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近几年初中的语文教材怎么样

近几年初中的语文教材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9-03 18:44:35

A. 人教版初中课本改革情况怎么样

2020年的初中课本。改变是很大的。
详细的没见到。总体的趋势有两个:
一个就是加强语文阅读。
各科的题目阅读量都很大。就是说你在做题以前。就读懂这个题。加大了难度。
第二死记和死背的少了。
要求评论的,讨论的。增加了。这是总的趋势。
满意就采纳吧。

B. 现在初中用的语文教材用的什么版材

现在初中用的语文教材用的版本有很多,比如:
语文有人教版 、 语文版 、 苏教版 、 鄂教版 、 鲁教版 、 北师大版 、 沪教版 、 冀教版 、 浙教版 、 河大版 。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C. 初中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内容差异大吗

变化不大,只是个别单元有删改

D. 初中语文8年前的和现在的一样吗

至少教材不一样,8年前是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的老教材,现在是课程教材研究所编的第三套。
学生的作文不一样,从前是喊口号,跟风;现在是自我的抒发流露。
还有,现在更科学,更难一些。

E.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怎么样呢开本多大比人教版的好吗

如果你没有实际对比过两本教材的话,可以看下两本教材在课件制作上的区别,101教育ppt恰好这两个课件都有可以直接对比

F.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1、“文体学习”成为阅读和写作的主线

七年级教科书不强调文体,试图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诗文,对不同的文体都能尝鼎一脔。八年级教科书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各类文体阅读为核心,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活动探究单元更是要深入研究与文体有关的各种过程性、实践性问题。

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文体的特点也较为突出。以八上教科书为例,第三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均为汉魏古诗,与课文《唐诗五首》(均为律诗)形成呼应;第六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均为宋词,且均为小令,使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小令的特征,为后面学习篇幅较长的中调做准备。

八年级教科书的写作部分也突出了文体写作的重点,除“语言要连贯” “表达要得体”这两个培养一般写作能力的专题和“学习仿写”这个改编式写作专题外,其他写作专题(包括活动探究单元的写作部分)均为文体写作。一般写作能力专题中的“表达要得体”,也基本上围绕着实用类文体展开。

2、活动探究单元改变教科书的单元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以写作为落脚点,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也试图改变学生以课文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学习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基本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实践活动,则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揣摩台词、排演戏剧。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自主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

3、口语交际专题为“说”的教学提供了抓手

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安排的特点。七年级教科书主要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等。

八、九年级教科书则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对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分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探究单元中也包含了相对独立的口语交际专题,如八上第一单元的“新闻采访”、八下第四单元的“举办演讲比赛”等。

之所以设计专门的口语交际专题,是因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比较薄弱,缺乏专门的、适用的口语交际教材。从技能训练出发培养口语能力,也是一线教学的成功经验。教材的设计力求使训练序列更明晰,重点更突出。

4、文言文单元呼唤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八年级教科书开始,文言诗文开始成单元出现,其组合依据是内容与文体。如八上第三单元均为写景短文,八下第三单元均为“记”。集中编排的文言诗文更需要教师把它们当成诗文而不是文言语料来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要改变那种将文言文教学窄化为文言教学,又将文言教学固化为文言字词语法背记教学的做法。

文言文单元的课后练习暗含着以下两种教学理念:第一,要利用好文言与白话的“异”,让学生通过诵读、比较来体会文言的独特魅力,而不只是急于用“翻译”跨越或消弭这种差异。第二,要通过学习文言诗文,发现古人与今人在审美、思想等方面的“同”与“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5、对学生自读的要求有所提高

经过了七年级的学习,学生理应熟悉了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自主阅读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八年级教科书对学生自读的要求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读课文的比例有所提高,每个阅读单元都安排两篇自读课文(七年级多为一篇),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则都设计为自读课文。

第二,两篇自读课文中有一篇不设旁批,只有阅读提示,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后练习、阅读提示中推荐的阅读篇目数量有所增加(文言文课文也有推荐阅读篇目),类型也更丰富,除了课文的出处、同类型作品、同作者作品外,还有像《〈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这样的浅易研究着作。

6、课后练习的探究色彩有所增强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中的课后练习也需要有所变化,以适应学生的发展,不断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7、新开发了一批课文

统编语文教科书选文以经典为主,旨在使学生多接触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选文强调时代感,下大力度开发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有一定经典性的新课文。有的单元甚至全由新课文组成,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6)近几年初中的语文教材怎么样扩展阅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原则:

