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中国教育为什么重语文轻数学

中国教育为什么重语文轻数学

发布时间:2022-08-15 16:32:15

⑴ 谁来谈谈中国教育

目前教育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呢?就中小学来说,教育体制的改革主要在教育内部,即必须对教育内部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机制、教育思想、思维方式等方面彻底地改革。不更新观念,不转变办学思想,墨守陈规,其它硬件改革再好也培养不出大批合格人才,更培养不出跨世纪的拔尖人才。这里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重新认识,对自我重新认识,对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重新认识。

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对教育内部的改革,对教育自身存在的陈规陋习的改革,对传统的不科学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还必须对时间观念重新认识。在此我们就目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及其对策。

一、教育内部人事制度要改革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职员工,特别是农村中学里的教师,大都属于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人才的地域所有制。长此以往,教师孤陋寡闻,知识老化,观念陈旧。

试想这种井底之蛙式的先生又怎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要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谈何容易。

目前这种僵化的人事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大社会化,高信息,决节奏的社会潮流,因此教育系统内部的人事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建议教育主管单位应允许并鼓励教师,特别是那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走出校门,多兼几个学校的课程,对教师的内部流动应予以松绑,让教师们经常进行自然地或有计划地有指导性的优化组合。应该说每个教师都各有其长处与短处,通过经常性的流动与优化组合,知识会越来越充实,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他们在不断地组合中,能学到新东西。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在各种风格的教师指导下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学校领导也必须打破近亲繁殖、地域繁殖的僵化局面。要改变一个领导在同一单位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状况。即使新提拔的领导也不要在原地呆得太久,而应进行异地交流。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下蠹。只有流动,才能有生气,有朝气,有活力,才有比较,有鉴别,才能椎陈出新。

要使领导和教师有效流动制度化,还必须实行聘任制。否则,流动很可能是盲目而无序的。对于聘任制必须实行纵向聘任与横向聘任相结合的方针。

所谓纵向聘任,即是在同一单位内,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教师先对领导进行选聘,领导向教师宣布自己任期内所任单位应达到什么标准,如达不到将受到何种惩罚。中学领导任期最长不超过4年,学校校长在任期一半时应由广大教职员工对其进行初评,如初评结果很差(50%以上人员不满意其工作成绩),应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罢免或提出严重警告,同时如果在任期内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则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建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解聘。如果初评结果很好(60%以上人员对其实绩满意),则应让其继续留任,直至期满。校长任期届满后不由全体教职员工对其进行最后评议。是否继续留任,则视其评议结果而定。

教职工由校长进行聘任,任期应为2~4年。聘任可以视具体情况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教师也可以视情况应聘或拒聘。如被聘中,则应写出目标责任书。教职工在任期内如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校长则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对其解聘。任期届满,教师可以在本校继续应聘,亦可到其他学校应聘。

所谓横向聘任制,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跨学校、跨乡镇、跨市区进行聘任。甲地的领导或教师可到乙地去应聘。乙地的学校也可以到甲地去招聘校长或教师。通过这种立体的、配套的、双方自愿的人事制度改革,可以打破那种从一而终,毫无生气的僵化局面,可以充分调动领导与教师两个积极性。领导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与领导组织工作上。教师也可以把全部精力用于教书育人与教学改革上,用于钻研业务上。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及透明度,学校内部必须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如工会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妇女委员会、学生会、团支部等组织。建立上述组织还有几个好处,即有些校内重大事情,可以通过上述组织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议,力争将失误减到最低限度,使某些重大决策具有代表性,有坚强的群众基础,这完全符合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同时可以避免因人情风、关系网的干扰而使某些决策只代表少数人。

二、教育管理要更新观念大胆改革

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做法习以为常。保守的、封闭的、排他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是创造不出奇迹的。我们必须摒弃那些传统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条条框框,去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符合国情的管理模式。

目前现行的管理模式是:教育主管部门抓学校校长,校氏抓中层领导,中层领导抓教职工,管理学生。这一管理模式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能真正精通一门学科已实属不易了。如果还用老一套方法管理90年代多学科,多门类的新型学校,那只能是误国误民。因此,面对时代的变迁,面对改革大潮的强烈冲击,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学校内部要依靠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要依靠那些骨干教师,放手让他们带头领导、指导本学科的业务,给予他们必要的权利,认真听取并采纳他们对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的建议。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格局。高中、初中、小学同学科的人员要定期相互切磋。校内校外同学科的人员要定期相互交流经验,观摩学习。相关学科要相互通气,取长补短,如语文与外语,数学与理化,历史、地理与政治,生物与化学等,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学科领寻体系。政教处主要精力用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管理,密切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务处把主要精力用于课程的科学排列,组织各种考试、比赛,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负责对外业务联系与接待工作。校长除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外,应把主要精力用于抓学科带头人,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教学改革,检查评比等工作。

