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对抗语文怎么样

对抗语文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8-29 21:18:32

⑴ 叶开的出版着作

《青春期》,尚无单行本发行,首发于《大家》杂志第二期(2009-3-10),第三期(2009-5-10)。
《口干舌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我的八叔传》,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
《三人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首发于《小说界》(2004-02-15)
《爱美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首发于《大家》(2011-07-10) (1)《莫言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
(2)《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讲述了莫言绚丽而曲折的人生故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人际关系。
(3)《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 (1)《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
本书是作者献给所有中学生的额外“语文书”。该书是一套系列丛书,《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综合分册》是第一册,《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是第二册。《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小说分册》是第三册。“综合分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梁实秋、莫言、王小波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卡夫卡、E.B.怀特、宫泽贤治等世界大师名篇。“小说分册”分为“学校”“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个部分,选入王安忆、莫言、苏童、余华、阿来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另外,作者在每篇文章后面专门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亲自解读名篇,或交代背景,或介绍情节,或延展阅读等等,启发孩子打通语文经脉,真正学会如何读、如何写。
(3)《语文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本书记录了作者的所行所思,围绕“人的教育”这一理念,对“语文教材”“母语教育”“阅读美好”加以深刻阐发。此外,“自我成长”一部分是作者及家人的一些生活记录,生动有趣且不乏暖意,是一本值得教师、家长细细品读的好书。

⑵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精彩片段

作家叶开以一人之力编选了一本他眼中最好的语文教材,他希望这一努力,给有心的家长和有反思精神的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和不同视角,并希望能正能量地推动我国语文教育和中国文化教育向良善方向发展。
□您之前有《对抗语文》出版,对语文教材提出批评,还引发了不少争议,到现在终于编了“一个人的教材”。从批评到做建设性的工作,你挑选这套书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巴金先生在《随想录》里多次谈到“人道主义”、提倡“人的教育”,钱谷融教授说“文学是人学”,这都是强调,作为人类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道主义”。我选的这些文学作品,都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关心、同情着普通人的生活,贴近广大读者的灵魂,呈现“真、善、美”的丰富内涵。现行语文教材在选文时,则更多强调“道德教化”、“政治性”,过于类同政治教科书。同时,我有感于现行语文教材脱离当代文学创作的现状,针对性地选编19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文学编选有角度不同,但书名为什么要叫《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这套书原来叫“一个人的教材”,书名是编辑的意见,更加醒目,也更加有针对性。这套书的体例不按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只是一种进阶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书中有详细的点评,分析和延伸阅读材料指导,认真的读者读了其中一篇之后,会对相关的作家、作品,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第一部分四册,首先选择当代的文学作品。如果读者买账,鼓励我继续,我就再编写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各分册。
□您在每篇文章后的点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延伸性很强,却少了技巧的讲授,提高语文成绩是语文环境更重要还是技巧更重要?
■这个问题切中当下语文教学的核心弊端。语文的所谓技巧是第二性,要写出好作品,需要深挖自己的内心,结合自己的真切体验,再以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基础。一名学生如果有足够丰富的阅读经验,他们就会在这些作品中学到最用的“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的点评“旁征博引”是想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空间和不同的思考角度,启发读者培养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无论哪一本“语文书”,容量都是有限的,作为一种“阅读导读手册”,书里的延伸性、引导性知识,更加重要。
□作为一名作者同时又是父亲,您平时会为女儿挑选什么样的书来阅读?
■教育没有独家“秘诀”,无论是家庭还是在学校,“爱”都是基本核心。“爱的教育”是最高准则。我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玩,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讨论问题,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合理地认识小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以不同的细心、耐心来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比一门心思地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重要得多。我在与孩子一同大量阅读之下,做成了一份详细推荐书目,最新修订版就附加在“综合分册”后面。

⑶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综合分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叶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cMq_IoGF58mzMFzAZBcrzg

提取码:rfzx

书名: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作者:叶开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3

页数:268

内容简介: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一册。

本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梁实秋、莫言、王小波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卡夫卡、E.B.怀特、宫泽贤治等世界大师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

此外,作者在每篇文章后面专门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或交代背景,或介绍情节,或延展阅读等等。小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件事,学会有意识地选择写作题材,掌握富于个性的表达方式,尝试主动提问并独立思考,学会观察表达自己眼中的独特风景……

不断阅读、不断表达的良性学习过程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在阅读中感受优秀作品的特殊趣味,便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小读者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爱读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叶开

