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什么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2-09-26 15:15:11

A. 1《论语》的文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论语》本身刻画的人物形象、《论语》的文体特征、以及《论语》的语言艺术等三方面入手,对《论语》的文学性作一个探视和简要的分析。

一:《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论语》的语言艺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记述其所见所闻几近“直录”,用语忠实,少有铺张。

三、《论语》的文体特征《论语》是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着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其文学价值与普通的文学作品毕竟存在区别,不能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其文学性。针对《论语》的文体实际,实事求是地揭示其特征与风貌,是《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的应有之义。《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

B. 论语的文学特征是什么

从《论语》本身刻画的人物形象、《论语》的文体特征、以及《论语》的语言艺术等三方面入手,对《论语》的文学性作一个探视和简要的分析。

一:《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论语》的语言艺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记述其所见所闻几近“直录”,用语忠实,少有铺张。三、《论语》的文体特征《论语》是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着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其文学价值与普通的文学作品毕竟存在区别,不能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其文学性。针对《论语》的文体实际,实事求是地揭示其特征与风貌,是《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的应有之义。《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

C. 《论语》文学体裁及对应审美特征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与弟子言论的结集。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祖先是西周宋国贵族,后来流亡到鲁国。孔子青年时代做过管理仓库和牲畜的小官,后来聚徒讲学,受业门人先后多达三千人,特出者七十二人。孔子五十岁以后做过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并在短期内行摄相事。因为和当权的季氏发生矛盾,不得不去职。然后周游列国,到处奔波,直至六十八岁才回到故乡。晚年主要从事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据说曾删《诗》《书》,定《礼》《乐》,编《春秋》,尤喜读《易》。孔子在传播古代文化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论语》一书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关于《论语》的体例和名称,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故谓之《论语》。”“论”字有“整理”、“撰次”等含义,“语”字谓“二人相与而说”,有“论难”“答述”等义(参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四,《论语音义》)。就字面直译,“论语”就是经过整理、撰次的对话,也就是“对话集”。原始记录杂出众手,最后的编定约在春秋末战国初。

春秋末期,出现了“士”即知识分子阶层,孔子可谓这个新兴阶层的最大代表。孔子不仅是个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而且是一个爱好诗歌和音乐、精研文学和语言、知识渊博的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文化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对“仁”有多次的解释,如在《论语•颜渊》里,有一次学生樊迟问:什么叫仁?孔子回答说:“仁者,爱人也。”爱人,就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有差别的爱。因此就要讲究等级名分。所以要讲孝、悌、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礼记•中庸》记录孔子的解释,说:“仁者,人也。”就是说人要讲做人的道理,要同情人,要爱人。因此他主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来对待我,我也不以此待人。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统治者应节约用度,爱惜民力,不要在农忙时去役使百姓。孔子同时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又反对奴隶殉葬制度,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所以,孔子“仁”的思想包含着一种把人当作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除了“仁”的思想外,还提倡“礼”。“礼”

D. 论语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

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话人生的基本运动是转向他人”,所以,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语句有肯定句也有反问句;在谈话中有一问一答式、一问多答式、亦或是多人谈论式;语气有同辈之间平等的对话、有师生或上下级讯问。总之,“思想不是按其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去表达,而以对话的方式去表达”,在平和的对话或是在激烈的辩论中,诸多的有关教育的问题被讨论着;教育的规律被探寻着;教育的真谛被揭示着;教育的理解被阐发着,留给后人的是先哲们的教育智慧,这些智慧帮助我们将今天的教育走向辉煌。
语言简约而含义深远,是《论语》的一大语言特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游国恩语)《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事的辑录,重在记言,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会充分展开与论证。“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鲁迅语)
言简意赅却富有哲理的语句准确地传达了孔子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这不仅仅是赞美松柏,更是体现了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的观察与思考。《论语》中的许多语句,“词约义丰”,具有哲思之美。

E. 《论语》是语录体的着作,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

语录体

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F. 论语创立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 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论语》创立的语录 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 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 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儒家和道家的代表着 作《论语》、《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后世说理散 文有广泛的影响。
《论语》记载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 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 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 主题。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不过,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 《论语》中已有萌芽。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 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 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书中也有些较长的段落,如《先进》篇中“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详细记载孔门师生间的一场谈话,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作为叙事记言文字,比较成功,但与说理文显然还有一 定距离。而《季氏》篇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的几段话,针对性强,层次清 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 秦说理文的体制。但语录体并不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 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论语》只记录了孔子广告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 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 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 道的颜回、联盟机智的子贡等。但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语录体写人毕竟也有局限。《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 的道理。如“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等等,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论语》中 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如“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简短几句包孕了真挚的情感,以及对颜回安贫乐道自在心境的赞赏。又如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矣”、 “也”等语气词的使用,把对自身的无限感慨和对周公的无限思慕,表现得意味 深长。
《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 文主要的形态。《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 态。与《论语》出于孔门弟子纂录不同,《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 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比《论语》更具抽 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 实人生。《老子》一书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 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炼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 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如 第六章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情状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 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形象的比喻表现玄妙的哲理,文 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虽然就说理文文体来说,《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 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 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战国中期的《孟子》散文 也是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论 述。全书不仅记录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 成了对话体的论辨文。时代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 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 其说理风格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这些篇目 的标题都概括了论述的中心思想,也许是编辑者的加;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不再是三言两语的独白或对话。《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 子墨子曰”,表明这些仍是墨子后学对墨子讲学之辞的记录。只是这些语录,段 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就再不是语录的简 单联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庄子》中 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整篇不是问答式的对话结构, 而是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 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荀、韩之文,往往是长 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 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 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G. 论语的主要特点

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论语》以记言为主,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原文选段: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白话译文:

孔子在家乡时,非常恭顺,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里,说话明白而流畅,只是说得很谨慎。上朝的时候,(孔子)跟下大夫谈话,显得温和而快乐;跟上大夫谈话时,显得正直而恭敬。君主临朝时,他显得恭敬而不安,走起路来却又安祥适度。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庾臣宾客,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之前宕动,却显得整齐。快步向前时,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翎膀。宾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显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睑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说话的声音低微得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堂去,显得小心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

走出来,下了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和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姿态好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恭敬而谨慎,好像拿不动一般。向上举圭时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乡党篇》

(7)什么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着作。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H. 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6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