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能力
一、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生硬的任务,机械地去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里学习生字,是非常重要的。而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和尝试的。
1、巧妙运用象形字的象形特点。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源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虽然保留下来的象形字已经不多了,但是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象形字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根据低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他们对抽象字符的识记有一点困难。这时,根据象形字的构字特点,结合简笔画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抽象符号转变为具体图象,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记忆效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口 耳 目”一课,就是象形字的集中教学。课文要求学习12个象形字,这些字有的是表示身体上的器官,有的是学生熟悉的动物,植物,还有“日”、“月”、“火”这样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借助图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有趣而多样的形式来学习这些生字。例如学习口、耳、目,可以让学生看看、摸摸同桌小朋友的眼睛,耳朵和嘴,想想,说说,真实的事物和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点。有的生字虽然不能在课堂上拿出实物来对照,但是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感知来想一想,说一说。课后,我还使用简笔画,延伸学习其他的象形字。例如,学过“日”之后,在下面加上一横,就成了一个“旦”。两只握在一起的手“ ”,就是朋友的“友”,等等。这样的识字教学生动而有趣,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2、利用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归纳总结,扩散学习。
象形字在学习独体字的时候很有帮助,但是在学习合体字的时候,就不大用得上了。好在,汉字的表意特性是始终存在的,尤其是占汉字比例最大的形声字。从实验教材的第二册开始,语文园地中就以“哥----歌”,“材----财(财产)”,“月-膀、腰、肚、背”“呀、芽、鸦、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层次的向我们展示了形声字。这一系列的教学中,我把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向课外拓展延伸。在学习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隐藏的形与声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向书本之外延伸,说说还看到过哪些同类型的字。然后,适时指导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例如,“木”的字多与树木、植物有关;“月”的字多与人体有关……是同形旁的形声字。 “晴、情、清、睛”四个字,声旁是“青”,读音相近,是同声旁的形声字。通过它们的形旁可知:“清”与水有关,形容物体纯净透明;“情”与心有关,指感情、情绪;“晴”的形旁是日,就是出太阳,无云或少云;“睛”就是眼睛,眼睛就是目。这样识字,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不但有助于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极好的自学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3、学科结合,识字课上做加减法。
在汉字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的,也不能由着漫无边际的想象无处着落。这时候,我又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熟字来做加减法。例如,实验教材第二册的语文园地八,以“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这样的形式来出示生字。“舌、甜、埋、棉、闪、闯……”这些生字是不能单纯的归类到形声、象形、会意中去的,但是其中组合的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这时,我们可以做加法,“千+口=舌”。在语文的生字教学中,引入了数学的算式,学生觉得新奇又有趣,大家都争着来做加法。因为组成部分都是学过的,于是组合而成的新字,也就没有那么陌生了,学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然后,“强-弓=虽”是减法,“完-宀+口=园”就是加减混合运算了。这样一来,语文、数学两种学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很广,能够对应大部分汉字,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简便又实用。
4、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创造发明。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虽然表意的功能依然还在,但是有一部分的汉字已经不是很明显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硬要往象形、形声、会意的规律上套,就不行了。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来一些发明和创造,而我要做的就是恰当的引导,不要让学生生搬硬套,胡乱搭配。例如,在教学“黄”这个字,我就沿用了象形字的方法,把草字头画成树枝,“由”和下面的“八”画成树叶,把字和图结合起来。这样一画能有效地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并且化解了学生容易把中间的“由”字写成“田”的难点,即生动又好记。有了这样的先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会冒出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耳到,口到,心到,就是一个“聪”啊!少用眼睛在商店里东张西望就可以帮爸爸妈妈“省”钱了啊!这些就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了。虽然不一定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突破字形上的难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⑵ 提高小学生的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一二年级要教给识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强技能的指导;要让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一、创识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的前提,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情境教学作为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拔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制作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插入充满童趣的语言、活泼、轻快的音乐,用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的生命力,这样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就能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二、用顺口溜的语言,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用顺口溜识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晴、情、睛”这组字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三、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寓教于乐
