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发布时间:2022-11-29 04:27:41

Ⅰ 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课堂中我们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与老师的交往互动。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他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作为教师,我们深深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龄的增长,一些学生渐渐变得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了,伴随着这些新问题的产生,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粗浅的分析一下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
课堂上需要的是一种活泼、自由、乐观的气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态度。素质教育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更新观念,放弃以前那种师道尊严的权威思想,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亲切、自然,理解他们,关心他们。教师上课应注意仪表,落落大方,略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的学生人数占各班不发言人数的比例很大。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情愿做一个“南郭先生”,他们把老师对自己的提问,当作“苦差事”;而一些对口头号语言表达缺少自信的学生,也因自己无法正确、清晰、如愿以偿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害怕发言,从而也使自己的发言能力愈加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学生尽管是少数,但教师应特别关注,在教学中,上课的时候,针对学生的特点,提问的机会应该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并应微笑地倾听完他们的发言,还要不断地用提示语帮助他们讲下去。同时注意及时表扬和鼓励,解除他们的胆怯、疑虑。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不要有失望的表情。课下,首先从关心他们着手,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有哪些具体困难,使他们感到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又敬又爱,师生之间才会有和谐的关系,为活跃课堂打下基础。
课堂中学生是否积极活跃老师评价方式至关重要。不论教师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都要尽力为出错的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尽量不让其感到忐忑不安,使其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成长。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允许学生出错,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一种教育资源;善于倾听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当学生的回答出现语言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他们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做出恰当的评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听到错误就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做不仅不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少用否定性评价,多用激励性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不着边际的想象或违背逻辑的结论,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对这些答案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样给予恰当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支持和鼓励。它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发言的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帮助教师准确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对其发言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减少否定或负面评价给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并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包容。进行对话式教学,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不是在教他们,而是在与他们一起学习。3、要防止发言权的垄断现象。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大,思维敏捷,老师一提出问题,抢着发言的总是这些同学。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控,就会在无形中造成这些同学对话语权的垄断。假如其他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有位教师遇到这种现象,就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约定:为了照顾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让他们都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权利,如果答题有创意,可以再奖励一次。这位教师的做法,既限制了这些“活跃分子”的发言频率,又避免了他们的不满情绪,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同学享有了公平的话语权,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课堂发言的乐趣。
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说
课堂教学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想说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当然时教学思想的反应但就一般情况而言,更多的教师则是没有很好的掌握课堂提问的设计方法,或者说没有找到设计提问的正确思路——从哪些方面着眼,从哪些地方入手提问。究竟什么养的问题学生最感兴趣,最愿意思考;老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实际问题。在备课设计提问时至少注意三点。第一,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只有如此,学生思考回答才有参考依据,才能较快地理解并及时发言。我们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重难点,寻找教学提问的最佳突破口。有的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定位太高,只是单方面地考虑教师“要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或认为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所能够达到的目标”。当现实的教学情景与教师预设的情景出现较大的偏差时,失落感就较强,教学态度就会有变化,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怎敢发言,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一扫而光了。,第二,课堂提问要依据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问既不能太小太易,也不能太大太难。要遵循“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原则,还要注意优、中、差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所设计提问的问题体现出深浅不同的层次性。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首先考虑学生“所能够达到的目标”,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上限,使他们能放心发言、大胆发言。注意多让差生发言,多让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发言,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这类学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这类同学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因为他们更需要锻炼的机会。避免经常让自己比较喜欢的个别学生发言的做法,使每个同学都有良好的学习心态。第三,课堂提问要适宜于口头表述。课堂发言具有临场、短时、口述等特点,如果教师的提问要经过长时间的书面整理才能较好回答出来,要学生踊跃发言显然不可能。在设计问题时可用分解法把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以利于学生课堂口答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同时,大胆探究、创新,重组教材有关内容,尽可能地减少教材方面对学生发言的不利。
其次,要研究课堂艺术,注重寻找自身原因,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寻找自身的原因,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愿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师生关系如何有密切联系。如果课堂上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们就会积极与老师配合,认真思考并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言为心声,学生通过老师的语言就会领会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感情。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课堂语言艺术,来促进并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多用褒义词和礼貌语,激发学生想发言的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老师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同时,提问要明确具体,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交流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小心翼翼地对待课堂上的每一次的发言,多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少用批评责怪的语言,微笑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我在要求学生活动时总要带上个“请”字。多用商量口气来陈述自己的见解或要求,如“我这样理解,同学们看准确吗?”“你谈谈自己的看法好不好?”多用语意、语气较轻缓的句式来指出学生的错误,修正不准确的回答。用一些手势、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发言,示意学生“请坐”等。另外,我们采取延迟让他发言,并教他发言前先思考,确保发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上课要让学生的脑子充分动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在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就已经等不及了会代替学生说出他们需要的思考。时间长了,学生不思考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干脆也就不举手了。
三、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有东西说
要想让学生想说有话说,必须得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们就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积累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从低年级的字词的积累到中高年级句段的积累都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没有丰富的积累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没有大量的阅读和提炼就不会有良好的概括和归纳能力。有时上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也知道往哪儿回答,但不知道用什么语言用哪个词才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由于拿捏不准索性也就不举手了。若学生积累丰富、是振振有词有谁不想表现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积累开始,每天坚持学日记,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摘抄一些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优秀诗文等等。还可以在每节课前拿出三分钟展示自己的积累,即对学生的积累是个促进,又能对学生的积累有个落实,而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的能力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2、课前积累,查找资料提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一项很好的方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工具书等对课文内容有个提前认知,上课就轻松多了,表面的东西基本已掌握,不管老师怎样变换形式提问都能反应更快有话可说。
总之,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准备。如此说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发言习惯,不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教师不可等闲视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Ⅱ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已经快十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被新课程理念所代替,语文课堂也逐渐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教师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有了诸多可喜的变化,尤其是语言表达方面,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尊重学生学情,营造民主的氛围,注重对话与交流,发展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课堂还是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积极,往往是几个尖子生垄断课堂,绝大多数学生都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小,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干脆站立不语。尤其是进入中高年级以后,课堂发言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弄得教师满头大汗满堂灌,学生却听得心不在焉。那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呢?我做了一些有效的探讨,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一次讲座中,我曾听孟素琴老师讲过,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而写只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最重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会思考,才能积极地举手发言。
在教学,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1、帮助学生树立用心倾听的愿望。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才能付诸于行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认真倾听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上课时,我还常常对学生讲:“用心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最懂礼貌的好孩子。” “会听的孩子一定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在心中慢慢地树立了我要用心听,我要当好孩子的愿望。
2、重复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这是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要用到的方法,学生只要注意听,就能重复。当然,重复的内容也不能太多。在《七颗钻石》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在谈话引入后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这一问题后,我并没有马上请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先请一位学生重复老师的提问,对不能重复老师提问(或同学说话内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如下课后读课文或写一篇字)。长此以往,多数学生上课就很用心听老师或同学说话了。
二、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自信
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里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信心。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里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在我们班有句响亮的口号“错也要错得响亮”。我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对回答错了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采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发言积极性
评价是一件需要教育智慧的事。一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仿佛是一节课的指南针,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好的课堂评价能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飞吧,海鸥》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入新课后说到:“谁来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我们班的陈玉婷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我一看,心想:机会来了,可不能错过。要知道,陈玉婷平时是从来不举手的。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陈玉婷,今天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陈玉婷望了我一眼,便读了起来。她读得不是很大声,但读得很流利,读完后我对他说:“孩子,你今天的课文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很喜欢你,老师希望在课堂上能多听到你清脆甜美的声音。”听了我的话,她高兴地坐下了,这节课她居然举了十多次手,其他同学在她的影响下,举手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我真的感叹,老师的评价居然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上得很轻松,教学效果也很好。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评价的目的、功能、主体也在转变,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要求具有规范性,要语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励性的评价首先来自倾听,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完学生的回答,然后是理解,顺着学生的思路去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他是怎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最后是发现,发现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闪光点。也许是答案本身的新颖,也许是思路的独特,也许是质疑精神的可贵,也许是方法的可取……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找到正确答案的途径可能有很多个,答案的表达方式也可能是多样的。更何况,许多答案是很难用简单的唯一标准来衡量的。因此,我们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更多的小手多在课堂上高高举起。
四、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
学生树立了认真倾听的愿望,在老师的煽动下很多时候也想举手发言,可在如何发言才更准确、妥帖上却无从下手,我们当老师的要加以指导。
1、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在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多向别人学习,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2、多看:多看书,积累丰富语言。语言靠积累,平时要鼓励学生多看书,积累丰富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表达起来自然就流畅了。
3、多思:勤思考,抓重点,进行发言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抓住重点进行发言。对于这一点,我们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对成绩差一点的,要求低一点,他能回答多少算多少,老师要给以表扬和引导;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高一些,要求回答问题尽量完整,回答问题抓住重点,尽量准确。
4、多练:勤举手,常发言,培养发言能力。让学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还是要多练,只有经常举手,多练习,才能让自己得到锻炼,发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特别是班上的中差生。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是一天两天就调动起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造多种多样的练习条件,给学生有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课前5分钟发言、主题班会、节日活动等。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学生在这样多渠道的交流发言过程中,相互携手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其发言能力必定会不断的进步,发言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稚嫩纯真的眼神、那一双双举起的可爱小手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生辉的!

