料極為看重,甚至不惜重金索取。沒有足夠的學是不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史學大師在為其弟子講課時都喜歡列出一系列書單的原因,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弟子們的學,一面在以後的歷史研究中做出誤判。至於「識」,拙筆認為除卻經驗外,更多的是一種天賦,這也是在間接地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搞研究。我們不敢說所有史學大師的成就一定出於其天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天賦的史學大師成就會更高。下來,我們談論一下關於「史德」的話題。一個歷史研究者品德的好壞將會影響其在史學的成就,對於這一點我們不能做過多的闡述和解釋,不過一名歷史研究者在品德方面的修養無疑是很有必要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處理史料的問題。對於如何收集史料及辨別史料的真偽和史料的價值,這方面許多歷史研究者早已作出非常健全的考證方法了,拙筆就不在這里班門弄斧、多費筆墨了。不過有幾點拙筆還是認為有必要提出的:其一,資料收集越多越好,資料越靠近史實越真;其二,既要依靠史料,又要跳出史料。既不能拘泥於史料,因為時代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其三,史料需要多方對證,上下結合(地上資料和地下出土文物)其四,多學科集合,多記載結合,譬如經、子、集等也是具有一定史料價值的。總之,歷史研究繁重而又很考驗人的事,它不但需要豐富的史學知識、高超的史學造詣,還需要很多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

❻ 怎麼閱讀歷史書籍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每種想法都有其獨特的內涵,我們要尊重它的內涵,了解他它的不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應我該如何閱讀一本歷史書。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首先,我們要看這本歷史書的前言。看歷史書的前言,能讓我們輕松的總覽這本歷史書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從而總結出這本歷史書所講的時間段,具體講的是哪一時期的歷史。通過我們自己對這一時期歷史的了解,簡單的做出規劃,應該怎樣認真地學習這本歷史書。

總之,閱讀一本歷史書。我們首先要看前言,其次要看目錄,最後重點關注每一節的具體內容。這樣我們就能輕松的學會歷史。

❼ 怎樣研究歷史

學習歷史是為了牢記過去,研究歷史是為了珍惜現在和展望未來。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泱泱浩大的五千年文明史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傳承,中華民族的永續,祖先用丹青墨筆記載下了寶貴的信史資源,這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深刻體會中華民族是如何從黃河岸邊的一個部落歷經滄桑,飽經磨難,堅韌不拔,風雨兼程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
會增強自己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一份情感。
學習歷史會在心底記錄下曾經發生在中國大地的重要往事,因為歷史會帶我們走進戰爭與和平的交替,體會發展與進步的艱難,感受文明與野蠻的抗爭,回味輝煌與落後的反差,見證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結出的文明碩果。
學習歷史會讓我們懂得辨別人的忠與奸,正與邪,善與惡,善政與惡政,輕輕觸摸古人的精神世界,與古人進行對話,遙想遠去的風煙往事。
學習歷史會讓我們從沉痛中得到堅強,讓中華民族懂得如何更好的保衛自己,在歷史的『鳳凰涅槃』後得到發展,在燦爛的輝煌中增強民族自豪,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翻閱歷史的演進過程會讓目光變得深邃,遠大,思維變得跳躍而豐富,個人的品味和修養得到提升,這都是學習歷史帶給個人的好處。

僅僅學習歷史不是最終目的,如果能夠通過學習的基礎再去思考和研究歷史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作為非歷史專業人士我們該如何研究歷史呢?

