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语文教材为何先学字后学拼音
新教材为使幼小衔接更平缓,降低了难度,将拼音课往后挪了约一个多月,先进行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天、大、人”等,再开始学拼音。
在谈到学前儿童该不该大量识字时,李怀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幼儿园的职责是带着孩子去认识世界。以前孩子们是通过字、词来认识这个世界。现在的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非常丰富,走出去的机会更多了。所以,学前阶段应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他所认识的世界,注重发展口头语言。字不需要认很多。
⑵ 为什么现在小学生先识字,然后再学习拼音和偏旁部首
我们这一代人上小学的时候,都是先学拼音,然后用拼音学习怎么读字。
但2016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之一,就是将一年级语文从先学拼音后认字,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作为一个先学拼音再学认字的人,一开始,我并不理解这种变化。
后来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先认字再学拼音比较合理,好处很多。
主要原因是直接教孩子识字比学拼音要更容易。
教孩子认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学拼音。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汉字和拼音的基础知识。
汉字的构成有字形、字音、字义三要素,常简称为汉字的形音义。
例如,汉字“天”,“天”的形状就是由这些线条组成的形体图案,“天”的读音/发音就是“天”的字音,“天”的字义就是人的头顶,也指人头顶上无边无际的苍穹,引申出天空和太空等义。
要认识汉字“天”,就需要掌握“天”的所有形、音、义,三个缺一个就不能算认识这个字了。
我们再来看看汉语拼音,想学拼音,需要认识26个拼音字母和四个声调,同时要会读声母、韵母、声调、双字母等,最后你就可以整体识别音节。掌握了之前所述,就会读拼音“tiān”了。
但是,学了这么多东西,只能学汉字的音。如果想完全认识汉字,你必须学习汉字的字形和字义。
显然,直接学习认字和通过汉语拼音学习认字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字音。
孩子学会汉字读音需要掌握汉语拼音的整个体系,而学会直接认字,只要老师或者家长直接告诉孩子怎么读这个字就可以了。
所以,直接学习认字比通过拼音学习认字内容要少得多,而且更容易学。
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触汉字的机会比拼音多。
路标、街道上的商店招牌、超市里的商品标签、电梯里的广告、餐馆里的菜单、报纸、杂志、书籍等等,能让孩子一直接触、熟悉甚至使用汉字。
拼音除了一些专门标有拼音的童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
毫无疑问,无处不在的汉字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起来也会更轻松。
2002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王淑珍等人对4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共124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验研究:
随机指定两个班为汉字班,另两个班为拼音班,从常用词中选取96个词(100个字)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成绩试卷的依据。
结果表现:
两个汉字班的成绩优于两个拼音班,汉字班的完成时间短于拼音班。
从这个实验也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学习拼音比学习汉字更难。
其次,是让拼音回归其作为学习汉字辅助工具的地位,以减轻孩子学习拼音的压力。
通过我之前的介绍,相信你应该已经知道拼音只是一个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没有拼音,我们也可以学习阅读。
但在改革前的教学要求中,汉语拼音的定位太高,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学习起来很难。
比如1992年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隔音符号的内容,并且还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这很明显增加了小学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压力。
很多家长一听说小学一年级拼音一个月就学完了就很紧张,担心学习进度太快,孩子会跟不上。
其实是因为小学拼音的教学内容比以前要简化多了,只有声母、韵母、整认读音节、字母表、大写字母等基本组成部分被保留,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节奏,做好预习和复习,基本就能跟上。
现在小学拼音教学已经不再过分强调拼写规则,学生可以做到用拼音来认字,查字典即可,学起来只会更轻松。
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更有利于学习拼音。
小学语文改革前,刚开学学拼音很难,有一线教师反映,孩子在开学时学习拼音,因为拼音太难,往往导致厌学。
目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前几个模块都没有拼音元素出现,第一课是楷体字:“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号字,学这些字真的比学拼音容易多了。
识字的前面模块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教学时间,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学校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后,更有利于拼音的学习。
有了识字基础,也更有利于汉字学习和拼音学习的结合。
综上所述,一年级语文从先学拼音再认字变成了先认字再学拼音,这种顺序变化的目的是把汉语和汉字放回首位,让拼音回归到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的地位,减轻学生学习拼音的压力。从这项改革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成熟,人文关怀也越来越多!
