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素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0 21:03:51

‘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人教版有哪几篇是要素串联法

桂林山水
都说:桂林山水甲我乘着木船荡漾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我看见波澜壮阔海玩赏水平镜西湖却没看见漓江水漓江水真静啊静让觉流;漓江水真清啊清看见江底沙石;漓江水真绿啊绿仿佛块瑕翡翠船桨激起微波扩散道道水纹才让觉船前进岸移
在文章中使用与主题或场景相关的喻体,能收到异趣;

‘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长什么样子

橘色的封面,有三个小孩在贴春联。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淳朴的乡村、自然与科技、诗歌、作者笔下的动物、自然景观、成长的故事、伟大的品格、奇妙的童话。
本册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教科书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叁’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谢尚江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肆’ 清平乐村居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清平乐村居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古诗教学需要落实语文要素,四年级下册第第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语文要素则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清平乐村居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望采纳。

‘伍’ 四年级语文要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

四年级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的方法:

1、首先要准确把握其在三维目标体系中的地位,把握其与知识目标、过程目标、方法目标、态度目标等的关系或联系。

2、其次,语文教学的所有目标都是以“知识目标”为基础或依托的。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中的其他目标都必须以“知识目标”为根基,都是建立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之上。

3、丰富情感的培养也都离不开具体的语文知识内容,都必须在具体的语文知识,即“语言文字”的环境中,在与“语言文字”对话中感受作者的丰富情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诱导和激发下,在模仿和学习生成情感和抒发、表达情感中才能得到实现。

4、然后,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明确每个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三维目标紧密地统一地整合在一起部分教学目标得到保证。

5、最后,要注意及时获得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达标程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及时实施补偿。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同时,还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情绪、态度、熟练程度、答案正确率等,从中及时获得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达标程度的反馈信息。

‘陆’ 把握语文要素存在哪些问题

1. 对语文要素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行为转变缺跟进。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在各级各类 统编教材培训教研时经常会被强调,但是在课堂教
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师不关注语文要素的现象。如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 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
事物写清楚的”,课后练习要求“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 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教师
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的世界奇妙 在哪里”“你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一种奇妙的景象”
“作者是怎样把这种奇妙的景象写清楚的“”世界上还 有哪些奇妙的景象”等问题,就是没有进行“课文是从
哪几方面来写”的教学。课后与上课教师交流时了解 到,教师备课凭已有教学经验,从课题入手展开阅读 教学过程,没有关注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中的语文要
素。由此可见语文要素从教材呈现到课堂教学行为,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强化与实践跟进。
2. 语文要素教学不够准确,统编教材解读未到位。
许多教师通过培训教研已经认识到语文要素在 统编教材教学中的重要性,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开始
关注语文要素,但是课堂教学中所教的语文要素不 够准确。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三年级下 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
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课后练习要求“分角色朗 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默读课 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听
课时,笔者看到有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指导学生分角 色朗读和表演,复述故事环节匆匆走过场。究其原 因,是教师没有厘清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联系题之
间的关系,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认识到角色朗读 是为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的,应该把复述故事当核 心要素来教学。所以,在多个语文要素出现时,需要
教师学会甄别和整合。
3. 语文要素教学不够落实,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有些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不仅关注语文要 素教学,而且课堂的语文要素教学也正确,但是语
文要素教学落实不够到位。如《“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 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
质”。不少教师都会抓住课文中哈尔威船长大声吼 吓以及与洛克机械师对话等语言进行教学,可是课 堂教学以学生圈画语言描写句子、分角色进行朗
读、简单交流感受为主,最后教师总结强调“从人物 的语言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个知识,学生得 到的只是一个概念,没有深切的阅读感受,没有阅
读素养的提升。故,语文要素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和 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
4. 语文要素教学不够丰满,课堂教学效果差和谐。
还有些教师在解读统编教材时能正确把握语文 要素,但是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比较生硬,存在着机械
训练的现象。如《肥皂泡》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 懂的句子”,教师在课堂中抓住“五色的浮光,在那轻
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等句子展开教学,学生运用抓 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交流自己对句意的理 解,可是课堂上只有学生理性的解答,看不到学习的
过程。因此,语文要素教学不能硬着陆,需要教师教 得有声色,学生学得有滋味。