例如,识记“网、爬、捉”这一个字,我先用课件出于这三个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然后进行学习。方法:小游戏猜一猜。我读字,学生找卡,说说是怎么猜出的。这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要学的生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利用课外书和广告、商标、电视 等识字
课外书可以让学生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看的书籍,并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和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识字,掌握的字也就越来越多。另外,我还让同学们多留心生活,充分利用影视、广告、商标等识字,不需要老师教他们就认识了许多字,这样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认识的也不只是课堂尝到的字,弥补了课堂上的局限。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理解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认为我们能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认识特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和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的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⑶ 一年级学生怎么提高识字量
1、熟读课本,认识课文中的字
这是语文学习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语文书上生字词语是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汉字。对于生字我们可以叫孩子多说词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词语写出来,再和孩子认读几遍。
另外对课文内容必须熟悉,因为除了生字词语之外,还有许多不是生字词语的汉字,也有必要指导孩子认识,这样孩子的识字量就会大大提高。
2、卡片挂图识字法
为了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我们一方面可以购买大量的卡片和挂图,让孩子认读,和家长做游戏读。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卡片,画图画,把大量的字做成卡片。做卡片时,我们将拼音、汉字、组词放在一起。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很快就可以掌握汉字。还可以让孩子将卡片组合成词语。
将家里的所有物品都贴上卡片,叫孩子结合实物来识字,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呢?
画图画也是识字的好方法,根据该字的造字法来画图,是帮助孩子识字的好办法。比如我们可以画出山的形状,然后把"山"字写在旁边,给孩子就在画画中掌握了"山"字。
3、生活识字法
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这就给孩子识字提供了具体的环境。
认标牌、认广告,认商标,读说明书,认电视字幕……有汉字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我们何不好好利用,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呢?
如何增加一年级孩子识字量?
4、阅读识字法
一年级的孩子初学了拼音,能认识一部分汉字,家长要多给孩子买些拼音读物和古诗,和孩子一起有效阅读。
不会认时,家长可以先读给孩子听;慢慢让孩子自己拼拼音认读,家长帮助;等到孩子掌握所有的拼音时,孩子就可以自主拼读识字了。家长要多陪陪孩子,及时鼓励孩子克服拼读困难,必要时可以帮助一下。一句一句地拼读,拼读完了再指导孩子把句子连起来。
夯开始训练时,可能会有些吃力,家长要循序渐进,慢慢加时间和量。不能让孩子感到厌学。
5、游戏识字法
这种方法老师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家长可以和孩子多做游戏,比如用卡片和其他道具做摘果子,青蛙过河,采蘑菇等游戏。
汉字无处不在,这就是学习母语的优势,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中识字,既认识了大量汉字,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识字的习惯。
⑷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思维逐步走向抽象。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许多生字卡、图片,利用实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以此提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如教学“抓”字,我出示识字卡片,读准“抓”字的音,再让学生表演“抓”的动作。告诉学生,“抓”是用手去拿住东西,所以“抓”的左边是提手旁,而右边是爪字,象五个手指。接着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哪些动作能用上“抓”的。有些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抓小偷”、“老鹰抓小鸡”,还有的说出“抓紧时间学习”、“抓工作”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抓”的音、形、义,又扩展了对“抓”的认识。又如教学“开”、“关”字时,我就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门、窗来演示。教学“开”字时,我事先把门关好。我首先出示生字卡,读准“开”字的音,然后再轻轻把门一开。学生看后,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开”。同样的方法,在教学“关”字时,我事先把门开着。首先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关”字的音,然后把门轻轻一关,学生看后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关”。最后,再让学生来演示开门、关门以及开窗、关窗等动作。这样,通过实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更加准确。另外,我还利用了猜谜语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故而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雨”字时。我讲述了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连念两遍,请学生猜谜底。每次一说到猜谜语,孩子们就来劲,教室里总是鸦雀无声,学生们个个都在认真地想,不一会儿,孩子们纷纷地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是“雨”。