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学中你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你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发布时间:2023-08-29 07:34:51

㈠ 如何确定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几年来!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某个意思懂不懂。有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学好本领,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其实有的课文,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在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师启发学生,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并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你们想想吧。总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因此、句式变换说法,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是什么原因、不自如;(2)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旦功测嘉爻黄诧萎超联结合起来,学生回答;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只是教师提出问题、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呢。”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我一定要珍惜时间,所以粘不住。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哪里:“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用功读书”?重点应引导学生说,而是看课文内容。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了、骆驼的情况了解得很少、杏黄的,说、某一自然段。”形容珊瑚的。期刊文章分类查询,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进行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同时还要总结阅读经验,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因此。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仅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该做的做。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感情就不恰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淡青的,五光十色,发展学生的智力。比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学生只是听。二 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学生提出的问题。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实际效果要好得多,或者有的段!看谁能想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就理解了!”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它自己却不会被粘住。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开拓思路。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对沙漠:“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教师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句读读就懂了,可见,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谁能说一说呢。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一些常用的词语:一 培养阅读能力,仍一句一句地讲、练。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该读的读,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绿的,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真不简单,多好看呀,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引导,刻苦学习,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甲虫等等。在教学中,多读多练,被动地接受,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形成阅读能力。四 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要提高阅读能力。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学生广泛阅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无疑是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有的说,学会使用。这样通过思维训练、淡绿的,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才由教师讲解,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也就是口头运用,必能丰富知识。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有的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中。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该练的练。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句段意思不太懂、“珍重”有什么异同,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因为蜘蛛身上有油,学生一定难以理解:(1)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引导学生读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笔者在新课标指导下,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作用,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异常美丽,相信他们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三 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有个学生回答说、下层学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学生答,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啊,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么精彩的马戏。因此,可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不需要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该讲的讲,会怎么想、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阅读时的语调,对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就随机应变发动学生?”有的说,不需要教师多讲刘俊花 河北省磁县西固义乡东固义学校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环节,挂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有深蓝的,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阅读教学所用时间最多?它有什么特点、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平时,教师一时难于解答,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通过说话,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津津有味,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阅读的兴趣。”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只要找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随着阅读时间不断增强。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探求阅读技巧

㈡ 怎样选择语文教学内容

1,依照儿童视角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适合儿童的成长节律,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秉持“以儿童的悟性定深浅,视儿童的耐性取多少,就儿童的知性分先后”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审视考量,合理取舍,去粗求精,删繁就简,有重点地选择并加以整合,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2,依照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受语文课程目标的指引和规限,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指向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一致,选择教学内容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要教课程的语文,而不是教师的语文,我们唯有站在语文课程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动,才能够取本舍末,去伪存真,从教材内容中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依照文本价值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中,潜藏在一篇篇课文里,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各个角度,我们可以发掘许多可供教学的内容,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内容都要教给孩子。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自身的精妙所在,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个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

