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

发布时间:2022-08-25 19:29:41

A. 如何教学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读”贯学,逐层深入。朗读是感受文学特别是感受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法。通过逐层深入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律、确定基调,可以感受到古诗词悦耳顺畅的声韵美和节奏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以“读”为主线。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由浅入深,才能感受到古诗词的声韵之美。

二、以“法”助学,有的放矢。

1、描绘画面,整体把握意境。古诗词是借助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而意境的建构并不是零碎的意象的堆积,而是让学生建构起古诗词意象的具体画面。

2、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往往和诗人或词人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思想历程有着密切相关。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就必须走近作者,深入作者内心世界,去品读去感悟。

3、寻象观意,感受语言张力。古代诗人或词人大都喜欢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营造诗词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以“象”为中心,寻“言”寻“象”以观“意”是古诗词教学的诀窍所在。抓住它,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领会古诗词的意蕴并能正确地评价它的价值。

三、以“积”拓学,以诗解诗。“以诗解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用已学过的人们熟知的意思相近的意义相通的题材相同的句子来解读一首新诗或新词的意蕴,可以使师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更自由地尝到更多的“诗味”,理解新学古诗词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B. 小学古诗词怎么教学

中小学古诗词怎么学习和背诵

不少人人有这样的感叹:小学语文难教,尤其是古诗文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不得不说现在的语文教材加强了对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学习,在中考、高考的考试中课外古诗词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而古诗词的学习,又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水平,只会读读背背,只能得一些基础性的得分,如名句默写。而一旦考查课外诗词,就不知所措了。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理解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进而达到能够将古诗背诵下来,这样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而也有不少的人强调先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它的意思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记”“强记”这样能起到一些效果,而长此以往也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误认为学习语文不过是无休止地读和背。如果真是这样,得不偿失。

课本上的古诗词全要背诵、课外拓展的诗词熟读即可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更能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使人终身受益。

学习诗词的好处先不说,我们怎么快速背诵一首古诗呢?邓老师的回答是:意思简单明了的诗词直接背,而诗意较为“晦涩难懂”的诗词,先理解它的意思,再去背诵。理解故事的意思,有时可以通过《古汉语词典》来查询字词的意思,毕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意思上有少许的不同,有工具书就方便得多。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为什么是“万仞山”而不是“万重山”?原来“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在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则形容山极高。弄清了字词的意思再去理解诗句就不难了。“澎湃的黄河之水远远望去好像从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上。”

这样,知其意,再背诵,难度自然会降低不少。反之,即便唐诗朗朗上口,强背不难,但确实是会走一些弯路。

《凉州词》王之涣

知其意,再背诵,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也有,那就是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想象其画面,有了画面记忆起来就更形象了。

还是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我们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一条黄河从远远的天边流来,好像就是从天边的云间流下来;“一片孤城万仞山”又可以想象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城堡;“羌笛何须怨杨柳”就简单直接地想一支笛子和一棵柳树;“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想象一下“玉门关”。记忆诗词难,但是记忆画面却很简单。有了画面,在动动手指,将画面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绘”下来。

同学们,有了图画的加持,背诵起来是不是又简单了一些呢?

中小学古诗词怎么学习和背诵?

C.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如何教学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古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较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D.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及背诵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也导致了小学生不能长期的记忆下来古诗词。随着古诗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教学及背诵方法也越来越生机勃发,并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古诗,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下面本人就加强小学诗词学习提出些看法。
就学生方面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 初读古诗时,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古诗词,并要做到熟读古诗
古诗词,就其语言和内容而言,其实真的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古诗词寄予着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仅就课堂上的那么点时间,学生是不能把整首诗全部掌握的,因此,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看古诗词的标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透过标题,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诗的标题极为凝练,需要花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如果能真正做到这点,学生不仅能培养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诗人。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网络等,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成就,做到了解诗人。
再次,要求学生熟读古诗词。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读的过程中,要争取能背下来,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如果学生真的能坚持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要精读诗词,做到了解诗意。在品词析句时,要体味诗词中的意蕴
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意蕴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起来理解。本人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学生还要善运用想象。古诗词用凝练的词句造就意境、勾画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象,这样才能融入诗境,才能品悟诗情。
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为此,在讲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黄河颂》。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反复吟诵古诗,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激发,朗诵的场景大气磅礴。
三、学生要做到研读诗词,进入境界,在意象中体验古诗词的内在情感
首先,学生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一诗,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其次,学生要培养想象力,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领悟,要能构想一个诗词的画面。学生在想象中要会领悟情感。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就老师方面,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经典诗词除了语言艺术之外,还包含有其它的艺术因素,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很难领会到诗词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也就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展示自身的美,感受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美展示在经典诗文诵读中,并带领学生去感知经典诗文的美,使学生体验到美的愉悦。
教师还应注意古诗词教学中诗词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诗文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实情感。引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教师引导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提示式。像记叙文一类的诗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
2,插叙式。对于古诗歌,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经典诗词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古诗词的教导。当然,小学教师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法,或诵读,或感悟,尽量做到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对古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古诗词素养。