1.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基本思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最终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发挥语文教科书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

2.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

统筹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体现循序渐进、浸润渗透的编写原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 遵循语文教育基本规律

遵循语文教育基本规律,突出语文素养的理念,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勤练笔,在语文实践中体会、发现语文规律,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4. 坚持选文文质兼美

选文坚持文质兼美、适合学习的原则,强调选文的典范性和高品位,同时注重选文的时代性,力求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成果,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G.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比人教版怎么样哪个更好

个人认为人教版的课本更好一些,但是目前浙江省许多学校用的还是苏教版的(毕竟便宜)
具体还是看学校要求吧

H. 初中语文课本同以往有什么不同

多了古文和诗,少了课文

I. 中学语文教材文本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小学语文教材漫论之一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课文)现存的主要形态有:选原文,节选文,改写文,删改文,创作文。选原文指的是直接把原有文本选入作为课文,不加任何修改,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节选文指的是选入原有文本时作了删节录为课文,但不作修改,如杜甫的《春雨》(原题作《春夜喜雨》);改写文指的是根据原有文本进行重新创作改为课文,保留的只是基本情节和素材,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删改文指的是将选入的文本进行删节修改成为课文,似乎保留了原有文本状貌,实际已是面目全非了,如《桂花雨》;创作文指的是根据教材编写者的目的意图的预设,由作者为教材编写专门创作的文本,而后编入教材成为课文,如《说勤奋》《我给江主席鲜花》等。
创作文本编成教学内容(教材课文)的历史很悠长,但主要出于识字和常识教学的目的,如识字教材:《史籀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常识教学教材如《兔园策府》《蒙求》《书言故事》和《幼学歌》等。当然,《三字经》和《千字文》则兼有识字和常识教学的两种功能(池小芳:《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页203——269)。出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创作文本编成教学内容(教材课文)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最有名的是南宋大儒朱熹编的《小学》,更早的有《太公家教》,其后则有清人李毓秀编的《弟子规》昌行一时(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教材的评价问题非本文所关注,将另文详为讨论)。
除此三种情况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即非出于识字和常识教学及道德教育目的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没有发现创作文本编成教学内容(教材课文)的现象。而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些创作文本作者均为当时代的文化名流或着名学者,这些创作文被编入教学内容(教材课文)时均有作者的姓名赫然在焉!
现代语文教育肇始于1905年科举废除之时,叶圣陶则是在1906年进入苏州草桥小学(当时叫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就读小学(尚金林:《叶圣陶传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页20), 1911年叶圣陶第一次发表了关于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论文(《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卷二”,教育论文所收最早者为1911年8月发表的《儿童之观念》), 1915年叶圣陶应商务印书馆所请第一次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朱泳焱:《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的实践与理论》,《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第4期)。1988年叶圣陶逝世,1992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5卷本《叶圣陶集》出版。
为便于本文及继其后关于语文教育和语文教材相关问题论述,笔者将中国语文教育分为传统语文教育和现当代语文教育两个时期,传统语文教育时期至1905年止,现代语文教育从1905年始至今。笔者将现代语文教育试分为三个阶段:1905年至1915年为“前叶圣陶”时代;1915年至1992年为“叶圣陶”时代;1992年至今为“后叶圣陶”时代,其中1988年至1992年为过渡期。
现代语文教育时期,叶圣陶编写小学语文教材阐述其目的时认为,“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着眼于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语文教育目的的传统语文教育时期,教材课文只是选原文和节选文两种形态。在最着名的语文教材《千家诗》和《古文观止》中,前者均为选原文(所选都是诗歌,此处“文”指文本作品),后者有如《屈原列传》少数节选文,多数仍为选原文。“叶圣陶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始有创作文本编为教材课文的情况,叶圣陶自己就是探索者。
“叶圣陶时代”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乃至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出现创作文本编为课文的情况有其时代特殊性。1919年新文学运动开始,新的语体文即白话文,成为社会交流语言表达形式的方向和主流,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发生了变化,学校教育使用语文教材的方向与主流也趋向以白话文课文为主要语言表达形式的“语文”教材,而其时白话文作品的总体数量积累尚不够丰赡,公认的优秀之作尚在产生形成之中,所以,叶圣陶为了阅读和写作的目的而编写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所受到的局限很大,能够备选的作品很少,而适合小学语文教材所用的现成作品就更少了。可见,作为作家,新文学运动文学创作中的一位活跃者,叶圣陶自己动手为小学语文教材创作文本是肩负着时代责任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便宜之策。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一纲多本”,改变了具体的某一套语文教材进入语文教育的路径。1989年开始审查通过初中语文教材,1992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送审通过。所以,“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和“后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进入语文教育的路径是不同的。
在“叶圣陶时代”,为语文教材专门创作文本的作者大多为作家或各学术领域的学者,所创作的文本一经编为课文,自然也就正常郑重署名了。笔者在调查 “叶圣陶时代”语文教材时发现,其中的创作文没有署名的情况是少数甚至极少数,即便这些没有署名的课文,我们通过一定的检索途径还是能够查核出其作者情况的。

