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開魯縣與通遼哪個歷史悠久

開魯縣與通遼哪個歷史悠久

發布時間:2022-06-26 01:14:06

❶ 內蒙古通遼市的歷史拜託了各位 謝謝

歷史沿革 通遼市地處祖國北疆,歷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生息。大約三千年前,這里的古代居民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跡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時,燕國在如今的河北省和遼寧省交界一帶,就是現在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禦東胡人入侵,而修築的燕長城遺跡,如今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這證明最晚在春秋中葉,東胡人便已揭開了通遼古代文明的序幕。後來,東胡人為燕國所敗北撤,秦王朝統一中國後,通遼的中南部地區屬遼東郡與遼西郡管轄,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漢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遼境內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繼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東胡族的後裔鮮卑和烏桓族。 漢武帝時,曾三次出兵匈奴後獲勝,使通遼同內地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繁榮。 東漢末年,鮮卑族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軍事聯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域,科爾沁草原亦屬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游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2] 明朝統一蒙古高原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16世紀末,努爾哈赤稱帝,改國號為「大金」,通遼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偽滿洲國時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後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於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於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❷ 內蒙通遼市哪個旗或縣最富裕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最富裕。

❸ 內蒙古的通遼市的位置和歷史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端,科爾沁草原腹地,東臨吉林省,南接遼寧省,屬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交匯處。全市轄5旗1市1縣1區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土地面積6萬平方公里。通遼市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總人口310萬,其中蒙古族138萬,佔全國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國、全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通遼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里是中華民族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著燕國長城、金代界壕、遼代古墓壁畫、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歷史文化古跡。這里是清代國母孝庄文皇後和清代名將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里,被譽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中國版畫藝術之鄉」、「中國民歌曲藝之鄉」、「中國馬王之鄉」和「中國紅干椒之鄉」。
通遼市地處祖國北疆,歷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生息。大約三千年前,這里的古代居民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跡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時,燕國在如今的河北省和遼寧省交界一帶,就是現在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禦東胡人入侵,而修築的燕長城遺跡,如今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這證明最晚在春秋中葉,東胡人便已揭開了通遼古代文明的序幕。後來,東胡人為燕國所敗北撤,秦王朝統一中國後,通遼的中南部地區屬遼東郡與遼西郡管轄,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漢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遼境內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繼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東胡族的後裔鮮卑和烏桓族。
漢武帝時,曾三次出兵匈奴後獲勝,使通遼同內地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繁榮。
東漢末年,鮮卑族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軍事聯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域,科爾沁草原亦屬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游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明朝統一蒙古高原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16世紀末,努爾哈赤稱帝,改國號為「大金」,通遼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偽滿洲國時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後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於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於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❹ 誰知道有關通遼歷史的資料

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科爾沁草原,東連吉林省,南臨遼寧省,西接赤峰市,北與興安盟和錫林郭勒盟毗鄰。現有人口310萬人,總面積5.95萬平方公里。

