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语文早读应该怎么安排
当然以读所学的课文为基础,兼顾一些文学常识.现在的高考,更多地应该将目光放在课外的与教学相关的文章上呀.
② 怎样上好高中语文早自习
早读课,顾名思义,早上进行的朗读课。语文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而早上由于休息后前摄抑制少,记忆效果好,而“读”又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早读课引起了学校的关注。现在,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安排了早读课,每周2-3节,时间大约为30分钟。在实际的操作中,早读课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尽人意,迫切需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下面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早读现状
1、缺乏管理。从学校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缺乏直接管理早读的领导或领导监督管理不到位等;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迟到,中途退场,对学生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借早读处理班务等;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自制能力差,过位,取水,随便讲话,上厕所,做其它学科作业等。总之,缺乏管理,更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目标模糊。很多老师对高中三年的早读课的目标缺乏整体的架构,也没有对本学年或学期的早读课目标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对于近期的早读课目标也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随心所欲朗读就更成为常态,究竟读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都不很清楚。
3、形式单一。大家都明白早读在于“读”,但怎样读,却是许多老师没有认真研究的。一节早读课下来,不是课代表带读,就是学生独自朗读。长时间用同一方式做某一事情,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情绪,自然,早读课堂也会显得沉闷。久而久之,早读课的声音越来越低小,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早读。
4、内容枯燥。早读课究竟读什么,老师没有指引,学生自己也不很清楚。于是,造成了学生早读课读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那就是凡是要求背诵的就先重点朗读,不要求背诵的课文适当朗读。读来读去,都是课内的几篇课文。
5、效率低下。由于有上述情况存在,加上缺乏学法的指导,早读课陷入了无序、重复的境地,从而造成效率低下。我们看到,尽管一个学期有几十节早读课,但到头来,考试时候,要求背诵默写的书上的4分的内容好多学生还是不能写出或不能全部写出。
二、早读作用
语文早读课在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情操的陶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于教学的顺利推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积累知识。早晨是记忆的高峰期,虽然时间不长,但笔者认为此时早读对积累知识很有帮助。利用早读课可以系统完成字音、字形、字义的积累,词语的积累,成语的积累,写作素材等等的积累。
2、提高能力。培养朗读能力。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读”在四种能力中价值独特,“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早读课倡导学生大声朗读,是提高学生上述四种能力,特别是“读”的能力的途径。
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早读课是专门用来“读”的课,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眼睛所感知的文字与耳朵听到的音义符号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有刻入骨髓,直击灵魂的效果,大大强化了对语言的感知力。
3、培养阅读习惯。早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有效的朗读可以激发兴趣,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4、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汉语言文字的整齐美、回环美、抑扬美、节奏美和旋律美,需“读”来细细玩味。汉语言作品,尤其需要通过出声地读方能领悟其曼妙,才能品尝它的原汁原味。利用好早读课可以形成至美境界,可以愉悦身心。新课程标准重视提高人文素养,主张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达到目的。语文开设早读课,正是实践陶冶情操提高人物素养的有效途径。
5、完善教学环节。信息反馈与纠正功能。教师早读课到班级中进行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或者发现自己教学中遗漏掉的知识点,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以后的课堂教学计划。
6、复习、预习功能。“重复是学习之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语文早读课,它是学生及时巩固旧知、产生新知的宝贵时机。当然,也可以利用早读课预习新课,为新授课文奠定基础。
7、增进师生感情。早读课相对于正课,气氛更加轻松,老师参与其中,或领读,或指导,或巡视,有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而这种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早读课的开发与利用
1、保证时间。学校可以每周安排至少三次早读课,每次最好不少于三十分钟。时间太短,学生还来不及热身,起不到早读的效果;时间太长,学生疲倦,厌烦,影响学习情绪。我坚持早读提前到位,让学生提前5分钟早读。老师早读课不能随意占用学生时间。学生早读课不能挪作它用。总之,尽量不要让学生的早读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中断,尽量保证早读的连贯性和朗读的时间。
