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汉字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呢语文

汉字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呢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6 06:23:52

① 怎样创造数目如此众多的汉字

古人归纳为“六书”,也就是有六种造字的方法——“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这里只能简单介绍几种。

“象形”是字像实物,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如:

雨像下雨的样子;

舟像船的形状;

瓜像瓜蔓下结一只瓜;

豕像一只猪的形状。

此外还有“口”“目”“耳”“山”“田”“水”等等一些字。它们开始也是照着实物的样子,用图画表现出来,后来经过几千年的传写和字体的变化,才演进成了今天这些字的样子。

② 汉字共有多少个 还会增加新字吗

至少一万以上,如果算上古字就太多了。但常用字只有2500个左右,次常用字1000个左右。
新字是会出现的,比如我国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就造了不少新字。将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还会出现少量新字的

③ 文字演变的过程顺序是什么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和草书、简体字。
汉字数量变化:在自然流变过程中,汉字的数量是逐渐增多的,这是因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字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此外,异体字的自然增多也是汉字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汉字读音变化:从1200年时期到2015年,汉字的读音发生过一定的自然流变,如上古时期,有一些复辅音,都从汉语中消失了。此外,在音调方面,也有一些显着的变化。长期以来,汉字一直没有一个规范的注音工具,是其读音自然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字字义变化:从1200时期到2015年,有些汉字的字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汉朝以前,“低”只表示“头向下垂”;汉朝以后,“低”才表示和“高”相反,包括“矮”、“地势低洼”、“声音细小”、“程度差”等意义。

④ 中国汉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简化是主要趋势,但也有繁化的阶段。
简化指的是:
1、线条化、符号化。
2、删去重复的部分。
3、有简单代替复杂。
繁化指的是增加偏旁和增加笔划。主要是在文字发展过程的早期。
循化与讹化
循化指的是规律化。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整个汉字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循,使汉字字体的演变有踪迹可寻。
分化与同化
分化指字的分化和偏旁的分化。字的分化一个字分化为两个字。“母”和“毋”本是一个字,战国时代,有人把“母”中的两点连在一线,成了“毋”字。
同化是两个不同的字,混同为一字。如暴露的“暴”和暴虐的“暴”本是不同的字,后在隶书是混而为一。

一、简化
从总体上说,简化是汉字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主要趋向。简化改变了笔画的造型和写法,为的是要加快书写速度。最初的简化主要是由图形为主转变为以线条为主,但同种字体亦存在着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殷周之古体减为秦篆,秦篆减为汉隶,汉隶减为汉草(章草),汉草减为晋唐之草(今草);汉隶的体势变为楷书,楷书减为行书;宋元以来,又减省楷书,参取行草,变成一种简体(即所谓“破体”“俗体”“小写”)。这都是最显着的减省笔画。而篆与篆,隶与隶,草与草,简体与简体,其中尚有繁简之不同,总而言之,汉字的字体,在数千年中是时时被减省的。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方面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

简体字的大量流行是在唐宋以后。这时期,由于民间文学盛行,刻印技术进步,书籍出版大量增多,简体字也就在民间广为流行。在刘复、李家瑞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一书中就收集到1,600多个简体俗字,但当时的简体字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1909年,清末学者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文章,认为:“最便而最易行者,莫如采用俗体字。”“五四”以后钱玄同先生着文提倡简化字,认为汉字繁难是“学术上、教育上之大障碍”,汉字改革“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他的《简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广泛响应,学界成立了汉字省体委员会,从此简化字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到1936年容庚先生出版《简体字典》,已收简体字4,445个。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陆续确定的简化方法是:采用普遍通行的简体字,用草书楷化加以增补,根据行草书和简体字的偏旁适当类推。经过数年反复酝酿,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编印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化字,笔画数平均减少5画多。
根据王均先生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一书的分析,《汉字简化方案》收入的简化字可分为以下八类:
1.简省原字形体,如“医”作“医”,“疟”作“疟”
2.保持原字轮廓:如“肃”作“肃”, “伞”作“伞”
3.草书楷化:如“专”作“专”,“长”作“长”
4.采用古字体:如“丰”作“丰”,“从”作“从”
5.用符号代替原字的一部分:如“汉”作“汉”,“仅”作“仅”
6.另造新形声字:如“惊”作“惊”,“护”作“护”
7.同音代替:如“裏”作“里”,“几”作“几”
8.其他:如“旧”作“旧”,“灵”作“灵”

