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郭沫若写的白鹭选自哪一篇文章
《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白鹭》是《丁东草》三章(丁东、白鹭、石榴)中的一章,最初发表于1943年2月《文艺生活》第三、第四期,后收入小说散文集《波》中。
创作背景: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
《白鹭》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Ⅱ 老舍,艾青,巴金,鲁迅,郭沫若写的哪些作品进入了中学课本
老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 高中语文第四册《茶馆》鲁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第五单元《风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第四单元《社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第一单元《藤野先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第二单元《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第三单元《故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第四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第二单元《孔乙己》 高中语文第一册《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语文第二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高中语文第三册《灯下漫笔(节选)》 高中语文第四册 《祝福》《药》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Q正传》郭沫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第六单元诗两首《天上的街市》《 静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第二单元《雷电颂》 高中语文第三册 《<鲁迅诗稿>序》巴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第二单元短文两篇《日》《 月》 高中语文第三册《灯》
艾青:九年级下册课文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 高中语文第三册《我爱这土地》
Ⅲ 六四年初一语文课本有没有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文章
天上的街市
作者: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注释:
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表示肯定。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珍奇:稀有而珍贵。
5、甚:很。
6、流星:划过夜空的天体形成的亮光。
(3)为什么语文书有郭沫若文章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后收录于郭沫若的第二本诗文集《星空》中,《星空》收录的作品均为诗人1921年至1922年在日本、上海两地所作。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高潮已过,大革命时代尚未到来,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光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2、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骨干成员。
后又发表诗集《星空》《恢复》等。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诗文。1949年后,郭沫若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职。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潮汐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学术专着《石鼓文研究》等。
Ⅳ 为什么都说郭沫若是无耻文人既然这样那课文上为什么还会出现他的文章
《献给在座 的江青同志》: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对毛泽东的吹捧更是到了登峰造极之处:“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寿无疆!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
《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 辰所作》:“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你的七十岁已经是地质学上的年龄了,/已经是天文学上的年龄 了,……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你还要活下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天文年。……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纵观中国五千年,如此无耻的文人,可能也不多吧?
Ⅳ 人教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名作家
舒庆春-——老舍
朱自清
梁衡
毕淑敏
林清玄
毛泽东
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 老舍.......艺术家
鲁迅.......文学家季羡林巴金
李贺........诗鬼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郭沫若........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朱自清 ... 老舍
鲁迅
季羡林
巴金
朱自清
冰心
林语堂
茅盾
曹禺---写话剧可以把
丁玲
赵树理
孙犁
肖军
肖红
吴晗
曲波
魏巍
刘流
柳青
郁达夫
周作人
胡适
叶圣陶
夏衍
秦牧
柯岩
艾丽•伏尼契
莎士比亚
歌德
雨果
巴尔扎克
夏绿蒂•勃朗特
果戈理
陀斯妥耶夫斯基
川端康成
列夫•托尔斯泰
村上春树
加西亚•马尔克斯
斯托夫人
芥川龙之介
科南道尔----侦探小说
吴承恩
曹雪芹
施耐庵
罗贯中
魏源
陈独秀
郦道元
司马迁
司马光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怀念母亲》老舍《草原》《北京的春节)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萧红《祖父的园子》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林清玄《桃花心木》丰子恺《手指》 朱自清《匆匆》
Ⅵ 郭沫若的什么作品入选过初中课本
《雷电颂》、《静夜》、《天上的街市》等。
1、《雷电颂》
《雷电颂》是五幕话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作者郭沫若,该篇曾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大敌当前之时,尽管积极抗日,却还不忘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2、《静夜》
《静夜》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于1921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借此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6)为什么语文书有郭沫若文章扩展阅读:
郭沫若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骨干成员。
后又发表诗集《星空》《恢复》等。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诗文。
1949年后,郭沫若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职。
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潮汐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学术专着《石鼓文研究》等。
Ⅶ 郭沫若的文章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学课本上 还有个疑问#《雷电颂》是不是就是用来拍TG的马屁的
人家是前作家协会会长,前教育局局长
Ⅷ 为什么新课标语文要把鲁迅和郭沫若的文章删掉
首先你要清楚鲁迅和郭沫若都是写社会批判文章的。而现在这个社会,那些曾经被鲁迅、郭沫若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所以那些人就以适应时代发展为由给删除了。 怕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鲁迅文章的影响,影响他们的利益,当年国民党不久封杀鲁迅文章吗??所以同理!!
Ⅸ 《郭沫若散文》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郭沫若散文》(郭沫若)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RpasxCx-5eGP5MoAmgLNDw
书名:郭沫若散文
作者:郭沫若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1
页数:345
内容简介:
《学生阅读经典:郭沫若散文》内容简介:“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郭沫若是我国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革命活动家。作为文学家的郭沫若,以诗歌、戏剧的独创性而闻名于世,其实,他的散文也同样富于开拓性。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细细读来方能更好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