2、强化管理。学校、级组和班级安排专门领导或人员管理师生早读。教务处、年级组将会同学生对早读课进行长期或每周不定期检查,详细记录课前5分钟,上课时,课堂末的人数和早读状况,并公布结果,奖优罚劣。检查结果纳入级班考核。值班教师必须在预备铃响之前到达教室,提倡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组织学生进入早读状态。早读教师不得坐着上课;不得利用早读批改作业、备课、看其它书籍或发手机信息等;不得利用早读进行讲课、考试活动;正式上早读课时,教师要在教室内巡视辅导,指导学生高效率地进行早读,杜绝学生不出声、做作业、做小动作、睡觉、随便讲话等不良现象;班主任或学习委员负责组织检查监督,保证早读课的出勤人数和秩序。
3、明确目标。早读安排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都要在读之前先确立。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学生就没有压力,早读的实际效用就不会很大。这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制定长、中、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高中三年的朗读计划;中期计划是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朗读计划;短期计划是一个星期或每一天的计划。特别是将早读课内容分解到各周早读课上,各节早读课既独立又有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早读任务(内容)有硬性规定人人都得落实的集体朗读计划,也要有自由选择的个人计划。集体计划最好有课代表提前写在小黑板上或老师以打印出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提醒学生早读须完成的目标。还要有早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讲明早读的要求。早读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那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的喜悦感。
4、加强检查。安排了早读的任务还需要检查。如不检查效果,学生朗读就少压力,缺少压力就没有了动力,自然早读的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一定要做好早读效果的检查工作。检查时间一般选在早读课的最后或安排某个专门的时间,检查时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检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组织考试,也可以是同学间口头检查,老师抽查。没有完成早读任务的同学则“穷追不舍”,约定时间再次检查,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朗诵流于形式。
5、丰富内容。突破常规的朗读范围,给朗读注入新鲜的内容,比如可以朗读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义,成语等在内的语言基础知识。不必每天面面俱到,可以把各个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朗读时间单元里。比如星期一早上2分钟朗读拼音,3分钟朗读成语,星期三2分钟朗读词语或语句等。
可以朗读课内背诵篇目,课外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和范文。学生搜集资料有困难,老师就帮助搜集整理。之后打印发放,让学生早读课时朗读。然后回家给每篇都写上评语,尤其要写出自己的心得。经过这样的引领后,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打开。
可以朗读自己的文章。重点读文章内容,对于其它内容,一般不要过多关注。因为,早读课的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发现、修正、提升。此外,同学之间也可以互读、提建议。
6、创新形式。
领读。领读是早读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统一行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能活跃气氛。因此,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培养课代表进行领读,或培养一些朗读能力强、发音准确的学生做“小老师”进行领读。
范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要亲自指导领读。这对老师新课的开展,也清除了一定的障碍,到上新课时,许多学生对于新课内容已经有一定印象了,这样便于知识的接受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站读。也就是站着朗读。早读课时,总有部分同学坐着的时候,精力不集中,开小差,时而吃东西,时而喝水,时而拿拿这,时而摸摸那。如果站着,双手捧书,那再去做其它事情的机会就少了。
立体式朗读。朗读让多种器官互相协作,它所获得的信息比听更广泛、更主动、更活泼,更深刻,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
分段式朗读。把早读课一般分成几段:如一段时间为了复习而朗读,一段时间为了预习而朗读,一段时间为了课文拓展而朗读。当然,最后一段时间也可以留白,不朗读,用几分钟时间检查早读效果。
还可以采用比赛式朗读、背诵式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朗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等各种形式朗读以活跃早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 高中语文早读怎么安排
高中语文早读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说明了早晨的时光是很珍贵的.但是高中生对待语文 早读课的态度与兴趣同初中,小学相比,反差极大. 好多学生认为要重视思维训练,早读课不必太在意, 所以高中语文早读的教室里不再是琅琅书声而是沉 默的世界.实际上这是对早读的误解,语文本身是 语言课,不大声阅读,就没有语感;没有语感好多理 解的东西就很难把握.所以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 计划好学生的早读安排,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力.