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着有长篇小说《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被评论界称为“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

因出版作品《对抗语文》,将公众对语文教育长期积累的负面印象激发出来,引发大众热议。如今,他编写本书旨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现行语文教育,其写作姿态已然成为一个新的现象。

⑷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1000字

什么才是一套好的语文书?在沪上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原名廖增湖)看来,好的语文篇章应该强调文学性、丰富性、复杂性和趣味性,应该时时处处散发一种人道主义气息,文字也应该是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而不是如同现行的语文教材,更看重政治教化,也脱离可中国当代文化创作的现实。 最近,叶开亲自编写了一本语文教材,其内容和所传递的观念与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大不同,而这本语文教材在推出后,出人意料地获得好评,首印的两万册两三天内销售一空。叶开这次编写的语文教材有一个傲气的名字——《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事实上,这并不是叶开第一次向语文教材“宣战”,早在在女儿乔乔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叶开就写下了《对抗语文》一书。为什么叶开会如此对抗语文,他想象中的语文又是什么样子呢?小编精编了近期媒体对他的采访。
某次,我因为参加了孩子班里“一堂公然造假的公开课”,发现了语文课本中大量存在的篡改行为。那堂公开课经过预先排练,讲授的课文是一篇没有署名的小说《带刺的朋友》。由于此文逻辑不通,于是,我找到宗介华的原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原作有多处被修改。或许正是那一次“巧合”,使得我迸发出与教科书“对抗”的灵感。
提高语文成绩没有捷径,只有多阅读、多写作训练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中、高考改革政策中指出:中考语文将从原120分上调至150分,高考语文将从原150分上调到180分,教育系统及大众的普遍关注度已从“重外语”转回到了“重母语”方面。面对这样的情形,我觉得语文考试的分值改变并无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对每一名考生来说,无论是150还是180,你和其他考生的分数比例值都是相同的——原有分值上高分,新分值也是高分,反之亦然。考生做到“手里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就拿很多学生最为头疼的“写作”来讲吧。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阅读,多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才能提高。前不久在《语文学习》读到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副组长漆永祥教授答记者问,他提出今后高考要多些“记叙文”,我觉得是一种不错想法。但中小学的“记叙文”概念太窄小,有极大的误导性。我认为还是要恢复大“散文”概念,也要重视“小说”类虚构作品的阅读和仿写。很多教育先进的国家都极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但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可行性。中小学生要阅读更多的虚构作品,也要尝试写虚构作品,开发想象潜力,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学生要找到有兴趣的内容,哪怕是写有真情实感的“读后感”,也有极高的写作训练价值。
语文这门科目里,广泛阅读、开启心智、触类旁通,对考试成绩实在至关重要。考生阅读优秀作品多,并学会理解和运用,则无论答标准题还是写作文,都会“胜似闲庭信步”,拿高分更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同时,现在各重点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更强调学生的临场发挥。很多大学教授在主持考生面试后,都谈到考生的同样问题: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差,面试成绩也就拉下来了。“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和发展”,起码在面试中,就体现出来了。
优秀作品如营养丰富的美食,能直达你的胃口
巴金先生在《随想录》文章里多次谈到“人道主义”、提倡“人的教育”,钱谷融教授说“文学是人学”,这都是强调,作为人类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道主义”。