Ⅲ 语文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岁月如歌,光阴荏苒,从大学毕业至今,我已从教四年有余,站在三尺讲台,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常常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正因如此,也常常鞭策自己要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觉得只有用古人的“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了。
来汇东实验学校工作已半年有余,和孩子们的相处也很融洽和谐,可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都不爱积极发言。让老师有一种“启而不发”的困惑。经过观察,我把这类学生总结为了以下三大类:一是胆子小,自尊心强,不敢发言;二是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三是缺少方法,不知道怎样发言。实际上不爱发言的学生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中间地带,他们的也有丰富的思想,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热心点拨,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教师坚持下去,他们的性格才会开朗起来,课堂氛围才会活跃起来。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呢,我为此也做了许多努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此做一些简短的交流:
一、在心理上关爱学生。
学生之所以不爱发言、性格内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关爱。一旦得到教师的点滴关怀、温暖,他们就会倍感亲切。另外往往有些学生都有一些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在课外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在课上多提问他们,多鼓励他们,平时多创造他们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只要这样长期坚持,我想他们一定会在老师的与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发言水平的。
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有问题可提。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特别是重难点的地方,应创设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要多给学生一点生疑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设计有导向性质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张扬个性,创新学习的乐园。
三、教给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发言。
作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还要教会一定的方法。平时有些学生想发言,可是得不到要领,不是没有头绪就是废话连篇,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圆场”,教会他们组织语言的方法,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营造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新课程下的新教学观倡导的是新型的合作关系。教师首先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松绑放权,用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思维得以纵横驰骋,儿童的天性得以张扬。

五、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第一,教师平时讲话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
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小故事。
第三、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耐心地辅导孩子,认真地帮助孩子提高发言的水平。
总之,关注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很重要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会充满无限生机,使师生逐渐走上“教而爱学之,学而乐教之”的良性循环。

Ⅳ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希望能帮到你

1、训练学生敢说。

教师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

①呼吸调节法。具体做法如下:准备阶段,学生站立、站稳,双肩下垂,闭上双眼,以后,慢慢地呼出来,深深地吸进去,慢慢地呼出来……重复练习,持续数分钟。

②自我暗示法。在说话前,自己暗示“我会行的”,“我会讲好的”“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是参与”,“ⅩⅩ答错了,看他也没什么,我也不用怕了”。