,教师要精心选材,系统筹划,全程指导.
高中学生学习潜力大,学习视野开阔,不满足支 离破碎的知识,喜欢系统的全面知识.所以语文老 师应该针对整个高中,针对高中语文知识体系,针对 本校学生世界,选择文质兼备的真正适合诵读或记 读的材料,编制一套系统的语文早读教材,要有大纲 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要有经典作品,要有语文基础知 识,要有学生自己的作品.这个工程浩大,最好学校 语文组老师全体参与,共同攻坚.高三语文早读材料印发给学生早读时 读,记,悟,学生很是喜爱.很多学生说,早读课读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
④ 高中早读如何提高效率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学生来说,清晨是头脑最清醒,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这段时间进行读书活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预习新知,而且研究发现,早读大声朗读可以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提高记忆力。江苏新高考模式,语数外各150分,对语文、英语背诵以及语感会有更高的要求,甚至数学都提高了对阅读的考察。高中生如何在短暂的早读时间收获最大的读书效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音量要适中
刚进高中,很多学生读书声音比较小,我称之为“和尚念经”,只见嘴动,不闻其声。时间久了,经常可以见到个别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读书效率。沈德潜在《说诗晬语》强调:“诗者,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说明“声”对于读书的重要性。大声读书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闷之气,使人神清气爽,读书的效率自然会相应的提高。大声读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记忆,要懂得“雁过留痕”,让知识留在脑子里,而不是“香消云散”。
二、读书节奏要适中
语文和英语中有大量的篇目需要背诵,高中学习相对来讲又比较紧张,慢条斯理的读书不适合高中大量篇目的背诵。背诵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放慢语速,读书理解相结合,待理解之后需要加快读书的节奏,提高效率。在读语文的时候,不动笔墨不读书,手上拿只笔,不是做样子给谁看,遇到不理解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可以课后请教老师或查字典等。遇到一些难写的字词,拿出草稿纸,多写几遍,关注好自己的易错点,提高正确率。在读英语时,注重发音,发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记背单词的速度和持久度,每位学生可以根据音来记背一些单词,不会的发音课后问老师,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单词背十几遍,找到自己的记忆妙招很重要,如采取形象记忆法等。
三、要有好的读书姿势
经常可以看见个别学生读书或俯身桌面,或手托下巴,或翘着二郎腿边抖腿边读书,还有部分学生把书本放到桌面上,手中拿着其他东西边把玩边读书,这些学生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读书可以轻松一点,殊不知这样的读书习惯即影响身体发育,又影响读书效率,一节早读下来会发现,老师布置的任务都未能够完成,增加自己的学习负担。《朱子读书法》里面写道:“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端正坐姿,双手捧书,大声朗读是学校对学生读书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发育,还可以避免双手不自觉的其他行为,真正的做到专注读书。再者挺直腰板也可以增加自信,更加轻松地徜徉学海。
四、明确目标,及时检测
每天语文和英语老师都会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相应的早读任务,完成老师布置的早读任务是每位学生早读的基本要求。但学生个人应该追求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能根据自己情况适当多背诵一些内容并及时检测,这是提高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方式。面对大量的背诵任务,每位学生都需要安排好自己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但切记是在自己已经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前提下进行额外加班,计划也应在自己的能力考虑下制定,万不可囫囵吞枣,做猴子捞月的傻事,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曾国藩在《家训》中写道:“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早读是一天课程的开始,也是对前一天学习的巩固。在早读课中收获满满会让你有足够的信心与精神力量步入新的学习中。或许有人会因为困倦无精打采,因为没有目标而不知努力,羡慕别人的满分检测,无畏自己的满纸红叉,可能你会觉得这只是个早读,可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在你恍惚的一个小时里跨出了一大步,日积月累拉开和你的差距。没有人天生是愚笨的,只有更努力才能更优秀。提起你的气,放开你的声音,捧好你的书,拿好你的笔,认真记背,徜徉学海。如此,便不至于清晨早起,呱呱读书,只得来一场空。
⑤ 高三早读应该读什么,我什么都不太好
熟读英语课文!熟读语文课文!
