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期末复习
首先把古诗词背了,其次看看课本上的老师上课重点,再看看书后面的文化常识
Ⅱ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笔记
所谓的初中语文笔记,做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把有益的事情描述一就行了
Ⅲ 给孩子补初中语文,怎么补呢
多看书、记一下答题规律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 (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7)反问(8)引用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 (3)象征 ;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4、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 ;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 (2)暗示情节发展 ;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
(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或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19、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某某态度 ; (2)加强语气 ;(3)强调某某的感情。
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21、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先找关键词 ;(2)把关于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22、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1)往该句上面找 ; (2)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说明对象;(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7)作诠释;(8)引用;(9)摹状貌等。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条理清晰(多为作诠释)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果是打比方、引用或摹状貌,还有第二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0、★★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
(2)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如果是论题,回答格式是:是论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虽是个句子,但是个疑问句,)仅仅提出了本文要议论的问题或话题★★,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
3、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的有:⑴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⑵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答题格式是:①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答题格式是: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⑷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⑸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按照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
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9、“★★”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常见的典型思路是:⑴提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
解题要点: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
⑵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①对比②类比
⑶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观点。⑶与★★句前后呼应。
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该段阐明了★★词语(多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和★★词语(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避免读者产生误解;(2)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1)★★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2)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20、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总分式或分总式或总分总式。总分总式分析是:(1)提出★★★★的论点或用★★引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总分式分析只有(1)(2),分总式分析只有(2)(3)。
21、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答题格式:★★是正面事例论证,★★是反面事例论证。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题思路:(1)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2)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1)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2)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Ⅳ 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杂志中附带的纸不够,复印的话要复印8开还是16开的急急急急
不用复印吧,上边不是说不够可以后续稿纸就行了么?我也参加了,你写了多少字?
Ⅳ 初中生的语文笔记 应该怎么记 怎么写
一、记录老师讲课时黑板上写的文字提纲;
二、记录老师讲课时在黑板上画的图形、表格及其文字说明;
三、记录老师讲课时提出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主要事例;
四、记录自己在听课时迸射出来的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的思想火花;
五、着重记录老师每节课所讲的新知识、新见解;
六、着重记录老师介绍的知识规律;
七、着重记录老师讲的、自己正缺乏的知识;
八、着重记录老师讲的实用价值很大的知识。
我国已故着名词学家夏承焘,毕生勤奋读书,而且每读必动笔。在谈到如何做读书笔记时,他依据自己几十年的治学经验,总结了下面三个字:
一是“小”。即用小本子记。夏老的读书笔记用小本子,一事记一张,便于分类、整理。他把自己的笔记命名为《掬沤录》(掬:两手捧;沤:水泡)。因为清代学者章学诚在《章氏遗书》中,曾讲到过做读书笔记的重要,说读书如不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掬沤录》三字即取其意。
二是“少”。“少”是指记得精,每一条都用最少的文字记下来,。但要记得勤,条数要记得多。每个问题可记下许多条。孤立的一小条看不出学问、许多条汇拢来,就会加深对一个方面知识的理解。如此,每有所读,必有所得,累丝成匹,积沙成丘,就能逐渐使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
三是“了”。“了”是说对所说内容要透彻了解。记下一条,都要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仔细咀嚼,然后才落笔。笔和脑并用,使学到的东西在自己的头脑里成为“会发酵”的知识。
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复习
任何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只要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且颇有兴趣的内容,就不错了!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复习要点为:
1.背诵文言文、古诗,能在作文中运用;
2.喜欢大量阅读,能做批注,把握内容梗概;
3.乐于积累名人名言;
4.愿意进行社会调查,发表自己的看法;
5.结合时事,搜集资料,拓展感知;
……
仅供参考!
Ⅶ 初中语文如何做好期末复习
良好习惯和合理规划很重要
仅仅从考试的角度而言,我们要通盘把握此前学习的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这让同学们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还要结合学校的课堂进度。
计划可以周为单位,也可以以几天为单位,要兼顾自己各个学科的水平,掌握好一点的学科,可以适当的压缩时间,而不足的地方则需要多花一点时间。
最好还要把时间分析的具体的章节模块上,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了解的透彻。
要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的网络
好多同学非常用功,却只是一味的刷题。埋头做题,总体是一件好事情,单只埋头做题,问题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题海茫茫,何处是岸?好多同学享受与反复刷简单题的快感,也有好多同学喜欢享受刷难题的痛感。
这都是我们复习的误区。而且这个知识它是有体系的,做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明了知识体系才能有的放矢。做题是为了巩固基础,是为了检查自己知识网络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做题,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补足。
作为阶段性检测的期末考试,难题不会太多,反而是容易题占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一些,可以使我们得到卷面绝大多数的分数,这就很像田忌赛马,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其中的变量的关系。
语文学科复习总体的策略
以上的思路和想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下面我们再说说语文学科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意味着什么?“语修逻文,字词句篇”,这八个有些年头的字,确实概括了我们语文学科静态的知识。而且,语文知识的系统,包括着语音、词及短语、单复句系统、修辞、标点、现代文体、写作、文言等知识系统;
其中小知识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在考卷上会以各种题型的方式呈现。期末复习需熟悉大系统小系统,具体复习时,要有意地将知识点和它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期末语文复习具体策略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哪些策略有利于高效备考呢?按照试卷结构,从基础知识板块、阅读理解板块、作文写作板块进行技巧训练好些。
基础知识部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大家要勤动笔,时常回复习,把大量的知识固化为知识系统。可以把一本复习材料当出发点,全面解决上面的问题,再找几本别的资料来查缺补漏。要反对题海战术,但通过高质量的真题提高"题感"却应当支持。
阅读理解部分
大家先要回归教材,以课文为蓝本,归纳文本类型,总结分析方法,归纳各个题型解法,然后通过适量的真题验证巩固,既提高理解能力也提高做题能力。
古诗文阅读部分
近年针对古诗文的考察,难度也不断增加。但万变不离其宗,阅读古诗文,还是要脚踏实地,回归文本的。大家先要回归教材,熟练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必须精准掌握,毫不含糊。这将会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零散的知识因此而成为系统。
好多同学说文言文难学,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下功夫,功夫不到之时不具备哪里会成为系统?
古诗阅读呢,除了词语的意义,还要把握诗歌情感。这比古文的要求高一些,毕竟诗歌艺术化的倾向更多一点,还有意象,手法等。
作文
期末复习,作文重点在于审题立意和素材积累。要把一学期写过的作文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归类,从总体取一些方法和共同之处,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到心中有谱。
同学们希望好成绩,首先要有好的心态,好的方法。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复习,并且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每日三省吾身。能自主查缺补漏,温故就是知新。
Ⅷ 初中语文怎么复习啊真苦恼!!!!
不要觉得复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做好语文复习,教给你七个字:读、画、查、问、写、练、想。
第一步,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中考考查项目之一。
第二步,画。在阅读课文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求教于老师或同学。
第三步,查。查什么?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词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第四步,问。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复习过程中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题,而且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第五步,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写错,何故?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第六步,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七步,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这七字复习法,写起来很简单,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光说不练白忙活。所以,巧妙运用空余时间,坚持下去,认真复习,成绩好那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