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语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发布时间:2022-08-30 09:13:45

Ⅰ 黄老师,高考材料作文怎样审题

作文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于是有的学生经常会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方面立意,出现立意偏题跑题的现象,导致作文分数不及格。那么,如何选取最佳立意角度,以使作文获得高分呢?烟台二中南校语文高级教师黄君柱建议考生,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立意,而且一定不能无视材料或游离话题。
全面理解材料,七步骤明确立意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立意不准,就会跑题。”黄老师分析说,“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绝不是断章取义,是基于“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之上的,是对全部材料从不同角度的解读。
黄老师建议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审题立意。1.概括内容:概括材料主要内容。2.明确对象:明确材料陈述对象。3.划分主次:尽管有的材料涉及很多人或物,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从重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但也有些材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4.选择角度: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5.抓关键句:有的材料为了突出中心,往往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通过这些句子来暗示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准确把握住材料主旨,正确立意。6.由果溯因:如果能从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有时一个结果可能缘于多个原因,可以多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7.明确立意。
黄老师说,这七个环节确定立意的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的材料作文或寓言类作文。运用这一思维流程,并不能解决所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问题,但至少能避免学生片面理解材料,因为思维流程的第一步就是提醒学生全面理解材料。同时,这一思维流程还促使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利于把握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培养思辨能力。
审题注意四原则,切忌无视材料
另外,黄老师提醒考生,总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定要掌握四条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由物及人原则: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观点。4.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新颖,体现“与时俱进、文以载道”的原则③自己有话可说。同时,黄老师提醒考生,审题还要注意“三忌”:一忌无视材料,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迷雾朦胧。

Ⅱ 求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jsOn0TzeEx8GdEQn1i3MDA?pwd=62tc 提取码: 62tc


Ⅲ 高考命题作文怎么审题

1.【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2.【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3.【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4.【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5.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6.【2006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7.【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8.【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9.【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

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10.【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

如何解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11.【2006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链接: https://pan..com/s/1v6hih3_jpj4pRRKATTr9GA

?pwd=r26e 提取码: r26e

Ⅳ 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审题要如何理清楚自己的思路

事物中间是相互联系的,许多事物全是以因果关系的方式存在的,因此写材料作文儿的情况下,审题中一定要根据材料中列出的现象或者是结论发布导致列出现象和效果的实质缘故,就能寻找写作的构思。有的时候写材料作文儿,题型所给的原材料全是描述的物,学员要学会从物到人想到,也就是由资料中的物想到到某一类人。仅有那样想到,才可以想到到原材料具体内容相相似的哪些生活哲理呀,社会发展现象啊,进而提炼创作的见解

那样学生在写这类话题作文的情况下,能够紧紧围绕实际的例子、至理名言和个人成长经历等领域挑选其中的一个视角来写。而较为先进的学员却可以通过考试题中的关键词呈现出来的“矛盾点”从正反面2个层面开展阐述。以理智又理性的心态来写话题讨论类写作,用辩证逻辑写话题作文,更能遭受阅卷教师的亲睐。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对比,难度系数上面更高一些,都是许多学生非常容易写偏、写跑题的一种高考语文作文种类。碰到材料作文的情况下学生不要慌,不要急着落笔,最好是静下来把相关材料读上两三遍,再把实际原材料中的关键词画出来,再明确内容的题型和相应的作文素材。

Ⅳ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1、今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回归颇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让一些考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过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会发现所提供的漫画内容明晰,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高

2、立意求准: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承载了新课标的理念“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学生的分数,进步与退步。

3、漫画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4、自由表达:新课标鼓励高中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今年作文题审题不难,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书信、演讲稿、辩论稿等。但是不论什么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遵循此种文体写作规律,凸显文体特点,切莫因文体不限而写的文体“四不像”。再者,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感情的真挚,材料的准确,语言的流畅。

Ⅵ 2020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

1、 全国1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全国1卷高考作文点评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考题,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文体应是发言稿。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着,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今年这个考题,所创设情境贴近考生实际,作文材料考生熟悉,有话可说;要求明确,不易偏题。相信我们的考生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思想与表达俱佳的高考作文。 ;

阅读全文

与语文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8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6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60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31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4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2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31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8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5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7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9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60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4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73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