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预备役是干嘛的
1、预备役,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 支重要力量。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其师团已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战区军种、军兵种,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归指定的战区或军兵种现役部队指挥。
2、参加了预备役不能跳过相关环节直接进入军队,必须通过体检等一系列环节。
民兵预备役担负着参战支前、保交护路、抢险救灾、参加援建和维护稳定大局的重大任务和职责。
(1)随时准备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支援前线。
(2)负责和平时期抢险救灾任务,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产于社会主义建设,积极维护社会稳定,防止暴乱冲突发生。
(4)进行国防教育,鼓励青年参军报国。
(1)预备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强化民兵预备役人员使命责任的重要举措:
1、“兵民是胜利之本”。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双重职能,长期以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从巡逻执勤一线到训练演习现场,无不活跃着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身影,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时常面临生与死、得与失等诸多考验和许多实际问题,做好抚恤优待工作、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从古至今的实践充分说明,以人为本搞好抚恤优待,能鼓舞士气,激发英勇奋战、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办法》对民兵预备役人员执行参战支前、反恐维稳、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抚恤优待进行系统规范,有利于从国家层面保障民兵预备役人员伤亡抚恤和有关待遇问题的解决,调动他们履行职责使命的积极性主动性,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和旺盛斗志,“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令在必信,法在必行”。一项法规制度的实际效益,直接取决于落实的态度和力度。军地各级要把学习贯彻《办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措施,有效实现好、维护好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基本权益。
省军区系统和预备役部队要组织力量深入编兵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了解熟悉相关政策规定。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做好抚恤优待工作,帮助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切实解除后顾之忧。
要总结宣扬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遂行任务中不怕艰难困苦、勇于牺牲奉献的典型事迹,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的浓厚社会氛围,汇聚形成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强大正能量,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关键时刻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实现中国梦和强军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预备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强化民兵预备役人员使命责任的重要举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兵预备役部队
⑵ 预备役兵是什么意思啊
预备役兵是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人员,即是兵又是老百姓,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
预备役士兵在和平时期,在有民兵组织的单位,参加民兵组织,在有预备役部队的地方编入预备役部队,服士兵预备役,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以兵的身份,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民的身份,履行一般公民的义务。
加入预备役士兵的条件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符合兵役法规定的士兵预备役的年龄,即18-35岁;身体健康。
(2)预备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规定:
第二十五条 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第一类 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
(一)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
(二)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
(三)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
第二类 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
(一)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
(二)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
预备役士兵达到服预备役最高年龄的,退出预备役。
⑶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役部队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其师团已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战区军种、军兵种,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归指定的战区或军兵种现役部队指挥。
(3)预备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对后备兵员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不断完善预备役制度,训练、储备数量较充足和质量较高的预备役人员。将预备役转为现役的措施,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我国的预备役分军种和兵种预备役师、团,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授予军旗和番号,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例、条令。
⑷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 reserve ty),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
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开始建立预备役制度。欧洲各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普遍建立预备役制度。
⑸ 预备役指的是什么
预备役是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预备役制度是1955年开始建立,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士兵预备役分2类:第一类,包括基干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8岁以下的退伍士兵与军外专业技术人员;第二类,包括普通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18~35岁的男性公民。1998年12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其他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二十八岁以下的预备役士兵;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除服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的人员外,编入民兵组织的人员和其他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男性公民。预备役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战时能够迅速成建制地转化为现役部队,参加作战。
⑹ 预备役是什么
预备役一般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简称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预备役部队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一编制组建,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平时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进行军事训练,努力提高军事素质和快速动员能力,必要时可按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预备役制式服装:
2011年5月1日起,全军预备役官兵统一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的对象为编入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官兵、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官兵,基本保持了原有军服发放范围和数量。
07式预备役军服的标志服饰由胸标、臂章、姓名牌和军官级别章等品种组成,其外形轮廓、面料、材质标准与现役基本一致,通过一些象征意义的元素符号,体现预备役部队是解放军的组成部分。预备役军服的帽徽、帽饰、纽扣、军衔肩章、领章的颜色为银白色,区别于现役军装的金黄色。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⑺ 什么是预备役
预备役士兵是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人员,即是兵又是老百姓,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
依照法律规定,在年龄、政治、身体适合服兵役而未服现役的公民,以及服现役期满退出现役后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人员,统称预备役人员(包括预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
它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预编到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以及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包括编入普通民兵组织以及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的人员。预备役既区别于现役部队,又不同于民兵组织,是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战争初期的首批动员对象,也是应付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
(7)预备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我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军情,决定恢复预备役制度,明确提出了武装力量建设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建设方向,并作出了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决定,在全国有计划地组建一批预备役师、团。
从1983年3月25日,原总参组建动员师(后改称预备役师)以后起,原沈阳军区、原北京军区等单位开始着手组建预备役部队。1983年5月,原总参谋部发出通知,明确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有关师、团均授相应的军旗一面,并授予番号,按规定刻制印章。
⑻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详细点有什么好处!
预备役是指国家平时以预备役军人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组织。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是加强军队后备力量建设、保障战时迅速扩编军队的重要组织形式。预备役人员按地区编组,配有武器装备,对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战时任务及隶属关系等都有明确规定。它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战时能迅速成建制地转为现役部队,参加作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组建预备役部队视为增强军队后备力量的重要手段。
预备役部队在现代国防和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预备役部队的数量逐渐增多,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军事训练进一步加强,与现役部队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
⑼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参加预备役需要什么条件
法律分析:如果体检和政审合格后走进军营,两年后退伍,就可以成为一名预备役士兵。预备役和现役不同,是另外的一种兵役义务,也是兵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基本形式。预备役是战时实施兵员动员的主要基础。实行预备役的目的是,在平时储备数量充足,训练有素,能实施快速动员的后备兵员,为战时迅速扩充军队服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过预备役登记的退出现役的军官、依照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过预备役登记的公民,符合军官预备役条件的,由部队会同兵役机关根据军队需要,遴选确定服军官预备役。预备役军官按照规定服预备役已满最高年龄的,退出预备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