最后简单说一下为什么不先学偏旁部首。
因为,幼儿识字能力和我们成人有很大的不相同,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往往会把一个汉字当成完整的、由线条组成的图形来看,这是一种“图形识记”过程。
所以,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再去学习偏旁部首,往往能事半功倍。
⑶ 为什么先识字再学拼音
一位语文教研员说,孩子学语文是母语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了很多字了,一年级的识字课可以和他们之前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原先先拼音后识字,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如果先接触汉字,小朋友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
还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刚刚教完的一年级语文,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
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我看了一下网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
新生家长的顾虑相对要多一点,主要是担心拼音还没学,立刻识字有困难。
其实,在新教材问世前,已有学校在尝试“先识字再教拼音”的教学法了。据说,效果还不错。
负责课程研发的语文教研组长说:
我们绘本课的教学内涵很丰富,最主要是完成始业教育,让孩子学会看书,爱上阅读,通过阅读绘本,亲近学校和老师,喜欢学习,养成一些基本习惯。然后,再根据绘本内容适量识字,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另外,已经看过新教材的老师表示,绝大多数孩子肯定能马上适应——识字表上的都是常用字,孩子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而且识字和写字的要求不同,会认就可以了,至于写字量,一年级上只要求100字。
关于认字,资深语文老师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刻意教学前孩子认字,但生活中要有认字的意识。
原因很多家长喜欢买一大堆认字卡片,教孩子认字,或者让孩子上学前班学四书五经认字。学习和使用汉字都是需要语境的,这么刻意而且机械的教法,只会让孩子反感,失去认字的兴趣。不像在学校里,语文老师教孩子认字会用儿歌、顺口溜等有趣的方法。
⑷ 孩子学习语文是该从认字开始还是该从认拼音开始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孩子学习语文应该是先从认识汉字开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我国古代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先从认字开始的。
⑸ 听说现在一年级一开学不是先学拼音,而是先识字
先识字再学拼音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因为现在的孩子接触汉字比较早,大部分在入学前就认识很多字,而对拼音则比较陌生。基于这种情况,教材安排先识字再学拼音,就让学生有一个过渡期。一来有利于幼小衔接;二来也有利于让老师了解孩子的识字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市籀园小学教务处主任、市小学语文名师杨显攀表示,现在一些地方使用的“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先教一个单元的汉字,再教拼音的。
⑹ 孩子要不要提前识字一年级老师和家长分享经验:识字很有必要
学龄前的孩子要不要提前识字?有家长认为: 孩子越早识字越好,且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否则,上小学后就容易掉链子 。
也有家长认为: 早识字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并且举例,一位美国妈妈,因为幼儿园老师教孩子认识了字母O,从而被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真的如此吗?文文爸在跟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朋友和一年级孩子家长沟通后,他们非但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 学龄前让孩子识字,非常有必要!
前段时间,文文爸跟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朋友聚会,聊起了“学龄前孩子要不要识字”的话题。
老师朋友非常明确地回答道: “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并当场劝说道: “家长不要幻想自己的孩子聪明,上小学后再识字,也能跟得上、学得好。”
对此,这位拥有20余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给出了3个理由:
①识字量少的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除了偏远山区、农村或者一些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的家庭,其他家庭的孩子,在上小学前,都有一定的识字量,简单地“上下左右,人山大小”等都是认识的。
班上大多数孩子都认识后,老师讲课就会拉快进度;而那些识字量少的孩子,就非常吃亏了。
②识字量少的孩子,学习困难、效率低
就一年级的教材而言,书上的很多字并不在一年级的识字范围内,但为了将知识讲清楚,老师都会用这些超范围的字。如果孩子识字量少, 完全不认识这部分字,学习起来就会更困难 。
而识字量多的孩子,一般能够认识这部分字,加上老师读题、讲题,完全就能够理解题意,给出正确答案。
这部分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更有效,别人不会的他都会,孩子就会越发爱学习,人就更自信。
③识字量少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差
识字,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理解题意、更好的答题 。
孩子在家里,父母会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读题、讲解题意;但在学校,老师虽然会读题、讲解题意,但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如果孩子识字量少,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会明白题意,给出正确答案呢?
