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多音字,近反义词,词语解释。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
多音字:
1、糊hú(糊涂)hù(糊弄)
2、担dān(担当)dàn(担子)
3、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近义词:茂盛—茂密 格外—分外 仔细—认真
反义词:茂盛—稀疏 仔细—马虎 笨拙—灵巧
词语解释:
1、朦胧:不清楚;模糊。
2、幽雅:幽静而雅致。
3、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4、窥着: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1)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丁香结怎么读扩展阅读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这篇散文的蕴意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人们对这篇文章也有较好的评价。
作者笔下的丁香,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春天一来,丁香,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读起来,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2.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丁香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课通过对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对丁香花的感悟,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对困难、忧愁的无畏无惧、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质。
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她是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梦》《后门》《知音》等。
3.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的第二课丁香结的主要内容。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4.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 丁香结)说课稿
丁向杰,这篇课文,主要说图书馆北面的第三三角散发着淡淡的香甜,傍晚山谷里写的格外清香,眼前漓江像黑色的断待发出冤案,庙里令人一座大花园,奇花异木,优雅优质
5. 六年级上学期第2课《丁香结》主要内容是什么
《丁香结》主要内容是: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段落划分
文章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丁香花,第二部分是感悟“丁香结”。第一部分中,第1自然段,简洁地写了城里开得繁盛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从花色、花香写丁香花的美好。第3段,细致描摹了作者斗室前的三株白丁香,以及花对人的影响。
第二部分中,第4段,由古人词中的丁香,写微雨中的丁香花。第5段,写作者在偶然观察中,懂得了丁香结的由来。第6段,写作者对“丁香结”的人生感悟,由仇怨想开去,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思考,对人生有了积极的体悟。
6. 丁香结中的多音字
《丁香结》一课中的多音字:
1、薄 [ báo ] [ bó ]
单薄的“薄”字作为多音字出现,可着重强调。文中相对应语句: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2、结[jié][jiē]
结是个多音字,读第一声可组词结实,读第二声可组词结束,结果。
《丁香花》是作家宗璞写的散文。作者看到丁香花非常繁茂,想起了自己每年在室外盛开的三株白色丁香花,从丁香花中联想到象征愁怨的“丁香花结”。
写作背景:
《 丁香结 》。宗璞坦言自己虽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难解的结,也许有些是永远解不开的,不过总会有人接着去解。《 丁香结 》所收文字原截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时又收入八六年所写的两篇。
赏析: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