现行语文教材在选文时,更多强调“道德教化”、“政治性”,过于类同政治教科书。优秀作品如营养丰富的美食,能直达你的胃口,通彻你的身心。存在与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才能体现出它的鲜活、生动、丰富、有趣,才具有真挚的生命力,像鱼要回到水里才能自由地遨游。反之,枯燥、古板、无趣的课文,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并败坏他们的胃口。
有次,莫言先生来参加上海书展,我们一起吃饭时聊起我的想法,莫言先生说他非常赞赏,也大力支持,并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也参加了对语文的“批判”,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虚伪的教育》。十多年过去了,语文课改教改三次,越改越糟,究其原因,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决定“新瓶装新酒”的我,所挑选的文学作品,强调入选作品的文学性、丰富性、复杂性、趣味性,强调作品中无处不在地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气息,语言文字的高超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举例来说吧,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面极广,凡是上过学的,没有不阅读过鲁迅作品的。而鲁迅先生的最优秀作品基本被挖掘一空了,没有什么遗漏的“新鲜货色”,我觉得把篇幅留给其他的优秀作品,可能更有意义。例如莫言先生的《大风》,行文语言有爆发力,故事生动自然深刻,可读性也很强。在他同辈作家中,莫言作品比较合适中学生阅读。
考试的标准答案既是在限制学生想象力,又在抹杀他们阅读兴趣 在测验和考试中,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是在抹杀他们的阅读兴趣。现在很多有思想、有探索精神的语文教师都在提倡启发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什么新潮,而只是向本源回归,在中学阶段,“教学”需要向“讨论”和“研究”转变。
反思现行语文考试模式,我曾提出一个“测不准”的看法,后来在探讨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语文教师黄玉峰先生加上了一个“测不到”的高见。概言之,现行语文考试标准答案模式,既“测不准”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测不到”学生的真实水平。有破才有立,现行语文课程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授课中,应该有勇气起码是局部地打破语文教材的框框,少布置作业,少布置无趣作文,给学生留出相对多的时间来阅读好作品。 黄玉峰先生做了卓有成效的实验:他说每个学期,他都用一两个月时间快速地“过掉”语文教材,挑些他认为好的、值得读的课文与学生分享,之后,腾出大量时间来与学生读古代经典,现代经典。这种尝试,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心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考成绩也很出色。小孩子在12岁之前都处于“幻想期”
无论是家庭还是在学校,“爱”都是基本核心。“爱的教育”是最高准则。我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玩,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讨论问题,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近十年来,我在陪她读书时自己也在“成长”,读了很多之前没有读的儿童作品、幻想作品,在大量阅读之下,我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做成了一份详细推荐书目,附加在之前出版的《对抗语文》里。曾被有心家长录出,在网上广泛转发。过了这么多年,我又读了更多的新书,最新修订版应该已经附加在“综合阅读分册”后面了。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小孩子在十二岁之前都处在一个“幻想期”里,他们会把幻想中的人物认同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我更多地推荐幻想类作品,动物小说等;进入初中之后,学生开始需要训练逻辑、思辨、归纳、总结,因此我特意推荐一些历史、哲学类的书,针对性地分开阅读。
我认为,合理地认识小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以不同的细心、耐心来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比一门心思地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重要得多。

人性化的根本是爱、平等、公正,相互尊重。我们阅读优秀的作品,从中感受到的也是这种无处不在的“人性”。相对来说,中国的孩子缺少空间和时间,缺少探索的勇气,更没有多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这方面值得教育界、以及我们家长深入思考。我觉得,学校里的教师在不由自主地给孩子做加法,我们家长就应该相应地做减法,把压在孩子身上的“稻草”,帮他们轻轻地卸下来。

⑸ 关于语文的新闻

△ 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新闻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1)新闻三个特点: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记叙的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新闻的语言特点: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 新闻的特点:
(1)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2)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3)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与名师同行
----初中语文教研组活动
2011年10月27日上午,李冰校长和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九位教师一同前往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全国着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公开授课和学术报告活动。
余映潮老师是湖北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中学语文“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代表人。全国中语会两任理事长张定远先生和陈金明先生誉之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中青年语文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余映潮老师与西北大学附中初一、初二学生分别合作,带给我们了两节精彩的语文课。《咏雪》一课以朗读训练串起整个课堂,从“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三个层次角度出发,训练学生“文序停顿”、“音步停顿”、“特殊句式停顿”三种朗读方法。《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则选择将阅读能力训练作为整节课的中心,精致品析寓言中人物对话,令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主动体验朗读以获得阅读经验,用训练推进课堂。这两节课课堂设计不同,却都处处渗透着余老师作为一个“语文人”的智慧。
随后,大家又倾听了余映潮老师《怎样的课才是好课》的专题报告。报告中谈到我们一般的授课大都是解读性质的课,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有知识的课,有训练的课,有深度的课,有美度的课。好课应该有以下八个标准:(一)充分有效利用课文的课,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的课;(二)让学生真有收获的课,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三)关注语言教学的课,关注能力训练的课;(四)得体的课,得法的课;(五)着力于思路清晰的课,着力于提问简洁的课;(六)内容集中深入的课,学生集体训练的课;(七)注重细化角度的课,注重深化方法的课;(八)讲求教师素养的课,讲求教师教学艺术的课。
当日下午的学科教研活动中,参加听课的老师积极热情地介绍了听课和报告的内容,全组老师积极研讨,都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促进专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这条路没有止境,在教学这条路上,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⑹ 读《语文表现与存在》有感