熟读英语课文,是因为“读”是英语“听说读写”四大基点之一,主要是训练语感,上课注意听老师讲解,在哪里停顿,并且要尽量把英语的发音搞准(特别是音节的重读部分),哪里升调,哪里降调,这个很重要,也可以打下听力的基础。
熟读重要的语文课文,母语,应该不困难,这个说的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总之,无外乎这两门了。
⑥ 高中语文早读应该怎样安排
保证每天读两到三篇文言文,不一定要读懂培养语感。必备的课文要每天安排读3-4篇循环,读10-15个文言实词,读15-20min的答题技巧和表现手法与技巧,以及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⑦ 高中早读语文读哪些内容好
长期以来,语文早读读什么,怎么读,且效果不佳成了困扰众多高中语文教师的心病。早读时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搞卫生其他任课教师检查作业学生出墙报、做练习只是齐读或刚开始大声、渐渐小声以致最后无声只读课文、只读背诵文段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和部分老师不清楚早读课的目的、作用、形式及该选用哪些材料以致于出现早读目的不明、形式单一、材料贫乏的局面。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早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明确早读课的目的和作用。 首先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看早读是学生每天接触语文的第一时段。如果早读气氛沉闷、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无疑将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有效的朗读可以激发兴趣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其次对语文学习来说早读课大声的朗读是必须的。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朗读是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相协作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激发求知的欲望。它所获得的信息会比听更广泛、更主动、更活泼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其三日积月累的早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只有反复朗读充分熟悉文本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北京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把握。在朗读中仔细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的心情和情感代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通过朗读获得感性印象通过反复朗读获得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茅塞顿开的时候也就到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
二、早读安排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 早读课也是完整的一节课教师在早读时也应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意识教师在早读的开始就通过投影或直接板书的方式给学生以明确的早读目标早读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早读的内容。教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读什么早读范围广泛但因为时间限制所以安排的早读量要适宜保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2早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讲明早读的要求如泛读了解、熟读领悟、背诵默写等。早读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那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的喜悦感。3早读的检测方式及注意点。教师在早读的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式及 注意点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动力。
三、系统安排早读内容提高早读效率 早读课不排除学生用大脑最清醒时间记忆课文重点内容但我认为更应加入学生阅读发展的总体趋势因为课内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课外的延伸更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每学期之初应该把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可以结合每学期课本编排的体例与培养训练的目标、要求如高一语文的单元训练重点都有明确的要求依次为“揣摩语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总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这就使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和成效。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①早读课以读为主要的形式但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那么时间不长学生的注意力就易转移而且会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势必影响早读的效果。这时候教师假如能根据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要求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早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采用集体朗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早读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早读的积极性。 ②声情并茂的范读。在早读课中老师要做好范读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让学生体验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自然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出浓烈的朗读氛围。 ③诗情画意地配乐读:文学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④一显身手的竞赛读: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做到发音正确摈弃方言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句读清楚语气流利感情鲜明。学习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字音、语调都要力求准确注意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做到咬字吐词清楚明白。这就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从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⑧ 适合语文早读带读的文学书籍
适合早读的书...我以为是一些散文最好..这样能培养语感,还琅琅上口.
我的建议是不必买什么书了...或者是去网上搜这些文章,然后打印下来,每人一份.这样既节约了钱,也可以突出重点,作用也好.
好的文章:
1.诗经,楚辞是不能少的,在里面选几篇.多了,估计还听不懂.
2.唐诗,宋词必须得要,选几样风格不同.不要都读那种温柔乡里的调调.
3.红楼梦里的选两篇:我推荐黛玉的一首诗: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4.然后就是近代作家了.近代里的文章诗歌我觉得有的值得一读.
顾城的,戴望舒,舒婷的,
还有那个郑愁予"我达达的马蹄从江南,那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徐志摩的.沙扬那拉.还有汪国真
5.然后就是一些作家了:史铁生,柯灵,毕淑敏,太多了
6.不知道这样回答,够不够虔诚.