簡要談點個人心得;
一;首先必須尊重歷史;
這是研究歷史最最基本的要求;中國歷史是國家聖器,是中華民族的人生歷程,是中國的國家尊嚴,是民族的體面,以崇敬的心情看待中國歷史,像安撫和關心親人一般地愛護她是對喜愛中國歷史者的最基本要求。
但網路現實卻很遺憾,總有那麼一些人夾帶著濃厚的偏見,情緒和性格化來』咒罵研究』歷史,並且『振振有『義正詞嚴』,只要他們一開口侮辱,謾罵,抨擊,羞辱,詆毀中國歷史,王朝,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言語就源源不絕而來,比如有人辱罵宋朝是『慫朝』,清朝是『蟎清』,漢族是』綿羊,軟蛋,慫漢『,更甚者辱罵『靖康之恥』時期宋朝受害的皇室女性是『雞』,聽到這樣殘忍無情的言語,血都要噴出來。在中國古代皇權和皇族就是國家的象徵,就是華夏民族的象徵。我們的祖先都曾經無怨無悔地為王朝,為國家流盡自己最後一滴血,拋下一顆頭顱,祖先用生命捍衛國家尊嚴,守護民族自尊。這些辱罵中國王朝,侮辱皇室的人,民族情感何在?國家情感何在?對得起那些流血犧牲的祖先嗎?
中國王朝政權在後人眼裡永遠是一個靜態存在,因為他們所有的一切功過是非,大惡大善都融化進了中國歷史,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部份,成為中華民族人生的一部份。
沒有尊重的心態就不要說研究什麼歷史,最好的選擇是連歷史都不要去看,徒留下不健康的心理,反而得不償失。

二;客觀,公正的立場研究歷史;在用心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通過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是研究歷史問題的最佳利器,因為歷史是過往,曾經的事件,人物,政策,作為等一切都是過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功過善惡都成過去,所以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重點必須放置在歷史的天平,重點考察對歷史的影響,其次是把研究對象放置在他們對當時的時代影響,以歷史影響高於當時影響為決定標准。
而研究對象往往又具有復雜的兩面性,一正一反,一榮一辱,一功一過,一善一惡,因此不能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不是好,就是歹來判定,而是結合歷史行為綜合比較,權衡之後,最後得出結論,是功大於過,或是過大於功。
比如對秦始皇的歷史評價,應該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功在千秋;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基中國本部版圖,統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權,完善郡縣制,為中國的大一統做出巨大貢獻。
罪在當代;『焚書坑儒』毀滅先秦時期留下的大量文化典籍[同時也是罪在千秋],嚴刑酷法,耗盡國力民力修建阿房宮和秦始皇陵,不重視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安定民心,給當時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
站在後人角度和立場一比較,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秦始皇功大於過。

三;用串聯的思維研究歷史;
研究歷史非常忌諱那種僅以一點,一事,一言,一行確定歷史某人,某事不是好就是歹的『一根筋思維』。應該把某人,某事用歷史串聯起來進行比較,區分和判斷。
比如網友攻擊漢武帝的『罷黷百家獨尊儒術』是錯誤的決策,而應該延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國策,這就是典型的孤立看待歷史問題,缺乏對歷史的綜合考量。
思考視角要放置到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和各家核心理念的比較。
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大戰亂時代的獨特歷史產物,是百家各展所長,激烈角逐政治統治思想的產物,從百家爭鳴到漢武帝時代已經相距300-200多年,假若百家爭鳴的狀態依然繼續延續,歷史上就不會出現秦始皇統一了,也不會有漢朝的誕生了,漢族也不會出現了。自秦孝公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變法』開始,法家成為秦國的絕對主導
政治思想,隨著商鞅變法的成功,秦國率先走上封建社會制度的國家體制,實現富國強兵,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國家大一統後,社會本應由大亂走向大治,與民修養,愛惜民力,恢復生產,增加人口,建立社會秩序,建立人文倫理觀念的最好時機,但法家卻反其道而行,逆社會需要安定的潮流而動。

法家首開中國歷史文字獄,『焚書坑儒』,毀滅先秦以來大量中華文化典籍,一味以『性惡論』和『法,權,術,勢』作為治國理念,而嚴刑酷法,徭役深重給百姓和國家帶來巨大災難,導致農民起義,秦國經歷30年就滅亡。
法家豈能贏得當時民心?
豈能在當時社會潮流前站穩統治腳跟?
法家自此成為輔助儒家,區居第二的統治理念,也就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
其次;在考察道家
漢初70多年一直執行『黃老之學』的觀念治理國家,道家清靜無為,講究無為而治,重視休養生息,愛惜民離,恢復生產,增加人口,這是道家治國思想的優點。