“语文教师应是书虫,可以没有别的什么嗜好,但是一定要有读书的嗜好;可以不了解世故人情,但是一定要有文心书缘;可以平时行事懵懂糊涂,但是不可以没有聪明动透、天花乱坠的误读。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读书,是心态平和下与才子佳人的邂逅,我庆幸还能时不时读一些书。当然读书的动机有点势利——希望在跟像与点、老大等书虫面前能只言片语。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梳理这学期的阅读书目,的确有发现:

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从头到尾看完,其中“文心”重于“文字”一主张对我触动较大,可以说颠覆了以往的认知和操作。教学中也有尝试着激发孩子们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之前坚持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练笔,向小组和班级推荐自己的文章、范读学生的佳作,这学期主要是以选录的方式将言之有物的学生文章在郑州教育博客中展示,课前让学生读自己人的文章。

郭初阳的《言语对抗沉默》、《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跳看,选取感兴趣的章节进行了实用性阅读,在校内公开课《孔明智退司马懿》对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进行了展示,前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正思中有论述。

叶开的《对抗语文》(从头到尾看完,知晓了现行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指导孩子阅读。在《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文中,借鉴叶老师的做法,原文课文对照中,明白这篇文章作为序言是对永远不会回来的童年的留恋:“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在选入,改动时,删减了了)。也许这是误读,但这样的误读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龙应台先生的《野火集》——从头到尾看完,给我的启示是:民主启蒙需要时间,需要勇士斗士,更需要民众主人翁的忧患和担当。而我能做的是关注孩子的本真,让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老师、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具体训练是在黑板上书写时故意展示错误的信息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分辨意识、课上文本解读时尽可能多元化,如在《孔明智退司马懿》一文中提出司马昭都能看“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难道司马懿就没看出来吗?接着以司马懿深谙官场“狡兔死猎狗烹”的残酷为逻辑思考,揭示他利用诸葛亮游刃于大魏政权。

“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思’者、‘作’者。语文教师应有自己的生命之作,应让学生读到‘我们’的老师写的优秀作品或着作。只让学生读到别人的作品,而自己没有作品的语文教师,是让学生瞧不起的、没有自尊的语文教师。”“一个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似乎已是大觉悟,但是,“死不带去”,在许多人那儿,是出于无奈,是因为“带不去”“没法带”。作为教师——人类文明薪火的传人,仅仅觉悟到“死不带去”还不够,而且“死要留下”,这是你走过了言语人生之路后留下的“买路钱”。你必须要留下精神存在的证明,你的精神生命就浓缩、凝聚在你的着述中。”

这几年虽一直在博园里逗留,但能够拿出手的佳作很少(用媳妇的话说:不是“佳作”是“啰嗦”),这个评价哪儿还敢让学生读自己的文章,虽然会偶尔给他们展示,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所以会这样,源于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深入的专业了解,没能从“语文教师”这个言语生命去考虑一些问题。更多时候,把文字看做是总结、反思、发泄,虽有接触过“立言”之说,但未有言语成功体验——三届博客大赛的优秀更多是对自己坚持的肯定,而这坚持里有团队的功劳。“写什么,怎样写”对于我来说已经熟悉,但对“为什么要写”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今天读到上边的这些话,恍然间明朗许多,以后的日子也许还会有别样的答案给出,但它应该是最闪耀的。

⑺ 孩子从小对语文就不感兴趣,然后自制力也差,还不爱背书该怎么利用专注海洋改善

(1)多遍背诵课文、抄写课文、字词等作业枯燥无聊;背诵课文不仅费时间,而且背会的很快又忘记,测验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张冠李戴;考查记忆的题目丢分太多,挫折感很强,逐渐就失去了兴趣。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阅读的过程,提高语文成绩往往靠平时长期努力,积累阅读,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提高成绩见效快,学生容易疲软。

(2)阅读理解和作文有困难,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训练;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安排,或者不喜欢老师,有消极情绪,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甚至对抗老师,故意捣蛋;没有养成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预习、诵读、阅读等);懒惰,学习执行力很差。

(3)家长和孩子都不重视语文,想当然认为母语没必要下功夫。语文不仅仅是母语,而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三个方面组合起来的复杂学科,是所有科目中难度最大的。家庭缺乏阅读环境,家长不爱阅读,没有做好孩子的阅读引导,这是导致孩子不爱语文的重要原因。