③目光接触法。说话时,目光在会场上流动,不真正与某人的目光接触,而是采用目光虚视。

教师实行说话“五允许”的开放政策,鼓励学生大胆讲话。

①是允许说错。在课堂答问、与老师谈话时,说走了嘴,老师不嗔怪,不讽刺挖苦,同学间也不要以此取笑。

②是允许补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没认识到的问题,或是听别人发言后,觉得有感而发,那就可以举手要求补充发言。学生的发言如果空泛,教师可让他补充具体例证;如果发言教含混,教师可让他补充得明确一些。

③是允许修正。对自己讲错的话,如果发现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开修正自己的发言。敢于修正自己错误看法的人,是追求真理的表现。

④是允许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任何问题进行质疑问难,也欢迎对其他学生的见解提出质疑,展开辩论,也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质疑进行申辩。

⑤是允许保留。如对教师或同学的见解持不同意见,那教师允许他保留,直至想通为止,这期间,教师多次给予他发表意见的机会。

2、训练学生能说。

制定从易到难,分段训练的方法。

一年级培养学生想说敢说;二年级培养学生说通顺、说完整;三、四年级培养学生说具体,说生动;五、六年级要求说流利、完整、生动、简练。教师要对每一个阶段的说话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丰富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①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命题作文《我说我》的一种口语训练形式。根据表达场合的需要和小学生的特点,可以着重介绍下面某些内容:我的简历,我的家庭,我的为人处世之道,我的个性,我的兴趣、爱好,我的理想等等,自我介绍不宜太长,一般以二、三分钟为宜。

②即兴续编小故事。

讲故事和听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事,尤其在课堂上这样做,更让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可以把即兴续编小故事引入课堂。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开始时,先用五分钟安排五个学生说话,每人讲一分钟。首先,由第一个以他能想出来的绝妙开头叙述一个故事。比如:他也许说:种葫芦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掉了下来时,那个人……”说到这里,规定时间到,接下来,另一位学生必须把故事续下去。等到每个学生都贡献了他那一份才智时,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中提高了自己的说话能力。

③时事述评。

把一个时期内的国内外大事加以综合,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述”,综述要点加“评”(发表看法)。

3、训练学生“会说”。

能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能说并不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却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如何说,怎样说的能力。

①教师率先垂范。

首先,教师自己要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为学生做出示范,成为他们口才的楷模。比如教师的普通话要达到一级水平,能娴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满足各种场合讲话的需要,等等。其次,教师自己要掌握说话教学的艺术。比如,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同的说话缺陷;能够根据《大纲》要求,设计说话训练程序;掌握独白语言和会话语言中各种技巧训练的方法等等。

②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名篇佳作,特别是许多写人的文章,人物的语言生动、含蓄,富有哲理。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个性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有逻辑性、深刻性、生动性的说话技巧:

(1)分析对话语气,增强语感。如:《宴子使楚》中,宴子不卑不亢,巧妙地反驳了楚王的一次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将相和》中,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一番肺腑之言,使廉颇知错就改,将相亲和。

(2)摘抄对话句子,促进内化。在积累中将书中的语言吸引变为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说话中运用自如。

(3)演示对话情节,使之活化。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促进语感训练积累,防止口头语言的干涩和呆板,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提高说话技巧。

Ⅳ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大胆发言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主动并且声音响亮的发言,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就不主动去发言,就算知道也不主动,只有一少部分孩子能有这种积极的行为。学生大胆发言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课堂上孩子的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就决定了孩子接受知识的状态。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主动并且声音响亮的发言,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时,很多教师对本班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不太满意。就是说有很多孩子上课根本就不积极发言。我认为小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发言是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和开发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培养能力的平台,发展个性的场所。老师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勇气和兴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对鼓励小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比较有效的对策。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表扬我们知道,一个班级中,孩子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让学生回答,如:简单的问题找成绩相对弱的,如果孩子回答出来了,就要及时表扬鼓励。比较难的问题就找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对了,也要表扬赞美!这样,就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再如,我经常会叫一些内向的同学回答问题,只要他们站起来了,在他们坐下后我都会让全班鼓掌为他喝彩,我会说:“某某某,你真棒!”或者:“某某某,你真聪明啊!”等等激励的话。没多久,在语文课上大胆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要教师微笑着去上课,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分析一下学生不敢举手发言的原因:学生在课堂发言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碰壁”,教师便用刻薄的语言讽刺学生,甚至动手打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发言没有安全感,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羞涩心理,怕说错了又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讽刺或挨打。这样下去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亲和力是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教师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学生的态度、大方的形象、自然的教态和生动的语言,这一切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感染和鼓舞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教师人格和情感的力量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喜欢上你所任教的学科,增强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信心,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感觉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自信培养的重要性,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提高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针对性格内向、胆小不敢讲话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课上多提问,使之多锻炼,课下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与同学多接触,充当游戏的主角,放下包袱,敢于表现自己。要想使学生发言合情合理,就要正确点拨,耐心辅导,合理组织,为学生搭建平台。