但道家的短板也是根深蒂固,[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老子描述的理想國境界。
道家之長在哲學,而不在政治觀念,『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超脫境界是和『大一統』理念背道而馳的。漢初政治面臨重大問題,國家統一和行政管理面對破壞,郡縣制面臨嚴峻挑戰,國家面臨再次分裂的危險。
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和武帝時期的淮南國之亂就是明證,劉嚊和劉安就是『黃老之學』的忠實信徒。再次;墨家
後人看來,最吸引人的是科技,的確如此。但墨家的核心理念卻問題多多,兼愛,非攻,選君,選賢。什麼意思?兼愛,就是無條件的愛,非攻,就是不打戰,反對戰爭,這和不拘手段的統一主張也是背道而弛的,墨家的『鬼神觀』,假如墨家成為治國理念,中國可能就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了,墨家主張『天選君』,即天子通過天選舉確立,這種主張是直接和皇權對立的。所以墨家是四大家裡最早消亡的。

最後研究儒家,漢武帝時代董仲舒向武帝建言推行『罷黷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綱領,而儒家的核心政治觀念『天人合一』『仁政』『仁德『人本思想』,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的修身觀,教育人的最高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契合了當時社會需要安定和統治者治國的實際需要,由春秋戰國經秦,漢初延續幾百年大亂的徹底結束,大亂走向大治儒家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政治思想的確立給完成文化,疆域,社會,民族等大一統創造了條件,在大一統理念的指導下漢族誕生了。漢族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從學習歷史到研究歷史的過程可以看出,歷史帶來的最大作用;
一;中國歷史具有不可割裂的延續性,任何歷史事件,政策或人物都不能用孤立,靜態的眼光去看待,認為是想當然的結果,事實並非如此,而是經過漫長的不斷演變,運動,角逐和轉化最後才成為必然的結果。
二;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文,影響一直延續至現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國情』,即使在西方價值觀念不斷充斥下的今天,任何外來事物,無論是先進或落後,首先都必須面臨是否符合『中國國情』的考驗。
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展望未來。

❽ 個人如何系統地了解中國歷史

首先,要清楚中國歷史的大致發展階段,一般我們最簡單地分為古代、近代、現代。古代部分,可分為史前時期(即通過考古得到信息的時期)、先秦時期(秦大一統王朝之前的夏商周時期)、秦漢魏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王朝更迭)時期。

先秦時期的歷史推薦呂思勉先生的《先秦史》,秦漢史可讀錢穆的《秦漢史》,魏晉南北朝歷史比較亂,如果有文言功底可以看《晉書》、《資治通鑒》等,通俗一些的可讀《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時期可讀岑仲勉的《隋唐史》,宋代歷史研究成果頗多,粗略了解的話可以讀一讀《劍橋中國史》中的宋史卷。

元代可讀《新元史》,明代歷史想讀有趣的就看《明朝那些事兒》,清史看《清史稿》就好。近代史推薦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

❾ 讀歷史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讀書是我認為的一件正確的事,要長期的堅持下去,是道。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就是術。屬於把事情做對的范疇。

在讀什麼書的問題上,我把歷史定為要讀的書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型,今天主要就來談一談歷史應該怎麼讀?

以下皆個人觀點。

四、現實意義

升華一下,讀歷史不僅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以及後人對這件事的觀點如何。最重要的一點,讀歷史,要指導我們的現在。俗話說“以史為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延伸一下,不僅僅是歷史,多看看我們周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別人是怎麼看的。但不要人雲亦雲,要客觀、理性的去分析,我應該怎麼看。最起碼,要從中看出哪些事情不能做,別人犯過的錯誤,出過事的地方,我不要做,就降低了自己踩坑的概率。

現如今各路消息滿天飛,很多人可能都是道聽途說,真正知道真相的人很少,這就要求我們理性的去看待問題,盡量避免雜音,探求事件本身的真相。

就像小馬過河的結尾所說的那樣:“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想松鼠說的那樣深。”。這個故事的後續,我曾經想過:小馬回家後又告訴小雞,河水很淺,遂小雞過河,卒。後來大家明白了這件事,可能和自己的身高有關,於是小鴨看到自己和小雞身高差不多,也不敢過河,但是它忘了,它會游泳!這就像在現實世界中一個道理,可能適合大多數人,卻不一定適合自己,凡事必須看到事物的的本質,追根溯源,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才能指導正確的決策。二年級的一個小故事,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道理。

看歷史,看身邊發生的事,也應如此。

閱讀全文

與如何研讀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