家长的对策:语文是母学科,阅读理解和写作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能力。另外,语文是升学考试的分水岭,写作与阅读在中、高考语文中约占90%的分值。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必须从小学抓起。现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升,汉语热盛行;为了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中高考语文分值加大,必须重视语文学习。

1)求助语文老师,请语文老师对孩子给予具体的几次指导,跟孩子谈谈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重复抄写、朗读、背诵等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功夫。对抗遗忘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间隔复习和重复记忆。家长必须严格督促和引导孩子认真完成语文作业。

3)语文学习的核心之一是阅读。语文课本上的经典篇目需要精读,有些要求背诵;还有拓展阅读的任务是泛读,大致理解就可以了。另外,要建设家庭图书馆,家长也要多读书,引导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北大、清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是同级同学平均阅读量的四倍以上。他们利用平时空闲,主要是在节假日大量阅读。孩子爱上阅读的前提是家长热爱阅读,家里有浓厚的阅读氛围,家长主动读书,也和孩子交流阅读的收获。可以报读培训机构的阅读训练课,作为学校语文课业的拓展学习。

4)语文学习的另一个核心是写作。语文课虽然有作文,但一周顶多写一篇,这个量远远不够。日记不是语文课的硬性任务,所以需要家长来鼓励、引导孩子写日记。阅读过程中的摘抄笔记、读后感、随笔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练习。不要求写太长,写得有多好,只要每天坚持写一篇100字以内的日志就可以,要给予奖励。因为学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量不够,可以报读培训机构的作文课程,增加作文的训练强度,得到针对性的个体指导。鼓励孩子多读多写,积极投稿,发表文章,逐步积累,提高兴趣。

⑻ 假如你是一位去采访叶开老师的记者,根据下面材料,你准备分别提出怎样问题注意语言简明得体。(6分)


①叶开老师,您觉得书名用“最好”一词合适吗?会不会有炒作之嫌?(叶开老师,这套书销售如此火爆,您觉得如此畅销的原因是什么?)
②叶开老师,您选文的标准是什么?(您认为您的“教材”与当今教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③您觉得当今语文教育的弊端是什么?(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丰富的人”?)

⑼ 求 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rVc1E6oMPD8546MmYCEWmA

提取码:86q5

《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是邓康延导演的一部电影。

近日,作家叶开挥舞着“对抗语文”的旗帜,批判当前语文教材编写体系。叶开认为,过度强调道德教化作用,让课本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他说:“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只能自我教育,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叶开的这番言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材的热议。在所谓德育的放大镜下,一些名家名作被莫名其妙地删改。改个字词什么的,还是小事。有的教材编写者还编造故事。《爱迪生救妈妈》就是例子。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言:“在课堂里或所谓的知识殿堂里只是告诉学生社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子的,而不应该是说教,或者告诉学生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教材亦当如是。“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这是民国十一年一本线装小学课本上的第一篇课文,并配有猫捉老鼠、小狗看门的生动插图。有人这样评论道: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老课本的编着是民间的...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⑽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叶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_sH9PBs5nw8ZF1XLmqYMZg

提取码:ntaa

书名:《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

作者:叶开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8

内容简介:

全国百家媒体先后报道,数百名特级语文教师推荐阅读!

风靡教育图书界,众多老师、家长人手一套作为现行语文教材的补充丛书!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六册。

本册分为 “梦回故乡”“读书之美”“人在旅途”“思萦亲友”“公民生活”五个部分,选入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戴望舒、朱自清、徐志摩、弘一法师、陶行知、萧红、林徽因等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

本册打破教材里多选用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局限,继续扩大散文的外缘,将知识类散文、历史类散文、社会政治类散文都囊括其中,大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的阅读经验。

编者在每篇文章后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相关的“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继续进阶阅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关注到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知识,从而以丰富的视野来学习、感受大师们独特的思考、独立的人格和独异的文风。

丰富有效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心胸,还能优化我们的谈吐,改变我们的气质。就让我们在阅读现代散文的过程中,展开一场与现代大师们的心灵交谈吧。

作者简介:

叶开

作家,《收获》杂志副编审,着有长篇小说《口干舌燥》《我的八叔传》,被评论界称为“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

因出版作品《对抗语文》,将公众对语文教育长期积累的负面印象激发出来,引发大众热议。如今,他编写本书旨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现行语文教育,其写作姿态已然成为一个新的现象。

与对抗语文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7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5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9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3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3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2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31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8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6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95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60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73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2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