❺ 開魯縣的歷史沿革

開魯縣春秋戰國時期為東胡地;漢朝時期,初為鮮卑地遼東郡西北境,末年為燕北地。
隋朝時期屬范陽節度使轄境;唐朝時屬松漠督都府;遼金時期,遼時屬上京道臨潢府。
金時,行政上屬北京路臨潢府,防務上屬臨潢路;元朝時期,先為遼王封地,後劃歸全寧路轄境;明朝時期屬兀良哈三衛的泰寧衛轄境。
清朝時期,屬熱河都統管內昭烏達盟阿魯科爾沁旗、東扎魯特旗、西扎魯特旗三旗王公領地。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縣後,隸屬於熱河省赤峰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屬熱河道,民國3年(1914年)屬綏遠、熱河、察哈爾特別行政區熱河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熱河行省;東北淪陷時期,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9日)日軍侵佔開魯縣,劃入偽滿洲國版圖。同年5月10日開魯縣隸屬偽興安西分省,並定開魯縣為省會。1934年12月1日,開魯縣隸屬興安西省,仍為省會。1943年,開魯縣隸屬偽興安總省。1945年8月偽滿洲國垮台至同年底,開魯縣由偽街長張念祖為首的偽政權地方治安維持會統治(群眾稱之為二滿洲)。1946年1月16日,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四團接收開魯,開魯縣隸屬通魯工委。同年2月23日,開魯縣隸屬於通遼中心縣委。同年4月1日,開魯縣隸屬於哲里木省民主政府。同年5月,哲里木省政府改制,開魯縣隸屬於遼吉區行政公署哲里木盟政府。同年10月25日,中共開魯縣委、縣政府戰略轉移,撤出開魯縣城,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七十一軍八十八師十六團占據開魯縣城,籌建起「開魯縣政臨時委員會」,統治開魯縣部分地區。1947年2月27日,開魯縣第二次收復後,隸屬於遼北省哲里木盟政府。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哲里木盟由遼北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人民政府。1953年2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開魯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20日,撤消東部地區行政公署恢復哲里木盟人民政府(後改制為哲盟公署)。開魯縣隸屬於哲里木盟人民政府。196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開魯縣隸屬於吉林省哲里木盟政府。197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也隨之又重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1999年2月撤銷哲里木盟改設地級通遼市,開魯縣由地級通遼市管轄。

❻ 現在的通遼是以前的科爾沁嗎

科爾沁,蒙語意為著名射手。在歷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管轄的游牧區之一,位於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西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 科爾沁草原現大部分已變為農耕地以及部分沙地,也有稱科爾沁沙地。它是沿用古代蒙古族科爾沁部落名稱命名。位於北緯42°5′~43°5′ ,東經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處於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亘400餘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原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前旗和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漢旗以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即蒙古貞地區)等轄區。

通遼市地處祖國北疆,歷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生息。大約三千年前,這里的古代居民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跡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時,燕國在如今的河北省和遼寧省交界一帶,就是現在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禦東胡人入侵,而修築的燕長城遺跡,如今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這證明最晚在春秋中葉,東胡人便已揭開了通遼古代文明的序幕。後來,東胡人為燕國所敗北撤,秦王朝統一中國後,通遼的中南部地區屬遼東郡與遼西郡管轄,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漢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遼境內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繼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東胡族的後裔鮮卑和烏桓族。 漢武帝時,曾三次出兵匈奴後獲勝,使通遼同內地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繁榮。 東漢末年,鮮卑族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軍事聯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域,科爾沁草原亦屬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游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明朝統一蒙古高原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16世紀末,努爾哈赤稱帝,改國號為「大金」,通遼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里孕育了清代國母 孝庄文皇後,清末名將 僧格林沁。民族英雄 嘎達梅林等。同時這里還有中國安代舞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豐富: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清溝 有亞洲之最的沙漠水庫 莫利廟水庫。有中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礦。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偽滿洲國時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後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於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於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原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由通遼市代管。通遼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通遼市總人口3028419人。其中: 科爾沁區 793913人、科爾沁左翼中旗 511196人、科爾沁左翼後旗 387577人、開魯縣 382836人、庫倫旗 172419人、奈曼旗 421049人、扎魯特旗 292484人、霍林郭勒市 66945人。