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不署作者姓名并且无法查核出作者姓名的课文(创作文本),笔者姑且将称之为“无主文”。
恕笔者孤陋寡闻,至今尚未见到任何一套“后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编选者对这一类“无主文”的作者情况和编写意图作过介绍。作为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课文,这种情况下,无疑是截断了作者和文本的关系,从而学生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具体的“人”的背景,教学者和研究者只能从教材中这类文本所处的单元和年级年段去揣摩作者意图目的,从而选择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其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写作能力提高的楷范性也就大大削弱。因为,一篇没有作者的课文就像是生物课堂上的动植物挂图,而不是活生生的阳光雨露中蓬勃生长着的动植物。
基于以上述论,基于编选文本为课文的目的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笔者以为,在“前叶圣陶时代”的语文教材中出现创作文甚至“无主文”,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在“后叶圣陶时代”,白话文的典范之作——包括文学性作品和实用性作品已经有了极多的数量积累,同时一百年的白话文创作的历程,规范的白话文表达形式已经大体定型,优秀作品的标准也已经有了共识,优秀的白话文作品不断出现。所以笔者以为,“后叶圣陶时代”语文教材应该逐渐地减少课文中创作文的形态,这是基于课文典范性和审美性的考虑。甚至,同时,杜绝“无主文”的存在,是出于“文责自负”的约束,即便是教材编写组成员的手笔也应该署上主笔者的姓名。
当然,根据教材编选的意图,编者应该尽可能选择已有的文本作品编为课文,在确实“无米为炊”时请有关作家、学者或者编写组成员创作文本也未尝不可。但创作文本编为课文之后应该署上创作者的姓名,这是作者和教学者的唯一系联讯道。课文呈现之后,或有商榷,或有指谬,这都将对教材的不断完善大有裨益。
近年来对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批评此起彼伏,撇开情绪性的抨击不论,大多数批评的矛头均直指这些“无主文”。固然这样的批评确实携裹着一定的力量,但总体说来批评之后修改的情况很少。笔者以为,这样的批评犹如铁拳打在棉絮上,因为,这些“无主文”原本没有作者,也就是没有作品的责任人,所以尽管批评很多,也未见有责任人承担修改的责任,甚至没有隐身的作者提出对商榷的回应。“无主文”的尴尬在于此!
其实,这并不是大家潜意识里以为的“有个作者名字和没有作者名字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这样的简单,就像一个模糊的影子或一个成员不清的团队做糟了一件事,我们连批评时需要的被批评者(课文不能作为“孤独的”被批评者,它只是一个中介,最多是被批评者的一个部分)和修正承担者都无法找到。否则,我想任何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都会虚心听取意见,之后认真修改的。而这些被批评的“无主文”几乎没见过修改,也没见过答辩和回应,我想原因大抵于此吧。