学生们猜对了,我就出示“雨”字的图片,让学生记住了“雨”字的样子,然后再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准“雨”的字音,学会“雨”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语来认识字,不但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对字的认识。故而,在教学中,能够常常联系实际,利用生字卡片、图片、利用实物、利用猜谜语等直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识字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方法。显然,老师与学生也不例外。故而,能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那样,便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经常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并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比如教学“漂”字时,我首先出示了孔雀开屏的图片,然后引出话题:孔雀的羽毛是怎么样?学生们不由自主就说出了孔雀的羽毛真漂亮。最后再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准音。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后,我注意创设语言环境,启发学生:在我们班里,什么东西能够用这个词。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的裙子真漂亮”,有的说“小红的衣服真漂亮”,还有的说“照丹的发夹真漂亮”。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进行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这样,学生从理解词义到口头运用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学生不仅学得活,而且记得牢。因此,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也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许许多多的好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认真真地去探索,相信学生的识字效果会越来越好。
⑸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汉语拼音和字典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语。一二年级课文都有注音,学生可以利用拼音来自己识字。教会学生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学生通过查字典自主识字,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利用拼音自主识字,识字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汉字特点、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如“木”部跟树木有关:松、柏、梅、梧、桐。声旁相同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精、静、睛、晴、请、情。会意字方便理解字义,如:休、众、明、歪、森、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要求音、形、意三者有机统一,让学生会认、会写、会理解、会运用,有序开展识字教学。
三、识字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生活中主动识字。
将学生识字的课堂从教室搬到生活中,全面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地制宜对学生开展识字教学工作。比如平时购买物品的各种包装袋、路边的宣传广告标语、乘车的车票、电视节目下方的字幕、电视动画等等都可以作为识字教学的素材。
还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猜字谜来引导学生识字。具体做法就是将学生熟悉的事物编入字谜给学生猜,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人一口———合”等,生动形象、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种种,从生活中识字,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识字欲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信心。
四、运用“比较法”进行识字教学。
给汉字换偏旁,可以认识、区别一组字。如:江、红、虹,梅、悔、诲;比较区别形近字:鸟———乌,土———士,未———末;跟汉字加减笔画来认识和区别一组字, 比如:“日”加一笔变成田(目、旦等); “王”减一笔变成三(土)、“禾”减一笔变成木。这样教学,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五、“归类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归类识字法”是识字教学的传统方法,今天在识字教学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其优点是短时间集中认识一组字。如,服饰类字:衣、裤、裙、袄、袜、袖。蔬菜类、花卉类、水果类、学习类、体育用品等。
这样集中归类识字,便于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效率高、效果好。
六、识字教学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开展小组识字竞赛、评比“识字之星”,鼓励学生识字。教学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积极、主动地识字。鼓励学生阅读儿歌、故事、谜语等,可以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让学生体验自主识字的成功感。
七、运用“找茬”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识字印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刚认识的字,明天不认识了;把这个字认成那个字,张冠李戴;认得字,但不会写;写的时候缺胳膊少腿。针对这种情况,我摸索出了一套给汉字“找茬”的方法。
具体就是故意把汉字写错,添加或减少笔划,然后让学生们一起来找出它错的地方。这个方法实践起来效果很好,学生们每次找出错误时都会很有成就感,而且不管发没发言的学生,都加深了对这个汉字的印象,从而达到了让学生会认会写的效果。
⑹ 如何提高孩子的识字量
《叫叫识字大冒险》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uyJqLOniY6b2L-g8TUAWmA
对此呢,我有几个小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家长和孩子:
1.将复杂的汉字简单化
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发现,有些汉字确实笔画多,别说是孩子,就连家长也常常容易写错。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汉字简单化,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们对多笔画汉字的恐惧给排泄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赢”,这个字不管是小学生或者中学生,还是各位家长,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出错。面对这样复杂的汉字,我们必须教会孩子拆分记忆。我们可以把“赢”分解为“亡、口、月、贝、凡”;再比如:“警”,也是很多小学生认为非常难得书写的汉字,我们可以分解为“艹、句、攵、言”。这样分解之后,是不是显得很简单了呢?
