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教了哪八种修改符号
1、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2、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3、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4、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5、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6、恢复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号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7、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8、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2. 小学语文八种修改符号
删除号,调位号,增补号,提行号,压行号,复原号,离空号,离空号。
删除号是删除字,词,句的符号。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复原号是表示恢复已删除文字的符号。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箭头指向连接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
3. 修改病句的增、删、调、换等符号
修改病句的增、删、调、换等符号如下图: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3)语文修改句子增补号如何用扩展阅读
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主要意思找出病句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原意。
4. 八种修改符号的用法请说明怎么用,谢谢。
1.改正号:表明需要改正错误,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白处改正.
2.删除号:表示删除掉.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加框打叉.
3.增补号:表明增补.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4.对调号:表明调整或颠倒的字句位置,三曲线的中间部分不调整.
5.转移号:表明词语位置的转移,将要转移的部分圈起来,并画出引线指向转移部位.
6.接排号:表明两行文字之间应接排,不需另起一行.
7.另起号:表明要另起一段.需要另起一段的地方,用引线向左延伸到起段的位置.
8.移位号:表明移位的方向.用箭头或凸曲线表示,使用箭头,是表示移至箭头前直线位置;使用凸曲线,是表示把符号内的文字移至开口处两短直线的位置.
9.排齐号:表明应排列整齐.在行列中不齐的字句上下或左右画出直线.
10.保留号:表明改错或删错后需保留原状.在改错或删错处的上方或下方画出三角符号,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条短线.
11.加空号:表明在字与字或行与行之间加空.符号画在字与字之间的上方,行与行之间的左右处.
12.减空号:表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减空.符号使用方法同上.
13.空字号:表明空一字距;表明空1/2字距;表明空1/3字距;表明空1/4字距.
14.角码号:用以改正上下角码的位置.
15.分开号:用以分开外文字母.
5. 修改符号怎么画
修改符号有很多,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修改符号的用法及画法: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词、标点、短语、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在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将相邻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强调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词、标点、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要牢牢掌握“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把错误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得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科目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教学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小学生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后,就可以在造句、写文章时避免或少出错误,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其今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6. 语文高中修改病句方法
一、常见病句类型
⑴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⑵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⑶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⑷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⑸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⑹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
,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⑻此外比喻比拟不当,只代不明
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1. 语感审读法
在病句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觉得别扭则要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便加以修改。这是大多数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它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 语法分析法
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看它们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这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运用的方法,但是这应该是比较管用、比较准确的方法,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A. 找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看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B. 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以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指代是否明确,词语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当,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得当等等。
C. 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关联词语一般配套使用,不能配套使用的就可能是运用错误。
3. 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4. 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三、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绝不改动两处,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变动越少越好,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修改的方法有增、删、调、换:成分残缺的“增”,成分赘余的“删”,不搭配、不照应的“调”,用词不妥当的“换”。
修改病句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语病。命题者常常在那些具有迷惑性的地方设置“语病”。如果我们能注意或识破命题者的这一“小花招”,就是慧眼识语病。
7. 语文里面的修改符号都有哪些
修改病句是小学、中学语文常考的题目,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是人们在生活中能够用上的实际知识。熟悉病句,在与别人交流不会说错话,写文章的时候,不会写错句子,让别人觉得你有基础的知识文化。
常用修改符号使用方法及画法
一、修改符号的作用
1.改正号:表明需要改正错误,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白处改正。
2.删除号:表示删除掉,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加框打叉。
3.增补号:表明增补,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4.对调号:表明调整或颠倒的字句位置,三曲线的中间部分不调整。
5.转移号:表明词语位置的转移,将要转移的部分圈起来,并画出引线指向转移部位。
6.接排号:表明两行文字之间应接排,不需另起一行。
7.另起号:表明要另起一段,需要另起一段的地方,用引线向左延伸到起段的位置。
8.移位号:表明移位的方向,用箭头或凸曲线表示,使用箭头,是表示移至箭头前直线位置;使用凸曲线,是表示把符号内的文字移至开口处两短直线的位置。
9.排齐号:表明应排列整齐,在行列中不齐的字句上下或左右画出直线。
10.保留号:表明改错或删错后需保留原状,在改错或删错处的上方或下方画出三角符号,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条短线。
11.加空号:表明在字与字或行与行之间加空,符号画在字与字之间的上方,行与行之间的左右处。
12.减空号:表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减空,符号使用方法同上。
13.空字号:表明空一字距;表明空1/2字距;表明空1/3字距;表明空1/4字距。
14.角码号:用以改正上下角码的位置。
15.分开号:用以分开外文字母。
8. 修改病句中的修改符号怎么用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
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
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
用于增补个别字;分别用于增补几个字、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
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
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9. 语文各项修改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
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10. 用增补号修改病句
把病句的内容写出来啊。
一般用增补号修改病句,该句子出现的病因是成分残缺。也有因为前后搭配不当的原因而用增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