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文,课外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三个大方面的编排设置上,有什么新特色、新理念
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 ——“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就编排“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和大人 一起读” ,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贰’ 教育部通知课本更改,语文为王时代已经到来,这次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我家孩子最近在学习北辰教育的“大语文”教学,我也经常跟北辰教育的老师聊天,通过与老师的聊天,我整理了以下与家长息息相关的几条!
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本次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内容上大大增加,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文章和文体的丰富,更体现在教材编排(包括版面、设计、排版等方面)。
教材中,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在传统古诗的题材选择上,也比旧版更加多样。
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栏目,已经要求一年级下册的孩子背诵并理解《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其次,是对名着导读的落实。
新版语文教材在强调对名着导读的“教读”、“自读”的同时,还特意强调“课外导读”。
要求教师如研读阅读课文般认真研读推荐名着,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着的探究,用心解决好学生之前存在的课外读书少的问题,使之能接受更多的课外精华着作的熏陶。
‘叁’ 小学部编版教材变更,是基于什么原因变更的呢
简而言之,现在改编后的书籍影响还是比较深刻的!
全国中小学将要统一使用国家教育部编写的语文教材,也就是所谓的“部编版”教材。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大量增加了文言文和古诗的比例,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中高考改革的需要,语文在考试中的权重越来越大,预示着语文“大时代”已经到来!
使用统编教材后,对孩子的阅读要求,理解能力,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现在开始,不打牢语文的基础,不掌握语文的方法,不提升阅读的速度,不大量的阅读,不走近生活实际,语文考试将可能很难获取高分。
‘肆’ 解读新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新在哪儿
新学期,约五成小学生和六成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新教材,新在哪儿
记者 葛亮亮《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18日11 版)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将有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记者采访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记者:目前语文教材有多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为何还要编写“部编本”?
温:“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
实施“一纲多本”,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选择使用受到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影响到编写出版的质量。为此,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三科教材。“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记者:能说说编写队伍组成和编写的过程吗?
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教材编写不只照顾人文性,还注重训练必需的语文能力、写作口语
记者:“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什么?
温:概括起来有4点。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记者: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比较,“部编本”的框架体例有何不同?
温: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传统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经典课文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
记者:语文教材的选文历来被社会关心,您能介绍一下选文标准吗?
温:“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记者:部编教材怎么处理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的问题?
温: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记者: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少,部编教材在鼓励读书方面有何举措?
温: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着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着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着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记者:写作教学比较难,历来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容易引起争议。“部编本”的写作教学安排有何新意?
温:我们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
‘伍’ 小学语文课本有几个版本
有7个版本
1.人教版
这套教科书在低年级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编排上,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2.苏教版
经教育部核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启动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2001年秋,该教科书开始在全国1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
3.北师大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其中一年级上册已用于首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中。
4.湘教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2年级),已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于2003年下期进入实验区。
5.西师版
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经国家规划,并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科书。它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验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教改实验和调查研究编写而成的。编写队伍由三结合的班子构成——其一、高校教授、文学博士、教育博士;其二、小学语文教研员;其三、小学一线骨干教师。
6.鄂教版
2002年,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立项申请获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编写阶段。2003年5月,鄂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二年级,七、八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从当年秋季开始在省内部分试验区使用;2004年5月,三、四年级,九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年4月,鄂教版语文五、六年级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
7.语文版
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
(5)部编语文教材新在哪里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语文教材也不断修订。有些教材的使用时间较长,但也有些教材比较“短命”,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小学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编出来以后并未使用。
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师版、语文版等多套教材。
2017年9月起,小学语文教材改为部编版。
‘陆’ 统编教材主编“揭秘”中小学新教材新在哪儿
近日,据媒体消息,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至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至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着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历史教材注重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这次新教材看来是下足功夫了。希望对中小学有较好的改观。
‘柒’ 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变脸”了吗
全国各地中小学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不过,今年的新学期的教材将变脸,与往年的大不同。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向前看,新的教材,新的学生,新的学期,一起来迎接新的教材吧!
‘捌’ 新人教版就是部编版吗
新人教版不是部编版。
(一)编写单位不同。
部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全国通用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
(二)部编版古诗文的比重增加。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由从原来的69篇变成现在124篇,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也增加了一倍。
(三)部编版增加了课外阅读书目。
在部编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初中阶段名着阅读已经是必考的书目,小学教材里面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书目。并且课外阅读都有指定书目。
(四)部编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
部编版的教材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升,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部编版教材更加“现代性”。
部编版的教材在选取课文、习题设计和课后练习作业等方面都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