也许这样的“无主文”还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许再多的批评也不会立刻改变这样的“无主文”占课文相当数量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糟糕状态,但理性的批评总是一种前进的力量。笔者不妨从语言表达规范性的视角,试以具体课文例证略呈一管之见。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教学,着重于对语言文本的理解和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规范性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应该首先力求规范,这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基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无主文”由于隐身作者本身的语言修养不够,文本的创作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了这些“无主文”不能卒读。
如《田园诗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看上去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教学者大多把这篇课文讲得“神采飞扬”,然而仔细推敲,其文字的“粗糙”令人惊悚。
文章开头一句成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貌似很美的语言,然而,“美言”真是“不信”。这是一句承前省主语“荷兰”的句子,是三个并列关系分句组成的一个复句:荷兰是水之国;荷兰是花之国;荷兰也是牧场之国。显然此处“花之国”前的“是”是不可少的。可见,这是一个病句。
第二段开头:“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笔者怀疑这样的句子是从英语文本中直译而来的,“是”前面的主语缺失,或者“是”须改为“有”,存现句在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中形式上存在着差异,这是一种汉语表达中典型的病句。同样的句子本文还有:“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同一段之中同一类型的病句竟有两处。
还是第二段,“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着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准确的语言是没有歧义的,正确的句子在表述事实上具有唯一性,当然,作者特别需要的歧义效果除外。在这一前提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语言的推敲实在马虎。作者的意思是说:有的牛,脊背上盖着毛毡,在吃草;有的牛,站着不动。但还可以理解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这时候主语则是“牛背上”,“牛背上”就不能“吃草”了吧。固然这样的吹毛求疵未必合适,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如果没有吹毛求疵,那么“规范性表达”何在?其实这里只要加一个逗号,“有的牛,背上盖着毛毡,正在低头吃草……”就没有歧义了。所以,这至少是一个表达不够规范的句子。
这一段还有一句表达不够规范:“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是使用成语不够严谨的句例。“仪态端庄”固然可以形容老牛,但这一成语在修饰人的时候一般仅限女性,一般只用来形容老太太,不能用来形容老爷爷。似乎,此处的老年奶牛都是雌性,牛群的家长是清一色的“牛奶奶”吧。这样的表达也不够规范。
像这样词语有失推敲的地方还可再举一例,第三段开头一句:“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本来,“低地”专指那些低于海平面的地域,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家由于海拔比较低,所以称为“低地国家”。而此处的“低地”与倒数第二段中“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几处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中的“低地”意思相同,显然不是专指低于海平面的地方,而是一处相对较低的又不像沟壑那样深的地方,这在汉语里最恰当的一个词是“洼地”,而且汉语很少用“低地”指称地势较低的地方。这两处“低地”在汉语词法上不够规范。
在修辞上,这篇“无主文”也有不尽如人意处。如“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牛犊本来就是小牛,“牛孩子”像顽皮的孩子,这样的比喻句好像太“跛脚”了吧。或有教学者说它是拟人句,而从拟人句的一般表达形式来看,就更不合适了。这样的句子还有:“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这是一句比较句,意思是说骏马的腿和树桩一样的粗壮。而大多教学者将这个句子作为比喻句来分析,那么,这一比喻,似乎骏马的腿没有了膝盖,只是硬邦邦的粗大的树桩。这样语言上欠推敲的句子在客观上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潜藏的障碍。
笔者曾揣度这篇“无主文”是从一个英语文本中翻译而来,后查证原作者为捷克作家恰佩克。这是一篇翻译文本,教材并没有署翻译者的姓名,因此仍视为无主文。而为语文教材专门创作的文本编为课文的“无主文”在语言规范上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无主文”形态在“叶圣陶时代”已经完成了使命,在如今的“后叶圣陶时代”,如果我们仍然不思进取,而且以“叶圣陶”的名义继续相沿此种现象的话,笔者以为,那就是当今的语文教材编者没有承担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当然,笔者也许是在一厢情愿地揣摩编者的“心思”,也许编者未必是这样做的,也许笔者的分析也有“误读”和“误解”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都是“好心”,想把“教材的事”“办好”,所以笔者期待一场开诚布公的教材编者与教师及研究者的对话。我想,这样的对话“是时候了”,一味地互相埋怨,甚至指责,并不利于教材的建设;平心静气地坦诚地对话和理性地研究,才是我们这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J. 全国各地的初中教材一样吗

不一样。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版本版本有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沪教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苏教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教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外研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等。

全国各地的初中教材一样吗 不一样多年了。自从取取了全国统一高考,各省组织命题,全国各地的中学教材就不一样了,有的是同一个省的教材初中的也不一样,高中才相同。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的修正。使教育跟的上时代的发展,为了时代的需要,在编撰过程中,总会删除陈旧的与时代脱节的内容,换上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内容。以便为国家培养站在时代前沿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10)近几年初中的语文教材怎么样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至四十一条,对义务教育课本做出了规定:“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基准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零售价。”“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阅读全文

与近几年初中的语文教材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101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7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63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34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7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7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6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7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34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3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20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01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50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64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8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7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77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