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发布时间:2022-08-07 15:00:43

⑴ 如何提高儿童的做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链接: https://pan..com/s/1gnk709GDxbXkNuvVZZrw3g

提取码: c7kc

⑵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学,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数学抽象能力。传统教学中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抽象出的结论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参与抽象的过程,导致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出本质,理解“抽象” ,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形成数学命题,数学思想,老师加以指正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会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与发现,都离不开归纳,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类比,介绍人类的重大发明与数学中逻辑推理的关系,充分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大胆的发现和提出命题,他们的有些想法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新的发明创造,就是定理公理;同时数学推理的精华在于演绎推理,着名的三段论构成了数学的知识体系,公理,定理,推论的证明方式大部分是三段论,演绎推理是现代文明的奠基石,在告知学生三段论的推理方式下,放手让学生去推理,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正确书写推理的步骤,因果明确,书写具有逻辑顺序, 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 构建命题体系,同时学以致用,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发现和提出问题, 利用已知知识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结果和完善模型。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数学建模是新课标必须的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体现,使得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在平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搜集模型和资料,注重归类,长期为数学建模准备素材,有备无患。
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动手来完成。如我们在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己做出模型,这样我们再展现几何图形时,学生便不再陌生,也能找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成功避开了生硬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观察,百闻不如一见,在脑海中形成一些数学直观模型,感受数学之对称美,曲线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有机的结合数与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想象的观点看待问题,富余想象,大胆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放的开,不在以传统的模式约束学生,培养新时代富有想象力的人才。
五.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中的代数部分,总的来讲就是在集合上定义加减乘除及相关运算,形成代数体系和相关结论,这就要求学生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探索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进行运算。运算是演绎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运算的创造性,当今很多程序的实现都是大数据的处理都是在进行运算,取值,自己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才能识别这些程序。这是时代的呼唤,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当今世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等日新月异的成果都与数据是离不开的。如今的竞争也就变成时间的竞争,容量的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知识构建的能力。目前我们所在的时代为多元化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有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才能使得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平时让学生注重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类,可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从点滴做起,终将铸成大的成就。

⑶ 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在实际生活寻找数学,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俗话说:“与其拉马饮水,不如让其感到口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如饥似渴投入到学习中。经过实践,教师与其不断地强调数学应用的重要性,不如让学生轻轻愉快地走进生活的大课堂,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从中体现到感知数学的地位与价值。为此,要求每个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记录自己或别人应用数学的情况,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并及时加以记录和整理。
有一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日记部”中记录应用数学知识的问题向同学汇报,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回答:有的说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她买洗衣粉用去12元,买苹果用去18元,买猪肉用去23元,共用人民币53元。学生的踊跃发言,扩大学生信息交流,扩大学生的信息储备,从中领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学完《最大公约数》后,让学生设计一个用方砖铺会议室长是8.3米,宽是7.5米,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学生设计用40c m× 40c m、50c m× 50c m、60c m×60c m、70c m×70c m等规格的方砖来铺地的几种方案。再经过学生的交流和优化,最后选出用50c m×50c m的方砖的方案。理由是:选用这种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块的方砖,既美观,又不造成浪费,比较经济实惠。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识识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信息中学会做数学,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收集和运用信息进行学习是新新课程的要求,在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时,教师不光从数学角度还要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取舍这些信息,让学生运用这些正确的信息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有一位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编了一道题:星期天我们全家去运河商场买东西,爸爸买了一包4元钱的红梅烟,妈妈花5元钱买了一袋花生,我买了一本词典和两本书,一共用了45元钱。我花的钱是爸爸妈妈花的和的几倍?他列式为:45÷(4+5),计算结果等于9。这个学生做出这样的结果使我心中受到触动,我问全班同学:“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还有什么话要补充的?”这时,有的学生说:“这个学生用的钱太多了。”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舍不得花钱,我们也不能太浪费,应该向他爸爸妈妈学习”还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让我们吃得好、穿得好,我们要更加认真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他们”……这些话不正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要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四、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数学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挥数学知识的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把学校的篮球场面积计算出来,在第三天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求让学生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告诉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说:“我丈量出篮球场长是56米,宽45米,根据长方形公式=长Ⅹ宽,即是56Ⅹ45=2520平方米、;有的学生说我尺来量出来;由于学生通过亲自的丈量,并通过计算,把学校的一块空地计算出来,学生能够计算出来,这表现了学生不但能够亲自实践,而且在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让学生在开发性的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利用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更敏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生学习“10的加减法”时,教材上有一副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学生知道画的是8个小朋友,10把椅子,教师启发学生:“小朋友坐下来后,还有2把椅子是空着的?”学生经地思考,有的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答方法。张小明同学提出的是用连线的方法:“一个人和一把椅子相连,最后还有两把椅子没有人相连,就有两个椅子是空着。”同学们在互相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其它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各种数学运算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⑷ 如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缺乏思维灵活性,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倾向某种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片面追求解决问题的模式化和程序化,长此以往造成思维出现惰性。