㈢ 如何选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已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仍然是个大问题,原因既在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存在一个落差,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之间又存在一个落差,还在于我们的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学科。数理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而语文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掌握了这门学科。数理学科,在上课前,“教什么”已经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而语文学科不是这样,“这节课教什么好呢?”语文教师常常感到困惑。数学教师似乎不会提这样的问题,其它学科的教师似乎也不会提这样的问题。唯独语文教师,面对一篇课文,头脑中首先会冒出这么一句。别小看这一问,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师心中常常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里教一点;就同一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种比喻的修辞方法,教了六年;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教的内容,变成了科学课、历史课等等别的什么课。对此,崔峦老师在《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一文中指出,《课程标准》在制定与修订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疏漏,就是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没有明确规定,教多教少,教深教浅,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这就使得我们一些教师以为一篇篇课文就是教学内容,教语文就是讲课文。所以,我认为目前对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来说,“教什么”的问题是第一位的。难怪一些专家直呼吁:我们的《教师教学用书》应该编得厚些,更厚些,具体些,再具体些,对每一课要教的内容作出具体的、明确的、保底的硬性规定,把内容与目标细化并落实到每一册、每一组、每一课中,让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开始实施教学之前,也能像数理老师一样,胸中有数,十分清楚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十分清楚哪些是“基本口粮”, 只有这样,才能清楚“我们种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田,浇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园”,才能避免教学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才能革除“教语文就是教课文”“阅读课就是分析内容”的弊端。(谈到内容分析,崔峦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表明加强语言习得、创新教学模式的决心。)事实上,语文课说白了就是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教什么,第二个维度是怎么教。教什么涉及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问题,怎么教涉及到教学方法问题。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建设到现在为止还不尽如人意,到现在为止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思辨的层面上,所以教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才真正具有语文课程的特性和价值,我们依然在摸索中、徘徊中,我们依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不断地追问自己、反思自己,我教的是语文吗?是语文课程吗?是语文内容而不光是“教材内容”? 我们在选择“教内容”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你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了吗?关注学生的学习盲点了吗?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了吗?
那么,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呢?
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一个问题的探讨与学习
我们都知道,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作教学化处理,取舍与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则故事。
传说有一位国王给大臣们一个任务:编一套古今智慧录,将世界上最聪明的思想传给子孙。大臣们悉心搜集后,编成智慧大全共12本,国王看了,说太厚。大臣们精心挑选后,编成智慧大全一本,国王看了,又说太厚。大臣们反复斟酌,编成智慧录一章,国王看了,还说太厚。大臣们又把一章缩成一页,一共40条,国王看了,还是“太厚了”那句话。最后,大臣们从40条格言中精心选了一句,国王看后满意了。
最后选中的格言,其实就是今天我们都很熟悉的那句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国王让全国所有的人都记住这句话,于是人们变得勤劳了,国家也变得富裕强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繁中求简,才能成功!
语文教学也同此一理。语文教学之所以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面对一篇课文,不知道如何取舍。任何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都会在几十个点上。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有字、词、句、篇、点、语、修、逻等;从能力的角度来说,有朗读、默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多种能力;还可以从方法的角度、习惯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内容理解的角度列出一大堆项目。一篇课文就是一只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部位都有研究的价值。正因为每篇课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特征,因此我们常常会做出错误决断:一节课教学内容多则七八项,少则四五项,面面俱到,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结果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芝麻一锅煮,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结果难免“少慢差”。
删繁就简是一种大智慧。我国古代许多智者,都提倡简洁,“大道至简”“多则惑,少则得”“删繁就简三秋树”“任你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国的古文,少则几十字一篇,多则三五百字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很少见。国画,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国粹京剧,一把胡琴,一把椅子,演来却妙趣横生。可见,简洁比起繁杂更有力量,更有效率。
现代的智者,同样提倡简洁。现代社会有二八定律之说。它倡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四两拨千斤”,这些观念,对于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同样是难得的法宝。
选择教学内容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从“什么需要教”的角度来思考,这是顺向思路,常规思路;还有一种是从“什么不需要教”的角度来思考,这是逆向思路,非常规思路。教学中采用两种思路比采用一种思路常常更富创意。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有个着名的法则,叫做“三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能懂的,不教;教了暂时也不懂的,不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句:某个内容放到别的课文中去教,也许更好,不教。有了这四不教,一篇课文需要教的内容就不多了,阅读教学就会变得“少而精”了。
下面我们分学段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做一些分析、探究
第一,低段,要凸显字词和朗读,其它内容可以不教或少教。
教学,贵在抓住重点和难点。低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和朗读,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根本,其它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自学或点到为止。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可教的内容有如下几项:①学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③掌握“盼望”等8个词语;④体会感叹句子表达的情感;⑤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⑥理解课文内容;⑦了解童话有三次反复、对话多等特点;⑧懂得燕子等是益虫,蚜虫是害虫;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⑩学习自主识字的方法。如果选定以上10项作为教学内容,那么两课时教完的话,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有5项之多。“多则惑”,一手抓5只跳蚤,结果一只也抓不住。
对以上内容,可作如下选择:①②③项是关于识字写字、词语、朗读等内容,是低段的教学重点,应牢牢抓住不放;④项的感叹句,在本文中不突出,不如放到别的课文中去教;⑤⑥两项理解课文内容,一点不难,学生读一两遍就能明白,不必再教;⑧项关于害虫、益虫的知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懂得,属于已知;⑨项培养科学精神,应以渗透为主,不必单独设项;⑩项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可融入①项进行。这样经过筛选、整合,教学内容只剩下①②③项,其中③项学词语又可以与①②项结合着进行。因此真正需要教的是①②两项,可以分别安排在两课时完成。这样安排,每课时凸显一个重点,这比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地教学,效果会高很多。
又如《地球爷爷的手》,花太多时间教“地心引力”,就大可不必,有不少教师甚至以此为重点,更是费力不讨好。再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是怎样反反复复才找到妈妈的,花许多时间去问,也似乎大可不必,让学生多读几遍,再模仿着自创一段岂不更好!总之,低段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都应遵循强化字词和朗读的原则,为学生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语文基础。
第二,高段,要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其它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凡是学生已学已知的,决不重复讲解;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的教学重点要选择学生必须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内容。
如薛法根老师教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只重点选择了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子——把“?”号拉成了“!”号,二是让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叙述三个事例时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点。其余如生字、生词、朗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里讲的三个故事等内容,一般教师都可能选作重点的,他都没有教。因为他认为,学生在课前对这些内容已作充分预习,学生手里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的还多,再教这些,难免在已知中兜圈子。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的选择的确高人一筹。