文文爸的小侄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哥哥嫂子一直信奉“快乐教育”,说孩子的童年很短暂,学龄前就只让孩子好好玩。
毫无识字基础的小侄儿,经常被老师批评、父母也多次被老师“投诉”: 孩子识字量少,拼音差,完全不能自主阅读,得想办法提升识字量,练习拼读,不然学习会很恼火 ”。
“双减”之后,虽然没有多少书面作业,但要求孩子每天阅读,并发视频群里打卡。
小侄儿由于识字量少,又不会拼读,一篇不到100字的小短文,他读起来都非常费力。久而久之,也没有多少阅读兴趣了,每 次都被嫂子拿着棍子,硬逼着阅读、拍视频 .
写作业也是,每一道题都需要嫂子给他读,并告诉他意思。 别人10分钟都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小侄儿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过程还十分艰辛 。
对此,老师直言:“ 尽快教孩子认字,否则下学期会更恼火 ”。
嫂子为了快速提升小侄儿的识字量,无时无刻都在教孩子认字,家里还贴满了这样的“封条”,目的就是能让小侄儿随时都能看到字。
但一段时间下来,这样死板的认字方式,只是让孩子机械地记住了每个字的形状跟读音,对于这个字的意思并不理解;同时识字效率低不说,还破坏了孩子识字的兴趣。
后来,嫂子又入手了一些生字卡、下载了不少识字类的app。 生字卡呢,太枯燥了,无法激发小侄儿的识字兴趣 ; 识字app呢,比生字卡有趣 ,还有不少互动,大大激发了小侄儿识字的兴趣。
但一段时间呢,嫂子发现小侄儿通过app认字,无法理解字意,不知道运用;同时 对眼睛也非常不友好,前段时间,小侄儿还被查出闪光严重 。
后来,嫂子在跟孩子的语文老师沟通时,他谈到: 孩子识字要讲究方法,机械性的识字,会降低兴趣,甚至让孩子讨厌识字 。
随后,老师建议嫂子给孩子入手一套识字拼音书,并在生活中及阅读中加以运用。最后,嫂子在老师的推荐下,入手了这套 《魔法识字书》跟《神奇拼音书》 。
嫂子入手时,文文爸也选择了一套,与其他枯燥、模式化的识字书不同,这套《魔法识字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字、词、古寺、故事及科普知识,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与图画,让孩子在认字的同时,理解字的意思与运用场景。
《魔法识字书》全套6册, 包含228个学前必识生字 。这228个必识生字,都分别来源于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上下册及常用汉字、词汇 。
换而言之,孩子 只要掌握了这228个字,就能轻松应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跟学习了 。
而这套《神奇拼音书》,也非常适合学龄前的孩子,现在教材改版之后,一年级开始将拼音放在学习生字之后,学的节奏也非常快, 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仅10多个课时就要学完 , 如果没有基础的孩子,就非常吃力 。
有了这套拼音书,就能让孩子提前掌握声母、韵母、读准声调、会拼音,并能熟练的双拼或者三拼读,进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小侄儿用上这套书后,识字量大爆发,现在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嫂子直呼:现在辅导作业轻松多了;老师也直言:孩子课堂发言更积极了。
《魔法识字书》跟《神奇拼音书》组合价格也非常漂亮,为了孩子上一年级后“不掉队”、能自主阅读,建议家有3-6岁孩子的家长都入手一套。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