2.引导孩子,在旧知识上做延伸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汉字启蒙的关键期,他们会接触到很多很多的汉字,而由于汉语的特殊性,很多汉字都长得比较像。在这个时候,其实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比较喜欢探索,也有表现自我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表现自己来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表扬。家长可要利用好这一点,来引导孩子多多认识汉字。
⑺ 提高识字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可见,掌握方法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教会识字工具,为独立识字奠定基础。一是教好汉语拼音,汉字有几万个,而普通话基本音节只有400多个,因此汉字中就有大量的同音字、多音字。要提高识字效果,就要学好汉语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准确掌握字音。二是教好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使学生掌握自学字形的工具,培养学生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分析字形的能力。
教会识字方法,为独立识字提供保证。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教学时,只要抓住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就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在对图画的感知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如《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字和图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脑海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可以用象形的规律来自主学习。学习会意字,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它的构字特点来分析,运用“拆字形”来识字。如:明、尘、鲜,可记为:日月明,小土尘,鱼羊鲜,使学生一目了然,既形象记忆了字形,也理解了字义。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我采用了换偏旁、去偏旁、加偏旁的方法比较,归类识字。如教学“清”时,引出“请、情、晴”这些字,引导学生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一样,只是偏旁不同,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扩展了识字量。
依据字理识记生字。如在识记“聪”字时,我启发学生明白“耳朵注意听,眼睛仔细看,嘴巴表达清楚,用心去思考,才能使自己聪明”,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眼、耳、口、脑并用,也牢固掌握了字形。
利用游戏,趣味识字。游戏是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座”字时,我出了一个谜面:“一点一横长,一撇撇左方,两人坐在土堆上。”让学生猜猜看是什么字,动脑动笔写写看,写出来的同学喜笑颜开,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把字形扎根脑海,没猜出的同学也在别人道破机关之时豁然开朗,加深了印象。
制作生字卡片,每天熟悉一遍。每学完一课,我都要求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卡片上,每天都拿出来向学习伙伴读一遍,接受学习伙伴的评价,指导,同时互相学习。
开展竞赛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定期开展“识字小能手”评选,不定时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的“夺红旗”“摘果子”“走迷宫”活动,并将表现出色的同学以喜报的形式告知家长,以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争先意识,督促他们主动识字,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结合听说读写,强化识字效果。学生识了字以后,我先指导他们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记忆字形,在句子中理解字义,在此基础上再提供带拼音的儿童读物让学生尝试阅读,巩固识字效果。
创设和利用学校人文的识字氛围。学校是孩子健康成长、增长知识的摇篮,我们学校处处都是人文教育的沃土。刚到门口就会看到“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先”几个醒目的大字,草坪中“芳草萋萋,踏之可惜”,餐厅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水池旁“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厕所旁“讲究卫生,从我做起”等等。校园的黑板报内容丰富,而且日新月异,这都是孩子们采集文字的好素材。再看看我们的教学楼,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楼梯角、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是格言、名人传记等丰富多彩的文苑乐园。教室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孩子学习的场所,我就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设计更有利的识字环境,如每日格言,每日要闻,每周一诗,每周回顾等,既培养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又丰富了社会文化素质。
营造和谐的家庭识字氛围。家是孩子温馨的港湾,我通过平时沟通,建议家长给孩子营造识字环境。如:鼓励孩子给家庭物品上挂上该物品的名称卡片,影集上注上人物简介,帮家长读信、读报,给家长讲见闻等,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从中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充分利用广阔的社会环境来识字。现代社会环境处处有学生识字的空间和机遇。街上新颖别致的广告牌,商店琳琅满目的包装袋,电视中层出不穷的节目词,以及现代化媒体等等,随时令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氛围和多识字的需求,只要我们教师把科学识字法教给学生,家长把识字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识字兴趣更会不断增强。
当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掌握识字教学规律,及时发现学生的识字契机,耐心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