㈣ “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如教数学课,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时下的小语课堂,执教者热衷于教学方法,即“怎样教”。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教”。 先怎样教、再怎样教、后怎样教。观课者关注的也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样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王荣生先生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考虑一堂课“怎样教”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备课时,主要精力应该花在面对一篇课文认真思考“教什么”上。但实际的情形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活动中所自觉关注的,往往不是教学内容,而从一开始就陷入教学方法中。在“教什么”还拿捏不定的时候,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样教”, 这无异于缘木而求鱼。 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以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确定教学内容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二是学生的需要。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三是编者的意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课后的练习题来体现的。语文练习题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中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为语文练习题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他课程中,练习题最多只是课程内容的重现,有的只属于教学领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课程本身并没有很大影响。但语文课不是这样,语文 课“教什么”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练习题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下面,我以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的课文为例,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阶段目标了如指掌。课程标准中关于3-4年级的阅读目标中以下五条特别重要: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另外,教材的编者在本册教学建议中有两条也特别重要:1、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2、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第一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都是写景的文章。《长城和运河》是一首诗歌,描写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美丽的南沙群岛》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庐山的云雾》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 《长城和运河》两段诗歌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比喻的手法勾画了长城和运河的雄姿。编者的意图体现在课后练习题第5题: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依据课文的主要特征和编者的意图,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两段诗歌的异同,理解和运用贴切的比喻,依据格式仿写。仿写在这里事实上是续写第三段诗歌,续写时,开头与结尾的四句诗是原封不动抄写的。要跟学生讲明,这是诗歌的反复,以加强一种韵律感,即一唱三叹。在仿写的题材上,要注意既不能用自然景观,如三峡;也不能用国外的人类奇迹,如金字塔;还不能用现代的建筑,如东方明珠塔。但这些不应该建立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在若干题材中选择,学生的错误选择,正好是探讨的基础。譬如,可出示“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塔、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等词语,让学生说说准备挑哪一个来续写,在辨析之后,再开始续写。续写时,可出示图片,要提醒学生注意比喻的贴切。 《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和迷人风光。依据这一主要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运用这一构段方式介绍南沙群岛的海洋生物。教师要凭借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在搜集课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这一构段方式介绍南沙群岛的海洋生物,如以“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也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以丰富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编者的意图体现在课后练习题第4、5题: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依据课文的主要特征和编者的意图,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运用这一构段方式写一处景物。这一教学内容与《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的教学内容有相同之处,但要求有提高。《美丽的南沙群岛》只是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本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构段方式。在描写一处景物时,提醒学生要运用贴切的比喻,让景物描写更生动。 第二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都是写人的文章。《微笑着承受一切》通过对桑兰遭遇颈椎骨折的巨大不幸的描写,赞扬了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雪儿》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花瓣飘香》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孝顺的懂事的孩子。 《微笑着承受一切》抓住桑兰遭遇巨大不幸之后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桑兰的精神风貌。桑兰队友和主治医生的言行也很重要,起到了衬托桑兰精神的作用,这也是学生写人习作中最容易忽略的,学生写人一般只写本人的言行,很少写他人的言行。依据课文的主要特征以及学生的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以及他人的反映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特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都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即从阅读教学这枚硬币的这一面讲,我们是在用一篇课文训练学生某一特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反之,从这枚硬币的另一面讲,我们同时也是在利用某一特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对一篇课文的理解。这二者原是一个整体,不能将意义理解与知能训练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以及他人的反映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与理解“桑兰笑对磨难、伤痛、残疾,引得了人们的敬意”是密不可分的。 《雪儿》写“人鸟之情”,真挚感人,语言富有韵味。此课的教学内容编者通过课后练习第4题进行了明示:读读下面的三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三句话是“我”为雪儿做的三件事:取名、相伴、欢送。一件事一片情,正是通过“我”为雪儿做的这一件件事情,看到“我”那颗晶莹剔透的善良的童心。依据编者的意图,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品味“我”为雪儿做的一件件事,感受“我”那颗善良的心。教学中主要抓住课后练习第4题中的三件事来品味,此课学完后,可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喜爱的小动物之间所发生的事,学习课文的方法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人物对话是《花瓣飘香》的主体,此课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出现了三种情况: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没有提示语。依据这一主要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品味人物对话,依据对话形式仿写。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来品味人物对话,结合结尾段的教学,让学生进行对话仿写练习:“我”把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我’会说些什么?母亲会说些什么?写一段对话。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再考虑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个性不一样,每个班级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必须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我想特别指出,阅读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跟表达方法有关的语法术语,而是要让学生根据相关的“语文知识”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不割裂文本,不把阅读课上成纯粹的写作指导课。不上枯燥无味的课,注意教学的情趣性,在追求有效的同时不抛弃趣味。 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练就一双慧眼,在语文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课文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顶一下(6)100%踩一下(0)0%

