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如何抓好课堂纪律
面对新的入学的学生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学校特意组织一年级的班主任召开了一次班主任会议。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注意多多的运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教会学生上课时要怎样做,不能怎样做,下课时应该怎样注意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平时同学在一起应该互相帮助。遇到自己不能做的事一定要找老师等等。同年级班主任也应该在一起多多的交流。
一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我总结了一些管好课堂纪律的方法。
第一教会学生明确学生的要求。
第二合理的安排每节课的内容,一定要有课间休息时间。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久,所以在课间一定要以游戏的形式安排时间让学生休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度。对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组织学生学习一定的口号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小手放背后,小眼睛看黑板,我是棒棒的小孩等。
第三及时总结每天的情况。
第四奖惩结合。
孩子们特别喜欢体育活动,有时针对班上的纪律情况可以利用体育课时进行处罚。这段时间遵守纪律的孩子去上体育课,没有做好的同学在教室里罚站时思考自己上课时哪些做得不好,下决心以后会怎样做。要说到做到。在老师后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记住这天的保证,在行动中做到。以后不能再犯。在选择少先队员时从纪律表现好的同学中选,以树立好榜样。提示学生只有成为好学生才能成为少先队员。
⑵ 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含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出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在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三)自我促成的纪律
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轻易退却。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教师如能很好地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国外的有关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过分类。例如,美国的威克曼(E. K. Wickman)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H. C. Quay)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此外,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帕(Rohrkemper)1981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有一定新颖性,他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1)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2)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师外)的干扰,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3)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这一分类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地方是将教师的问题行为也列入其中,实际上,课堂上的不少问题行为的确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教师粗暴的态度,对学生频繁的训斥等都会引发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这方面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⑶ 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
1、首先,我们想要管理好课堂纪律的话,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别的调皮捣蛋的孩子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才行。
2、其次,我们想要管理好课堂纪律的话,我们还需要多关注学生们的状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讲的话,我们需要及时点名,这样才能管理好课堂纪律。
3、其次,我们想要管理好课堂纪律的话,还需要制定一些规定,还学生们去按照课堂纪律去执行,这是管好课堂纪律非常好的一种途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自律性也相应地提高。
4、最后,我们想要管理好课堂纪律的话,我们还需要让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课堂纪律的观念,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在很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才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管理好课堂纪律。
突发情况处理
像讲话、做小动作、离开座位、打扰他人等类似的轻微违规行为,在最初的时候应给予温和的反应。但如果这些行为反复出现,中等程度的反应也许是适合的。在异常情况下,这样不停地打扰授课的谈话,也许该做出严厉的反应。
像打断授课、对他人动粗、打架、亵渎言语等中等程度的捣乱,首先,给予中等的反应。但是假如这些行为常常发生,可以作出严厉的反应。
像欺骗、抄袭,和破坏公物等严重的捣乱应给予严肃的反应。但是不要试图在你的课堂里处理破坏公物、偷盗、难以救药的行为和严重的虐待他人,立刻将这些行为告诉学校行政部门。
⑷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建立规矩与习惯
综述如下:
1、上课预备铃响后,迅速而有秩序地进入自己的座位就坐。
2、班干部(或值日生)负责管理自习课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要教育批评,并报告班主任,学生要自觉服从班干部(或位日生)的管理,不允许顶撞干部。
3、自习课学生应安静地做作业或复习和预习,禁止随意讲话离开自己座位,以免影响别人学习。特殊情况离开座位要经班干部允许。
语文简介: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⑸ 如何抓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维护,需要多方面着手。
从教师方面来说,要恩威并施,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鼓励的时候鼓励。
还要从自身的教学水平入手,如果自己的教学手段丰富有序了,课堂秩序也就方便管理了。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帮着一起维护。
⑹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好课堂纪律
1、及时立规矩
刚开始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学生往往比较听话,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个时候是最轻松的,但千万别就此放松警惕,认为他们会一直这么听话下去。这种“蜜月期”往往很短暂,很快学生就会进入“试探期”,开始去试探你的底线。所以一定要及时定下课堂规矩,一但他们试探出你的底线,就会开始调皮捣蛋了。
·
7、适当的游戏运用
学生很难保持一节课注意力集中,往往认真听课20分钟后就会开始出现疲惫状态。所以在课程中适当的地插入游戏环节也很有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放松一下,消除疲劳;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回到课堂。
⑺ 语文课堂纪律如何维持
任何课的课堂纪律都要看老师的,有些老师管得比较好,及时课上不好,但纪律没问题。但有些老师管不好,课很好却有点乱哄哄。关键是要主动管理,有问题要及时制止,要有方法。当然了,方法要看具体而定。
⑻ 如何抓好课堂纪律的一点感受