‘柒’ 在理解、把握语文要素时存在哪些问题

一、透视语文要素教学的主要问题
1. 对语文要素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行为转变缺跟进。
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在各级各类 统编教材培训教研时经常会被强调,但是在课堂教 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师不关注语文要素的现象。如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 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 事物写清楚的”,课后练习要求“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 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教师 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的世界奇妙 在哪里”“你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一种奇妙的景象” “作者是怎样把这种奇妙的景象写清楚的“”世界上还 有哪些奇妙的景象”等问题,就是没有进行“课文是从 哪几方面来写”的教学。课后与上课教师交流时了解 到,教师备课凭已有教学经验,从课题入手展开阅读 教学过程,没有关注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中的语文要 素。由此可见语文要素从教材呈现到课堂教学行为,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强化与实践跟进。
2. 语文要素教学不够准确,统编教材解读未到位。
许多教师通过培训教研已经认识到语文要素在 统编教材教学中的重要性,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开始 关注语文要素,但是课堂教学中所教的语文要素不 够准确。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三年级下 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 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课后练习要求“分角色朗 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默读课 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听 课时,笔者看到有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指导学生分角 色朗读和表演,复述故事环节匆匆走过场。究其原 因,是教师没有厘清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联系题之 间的关系,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认识到角色朗读 是为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的,应该把复述故事当核 心要素来教学。所以,在多个语文要素出现时,需要 教师学会甄别和整合。
3. 语文要素教学不够落实,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有些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不仅关注语文要 素教学,而且课堂的语文要素教学也正确,但是语 文要素教学落实不够到位。如《“诺曼底号”遇难记》 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 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 质”。不少教师都会抓住课文中哈尔威船长大声吼 吓以及与洛克机械师对话等语言进行教学,可是课 堂教学以学生圈画语言描写句子、分角色进行朗 读、简单交流感受为主,最后教师总结强调“从人物 的语言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个知识,学生得 到的只是一个概念,没有深切的阅读感受,没有阅 读素养的提升。故,语文要素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和 运用必要的教学方法。
4. 语文要素教学不够丰满,课堂教学效果差和谐。
还有些教师在解读统编教材时能正确把握语文 要素,但是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比较生硬,存在着机械 训练的现象。如《肥皂泡》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 懂的句子”,教师在课堂中抓住“五色的浮光,在那轻 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等句子展开教学,学生运用抓 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交流自己对句意的理 解,可是课堂上只有学生理性的解答,看不到学习的 过程。因此,语文要素教学不能硬着陆,需要教师教 得有声色,学生学得有滋味。

‘捌’ 2020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提纲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背诵与积累知识梳理
一、词语积累
屋檐 构成 装饰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踏步 倘若 和谐 催眠曲 甜蜜 梦乡 篱落 儿童 黄蝶 菜花 蜻蜓 茅檐 莲蓬 芍药 朴素 鸡冠花
鲜嫩 房前屋后 觅食 附近 傍晚 情景 天高地阔 红霞 向晚 微风
归巢 和谐 月明人静 辛苦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蝙蝠 夜莺 霸气 猫头鹰 复杂 暖和 玻璃 天窗 感谢 活泼
铃铛 丝绸 绮丽 朝霞 忽大忽小 应和 纤细 谈心 车轮 翅膀 垂柳
如雾如烟 花瓣 沉醉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每餐 晌午 热辣辣 淹没 挣扎 成千上万 冲刷 断绝 推测 详细
情形 琥珀 飞舞 脑袋 蜘蛛 苍蝇 渗出 黏稠 泪珠 前俯后仰 继续
包裹 森林 甚至 拔起 腐烂 澎湃 恐龙 笨重 迟钝 鸽子 根据 末期 描绘 隧道 形态 公斤 膨大 前肢 具备 开辟 脱离 纳米 无能为力 拥有 冰箱 功能 蔬菜 材料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 疾病 预防 病灶 需要 深刻 繁星 藤萝 波涛 墨绿 嫩绿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白桦 毛茸茸 潇洒 朦胧 寂静 潇洒 呼唤 响动 尽职 屏息 稿纸 梅花 解闷 勇猛 满月 淘气 讨厌 理由 心事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绩 警戒 预备 汤圆 即将 姿态 高傲 狂吠 局促 京剧 一丝不苟
譬如 侍候 饭馆 附近 脾气 敏捷 空空如也 昂首 供养 清静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夺目 分辨 灿烂 不仅 杜鹃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脚跟 移动 昏暗 挤压 额角 登陆 宽广 石钟乳 石笋 观赏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鬼脸 戒指 绸子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行驶 凌晨 窟窿 混乱 维持 秩序 岗位 主宰 调遣 践行 介绍 声明 妖怪 规矩 劈面 幸福 向日葵 柔嫩 丰硕 允许 禁止 踪迹 呼啸 始终 吼叫 自私 举动 脸颊 凶狠 拆除
二、语文园地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名句背诵
1.关于“理”的名句
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2.关于“团结协作”的名句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关于“爱”的名句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4.关于“惜时“的名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5.关于“立志”的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关于“诚信”的名句。
民无信不立。——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颜渊《论语》
四、古诗背诵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 6.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干坤。
五、课文段落背诵
1.《短诗三首》全文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绿》全文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3.《囊萤夜读》全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阅读全文

与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素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5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8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8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1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4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3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4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8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6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2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4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9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8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2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5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70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