㈤ 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一、根据语文根本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教和学的内容载体,它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叶圣陶先生说:“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可见,对我们语文学科而言,学习一篇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它表达了什么,学习言语形式比了解课文内容更为本质,更为关键,更为主要。

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理解,主要是对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理解,即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那样运用语言文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我们说,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学习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那么,学哪些言语形式呢?言语形式,具体包括词语和 句子 的形式、段落的结构、 文章 的布局谋篇。

言语形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的知识;三是体会语言形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就各学段语言形式的教学分别提出了要求:第一学段:“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 方法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需要主意的是,“哪些优美的语言形式”“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关键词句、标点、节奏、声调在表情达意中的哪些具体作用”等等,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提出,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课文提出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如《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依照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着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地地方,就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

三、依照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旨在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得注意几点:

(1)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他说的是爱情要专一,而我们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学会。小学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有四五十人,要让学生学得比较透彻,有两三个“点”就足够了。

(2)“整合”是上佳的选择。如果每篇课文都从上述四个方面去选择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互不相干,那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定多而凌乱。好在许多优秀的作品,既是语言学习的范本,也是人文熏陶的上品,而且两者不能分割。不少课文,语言习得和人文熏陶的结合处是教学的重点,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我们要尽可能选择这样的内容,通过研读赏析,实现语言习得、形象再现、情感熏陶、表达方法学习等的一举多得。(3)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互动。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范围内,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确定应当是一个反复互动的过程: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内容后修改教学目标,不断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要体现语文本位

李海林教授曾在《言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智慧教学。”的确,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着眼于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信息价值”;又要根据课程目标、单元学习 提示语 、课后习题等挖掘“选文”在教材体系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倾力于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品味、运用,让学生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扎实地形 成语 文素养。

比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最大的“书”》时,不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写什么”,理解“为什么说岩石像一本书”,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还积极引导学生聚焦于“言语形式”,在阅读中学词语、学句子、学标点。尤其是教学问句时,在内容上层层推进,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先是紧扣“刨根问底”一词,找出川川说的话;再是听读问句,听出问的味道,明确读好问句的方法;接着是练习读出问的味道;最后教师就岩石的知识让学生“刨根问底”了一番,并感悟吸收课文的表达方式,尝试写问句。这位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立足于语文的根,充分挖掘了内隐在教材深处的“教学价值”,教法上一改从“内容――意义”的固定套路,从容地引领着学生穿行在串串闪光的语言珍珠里,享受着学习文本语言表达的美妙与快乐。

二、要关注学生本体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的现象,这里固然有 教学方法 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老师自身的“一厢情愿”。因此,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从 儿童 视角出发,遴选出最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比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作者谢冰莹在篇首就花了好些笔墨描绘家乡的垂柳。柳树自古以来就是别离诗词渲染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显然此文中的柳也蕴蓄着作者深深的离思。但是假若我们在教学中呈现介绍柳树意象知识的内容,小学生会觉得艰涩、乏味,毕竟这与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我们该如何安排此处的教学内容呢,且看有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垂柳已变成一位――

生(脱口而出):姑娘。

师:能描述这位美丽的姑娘吗?

生:她仿佛正在舞蹈,那舞姿婀娜,柔美。

生:风儿吹散了她的长发,她正以清清的小溪为镜子,轻柔地梳理着。

师:读着读着,垂柳又变成什么?