二、繁化
汉字的结构会出现繁化的现象,因为有时为了区别、强调字音或字义,会给字形增加一些成分。例如为了区别被“假借”的独体字的各种字义,往往在独体字上加上声符或形符,产生了“形声字”。如“箕”字在古文字阶段就写作“其”,但后来它常被假借作虚词用“他的”的意思。为了区别字义,原先代表“簸箕”意义的“其”,反而要加上一个“竹字头”,写成笔画较多的“箕”。又如“然”,下部有个“火”,本义是“引火点着”“燃烧”,可是又常常被假借作代词“这样、那样”或形容词“对,是的”。这些假借意义甚至比本义更常用,后来用作本义时就再加“火”字旁作“燃”,形符“火”就变得重复了。
繁化使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加。例如,“辟”有多种意义,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它们分别写成“僻”(偏僻)、“避”(躲避)、“辟”(开辟)、“譬”(譬喻)。这样,一个字变成五个字,因为“辟”字自身也仍在使用,如用“复辟”。

三、异体字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和传达汉语的工具。但是,在记录同样的汉语单词时,不同地方或不同的人会因为习惯问题使用一些不同的字。由于是记录同一个词,只是形体不同,因而这些词、字往往都会被社会承认,于是这些字之间就形成了异体的关系。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是从异体繁多演变到字有定形的。甲骨文、金文中异体字就比较多。《甲骨文编》中收“鱼”字二十个,“马”字五十个。《金文编》中收“鱼”字三十九个,“马”字四十四个,而到小篆时就各采用一个。这也可以看作是汉字的简化。

四、古今字
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到《康熙字典》已收汉字47,035个。一个原因是,新字随新事物的产生而产生,旧事物虽已灭亡,但其字却保留下来。另外,造字之初人们常用假借的方法使一字兼有数义,后来为了明确地传达语义,使文字易于辨认和区别,人们就将原先的字加上种种的部件,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新字。例如:“见、现”“受、授”“辟、避、僻”等。新字和原先的那个字在时间上有古今的差别,所以称为古今字。由于新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添加部首产生的,所以可以把这种变化看做汉字的一种繁化。

五、正俗字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字曾被统治阶级利用来进行文化统治。一般说来,在正式的场合下使用的汉字,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都必须是规范的,是官方所认可的,因此这些规范字可以被视为正体。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汉字正体,应算是出现在商代中后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当时又有一些讲求便捷但又被官方承认的字体,它们相对于正体文字,只保留了各自的“区别性特征”。这种字体多是由地位较低的人员书写,例如一般的史官、卜筮人员等。相对正体而言,这些字体比较大众化,可视为俗体。

事实上,在汉字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正体和俗体。小篆是秦朝文字的正体,而隶书就是当时的俗体。楷书作为其后直至今天广泛使用的正体,它是从后期汉隶的俗体,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演变才逐步定形的。正体、俗体的对立统一,彼此的消长转化,可以说是贯穿汉字发展史中的一条相当重要的线索。

⑤ 汉字数量增长与什么有关

汉字数量增长与考查范围有关。

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一样,汉字并没有固定明确的数量,文字都是语言实践的具象化,先有实践后有文字。

汉字的数量取决于考察的范围,是否认可异体字,是否认可繁体简体,是否认可只在古籍中出现的字体,是否认可出土文献中的字体,是否认可周边国家自创的汉字,这些因素都影响汉字的数量。

汉语因为构词多音节化了,现在基本不产生新汉字,特例情况: 比如少数新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命名,汉语必定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汉字符素名,互联网文化不断创新新的概念,随之也会产生新的网络用字。

简介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他语言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⑥ 汉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
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便于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汉字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对于一些笔画过于繁琐的汉字进行了大胆简化,使人人都能识汉字、用汉字,这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在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汉字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像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汉字不断出现,许多汉字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怎样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汉字输入法,如拼音、五笔字型、表形码、自然码等等。汉字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有些人认为汉字过于复杂,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标志,我们不应该抛弃汉字,而是应该发展汉字,完善汉字,让汉字在二十一世纪继续延续下去。

⑦ 如何提高汉字数量

建议多读较古代的文章,如楚辞和汉赋,那时人的文章里有许多难字,本人也在学。

⑧ 有多少个汉写

近十万个

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⑨ 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汉字起源有5种学说: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划,并有一定规律性,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可能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9)汉字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呢语文扩展阅读: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汉语各种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

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阅读全文

与汉字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呢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5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2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7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7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2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0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8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5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3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8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1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69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