Ⅵ 如何激励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举手发言

海南省定安县岭口镇中心学校 符丽娜 为了迎接这次研讨课,我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让我从这次研讨课中自己深有体会。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和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而一节课则是师生共同演绎的一出戏。这出戏究竟精彩与否,显然取决于演员之间的配合的默契程度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而台下的学生鸦雀无声,毫无反应,我想在于这样的课堂如同唱独角戏一样毫无意义。如何使这堂课快速转变为互动。而身为教师如何才能激励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让他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从而爱上发言呢?下面,我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以下观点: 一、激励学生感受举手是种快乐 首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知道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他学习不好。让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闪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其次,实行举手加分制。在课堂中,学生只要举手回答问题,就加给予加分,作为期末的平时分,以此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 再次,善于给予表扬。每个人都需要表扬,表扬是种催进剂。扪心自问,如果学校领导表扬我们,我们工作是不是更有干劲?当学生第一次主动举手的时候,可以说:终于让老师发现你是班中最艳丽的一朵大红花!只要举起手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的回答会让我们耳目一新!老师喜欢你的独特的发言等等,这些语言在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学生来说是鼓励也是激励,给他们无穷的动力。 二、开发学生大脑思维,变被动为 主动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让不会回答的学生举手示意,会的学生则无需举手,教师会在没有举手的学生中叫人回答。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问题一旦提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得认真思考,确定自己会与不会,不会出现以往那样由于侥幸而懒于思考、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至少不会太普遍。然后,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评价让学生感觉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是安全的,都可以很体面地坐下去。只要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回答的都是成功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激励学生积极举手 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问题设计的质量不佳、问题琐碎繁杂,思路混乱!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着眼于教学目标,更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巧妙地设计教学切入点。 其次,多些阅读指导与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多,教师设计的问题太多,必然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过程。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率就会很高。时间一长,挫伤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三、变换举手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丰富的举手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举手的姿势不应该只是整齐划一的五指并拢着举,也可以是高高地举起手,这样一种肢体状态传递的是自信、有把握,而低低地举起手则代表的是一种犹豫、不确定。低低地举起手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孩子想举手的愿望,同时也激励他们进步。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第一次举起手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由衷的颌首,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鼓舞,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样,从低低地举起手慢慢发展成高高地举起手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举手的时候激动而不躁动。当然举手方式的变化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譬如,形式要简单,并且变化不宜过多等。 课堂上学生举手这一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这关系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也关键到让人人都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应多用激励的语言或动作等方式来让学生举手发言。让学生感受举手是种快乐。

Ⅶ 语文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逐年降低。“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发言”成为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如何对这个问题我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
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里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信心。
首先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里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在我们班有句响亮的口号“错也要错得响亮”。我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对回答错了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相反,站起来闭口不说话的孩子,课后我会找他谈话。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优化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多说
巧妙设计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说,多说。第一,问题设计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问题过难,学生畏惧;过易,会导致学生不思考,产生惰性。第二,问题设计有梯度,可以一步步引导孩子的思维初步深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全班孩子勤举手,常发言,培养发言能力。让学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还是要多练,只有经常举手,多练习,才能让自己得到锻炼,发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特别是班上的中差生。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是一天两天就调动起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造多种多样的练习条件,给学生有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课前5分钟发言、主题班会、节日活动等。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学生在这样多渠道的交流发言过程中,相互携手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其发言能力必定会不断的进步,发言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稚嫩纯真的眼神、那一双双举起的可爱小手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生辉的!
三、满足学生的愿望,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
上语文课时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单独发言,甚至让大部分孩子单独发言都不行,因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不可能让全班40多个孩子,每一个人都发言。同时我又发现: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后,有一种与人分享的愿望,与谁分享,分享人的多少并不重要。当一些简单的背诵任务提出后,全班同学都举手,我会让大家一起背诵。教学《题西林壁》时就采用的这种方法。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比如“学了《鸟的天堂》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会让学生说给小组内的同学或同桌听。学生想说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发言的积极性就得到了保护。我在检查时,就抽查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让他代表全班同学发言。
工作中有很多困难,但通过思考并解决“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发言”这一问题,我感到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相信自己一定会度过重重难关,变坎坷为通途。