生:她仿佛成了一位顽童,与流水尽情嬉戏。

生:她仿佛就是一位小画家,画笔一挥,粼粼波纹跃然纸上。

这样的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又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激起了学生们表达的欲望,他们放飞着想象的翅膀,诉说着心中的感触,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学生们充分地感悟了家乡“景美”、“事趣”、“人和”之后,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作者谢冰莹并不熟知,而作者“有家难回”的坎坷经历对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蕴却有着重要的价值,于是就安排了认识作者的教学内容。浪迹天涯的断肠人――谢冰莹心系故园的言行叩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也自然地显现了所蕴含着的深深的离绪与愁思。

三、要追求简约丰满

王荣生教授曾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的确,若是教学内容繁琐、零碎,学生便会疲于奔命地跟着教师的提问跑,语文教学便会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潜心解读文本,读出文本的内在逻辑结构,设计出能辐射全文的教学主线,使教学内容呈块状结构,从根本上摆脱冗余的情节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应答,让学生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生活在课堂上。

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夸父追日》时,以“巨人”一词作为辐射全文的切入口,将文本进行适度整合,凸显出文本的主干,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先是寻找课文中散落的语言,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的风采;最后通过研读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内容“少”而“精”,且层次清晰,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

精选教学内容时,落点除了可以放在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外,还可以放在“阅读方法”层面上,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看作是方法运用的自然结果。比如,阅读写景的古诗词时,我们就可以安排这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读通“诗语”,二是读懂“景语”,三是读透“情语”。我们若是潜心去解读文本,读透教材编排体系,一定能选择出凝练集中、内蕴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实现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3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一、以 语文教材 为根据

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编撰策略的具体体现。而教材编撰策略目标即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地。因此,语文教师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语文教材为根据,与教材编撰策略有较高的切合度。

1.1注重教材的言语形式

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中的言语形式。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得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附加在文本上的品德 教育 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等要相应弱化。如小学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一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学中,教师当然要让学生体悟这种生命哲学,但是如果语文课只是停留于此,就变成了品德教育课。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文本,作者为什么会从“种子”、“飞蛾”等小事物联想到生命的伟大;文本背后的作者在写作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文章段落的组织对习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等。语文教学内容,就是透过文质兼美,意蕴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言语形式的,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习作技巧,获得审美体验等。因此,言语形式是文本真正核心价值所在。

1.2依据教材的学段要求

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为例,我们会发现 语文知识 、语文能力、语文审美三部分要求呈螺旋形分布在每个学段。低年级位于螺旋底端,它的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点,语文知识在教学内容中占的比例稍大,随着学生个体成长,教学内容的重心会逐步偏向语文能力和审美的培养。教材的难度要求,也会随着学段的升高,呈现梯度变化。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对精读课的要求是: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6)开展合作学习。(7)组织好全班交流。”]

到四年级下册时精读课的要求就变成:

“(1)指导朗读、默读。……(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对比两个阶段的精读课要求,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不仅有关联性,而且由易到难,上下承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它的涵盖量非常大,相同的文学体裁在各个年级段重复出现,一堂课的承载量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教材的学段要求进行取舍,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逐一渗透到课堂之中。

1.3 依据教材选文的特色

目前,语文教材的编写形式是“文选型”的[5]。编入教材的选文特色不一,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文时,一定要抓住选文特色,集中教学内容,从一个切入点展开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要不了”。有些选文属于优秀文学名篇,

二、以学生学情为基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亲历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并获得最终的生成结果[5]。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来源于教材本身,还来源于学生已有知识 经验 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和加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使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主观转化。

2.1 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还要注意到班级内部学生的能力差异。有些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是“炒冷饭”,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却还有难度。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做细致的分析。对于学生都懂的内容不要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懂的内容,需要考虑是否属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学生能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度预设上,需要有梯度的呈现,以满足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

布置预习任务是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运用的教学手段。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一方式分析学生课前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能力储备,为选择教学内容提供切实的依据。

2.2 教学内容动态调整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心理变化具有不可预设性。课堂教学活动受学生影响,存在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预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对学生情况的静态分析,而课堂的即时调整则是对课堂的动态把握。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正、调整和补充,才能使其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认知。本人在教学《井底之蛙》一课时,意图引导学生讨论青蛙与小鸟三次对话的讨论。