学校领导还应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让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创造性的工作上,多研究教学法,多了解一些国内外有关学科和教育学上的新流派、新动向。领导应倡导并支持教师集体研讨教师的教法及学生的学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下应机械地教条地重数量轻质量。

三、要改变打疲劳战的思维模式

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时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就一定能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于是,节假日也不让学生休息,安排早自习、晚自习、午自习等,整天让学生处于高度疲劳状态,而不管效果如何。这种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尊重客观规律,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做法,表面上学生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学习,而实际上由于严重违背他们的意志,违反教育规律,他们只好在那里消极蛋工”。长此下去,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下大力气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又不怕困难地去学习、去研究,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自觉自愿地探索未知领域,不可再闭门读死书了。以往中国学生多次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领先于美国学生,而实际的动手能力却又远远逊色于人家,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本无法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不管不问,而是要求我们向僵化的思维方式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应打破班级界限,按学生的不同兴趣,分别组成各种学习小组,相互接触、磋商、探讨。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寻未知的知识领域。我们可以向学生敞开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让他们打开眼界,开阔视野,认识到未知世界是不可穷尽的。要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与现象。通过上述各种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广泛,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会更加高涨。

四、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现在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知识老化,对于国内外的教改动态,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多年来,在教学法上没有创新,没有飞跃。因此教师必须多学习、多接触当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一些新方法、新动态、新流派,并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地加以应用、创新、归纳、总结,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另外,目前多数学校的教育宗旨在于提高升学率,一切围绕着升学率,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体育、行为规范及文明礼貌的教育。这不利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栋梁之材。例如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只重视语文及数学等主科,而忽视音乐、美术、自然常识等副科。因为学校或更大范围的统一考核只考语文与数学,而对一个教师的评价也主要看这两科的教学成绩,结果其它学科的课时被挤占,其他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副科也就自然不重视了。

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等问题,皆与上述指导思想有关,因此必须摆脱师生为了升学而教与学的不正常局面,集中精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胆进行改革,为振兴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资料:http://www.e.cn/ji_jiao_275/20060323/t20060323_19790.shtml

⑵ 为什么现在的学校,学生对语文没英语和数学那么重视了你们学校是吗

基本全国都是,大概是以为总学没什么用吧,而且考四六级要英语好啊,其实呢,中国话都没学明白,还英语呢...

⑶ 为什么数学在中国教育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

数学学习是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小学算术加减乘等是基本,一生都要用的,小学应用题是学习解决实际应用的方法。这部分全世界都一样,例如任务问题,路程速度等都是现实生活问题。中学的几何代数也是生活常用的,并且几何也锻炼图形分析方法。高中的数学是进一步为大学打基础,如果不上大学可以不学高中数字,但现今大学已经是很普遍的。同时数学还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各国都很重视数学,东欧国家的数学比我国还要重视。

⑷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教育主科是语文、英语、数学

我觉得这么安排很有道理哦,语文并不单单是一门学习语言的学科,它有人文性,语文语文——语言文学,它不仅教导人们怎么写字,怎么用字,在其背后还有我们国家悠久的文化,例如学习文言文,它是历史的一部分,不对当时的历史有所了解,如何才能理解?尤其是《史记》等历史性的古文,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别想弄明白。
以上这段话即是说,语文里已经包含了历史,所以如果把历史再做为主科目就不是必须的了。

再说说英语,国家是处在世界中,要和其他国家打交道就必须对他们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了解他国文化的第一步最好的莫过于学习他们的语言,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被地球上大多数人所掌握,因此,好的英语能力是和外界交流的钥匙。我们国家的历史已经深刻教育我们:不能闭关锁国,要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否则再先进的文化也会变得落后。因此,学习英语不仅是必要而且是迫切的。也因此,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双语制的,一门外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了。

数学应该不用说了吧,没学数学的话,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行,例如买东西,钱都数不清楚的人,怎么参与现在的社会竞争啊。

⑸ 教育改革为什么重语文轻数学

教育改革:“语文”将是未来教育趋势!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⑹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这么重视分数,而不重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自古的传统与同化教育深入人心,中国喜欢吧所有人都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全才。而不是注重个人兴趣倾向分类培养。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发扬者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外国人。外国人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力争做最好的自己,即使技不如人,也要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与见解。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全面的不发展。

⑺ 为什么语文在教育中这么重要

因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好语文可以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浓缩了无数古人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又通过书籍流传下来,学好语文太重要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教育为什么重语文轻数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5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2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7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7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3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2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0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3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8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5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2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3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6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8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1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69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