Ⅷ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话可说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与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是听众,是知识的“容器”,任凭老师往里塞的现象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能够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尽量创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特别是试行新课程标准的地区,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能够享受到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充分权利,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通过多次朗读去感悟,能够按自己的理解去和老师及其他同学、老师、教材展开平等的对话。但在有些地区,有些课堂的大多时候,这种平等的课堂对话还仅仅流于形式,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的都是实现编排好的“台词”。这样,课堂就缺少了激情与思维的碰撞,也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那么,如何让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敢说、能说?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经常看到有些人跟朋友,亲人聊天谈笑自如,但在公共场合众多人前说话却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脸红耳赤。哪怕讲稿再熟练,事前准备再充分,也亦如此。归根结底,胆量不够,信心不足。因此,一开学,我就有意识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让他们按学号逐个上台介绍自己,哪怕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只要声音响亮,让大家听得清,就给予鼓励的掌声。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能表达自如了,而对于特别胆小的,在课堂上多请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二、变“备课”为“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说,即是让学生有说话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就是说教师要做的首先是构建学习主题,给学生一个能充分让学生发展的、自由度极大的学习空间。构建学习主题的实质意义在于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以及“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学生的兴趣需要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渐渐地感悟到:构建学习主题首先要研究学习者本身,要把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分析学习者“起点能力”、“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从而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是学生最有积极性的,相反,“不跳就能摘到桃子”或“跳了也摘不到桃子”同样都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构建学习主题还要考虑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蕴涵着怎样的探究意义”,“学生感兴趣”和“探究”是构建学习主题的两个主要因素。 构建学习主题绝不能仅仅凭借教材与教师的主观想象,要充分珍视学生对直接的学习内容或相关内容所产生的特殊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和老师的问题产生共鸣,才会有源源不绝的真心话可说。2.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要让学生有真心话可说,教师还要充分使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教材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起参照物的作用,可另一方面,教材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介物,它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前提,具体地载负着某种价值的学习素材。如果完全拘泥于教材,将使教学刻板化、程式化;完全脱离教材呢,又将使教学弥散化、无序化。在教学中要采取最恰当的做法:“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寻找某个最佳结合点,通过对文本含蕴的充分开掘,创造性到研究拓展、有效整合教材,使学习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读完课文《三片落叶》,读懂了三片落叶都有了各自的用处,分别成了小蚂蚱的渡船,小鱼儿的凉伞和小蜻蜓的板凳。看着同学们读得那么入神,老师趁势引导,把大家的“兴趣点”从课内流向课外。 师:同学们,在你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看见又有一片落叶落下来了,它随风飘呀飘,飘进了我们的校园。老师现在就给你二十分钟,赶紧去校园找找,看看这第四片落叶到了哪里?它又成了什么?它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我出去的时候,这片落叶才刚刚落下,好象专门等我把它捡回来当书签用呢! 生:我找到了这片落叶,但我没有惊动它,因为它正在给一群小落叶当老师,它们上课的样子可认真了!生:我在一棵大树下找到这片落叶,它被许多泥土压着,都快喘不过起来了,于是,我就把它救出来了,带回了教室。 师:你真有爱心,是个善良的孩子,其实,落叶被泥土压着也没关系的,过一段时间,它腐烂了,正好给大树当肥料呢! 生:我手里捧着的这片落叶成了小蚂蚁温暖的小床,老师,你看,小蚂蚁在上面睡得可香了……师:同学们辛苦了,可你们的收获真多呀!谁能把你找落叶的经过写下来呢?题目就叫《第四片落叶》或《找落叶》,怎么样?有困难吗?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 作为个体的,最终要成为一个社会人而融入到多彩的社会,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逐渐社会化。我们在构建学习主题时理所应当地应该将学生校内外的生活经验与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和依据,当课堂情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发生联系时,课堂学习将变得更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真实生活中,学生是最有真心话可说的了。如:三年级某班两位男生吵得不可开交,就差点动起手来,班干部怎么劝都没用,一直到上课铃响了,两位男生还没有停的意思。该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正要上课,见此情景,有点为难了,急着处理这件事情,肯定会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可不处理吧!全班同学都等着这件事的结果,不会有心思上课的。怎么办呢?突然想到,下周将要上的课文中,有一篇叫《争吵》,讲得就是同学之间闹矛盾的事,为什么不能把这篇课文提前到这节课来上呢?主意已定,简单安抚了那两位男生的情绪,便让他们回班上课,老师马上调整课程计划,决定提前上《争吵》一课。课后,事实证明是成功的,不但通过讨论交流解决了两位男同学的吵架问题,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眼前刚发生活生生的事件,就显得特别贴近生活,学习成了一件快乐而简单的事。因此,如果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置于丰富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使日常生活的情境化推理进入问题发现与解决的思维路径,则不但有助于学生兴趣与思维积极性激发。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发现、解决能力的提高。 四、变“权威”为“朋友”,让学生有话敢说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更加有效,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些特征:承认自己而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实话实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其思维与想象。这些特征也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学生的真心话的基本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出错 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对于学习者,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不正常的。小学生的思维缺乏完整性,学科知识也还没有达到一定量的储备,要想没有错误,那肯定是不真实的。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实行说话“五允许”的开放政策,鼓励学生大胆讲话。一是允许说错,在课堂答问、与老师谈话时,说走了嘴,老师不嗔怪,不讽刺挖苦;二是允许补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没认识到的问题,或是听别人发言后,觉得有感而发,那就可以举手要求补充发言;三是允许修正,如果发言含混,教师可让他补充得明确一些。对自己讲错的话,如果发现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开修正自己的发言。四是允许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任何问题进行质疑问难,也欢迎对其他学生的见解提出质疑,展开辩论,也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质疑进行申辩。五是允许保留,如对教师或同学的见解持不同意见,那教师允许他保留,直至想通为止。 其次,教师要尽量让出错的学生再次尝试,甚至是多次尝试的机会,因为当学生发现自己出错时,往往会忐忑不安,并期望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我们老师漠视学生的这种心态,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并使因出错产生的不安得以延续。长此以往,将会使他感受到心理环境的不安全,容易导致自卑、厌学、不想多说,不敢多说等不良情绪的滋生。 再者,出错并非都是问题,而有时恰恰是一宗宝贵的教学资源。 2. 尊重并肯定相异的意见 成人和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对某种事物、某个问题的看法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有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同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常规理解,让老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也就是所谓的“真话”。教师对此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即便应此而打乱了原来的授课计划,也应该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 珍视学生的发言,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发言能够认真倾听,给予尊重,并用商量的口吻加以积极引导。在新语文课程中,我们要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学生的活动情景之中,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的差异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即便是有缺陷的表述,或不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时,也不要随意中断,不要急于作出“权威性”的评价与选择,并以商量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还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适时地提出某些带启示性的的建议,帮助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不断发现、不断提升。 教师,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发言,其中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学生想发言或发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只能把答案藏在自己心里。其次,学生的发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发展到不想动脑,听过算过。第三,如果学生的发言得不到老师重视,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以为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影响他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我们在耐心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还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学生说得有理,说得精彩,可点头,微笑,说:“你真棒!”“你真行!”“嗯,真不错!”等;学生答得不准确,不够完整,可进一步诱导,或与其他学生交流,请他们补充;如学生的答案和老师的想法背道而驰,甚至是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教师也不要生气或斥责,而应说:“有意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等。 3. 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 让学生用心说话,就是指教师不以统一的意志要求学生,使学生处于自主而非强制的学习状态。学生能不能用心说话,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仅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并以咨询者的身份去去体验学生最初一刻所感受到的情感,富有爱心地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使他们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信任和关爱。让学生用心说话,教师还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常规理解或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战线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和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就连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学会并养成了揣摩教师心理,迎合老师意图的习惯,很多时候,孩子们心里想的是一套,最里说的又是一套。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敢说真话,想达到“我口说我心”的境界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敢于放权,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盲目迎合老师,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发自内心的真话。4.还学生以“话语权”,允许学生“插嘴”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必须举手并得到老师的允许,“不举手不说话”这是维持教学秩序的必要措施。殊不知这是学习本体的不尊重及其对生命发展的限制,这也是对学生“话语权”剥夺,而在学习中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则就意味着学习不再是一个充满生命发展意义的过程,学生不再具有思维发展的自由,他们只能成为按指定规格铸造的“标准件”,而非一个充满自由和灵性的具有强烈创造精神的活的灵魂。 五、变“讲授”为“训练”,让学生有话会说 教师和学生亲近了,也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再通过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的艺术处理,选准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心里涌动着千般激情,有许多真心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但有时却又有一种有话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或不知从何说起的茫然之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说会道的训练。 让学生有话会说,就要使学生具备有声音信息的传递能力,要有话语的组织表达能力,要有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以增强话语表现力的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1. 树立正确认识,开阔学生眼界 让学生明确,能说会道不等于油嘴滑舌,它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必备的能力之一,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要让学生树立自信意识,相信自己,帮助学生消除说话时的紧张心理。要通过开展“每日谈”、“编演课本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借说话表演时动作的演示,语言的定位,情景的创设,体验或再现语言的精妙。2. 在教学的进程中随时进行答问训练 答问训练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训练内容应紧扣教材,在重点难点处设计提问,可从无疑处设问,从已知处设问,从矛盾处设问,从阻滞处设问。然后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或不得要领,或缺乏条理而作订正指导。训练的步骤一般为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同桌或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3. 进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4. 进行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 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便有较大差别。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5. 结合具体课程进行学生提问水平的训练 问,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还应该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之一。“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弟斯多惠语)。新课程标准也提倡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问,却不能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这时,教师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从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以及提问的思路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启发学生如何表述问题,要问得有物、有据、有序,把思维转化为语言,反复训练强化。 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变得会说了,到后来就能达到“心灵嘴巧”的最高境界了。