但是,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天天待在井里不出来。”这个问题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却很有意义。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马上抛出下面的问题:“是呀,青蛙为什么从来不跳出井呢?”同学们从这个切入点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些说“小青蛙从小就在井里长大,他从来不知道有外面的世界。”有些说“小青蛙担心去外面有危险。”

有些说“小青蛙喜欢井里面的环境,有食物也有水,还冬暖夏凉。”学生们的想象丰富有趣,我又接着问:“如果青蛙跳出去后发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美丽,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们又展开很多联想,如“小青蛙会和小鸟成为好朋友,一起去探险”、“小青蛙会说外面的空气真清新,花朵真漂亮”等等。学生们的想象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个 寓言 故事 的小道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自大。在课堂中,像这样的思想小火花时常出现。教师应该要抓住好的契机进行引导,而不能拽着教学设计按部就班。

需要强调的是,动态调整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原则,而不能被学生的随意牵引,将课堂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之中。如一个教师在教小学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同学们从“化石”中引发讨论,讨论目前化石的种类,年代等等。这位教师没有把讨论及时制止,于是这语文课就变成了科学课。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等同于课堂无作为。语文课的重心需要时刻围绕文本的核心价值。动态的调整需要适度,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4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技巧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显着变化,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运用让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电教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部分语文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等电教设备,甚至直接用多媒体电教代替传统教学,PPT课件代替教师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殊不知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容易形式大于实质,分散教与学注意力,教学重点模糊,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2、对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群体缺乏认识

小学语文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儿童语文。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缺乏系统的 学习方法 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选择与把握时,除了注重考虑内容内涵的简单化通俗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还应尽量贴近现代儿童心理特征。与成人文学不同,受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理解力差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作品美学、文学价值探讨不深,因此教师应更多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画面感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发挥 想象力 理解文本,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加深印象。

二、内容选择把握策略

1、紧跟大纲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素材进行甄选时,首先应该参照语文教学课程大纲,根据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紧跟大纲要求,才能保证教学内容方向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不是粗放式教学,它依然是有计划地有目标地展开教学,任何脱离大纲和违背大纲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如人教版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作出如下阐述:“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这条要求不难看出,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 语文学习 要求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时,就应把生字词作为教学重点。

大纲作为引导教学内容的风向标,为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把握打开了新思路。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关键生字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喝水”、“口渴”“瓶子”、“石头”、“到处”等词。

对学生提出问题:①这五个词分别是什么结构,他们的偏旁部首分别是什么?②以“到处”为例,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这个词 造句 吗?③这几个词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 同义词 代替它们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展开想象,认真体会,在新旧知识交互联系的过程中对生字词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着。

2、深入解读文本

文本,其本意指的就是语文之本。具体来讲,就是教材、课文。文本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准确选择把握教学内容,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关键。很难想象一位对教材文本不熟悉的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任何脱离了文本的教学都是盲目的、不成系统的。经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越深入,课堂教学品质就越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也越丰富。

还是以人教版《乌鸦喝水》课堂教学为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未能对文本内容深入解读,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就很容易肤浅地将这篇课文教学的主题定位为“智慧的力量”,事实上,这篇寓言故事之所以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独立思考想办法坚持下去,困难就能够迎刃而解。

基于小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文本深入解读,整个教学就是肤浅的,不成功的。

3、价值导向是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导师,对学生日后阅读情趣、人文素养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历史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对文本所隐含的价值导向是否符合时代背景,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做出准确判断。尽可能选择健康的、积极的、有思想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摒弃消极的、阴暗的、假大空的文本。

4、正确认识小学生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尽量贴合小学生心理智力特点,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能够让学生喜欢,注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弱化逻辑理论性,强调文本人文性、趣味性。