该文章为闵莉老师在梅华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让上课变得轻松些 其实,如何抓好学生课堂纪律,应该说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因为社会在变、学生在变、老师自己也在变,所以,很难说哪些方法好哪些不好,也很难说哪些方法可以永远管用,哪些方法可以一试就灵。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只能说说感受,,结合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找找也许能解决问题的路子,探讨一下怎样让我们在上课时轻松一点,学生乖一点,课堂有序一点,老师的上课不至于总被调皮学生打断,教学效果得到一定保证。 踏上讲台将近20年了,教过两个中学、四个小学、一个幼儿园。虽然觉得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纪律训练方面有些体会,有些有效方法,但是,有时仍然感觉吃力,仍然觉得不能松懈,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首先肯定:要搞好学生课堂纪律,养成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短期的突击,而是长期的、永恒的“劳作”,是你天天都要做的事,时时都要操的心。在这里简单总结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给自己理由。就是有自己要搞好课堂纪律的充分理由,当然,谁都想搞好课堂纪律,但是,我有一个充分而明确的理由:那就是我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必须要尽可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吸收到,这就必须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课堂乱糟糟,学生学不到知识,我的教学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误人子弟?我在学生时代就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学生做什么他都不管,害得我化学没学到,后来在大学看见化学书就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所以,我不能容忍自己放任学生,贻害学生。就是这个理由,时时提醒着我要组织维持好课堂纪律,让学生学到东西。 (二)让学生知道你的认真。人们常说难得糊涂,但是,在学生面前,要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认真的老师,所以他们也只好认真点。我经常患口腔溃疡,有时同时长几个,有时溃疡长在舌头上,说话很痛苦很吃力,有时学生吵闹时我就问他:“老师每说一个字都很痛很费劲,但是你看老师还很认真讲课,你说你该不该吵闹?”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其他同学也纷纷责怪他,一下子都变得乖了许多。还有一次,我因为身体不适所以穿得很休闲,一个学生好奇的问我:“闵老师,很少看见你穿这种衣服。”我说老师不舒服。孩子们就说:“那就叫大家上自习嘛。”我说:“不行,不能随便上自习,老师再辛苦也要上课。”我要给他们感觉,音乐课不能随便拿来上自习,音乐课很重要。很多时候,哪怕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我们都要给学生感觉老师很认真,所以他们也必须认真。 (三)万事开头难。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的纪律,一定要抓住开头,开头狠下功夫,多付出多操心,后来就好办多了。我每接手一个班级,特别注意在开始就给学生我很严格、认真的感觉,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一些违纪的事例,多给学生强调一些要求。比如:学生到音乐教室去上课,进出教室的秩序,座位的安排,坐姿要求等,我都仔细设计安排好,然后在开始阶段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到,慢慢的他们养成了习惯了,现在很多方面就不用老师管了,或者只需稍微提示一下就行了。例如:音乐室的凳子…… (四)“先兵后礼”。古人说“先礼后兵”,但是,对小学生不妨反过来。在小学生里面有少数孩子需要适当、巧妙地运用武力对付,因为有的孩子天性暴躁未经打磨,不懂得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导致野蛮、不尊重老师。对这类孩子,有时还是得厉声喝斥,甚至巧妙地动武:如拉拉他的衣服,抓住他打人的手,拍拍桌子等,这不算真正动武,但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五(1)班林泽锐打老师…… (五)把道理讲清。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多数是听得懂道理的, 关键是老师要把道理讲到点子上,触动他的心灵,得到他的认可,才管用。如:六(4)班刘敬宏……。当他听懂了你讲的道理,认可了你的良苦用心,你的道理没有白讲,你会看到在他身上的变化,哪怕只是暂时的。也许,有的孩子过几天又会犯相同的错误,没关系,老师又讲,小学生就是这样,如果讲一遍就记住了就不犯错误了,那就不是小学生了。 (六)要管管闲事。有的事尽管发生在音乐课之外,或者和我的教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也有必要抓住它来达到多方面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可能对你的威信树立很有作用。例如:六(4)班黄晨乱按电子门锁一事……,这件事我本来可以不管不讲,但是我觉得有必要教育学生爱惜学校设施,这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将来进入社会,也要做一个文明、不破坏公物的公民,他会受益终身。同时他也觉得老师很注意修养,有正义感和责任心,老师的威信得到提升。管管闲事又如何呢? 其实,以上所谓观点和方法,很多老师可能都用过或正在实践,也可能有各自的体会和经验,而且肯定还有更好的方法,说不定还有不同的见解。
⑼ 提升小学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我认为提升小学生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是,让孩子多学多练,给孩子讲些语文感兴趣的课程,让孩子喜欢语文教学课,每次教室上课的时候应该有故事,新势力将语文课,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
⑽ 如何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管理教学
第一,营造良好的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营造人性化课堂教学氛围,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针对语文成绩相对较差,或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虽无法改变学生的全部看法,但应尽可能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生生氛围,尽可能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学生将心思放于学习上,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第二,维持课堂纪律。高中生年龄、思维水平等虽已接近成人,但由于高考压力、班级内学生学习的态度、层次、方式不同,不可避免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不服管理、学习被动等情况,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针对此类现象,语文教师应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制度,违反制度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表现良好者给予表扬,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当然,针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事情,应放宽管理,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但需适度把握节奏,维持好课堂纪律。
第三,加强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课堂问题行为处理起来相对较为棘手,可能是学生无知而致错误,或是学生为争取表现故意犯错,这些情况均会破坏课堂秩序,降低教学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先入为主的措施,在问题出现之前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和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其次是采用行为控制方式,包括强化良好行为、终止问题行为等控制方式,及时阻止问题行为的蔓延;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文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电影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管理有效性。
三、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通过猜谜,编儿歌,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生字宝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