❼ 關於內蒙古通遼古代是哪裡

通遼市地處祖國北疆,歷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生息。大約三千年前,這里的古代居民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跡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時,燕國在如今的河北省和遼寧省交界一帶,就是現在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禦東胡人入侵,而修築的燕長城遺跡,如今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這證明最晚在春秋中葉,東胡人便已揭開了通遼古代文明的序幕。後來,東胡人為燕國所敗北撤,秦王朝統一中國後,通遼的中南部地區屬遼東郡與遼西郡管轄,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漢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遼境內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繼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東胡族的後裔鮮卑和烏桓族。 漢武帝時,曾三次出兵匈奴後獲勝,使通遼同內地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繁榮。 東漢末年,鮮卑族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軍事聯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域,科爾沁草原亦屬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游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明朝統一蒙古高原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16世紀末,努爾哈赤稱帝,改國號為「大金」,通遼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里孕育了清代國母 孝庄文皇後,清末名將 僧格林沁。民族英雄 嘎達梅林等。同時這里還有中國安代舞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豐富: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清溝 有亞洲之最的沙漠水庫 莫利廟水庫。有中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礦。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偽滿洲國時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後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於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於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原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由通遼市代管。通遼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通遼市總人口3028419人。其中: 科爾沁區 793913人、科爾沁左翼中旗 511196人、科爾沁左翼後旗 387577人、開魯縣 382836人、庫倫旗 172419人、奈曼旗 421049人、扎魯特旗 292484人、霍林郭勒市 66945人。

❽ 誰能給我詳細介紹下通遼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盟、興安盟為鄰,屬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交匯處。

通遼市的前身為哲里木盟,始建於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政府,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左中旗、科左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通遼市境內居住著蒙、漢、滿、回、朝鮮 、達翰爾等32個民族。總人口310.92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0.45萬人,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通遼市地處松遼平原西端,屬於蒙古高原遞降到低山丘陵和傾斜沖擊平原地帶。北部山區屬大興安嶺余脈,面積19349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屬西遼河、新開河、教來河沖擊平原,面積1250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1.0%,平原區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屬於遼西山區的邊緣地帶,由淺山、丘陵、溝壑、沙沼構成,面積27684平方公里,佔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內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瑪山,老道山和青龍山。

通遼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季涼爽;冬季乾冷。大部分地區無霜期為90至150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風能豐富、風能有效時數(3-20米/秒)為5000至6000小時。年有效風功率密度為100至150瓦/平方米。

通遼市有大小河流43條、主要有西遼河、新開河、西拉木倫河、教來河、老哈河等。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0座、小型水庫10座、塘壩80座。總庫容達99178萬立方米,可養魚水面38萬畝,現有魚類39種。

通遼市森林面積125萬公傾,林木總蓄積量1745萬立方米。林木樹種有46科、80屬、220種。
通遼市野生動物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鸛、鴇、梅花鹿、紫貂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蓑羽鶴、鴛鴦、天鵝、猞猁、馬鹿、黃羊等近30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清溝還有環頸雉、斑翹山鶉、野兔、狐狸、斑鳩。一般經濟動物,遍布全市各地。鳥類有18目,49科,212種。野生植物麻黃、甘草、山杏、沙棘等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

通遼市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藏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全市煤炭保有量121億噸;石油遠景儲量為8億噸左右;鐵、鋅、鎢、銅等金屬礦藏10多處,礦點30多個,為世人矚目的"801"礦富含鈮、鉭、鈹、鋯等稀有金屬和重稀土,總儲量680萬噸;天然硅砂的儲量居全國之首,被稱為"冶煉之寶"的石墨儲量也很可觀,功能神奇的中華麥飯石蜚聲海內外。

通遼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里不僅是蒙古族的文化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清初的孝端文皇後、孝庄文皇後、清代名將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皆生於此,革命烈士麥新、呂明仁、徐永清等也都犧牲在這里。目前尚存的名勝古跡有奈曼旗和庫倫旗的燕國北長城,扎魯特旗金代界壕,開魯縣元代佛塔,奈曼旗清代王爺府,庫倫旗清代的興源寺、福源寺。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青溝國家自然保護區;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和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莫力廟水庫;具有草原民族特色的珠日河旅遊區。

通遼市交通發達、通訊便利。通遼火車站現有五條鐵路在此交匯,已躋身於全國鐵路樞紐大站行列;通遼市已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海拉爾、通遼、北京、呼和浩特民航班機定期往返;程式控制電話暢通無阻,接入國際大網。郵政機構47個,郵路總長度3844公里。農村投遞線路15887公里。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含小靈通用戶)超過50萬戶,固定電話用戶35萬戶。

