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京外国语学校在南京市所有中学里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在本部工作的语文科老师工资待遇如何
初中满好的,高中还行,不如初中地位,高中他只收本校学生。听说英语很不错,我们班(南师附中)数一数二的学生去那考试都没有及格!!!学生素质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听说高中没有一个处女,都是被强奸的。当然咯,这个是我们学生之间的传闻,不知道证实了没有。你老大反正自己先做好心理准备,既然到南京来工作了,就要知道南京的学生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乖小孩。南外嘛当然也不例外,既然是才进去滴,还是要识相点,免的被学生弄的下不了台就不好了。上课的时候还是不要废话多少的,什么希望大家好好相处之类的话少说,学生最反感这种东西了!有写调皮的学生点到为止就好了,不然你自己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你自己心里要有杆称,你的工资是学生发的,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得罪他们。不然随便找个理由告到校长那里就不好了。南外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的,既然进去咯,肯定是有点后台滴,所以我劝你,表得罪学生。总得来说哩,就是你自己识相点就好了,不然真弄的难看咯,丢人的是你!
② 柯小凤老师是哪里人
云南人。柯小凤老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省人士。柯小凤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铁杵成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己理解文意,培养了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以及刻苦学习的品格。
③ 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和柯丽华哪个好
摘要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④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课为什么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湖北省黄石市湖北省黄石市英才小学603班艾隽如 在我的记忆中,上过很多的课,印象最深的那堂课要数语文兴趣班的那堂了.记得那是星期五的下午,只听见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便迅速走进教室,等待柯老师的到来.这时,柯老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篮球.咦,明明是语文课,怎么会成体育课呢?平时严肃的老师,今天却是两眼微眯,嘴角还挂着微笑,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正当我迷惑不解时,老师发话了:今天,我们上节活动课.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便沸腾起来.老师接着说: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请十六个同学上来,用最快的时间,使每个人都摸到球.今天我们来看看谁的想法最好,谁最聪明.顿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思索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有的头靠着墙;有的紧锁着眉头……柯老师见了,说:我想了一个办法,下面请十六个同学上来,一个同学拿着球,其他的同学站在两排;把手伸出来,拿球的同学从那边推过来,这样每个人就都摸到了.噢!全班同学恍然大悟.试验一下吧!不知谁叫了一声.这时,柯老师叫上来了十六名同学,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哇!只用三秒钟,真是神速呀!全班同学惊呆了,这时,我们的脑筋豁然开朗了,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点了一名同学,他说:直接把球放在中间,每个人一起摸不就得了吗?这时,另一位同学马上反驳道:如果那样,就一定有同学摸不着.那能不能改进一下呢?柯老师问道.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他们有的说分两边,有的说在里面转一下…
…
还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如安可人说:一位同学站着,一位同学蹲着,站着的往下扔,蹲着向上扔;柯登说:十五名同学围一圈,一个同学在中间,拿着球转一圈.最后,我们把所有的方法都试了一遍,最后柯登的方法最快,只用两秒.
这堂课真有趣,让我在玩中知道了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变得更聪明.你说,这堂课给我的印象有多么的深刻呀!
⑤ 小学语文老师好当吗,需要注意点什么,第一份工作有点慌
总的来说
很简单 有趣就够了
很困难 有趣背后都是功课 枯燥无味的功课
知道段子手为啥那么吃香吗 没别的不走寻常路啊 怎么神经怎么来
现在的熊孩子 见识比我们小时候多的多 所以传统方法 讲的他欢喜 讲的他心动 是一门有些困难的事 咱们需要在传统基础上加点创意 加点包袱 加点段子
这对老师功力相对深一点
手机先码到这 到时候更 想看的先赞个呗
----------------------------------------------------------------------------------------------------------------------------------------
抱歉 这么迟才来更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无非是字词积累 课本知识
应试考试就是字词 造句 阅读 作文
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这套做法
小学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看通话故事 成语新编
早熟一点的姑娘们捧着郭敬明之流的青春疼痛文学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正正方方的字词排列组合
个人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事
1不太懂跟孩子相处
孩子是最怕无趣的老师
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 没有心机 什么都情绪都直接了当的挂在脸上
喜欢就是喜欢 不爱就是不爱
每一堂课讲出心意 讲出特色 多准备有意思的环节
如果不能保证每一堂课 至少一周有一节课带给他们惊喜
曾经有篇作文要写 我的老师
我就把几节课划分成几段几段的时间
让孩子们自己备课 自己站在讲台当做老师 我坐在座位上 看着他们说
意淫的东西没有真实感 无非都是那套园丁什么什么 巴拉巴拉
我想让孩子们真正站在讲台 感受什么是老师 怎样面对学生
让后感同身受的体会老师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
虽然粗略 但是算是有感受吧
2 吸引达到教学目的
吸引 两个字挺喜欢的
但是虽然孔子说有教无类
但是有教无类的定义是每个孩子有读书的权力
他另一句话是中人以上 可以与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与上也
意思是每个孩子才智有高低 中等以上的就讲中等以上的东西
中等以下的 你讲中等以上的他也听不懂
当然基础知识尽量讲的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
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
达到教学目的手法很多
但是我个人觉得引导他们到自己想学的地步是最好的
个人愚见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⑥ 小学语文有哪些名师啊
: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 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 上海特级教徐善俊 特级教师支玉恒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着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着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着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着,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着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着,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着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着<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着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着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着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着。
盛新凤,女,1970年生。着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着《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着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⑦ 请问谁有南京夫子庙柯老师作文班的电话
睁开朦朦胧胧的眼睛,回忆着昨晚做的那场梦,眼睛不知不觉就湿润了,儿时的那片天空,现在又在何方?一切都那么熟悉,然而一切又都那么陌生。
记得小时候,有一场梦,我做了好多次。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出门打工了,我在奶奶身边,常年见不到他们,暑假的时候,我才能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和他们好好玩一个暑假。开心过了,便是伤心,等到回家的那时候,眼泪总是挂在我那张幼稚的脸颊。
在家里,我常常做一个梦,而那场梦,我做了不下10次,什么都是一样的。在梦里,我总是可以见到爸爸妈妈,我每次都梦到我又回到了他们所在的城市,我陪他们玩了一天,然后晚上妈妈包饺子,一家人吃完饭,睡觉。这场梦就是这样子,单纯,天真,只是儿时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对爸爸妈妈的牵挂。然而那个时候,我却无能为力改变那一切,我所记得,每次做梦,谁喊我我都不会醒,我单纯的以为,我在梦里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在现实中,我只能整日没完没了的上学,即便我醒了,我也还是快速入睡,寻找刚刚的那片记忆,再次醒来,发现其实这从头至尾都只是梦,眼泪也就不自觉的掉落。
儿时,对爸爸妈妈的爱,原来还在潜藏,并不是埋葬。昨晚,我有做了个那场梦,一模一样的情景,那么熟悉,那么单纯,那么天真,我梦到我回到小时候了,那个时候,我什么都没有,只有单纯,只有天真,只有思念,只有牵挂。或许吧,人生这场梦就是一场一场的梦连起来,其实,人生也好假,就像梦一样,可以任意改变,儿时的那片天空,已经不在了,虽然我做了和那时一模一样的梦境,可是,单纯的,天真的我已经不在,所以,这一切又都显得那么无力那么虚假。
梦醒梦去,人生这场梦,是好梦还是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