Ⅸ 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篇一: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这学期我教二年级,刚开学的头两个星期,我在课堂上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只有极少一部分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就好象是“回答专业户”;绝大部分的同学就好象不关他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这几年,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而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几乎成了班里的尖子生和优秀生的专利,都由这些学生包了似的回答。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思维快速敏捷,在课堂中显得学习十分活跃。而班里的部分学困生,能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就很少了。我觉得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优秀生占据了发言的绝大部分机会,二是学困生心理上存在压力,有自卑感,怕回答错误,人前丢脸,所以只等着听别人答,摆出一副“等着上菜”的姿态。这部分学困生由于长期得不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课堂发言失去了信心,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整个课堂上冷冷清清,课堂没有了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大不如前。这种“一头沉”的现象,不仅使学困生的学习很难进步,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学生学习质量、心理健康等到方面的整体提高。

怎么办呢?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又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赶紧制定了对策:

一、让同学们都来抢答不用举手,会的站起来就说,这样一定很乱,我说:“我们要有秩序,看到比自己站的快的已经说了,你就不要说了。”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有意识的支配学生的发言。为了激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还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让学生觉得一个问题可以分层解决,不觉得难的无法入手;二是选择有能力回答的学生答,不完整的可以多次、多人补充;三是问题提出以后,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指定不同类型的学生发言。这样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敢于回答,乐于回答。

二:有的学生多次举手以后,老师也看不见,也不叫他上来回答,失去信心。这是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一次,我上完课,班里一个学生跑到我面前,对我说:“王老师,你上课怎么不叫我回答问题啊?”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忽略了他的感受,在课上没有细心的关注学生。自那以后,我在课堂上时刻提醒自己要细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眼神等,若有举手想发言的迹象,及时给予机会,增强其在课堂上的信心,提高课堂参与的兴趣。

再后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分层次设计问题的方法,把课堂提问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最简单问题;二类是略加思考、整理即可得出答案的问题;三类是需要前后联系,分析归纳,方可悟出答案的问题。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将

一、二类问题留给学习较差的学生。一般在初读课文后,先把回

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整理出课文大意;讲读典型段落时,启发学困生找出段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有发言的机会,减轻他们怕发言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和参与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调整,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敢于举手,敢于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多了,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各类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打破了“一头沉”现象,呈现出乐学、好学积极向上的态势。在这样的氛围里上课,感觉很好!

篇二: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辽河一小 王红艳 这学期我教六年级毕业班,刚开学的头两个星期,我在课堂上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只有极少一部分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就好象是“回答专业户”;绝大部分的同学就好象不关他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这几年,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而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几乎成了班里的尖子生和优秀生的专利,都由这些学生包了似的回答。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强,思维快速敏捷,在课堂中显得学习十分活跃。而班里的部分学困生,能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就很少了。我觉得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优秀生占据了发言的绝大部分机会,二是学困生心理上存在压力,有自卑感,怕回答错误,人前丢脸,所以只等着听别人答,摆出一副“等着上菜”的姿态。这部分学困生由于长期得不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课堂发言失去了信心,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整个课堂上冷冷清清,课堂没有了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大不如前。这种“一头沉”的现象,不仅使学困生的学习很难进步,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学生学习质量、心理健康等到方面的整体提高。

怎么办呢?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又针对

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赶紧制定了对策:

一、让同学们都来抢答不用举手,会的站起来就说,这样一定很乱,我说:“我们要有秩序,看到比自己站的快的已经说了,你就不要说了。”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有意识的支配学生的发言。为了激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还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让学生觉得一个问题可以分层解决,不觉得难的无法入手;二是选择有能力回答的学生答,不完整的可以多次、多人补充;三是问题提出以后,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指定不同类型的学生发言。这样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敢于回答,乐于回答。

二:有的学生多次举手以后,老师也看不见,也不叫他上来回答,失去信心。这是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一次,我上完课,班里一个学生跑到我面前,对我说:“王老师,你上课怎么不叫我回答问题啊?”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忽略了他的感受,在课上没有细心的关注学生。自那以后,我在课堂上时刻提醒自己要细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眼神等,若有举手想发言的迹象,及时给予机会,增强其在课堂上的信心,提高课堂参与的兴趣。

再后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分层次设计问题的方法,把课堂提问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最简单问题;二类是略加思考、整理即可得出答案的问题;三类是需要前后联系,分析归纳,方可悟出答案的问题。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将

一、二类问题留给学习较差的学生。一般在初读课文后,先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整理出课文大意;讲读典型段落时,启发学困生找出段中的总起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有发言的机会,减轻他们怕发言的心理负担,同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和参与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调整,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敢于举手,敢于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多了,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各类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打破了“一头沉”现象,呈现出乐学、好学积极向上的态势。在这样的氛围里上课,感觉很好!