通遼市土質肥沃、水草豐美。既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也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被譽為"黃牛之鄉"。現有耕地面積91.4萬公傾、盛產玉米、小麥、水稻、大豆及小雜糧等、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5億公斤以上。境內草原面積327.4萬畝,牲畜存欄頭數達到712.5萬頭只,特別是西門塔爾牛、科爾沁牛、中國美利奴細毛羊、科爾沁細毛羊、科爾沁馬等畜種享譽國內外。

通遼市地方工業初具規模,實力日增。初步形成了產品加工、能源、醫葯化工、冶金建材四大主導產業為骨幹,門類比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具有一定的基礎、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
通遼市社會全面進步,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全市有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195462人;普通職業技術院校2所;普通中學243所,在校生195462人;小學1052所,在校生23470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503人。衛生機構249個,病床5188張。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3個。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通廣播的鄉147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1.19%,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90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89.71%。有線電視覆蓋不面不斷擴大,包括農村MMDS網用戶在內,全市有線電視覆蓋率已達96%。
通遼市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77.08億元,同比增長18.5%。人均GDP達到8940元,同比增長18.1%。財政收入完成18.09億元,同比增長36.2%。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達到160億元。同比增長45.7%。

❾ 通遼的歷史沿革

大約三千年前,這里的古代先民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跡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
春秋時,燕國在河北省和遼寧省交界一帶,就是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禦東胡人入侵,而修築的燕長城遺跡,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這證明最晚在春秋中葉,東胡人便已揭開了通遼古代文明的序幕。後來,東胡人為燕國所敗北撤。 西漢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遼境內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繼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東胡族的後裔鮮卑和烏桓族。
漢武帝時,曾三次出兵匈奴後獲勝,使通遼同內地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繁榮。
東漢末年,鮮卑族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軍事聯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域,科爾沁草原亦屬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游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
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
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
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明朝時期朱棣北伐之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明嘉靖三年(1524年),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世孫奎蒙可 · 塔斯哈剌率二十萬部眾浩浩南遷,開辟嫩江流域的廣闊牧場。歷經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漸強盛,成為漠南蒙古諸部中的強悍部落。形成了「喜峰口外,至京師一千二百八十里,東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里的三十六萬公里」的廣闊領地。從此通遼大部分地區成為科爾沁部落的駐地。
到了清朝,改過去的部落制為盟、旗制,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1932年至1945年(偽滿洲國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於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於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通遼上世紀40年代時是個鎮,名字叫白音泰賚鎮。後時任哲里木盟盟長蒙古王爺為白音泰賚鎮建市取名「通遼」。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
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

❿ 通遼以前是屬於那裡

通遼市的前身為哲里木盟,始建於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1946年4月1日,在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巴彥塔拉成立哲里木省政府,劃歸遼西行政公署領導,省政府主席烏力圖。 1946年6月1日,省政府遷至通遼,並更名為哲里木盟政府。盟政府下轄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前旗、開魯縣、通遼縣、庫倫旗、奈曼旗。1948年,轄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通遼縣、扎魯特旗、庫倫旗、奈曼旗。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政府管轄。1953年3月,哲里木盟政府撤銷,所屬各旗縣市直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恢復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哲里木盟人民政府,下轄通遼市、通遼縣、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扎魯特旗。後改成哲里木盟人民委員會。1958年4月,改成哲里木盟公署,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派出機構。1965年8月24日,呼倫貝爾盟的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哲里木盟。1968年1月,成立哲里木盟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哲里木盟及所轄地區劃歸吉林省。1979年,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成立哲里木盟行政公署。1980年7月,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興安盟。1981年10月,成立哲里木盟霍林河辦事處,198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霍林郭勒市。1986~1997年,哲里木盟轄通遼市、霍林郭勒市、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庫倫旗。

閱讀全文

與開魯縣與通遼哪個歷史悠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