㈥ 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些简单的思考

——读《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感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王荣生博士在其所着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书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大致提出了以下观点:1、课文中有它作为文章本身的原生价值,编进教材后,文章有多了他的教学价值,教学价值是指文章“如何传递信息”的,而不是指文章传递了什么信息。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中,教给学生课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课文根据的他的特点,又可分为“定篇”、“选文”、“样本”和“用件”,不同的课文有它不同的教学价值,当然也就有他不同的教学内容。用王博士的观点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收获。 一、所教的内容要有语文味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这只是课文教学的低层次要求,而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才是课文教学的高层次要求和根本任务。回想起我教《稀粥南北味》(张抗抗)的经历,我当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一遍设计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知道文中的这些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思考“味”的含义,理解作者表面写粥,背后蕴藏着的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的价值观。感受作者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步骤:导入:1、从“大家都应该喝过粥,粥的味道是怎样的呢?”入手,让学生谈谈,从而引入作者张抗抗从粥中尝到的“滋味”——“……从喝粥的经历,体察到稀粥始终长盛不衰的种种魁力……”2、明确本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布置讨论问题:“通过默读、圈划,找到粥的魅力是什么,‘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是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从预习中学生已知课文按照作者的喝粥经历,按时间分为三部分。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探究。教师出示投影提示:大家可以试着用以下的方法找寻问题的答案。圈划并诵读作者描写形容粥滋味的语句、段落圈划并概括作者描述和喝粥有关的事情、人物的语句、段落圈划并诵读作者喝粥的感受、体会的语句、段落读完本小组的内容后,再读读作者的其他喝粥经历,比较后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自行圈划后,再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深入思考:教师提问:作者认为,稀粥是贫穷的产物,是时间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稀粥会渐渐远去。你是否同意她的看法?学生思考后发言。布置作业:请借用书中描述稀粥制作的语句,来写写你们家里某种食物的制作,如果能写出这种食物对你们家庭或家族的意义就更好了。思考:读了《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后,我从“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评这份设计,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是被我用“粥的魅力是什么,‘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是什么”这个问题引导着,而从我的教学步骤中看,我已经把答案的范围告诉了学生,如可以在粥的滋味中去找,在喝粥人的感受中去找,等等。而且第二条目标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它。学生在这课中,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到指定的地方,归纳概括出答案即可。教语文就是教课文,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我的设计是在“教”课文,而不是在“用”课文。那么应该用教材来教什么呢?我认为要教出“语文味”,如一篇课文,既可以教给学生有关的语言知识,也可以训练学生有关的语文技能。这里的语言知识和语文技能训练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如这篇课文的语文味可以体现在作者精巧的构思上,比如:为什么要写喝粥的人,为什么要写三种粥等等 二、“语文味”应从学生出发,应体现文本价值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内容要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要着眼于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揣摩、品味和运用。《稀粥南北味》的第一遍的教案设计被否定后,我考虑将教学内容集中在表现粥的美味的语言上,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出发来写粥的方法,觉得这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是有好处的,于是,我又设计了以下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体味作者描写粥、议论粥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粥的情感。2、懂得描写事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并从多角度出发。课前准备:略教学步骤: 导入:从大家平常喝粥的感受出发,讲到在作者笔下,普通平凡的粥确有了不同寻常的滋味,有“长盛不衰的魅力”,今天的课就要来找找作者笔下的粥有什么样的滋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滋味的。学生交流讨论:关于白米粥的讨论:学生活动:全班分为两大组,交流圈划的内容;由其中一组先发出“挑战”,诵读文中的有关语句,请另一组的同学来讲讲这句话写出了粥怎样的滋味,怎么写出来的。教师活动:随时归纳点评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发现作者的匠心;随时引导讨论的进一步开展,用问题,如当学生只停留在对喝粥的语言的分析时,将学生引到粥的制作上,到对粥的议论和赞美上。并在最后及时以投影形式归纳总结,如以下的投影:标题:白米粥的滋味写作的角度文中的语句分析喝粥的感觉那样的白米粥,天然的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滚烫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采用形象地、具体的,能让读者感受到的物体,如白芍药花、百合、莲子来形容喝粥时那难以言明的感觉,又因作者觉得粥是“清爽可口”的,因此又选择了白色的,清雅的事物,读来令人赏“目”悦“口”粥的制作略略喝粥人的表现略略注:下划线部分让学生说,空白部分也让学生讲。关于“金色粥”的讨论:学生活动:对照上一张投影,自己来讲讲金色粥的魅力在哪里(学生个人讲)教师活动:随时归纳点评指导,并提问:写金色粥,作者是从“喝粥的感觉、粥的制作、喝粥人的表现”这几个角度出发写的吗?还有别的角度吗?请同学朗诵有关描述“广东粥”的语句,读出粥的魅力来。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作者带着对粥的深厚情感,绘声绘色,形象具体地描写了粥,还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赞美了粥给与她的“精血气力,聪明才智”,使现实生活中普通平凡的粥变得如此美丽神奇,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夫。