篇三:如何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

小议如何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

课堂上,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学生举起的小手如茂密的森林。可事与愿违,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上选择了沉默。于是,心急的我们绞尽脑汁,一点点提示,随便提名,当然我们也鼓励,可总是收效甚微。

课堂上,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总是让学生举手,我们来指名挑选。这样做起来,确实课堂显得很整齐,很有秩序。这在小学生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不让举手,他们有时会站起来一大片,谁又都不肯坐下,争着抢着都开始说,教室里显得乱糟糟的。却是等他们说也说完了,一个人的也没听清,还得重新指名。那时因为学生都特别积极,并没觉得什么,可部分中等学生,他们课堂上都那么稳重,沉默。这让我特别无法习惯。尤其是语文课堂,离开了学生积极用心地参与,怎么进行?勉强进行了,又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实我试着想过许多方法,例如鼓励他们相信自己,例如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课堂上你很重要,例如呼唤他们展示自己是很重要的个人素质,甚至我还用生气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似乎都无济于事,课堂依旧那么沉闷。

反正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干脆我就不再让举手了。没料到课堂发言的人还多了,有些甚至平时并不怎么说话。这令我想了很多??

“你举手,我来挑”是不是给学生一种这样的感觉,我才是课堂的权威,有我的允许,你才有发言权。是不是会有一些学生他举手了几次,我们由于各种原因,没叫他,或叫少了,他就有种挫败感,或者甚至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对自己不满,慢慢的便不想举手,不再举手。

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不是会更没勇气举手呢?觉得举手了,老师也不会叫我的,慢慢的他们在课堂上,就不光是不举手了,他们也不再积极思考,更不会再参与课堂,渐渐的就越来越差,因为他们比谁都更缺乏自信,他们比谁都更渴望肯定、赞扬。

这样一想,学生和我们一样,都想做自己的主人呢。那就放权给学生吧,你想说就站起来说,你想到了,就去说。总之,全是你自己的决定。作为老师,我所做的就是静静地专注地聆听,真心的毫不吝啬地表扬。不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让你的表扬为他的同伴戴上花环,成为他的榜样,到那时还用担心他不站起来吗?

所以,给学生不举手的空间吧,让他在参与中体会成就感,更明白敢于当家作主的人才有更多机会,更多成功。当然,对有些情况还是应当指名的,例如有同学特别胆小,没有勇气站起来,我们该帮他把握机会。还有比较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会,就没有必要让你争我抢了。

篇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

开封市金明区西郊乡辛堤头小学 芦小妞 陈红卫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但是,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发言时害羞、胆怯,课下却唧唧喳喳。课堂上却闭口不言。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不敢发言,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同事们探讨,他们也深有同感。我上网查资料、看书籍,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体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 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害怕感

“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对后进生来说,更是愿意做一个听众,他们把老师的提问当作“伤心事”;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别人取笑自己,从而害怕发言。对此,影响发言能力。这样如此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课堂上让学生回答出错是正常现象,老师不应粗暴的对待,而是应该采取恰当的评价。我的具体做法是:

1、 创设和谐的氛围

在发言中,不让学生感到忐忑不安,而是发言感到快乐,应从以下入手:

(1) 允许学生们出错,把他们的出错当成一种资源。

(2) 少批评,多鼓励。

(3)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见解不同要包容,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

(4)对话交流、敞开心扉,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是在学习。

2、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当学生发言有误时,老师从倾听方面来捕捉学生身上的信息以及内心变化。如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欠缺,从而恰当评价。不过,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一听到不对的地方就打断学生,这样既不礼貌,也会伤害学生,同样纠正不了错误。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试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我环视四周,把眼睛集中到平时不善言语的一个学生身上,我让他来回答,这位学生面露难色,极不情愿的站了起来。嘴里小声说:“我不知道。”我说:“你在家没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他低下了头。我想发火,但压住了火,我引导他,给他提供一定的方式去说。我说:“按照老师刚才说的方式你来叙述一下,老师相信你。”他看着我,鼓起勇气,说了起来。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对学生课堂表现要有一定的方法,它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尊重,自信心也会提高。

二、 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兴趣

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内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一种手段。这样学生思维被调动。课堂氛围也活跃,课堂效果会提高。如在教学一个口语课《平凡事物中发现美》这个训练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让每位学生参与,畅所欲言。在教学时,后进生我更是不离不弃。给他们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说几句话或一小段内容,只要把中心说出来。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把内容说完整,有条有理。然后学生之间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能大大方方,站起来敢于发言,我就表扬。以此提高他的自信心。随即,小组之间再进行小比试。要求:“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叙述得体”。这样学生之间发言精彩的就会脱颖而出。特别是小组内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互助说。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后进生也感到同伴对他的信任,发言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因为每个学生的发言差异不一样。说的不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引导,练习反复去说。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总之,学生们听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被调动,发言也会踊跃。