E. 古诗词课到底应该怎么教

资料收集——厚在背景

古诗词看似短小,其实每一首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要了解这些,就要从了解诗词背景入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

1.作者背景

“境由心生”,文亦如此。作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他们领悟诗词背后的喜怒哀乐。

例如《泊船瓜洲》一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创作此诗时,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将施展政治抱负的喜悦,又有面对险象环生的官场的无奈,便于长江之岸以诗寄情。

还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诗人,潇洒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苏轼……了解诗人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等均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

2.时代背景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以唐宋为主,兼顾明清。在这一两千年间,中国社会不停地发生着演变。安治、动乱……动荡的社会背景造就了古诗词的演变与繁荣。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 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殊不知, 诗人创作此诗时正值唐朝社会由盛转衰。历经八年安史之乱,经历了两千多个日夜的漂泊,终于传来了土地被收复的消息,杜甫怎么能不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呢?

可见,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任何一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是时代的映射。

3.人文背景

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资料。

如《元日》一诗提到了春节的习俗, “桃符”“屠苏”对于生活在现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诗词的价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会逐渐厚重起来。

2

学法引导——厚在策略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可以说句句如玉、字字珠玑。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品读悟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进行学法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1.读通读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诗 词读通、读顺。多种方式的朗读是突破诗词“点”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一是可以范读,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学间合作读,以检查字音和节奏的正确性;三是可以个别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检查,明确字音。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理解诗词内容,是实现“短文厚学”的重要保障。

2.品味含义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诗词内容的学习了。每首诗都有“文 眼”,俗称重点字,也就是全诗的“点”。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含义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到“面”,体会诗词的内涵。因此,品味关键词语至关重要。

3.展开想象

在初步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这样,文本才会更加厚实、饱满。教师可以结合课前收集 的资料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想象。

一是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教授叙事性诗词时,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白的性格展开想象:面对渐行渐远的小船,李白会想什么?学生可以从回忆、盼望、惆怅等不同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诗中表达的送别的深情,不用教师强调,学生也能理解了。

二是想象故事情节发展。进行这方面的想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读写结合,进行扩写。如《赠汪伦》一诗,学生品味词语含义后,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分别时,汪伦会唱什么歌?”“听到歌声,李白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从多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展后,学生可以将二十八个字的诗歌扩展成上百字的现代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是想象特定环境。在对人物内心活动与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的同时,还可以想象特定的环境背景。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进行背景资料补充后,教师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安史之乱时,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一切毁于战火, 那是怎样的景象?”“战争平息后,百姓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通常想象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诗人的欣喜若狂就不难理解了。

4.明理知情

通过品味词语含义、多角度想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怀。这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层次。为了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

一是用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如果在学生想象、资料补充的基础上,将杜甫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会更直接触动学生心灵。

二是用音频资料辅助教学。悠扬的古琴、琵琶、古筝等乐曲的使用,可以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优美的旋律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意、领悟诗情。

三是用板画辅助教学。如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绿柳、春雨等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将诗中蕴含的情境之美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总之,在读熟、读透诗词的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诗情、诗意, 这样,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就会变得丰富、 厚重。

3

课后拓展——厚在积累

为了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厚重,内容与数量的积累尤为重要。

1.积累同一主题的不同诗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大多按照统一主题归类安排。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同类主题的其他古诗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古诗词,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思乡主题的一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 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描写童年生活的一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入同主题的其他古诗词, 增加学生的诗歌储备量……长此以往,学生可以接触、学习教材之外的许多篇目, 古诗词的积累会不断丰厚起来。

F.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阅读全文

与如何教好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3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8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9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1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5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3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9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7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3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5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9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8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2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6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7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