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心思想是什么急急急
一个让"生命开花结果"的人,才能显示出
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在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时,有两种说法:一是一个人活得值,一是一个人活得不值.活得值,
就是这个人
的一生不仅有所作为,而且大有作为;活得不值就是这个人对社会,对周围的人,对亲戚,对朋友,对别人,只知索取,不付出和奉献.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与享受,人活着一定要有价值,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2.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课《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内容?
提示:通读全文,逐段归纳大意,然后总结一下,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写这些内容是围 绕什么中心来讲的?
答案要点:在这篇课文中毛泽东通过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1)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2.结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理解加点词语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 所.
提示:先结合课文内容,并借助字词典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句话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句意不能脱离上下文.
答案要点:(1)“完全”就是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彻底”就是经常地、永远地、自觉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指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
(2)固:本来.或:有的.于:比……还.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会死,但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所从事的是相同的事业,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4)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而牺牲,那么这种牺牲就是最有价值的.
3.说一说《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下面的道理讲清楚的?
(1)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2)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提示:重点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每段中各有几句话,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3. 6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的段意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是《1文言文两则》吗?
↓↓↓↓↓↓↓↓↓↓如果是↓↓↓↓↓↓↓↓↓↓
一、《学弈》
段意: 课文记述了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讲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中心思想: 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两小儿辩日》
段意: 课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的问题,然而孔子却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是。
中心思想: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精神。
4. 六年级语文上册26课《月光曲》中心思想。
《月光曲》的中心思想:通过记叙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主要内容写的是两百多年前,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通过四部分来描写当时的场景:
第一部分(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第二部分(第2~3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第三部分(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第四部分(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4)六年级语文书中心思想是什么扩展阅读: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 《命运》 《田园》 《合唱》等。
5. 我想知道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宇宙生命之谜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宇宙生命之谜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6. 六年级第四课花之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花之歌》的中心思想: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
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课文思想情感: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此文被收入2018年部编本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2019年部编本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四课。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分别为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开国大典的盛况、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情景。
(7)六年级语文书中心思想是什么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的赏析:
《开国大典》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课文通过记叙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8. 六年级的语文的第一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表达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桂林山水》是现代作家陈淼于1962年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读者;接下来分述漓江水是如何地“静、清、绿”,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险”,使漓江水、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整合桂林山水,山与水互相映衬、形成连绵画卷的美景跃然纸上,引起读者无回味与遐想。全文层次清晰,语句协调,多用对偶,写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此文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课课文。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中上佳之作。此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作者通过与其它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作者是“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的。即使漓江的水静得出奇、清得见底,作者还是能够在船桨“激起”的微波上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如此静态之中,就有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像是让你感到“走进”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乘着”、“激起”、“感觉”、“走进”,便成了全文的主线。
9.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李大钊通知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李星华)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品读感悟:面对酷刑折磨,李大钊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深地爱。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安定、沉着,这是一个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让我们永远铭记着1927年4月28日,记住他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
望采纳,一字一字打出来的。
10. 六年级语文第六课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作者———着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其实是跟我学语文里的,我好不容易翻出来的。幸好还在。同三楼了。不过 我还有别的要告诉你些。
我翻出以前的语文书。看到我从前的笔记,那几个老师重点强调过的,我也告诉你。其实挺重要的。多了解点也好。老舍这篇文章的特点是:1、语言,通俗、幽默;2、有详有略;3、抓住重点。有详有略的好处是:1、点面结合;2、突出重点;3、主次分明;4、印象深刻(指的是给读者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