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结构模式是什么意思

语文中结构模式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16 11:21:40

Ⅰ 什么是语文中的结构

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文章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分别为: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一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并不是单一和固定的,而是几种结构并用。

整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时,段落和段落之间可以采用并列平行叙述,也可以采用递进式叙述。

在新媒体写作中,提倡小段落结构,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中段落的完整性,段落叙述中的语言的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很难体现出来。

但不管怎样,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主题明确,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当然语言也要流畅自然。

好的框架就是一篇文章好的形体,是盛放文章灵魂的支架,是撑起文章思想的骨骼,清新有力是必要条件。

Ⅱ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什么是结构结构分为哪几种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Ⅲ 语文阅读中的结构与内容分别指什么

结构是指文章的组成,例如 朱自清的《春》结构是总-分-总。
内容指文章

Ⅳ 语文语法结构:什么叫做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动补

1、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两个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的词组成的短语,其中表示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

2、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后边受动词支配的成分一起组合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3、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的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4、动补短语

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4)语文中结构模式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常见的语文语法结构: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2、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3、主语的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Ⅳ 语文的结构方式有几种

常见的语文的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语文的结构方式是总体中的分体结合构成总体的方式。主要有文字的结构方式、段落的结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方式。段落结构方式是横式和纵式,还有纵横交叉式。文章或段落,有总分总结构(总起,分述,总结)、分总结构(分述,总结)、总分结构(总起,分述)。

小学语文文章都有哪几种结构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方法:说明式语言.叙述式语言.描述式语言.议论式语言.抒情式语言
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表达方式
抒情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写作手法
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Ⅶ 语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结构形式

一、总分式结构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
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千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运用并列式结构
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三,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四,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Ⅷ 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指什么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 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 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Ⅸ 语文 中的 结构技巧有哪些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语言艺术鉴赏(一)语言的风格 1.朴素与绮丽绮丽③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Ⅹ 语文问题: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指什么

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
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
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
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
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
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
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
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
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
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结构模式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5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2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7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7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2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0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8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5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3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8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1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69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