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内容是什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8 21:25:51

1.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课文《信》替谁给谁写

1、替雏鸟给妈妈写信

2、替花朵给蜜蜂写信

3、替大海给小船写信

4、替云给云写信

5、替树给树写信

6、替自己给朋友写信

《信》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单元课文,选自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金波儿童诗选》。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内容是什么扩展阅读:

《信》详细内容

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

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色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请快来采蜜,花儿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快去航海吧,海面上风平浪静。

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

替树给树写,愿连成无边的森林。

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信》的作者金波文学作品

1、《乌丢丢的奇遇》、《花瓣儿鱼》,散文集《妈妈的爱》、《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心往哪里飞》、《寻找幸运花瓣儿》,歌词集《林中的鸟声》、《金波诗词歌曲集》,评论集《追寻小精灵》、《幼儿的启蒙文学》,

2、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金波儿童文学作品选》以及幼儿文学读物等约七十余册。此外,还发表了歌词作品和歌词评论约三百余首(篇)。《金波作品精选》中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选入初一人教版语文教材29课。

2.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的第一课怎么上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述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大致了解内容。
(2)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五、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
六、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3分钟)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3分钟)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8分钟)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6分钟)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拓展阅读、巩固生字(10分钟)。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所学生字词。】
(六)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
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七)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2分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6分钟)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
【设计意图:多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五)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
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六)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板书设计: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3.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

你要的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我只能提供苏教版的给你.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
,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4.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一课是什么,提供一下课文原文最好

这是人教课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电子课文,你看看是不是:http://www.Ibx777.com/yw05/x_wmdmz/dzjc.htm

下一课是金色的草地,这是原文:
我家住在乡下,窗前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许许多多的蒲公英。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脸上。他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手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金色的草地,金色的草地-课文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5.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是什么急需啊!

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以下目录:
第一组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二组

9 古诗两首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花钟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孔子拜师
18 盘古开天地
19 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古诗两首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24* “东方之珠”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利亚的木匣
27 陶罐和铁罐
28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掌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七

选读课文

△1 不懂就要问
△2 做风车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个矮儿子
△5 神笔马良
△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 喜爱音乐的白鲸
△8 信箱

6. 三年级语文第一课有什么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是《我们的名族小学》
生字有:坪【píng】、坝【bà】、戴【dài】、招【zhāo】、蝴【hú】、蝶【dié】、孔【kǒng】、雀【què】、舞【wǔ】、铜【tóng】、粗【cū】、尾【wěi】。

7.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描写了什么

我没有课本,网上找的,不知道对不对哦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8. 不懂就要问课文主要讲什么故事

《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从小在读书时,就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明白书中讲的意思,不怕先生的责骂惩罚,大胆地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不懂就要问》: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都会有不懂的地方,而不懂就要问,这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捷径。因此历来人们对此很重视,总是积极提倡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8)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内容是什么扩展阅读


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讲同学们和先生对孙中山壮着胆子提问的反应。


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面对同学的不解,孙中山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

9. 语文上册三年级第一课原文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组第1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校》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我们的民族小校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内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7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5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9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3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3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6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5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1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6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30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8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6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6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60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3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8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73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