三、 发言权公平,不垄断,以此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

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发言胆大。老师一提问题总是抢先一步。教师如果不稍加控制,就会无形之中造成这些学生对于发言的垄断,其他同学没法施展发言机会。久而久之发言积极性也消失了,有位教师说,平时,老师一提问题,发言快的抢先。其他学生没有机会。课堂上中出现极少数人发言。大多数冷场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挽回这个局面,我与班级学生来了个约定:为了让每位学生都照顾到,都有发言机会。以后你们举三次手才可以获得一次发言机会,有创意,再奖励一次。这样做,既照顾发言快的学生是情绪,有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让其余同学也参与其中,享受发言的乐趣。如:有一次,我班的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发现积极的学生首当其冲,不善言语的学生或后进生闭口不答,只当听众。面对这种情景,我让发言积极的学生去帮助不善发言的。讲课前,我总要和他们谈天,并采取相应奖励的措施。发言积极和不发言的配合。如果谁回答不上来。你的同伴就会帮你。你们就有奖励,获得“一个小红旗”或“一个拥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特别是不爱发言的更有信心。因为让他们感到了发言权的公平。老师是一碗水端平的。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 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 )

总之,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那么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提高。所以,积极发言使学生上课认真,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并动脑筋。不仅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个铺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是新课程倡导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

篇五: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能力

一、产生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他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他是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反映。作为教师,我们深深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龄的增长,一些学生渐渐变得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些老师上课后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实际上是除了自己“启”的的艺术不高明外,也与平时没下功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

二、主要做法

1、教师评价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现在高年级学生不像低年级的学生那样“初生牛犊不怕虎”,已经有了一种害羞感,因“害怕出错”而往往不敢发言。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情愿做一个“南郭先生”,他们把老师对自己的提问当作“苦差事”;而一些对口头语言表达缺少自信的学生,也因自己无法正确、清晰、如愿以偿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害怕发言,从而也使自己的发言能力愈加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应当怎样恰当地给予评价呢?

1)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

不论教师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都要尽力为出错的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尽量不让其感到忐忑不安,使其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成长。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允许学生出错,把学生的语言错误看成是一种教育资源。

(2)少用否定性评价,多用激励性评价。

(3)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并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包容。

(4)进行对话式教学,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不是在教他们,而是在与他们一起学习。

2)善于倾听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当学生的回答出现语言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他们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做出恰当的评价。然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听到错误就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做不仅不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支持和鼓励。它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发言的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帮助教师准确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对其发言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减少否定或负面评价给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

3)采取包容性评价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不着边际的想象或违背逻辑的结论,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而要对这些答案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样给予恰当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实际上,在许多情形下,学生的答案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此时,如果教师动辄就否定学生的回答,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总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对于出错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促使其在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要帮助学生破除发言的羞怯感。

教师要时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卑。如果教师希望这些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话,不妨在课下提前给他们交待一下要提问那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如果这些同学因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在课堂上受了委屈的话,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安慰。另外,教师要多创造情境,帮助这些学生炼胆、炼口,如诗歌朗颂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尽量多给他们社交的机会,如课堂情景剧、文娱晚会、校外访问,各种座谈会等,使其在实践中锻炼发言的胆量和勇气。

3、要防止发言权的垄断现象。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大,思维敏捷,老师一提出问题,抢着发言的总是这些同学。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控,就会在无形中造成这些同学对话语权的垄断。假如其他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有位教师遇到这种现象,就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约定:为了照顾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让他们都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权利,如果答题有创意,可以再奖励一次。这位教师的做法,既限制了这些“活跃分子”的发言频率,又避免了他们的不满情绪,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同学享有了公平的话语权,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课堂发言的乐趣。

4、以发言统计条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

我现在教的班有个特点,孩子的性格普遍属于内向,学生说话的声音普遍很小,很多学生不爱表达也不善于表达,与以往教的几个班有明显的差异。出课前,

我总是要动员半天,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够被调动起来。可是平日的课堂总不能每节课都采取这样的方式。在反复思考实践后,我进一步改进了以往的做法,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发言评比活动。就是每个学生每周准备一张空白课程表,可以是家长给画的,不过课程内容不填写。一节课只要老师提的问题会就举手,不论老师是否叫到,学生都可以在这节课相应的格内画一条,一周统计一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样做既克服了课后统计的繁琐,又避免了发言才统计一次的弊端(打击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三、基本成效、认可程度

采取上述做法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发言统计条的使用大大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相应提高,期末考试班级整体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家长会上好多家长对这一做法表示赞同。

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准备。如此说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发言习惯,不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教师不可等闲视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

Ⅹ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踊跃发言

这学期感觉特别明显许多孩子一进入高年级反而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了,不像低年级的孩子,举手非常积极。而我们班也面临着这样的现状,不管我怎么鼓励,表扬,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怎么会这样呢?私底下,我调查了一些上课不喜欢发言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举手,几个孩子都说我想举,可又不敢,怕答错了别人笑话,而大部分学生则是懒,不想说或懒得答。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上课能大胆发言和踊跃发言,多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那么 如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且达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
一、让学生认识到上课积极发言的好处。
针对本班的实际现象,我专门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好处,中间讲诉了几名着名的主持人的故事,如杨澜、倪萍、等鼓励学生要想他们学习,大胆地发言,训练自己的胆量,多说,训练自己的口才。针对本学期上课的现状,表扬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并评选出上课最爱发言的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到天一表扬,每周评周学习积极奖,每月评出月学习积极奖。这样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采取轮流发言方法。
把全班人数按照座位分成八个组,每组一个星期。每周的最后一天,老师先召集这一组的学生安排发言的顺序,每次都要对学生进行发言前的培训,学生可以讲解题目和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要求讲解题目时声音要嘹亮,保证全班同学能听见;吐词要清楚,语速要恰当,及有一定的艺术性,如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让同学们能理解清楚和加 深印象,同时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轮流做记录,看谁的发言最精彩,每月评一次最佳表现奖。每周安排一组学生,这一组每节数学课安排一名学生发言,轮完后如果还有数学课,可以安排表现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继续,多给他们一次锻炼的机会。每次学生发言,讲解题目出错或声音小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和提醒学生。每周评优时由学生自己评出哪个学生表现好,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这样便于下一组的同学注意上课发言时的要注意事项。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做,让学生来讲解,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组织者的作用,这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胆子练大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上课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积极发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7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