擅于从旧的模式和普遍制约条件中脱离出来,找到正确的方向;针对知识可以运用自如,善运用辩证思想来平衡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变通和调整思路等等,这些是思维灵活性养成的直接表现。

2、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要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必须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落实到孩子学习生活中去,就是要求在学习新知识时从基本理念开始,做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条件下稳扎稳打,逐步深入,在这个相对来说缓慢的过程中养成思考问题周密的思维习惯,在进行论证推理时掌握足够的理由作为依据;在练习试题时善于留心题干中的隐蔽条件,详细答题,不吝啬地写出解题思路。

3、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老师评讲试卷,一听错题的解题过程很容易就懂了,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但一旦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领会到解题方法和实质,实现独立解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透过现象看数学的本质,掌握最基础的数学概念,洞察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这是思维深刻与否的主要表现。

⑸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如何理解数学应用意识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刻画,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依据。它提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只有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学生只有主动地寻求数学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写者头脑中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有它固有的起源。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切头去尾烧中段”,很少讲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深刻。事实上,对学生来说,知道数学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让每个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能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使所学知识更能一体化。所以,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数学教学的理念,教师有必要通过讲授或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
例如:在讲《圆的周长》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圆周率,教师可以准备三个圆:一个一元的硬币、一个自己剪的圆、一个圆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圆的周长和直径,来理解周长和直径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倍数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圆周率。这样的学习,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讨、自己参与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2、课堂教学中要采撷生活实例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涵意,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知识应用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比较、推理和交流、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生活中经常看到、经常听到的许多 事情都能成为数学课堂很好的素材。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应用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在应用题教学中,若能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到课堂中来,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与其说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解决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也不会再为了解题而解题,而会尝试着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就是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所带来的作用。其实不仅应用题可以创设情境,数的认识、几何知识等也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类似的场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的游戏,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营业员、顾客,有一定数量的钱去购物,营业员找钱,其他同学生判断营业员找的钱是否正确。这样的情境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如果把它放置于课堂中,则更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就越容易接受;若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实践,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越高涨,学习的效果也越好!
3、为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量、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又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教室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教室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学生才能对粉刷教室的费用有个初步估计。
4、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例如,实习期间我听过这样一堂课:一位教师教学第九册“实际测理”一课时,他是这样引导学生,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比较近,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两地距离。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很远,超过卷尺或测绳的长度,怎么测量呢?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就拿出标杆提示学生,马上就有学生想出利用标杆插在两地,再在中间多插几根标杆,使它们连成一条直线,再分别测出每相邻两根标杆之间的距离,最后把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较远的两地距离;接着这位教师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测量,来证明这一方法是行得通的。然后他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的讲述,进一步来证明这一点。他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但那位教师并未满足,他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没有测量工具或不要求测量结果十分精确时,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引起了学生的再思考。有的学生想到用“手掌”来测量;有的学生想到用伸开的“手臂”来测量;有的学生想到用“眼睛”目测或用“脚步”步测。这位教师这样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描述、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⑹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转载)

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NCSM)把解决问题定义为: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况的过程。这一理念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就是指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方法灵活运用于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小学生受年龄所限,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均不丰富,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善于提问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随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提问行为、怀疑和批判精神等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学会正确审题——精准分析
众所周知,“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解决问题的难度是由问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要想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就得认真审题。审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题意,即理解问题的情节部分,知道问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已知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读、找、圈、想、算”五步解题法,即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