⑨ 我是江苏升高三的理科生,请问有经验的人高三语文、英语早读可以读些什么
我比你大一届今年刚高考完,所以对于早读有些自己学习的心得。语文分两种其实,一类是字词,就是前面的前四道的选择题,另一类就是后面的现代文/古诗鉴赏,古诗默写与作文了。前面的字词是基础,所以高三上学期,建议你就要开始整理字词拼音,重点放在前面选择题上,一个星期就计划下来要读哪些,可以连着两天都读同样的内容,加深记忆,但是这个也是很容易就忘了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把它分类贴在一起,把拼音的都贴在一起,错别字的贴在一起,成语的贴在一起,病句的贴在一起,然后是古诗中会有一些句子的字特别容易错的,特别难写的抄在一起,最后就是现代文/古诗鉴赏,现代文/古诗鉴赏答题是有套路的,把那些套路抄在一起,像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技巧等等等等(就是把一个本子分成六个部分,所以最好买厚一点的),高三特别要重视整理的工作,上面那六个部分也是需要你去整理的,高三下学期就要把重点放在古诗默写和作文上面了,要多去记背,但也不能忽略了基础,因为真的是很容易会忘记。英语其实说白了就是单词的天下,我其实很后悔没有早点记单词,弄到最后快要崩溃了,你可以去网上拉一份2012英语高考词汇,虽然每一届会新增词汇,但是都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词汇最多不过200左右吧,早一些去记,真的真的,然后就是语法,做一个语法的摘录,把所有语法放到一起,高三复习老师也会从头复习,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最后就是好的高级词汇,高级句子表达了,有利于作文的提高,把平时老师提供的好的作文中的好的句子抄下来放在一起,作文的分类要清楚,模块格式有把握,早读多读多记就行了,总结:单词,高级/好的句子,语法,这三种。
高考加油哦,高三虽然是一年,但真的过得很快很快,尤其是下学期,感觉似乎只有两个月一般,但这一年中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因为是总复习,老师会从头来,如果你基础还不太好,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呢,所以你定要好好把握高三这个机会,高三是高中最大的变数,加油!
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我的~
⑩ 语文早读如何读
——郭清平一老先生精神矍铄昂首挺胸迈步走进教室,环视教室内读书者寥寥无几,声音稀稀落落,很不景气,老先生顺手在黑板上写道:无读不丈夫!同学们看到后慌忙读了起来,而后老先生又写道:声小非君子!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起来,死寂沉沉的教室里立即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读书是要读出声的。我想我们的语文早读课要“读”占鳌头,“读”领风骚,只有大声朗读、激情朗诵才能彰显我们的语文的旺盛的生命力。 其实现在的语文早读课并不缺少大声朗读,而缺少情感的投入和品味。经调查表明语文早读87%,甚至更多,读的目的都是为了记忆,记住老师要求背诵、考试有可能考到的,这种机械的死背硬记,对文本、语段缺少深刻的理解和体味,与作者缺少深层的交流与沟通,这种读不能称之为读书,充其量是读文字。 我个人认为读有三种境界:一、读文字;二读情感;三、读意趣。所谓读文字就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也就是钱梦龙先生讲的:“不漏读、不增读、不倒读、不错读”。而读情感则是在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朗读,就是要学生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这就要要教师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读意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潜心会文,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体会文章描写的意境情趣。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朗读时除了要做到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之外,有时还要辅以必要的动作。正如古人说的“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地表达出来。 对此记忆较深的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片段。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 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老师读入神时,学生声音可以静下来,还可以做各种小游戏。可见寿老先生的读书全身心的投入,已达到忘时忘物忘我的境地。 我高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孔雀东南飞》这篇叙事诗时,他登上讲台,先给我们朗读背诵一遍,背着背着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而声泪俱下,最后竟失声痛哭,全班学生无不为其感动泪如雨下。每每回想起来仍觉震撼人心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读绝不是简单的记忆,也绝不单单是为了记忆。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余味”。语文早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记忆上,朗读要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