布置作业:学习本文作者的写法,描述你家的某一种菜肴的滋味,明天我们来个大聚餐。要求:从多角度出发写作。这堂课的语文味较浓,抓住了描写的角度。课后,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写出了家中的食品,我们上了一趟“美食大会餐”的课,大家的短文都写得不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觉得这应该是一堂体现了语文味的课,但是,对照王博士的观点,我觉得这次教学有一些问题:没能扣住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教,没能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他看不懂的地方是哪些,老师撇开这些不去教他,而是教他其他的内容。或者说是没有学习到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描写要多角度”这个语文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不够,为什么要教学生多角度描写呢?是课文里有什么我们就叫什么吗?学生确实是不会多角度描写,但是,这篇课文是多角度描写方面的典范吗?如果教的确实应该是多角度描写,那么仅用这一篇《稀粥南北味》是不够的,应该还补充相应的其他课文,共同来讲清这个问题。思考:从这堂课来看,我注意到了教学要有语文味,但犯的错误却是没能将课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相结合,造成了学生还是不能体会课文原来要传达的信息。以王博士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像《稀粥南北味》这样的课文属于“例文”,课文中有可以教的很多知识,比如在这篇课文中我可以教“总分”结构,可以教多角度描写,还可以教托物言志等等。但是,我们应该以什么依据来选择较哪些呢?我的想法时,教师应该以所教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前提,以教材内容的编排为依据,有选择的教。比如,在处理《稀粥南北味》这课时,就可以将它放在“风俗世情”这个单元里,看看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除了在题材上有共同的写祖国各地风俗之外,站在文章学的角度来看,课文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找到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以这些课文为例,来讲清文章某一个“传达信息的智慧”。用王博士的话来说,就是“先必须依据课程目标,了解学习这类选文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必须从整个教材的选文系统来思考文本作为选文的价值取向。因为把一篇文章放在整个教材的选文系统中,它不但具有单篇的教学价值,同时也具有作为系统一部分的局部意义。”其次,教师所用的教学参考中,可以让老师明确课文的教学价值的东西不多,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教师挖出来的东西对不对,比如,我所认为的《稀粥南北味》可以上“总分”结构、上多角度描写,这些“上”的内容对吗?这是值得认真商议的。为此,我的设想是,可以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力量,大家来商量课文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大家来补充教学资料当中所没有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恐怕比教师个人研究要来得科学的多。 三、“语文味”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综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以及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各方面的融合。在设计《杜甫诗三首》(登岳阳楼、登高和石壕吏)时,我定的一个教学内容是知道作者的生平和其思想。当时,为了讲清诗的思想内容,我查了很多资料,查到了叶嘉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杜诗的文章,为了讲清杜诗,叶教授用了很长的篇幅讲了杜甫的生平,使我认识到要理解《登岳阳楼》和《登高》就必须知道杜甫的生平。于是我制作了以主题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从几首诗简单地了解杜甫的生平”的ppt课件,将一段段的杜甫生平故事与学生学过或没学过的杜诗相结合,如学过的《望岳》、《春望》,没学的《兵车行》等,以此为学生学习诗歌作铺垫;同时,我还调整了学习的顺序,按照杜甫的生平,不先讲授课文开头的《登岳阳楼》和《登高》,在看完ppt后,先讲《石壕吏》。但其后的教学内容又陷入了讲诗歌主题的“泥潭”中,在这里隐于主题无关就不多叙。思考:从《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对于定篇给如何教来看,我觉得我这样的教法还是可行的,因为学生对于是谁什么几乎没有认识,对于如何欣赏诗也不知所以然,如果仅以简单的要求让他自己背诵,可能会引起学生对诗的反感,因此,像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在考虑学生接受能了的基础上,将之讲透讲清,让学生能多方面的来阅读这首诗,增加语文知识。还可以有关于诗该怎样欣赏的知识,如欣赏诗歌的语言之美、意象之美、音韵之美等等,有教授诗歌赏析可以有哪些着眼点等等。也可以以整个唐诗单元为整体来讲清如何欣赏唐诗,讲不同的诗可以如何欣赏。以诗歌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荣生老师所着的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在教学时总能自觉地想到教这篇课文,教这个单元的课文,我要给学生什么?在教学时,我会用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来使教学内容扎实有效。虽然在确立每一课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时还有很多困难,但希望能借这篇文章,引起大家思考,多关注课文的“教学价值”,认真挖掘课文要教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最后,借王博士在书中引用过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的开篇中的那段话来结束本文,希望学生能在我们的指导下,不会像金生叹所批评的“今人”一样不会看书:“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于是古人书中得意处,不得意处,传笔处,难传笔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学中你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4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9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6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9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1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5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9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8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8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31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4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3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