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白石小时候画虾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齐白石是一个比较谨慎,比较抠门有点儿老顽固的人。 具体从画虾看。。。呵呵要是你写作文的话,可以说他善于观察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心灵纯洁吧。
2. 齐白石画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实践决定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62岁时齐白石开始对虾写生,他在画案上放一盆活虾,在院子小池里养了虾,以观察虾的形状、水中游动的姿态,按照本来面貌画虾”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身加上了重重的一点浓墨,表现了虾的重量和虾头前端的坚硬。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8条减为6条等。1934年,齐白石71岁时完成了画虾的最后改造:后腿由6对减为5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充分的证明了这一哲理。
3. 求高手齐白石的《虾》赏析
齐白石的《虾》赏析:
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物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
齐白石曾无奈地说:“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78岁题画虾)”,诚然,认为齐白石只会画虾是外行家言,就像提起徐悲鸿是画马的,黄胄是画驴的一样可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齐白石的虾确实画的好,人们喜闻乐见,亦是事实。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3)二年级语文画虾讲齐白石什么品质扩展阅读:
《虾》创作背景:
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虾,齐白石不光画得多,而且是他的“发明”,他的“专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齐白石画虾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画虾,十两一只。”懂艺术的人都说:“润格不高,值!值!”求画者多不讨价还价,交钱取画,各有所得。
这一天,偏有一个光头猴腮的乖巧顾主,拿了35两银子去向齐白石购画,心想,这老儿必画四只,岂不赚他半只?心中得意洋洋敲开了齐家大门。齐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银子,要光头顾主次日取画。
第二天,光头顾主来到齐家,打开画卷一看,画面上只有三只小虾米,虾不大,却也活蹦欢跳神气活现。光头心想,我那五两银子不能白给,望着齐白石正要发作,齐白石指指画,让他再细细看看。
光头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两株水草之间露出一只虾尾巴,那虾头正扎进水中觅食呢!光头顾主自无话说,嘿嘿笑笑,抱着画走了。
《虾》作者简介: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4. 齐白石画虾的故事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虾草,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这时他的虾画得很像,但墨色缺少变化,眼睛虽然画的逼真但是却缺少半透明的质感。
再以后,齐白石在观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下。更于笔墨变化上增加变化,使虾体有了透明感。再以后,白石老人的用水功夫更是臻妙,他画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好像真的生活在水中,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这就是白石老人画虾的创造性。
5. 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道理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以及细心才能成事。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齐白石经常观摩虾的体态和行为特征,这为他积累丰富的作画素材以及作画经验。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2、细心才能成事:
齐白石的虾图之所有能够成名,源自他的细心以及细致。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5)二年级语文画虾讲齐白石什么品质扩展阅读:
齐白石从20多岁的时候开始自学画画,在37岁的时候拜师湖南名画家学习国画,虽然齐白石起步晚,比不得那些从小就开始画画的人,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勤奋。
齐白石从开始画画就保持着每日作画的习惯,一坚持就是70年的时间,期间除非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一般都会画上几幅,这个好习惯是齐白石能够快速追赶其他画家的一个基石。
陈师曾指点齐白石画画要创新,不要再去临摹古人,而是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齐白石听后大受启发,于是就开始画虾。虾贯穿了齐白石童年整个生活,他家住湖南,依山傍水,虾蟹资源丰富,小时候经常去抓虾的经历让齐白石非常的怀念。
而在58岁的时候,他决定要画虾,在60岁的时候就有所小成,但是这个时候的齐白石依然不满意,认为自己的火候还差得远,终于在70岁的时候达到了入化境界。
6. 学习了齐白石画虾一文,齐白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着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7. 《齐白石画虾》这篇短文中看出齐白石是个怎样的人
认真,严格要求,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怕吃苦,艺术上求真。
8. 齐白石的虾表达了什么
齐白石画虾,腹部也是五节,但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简练到五条。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强。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齐白石九十岁后画虾,就去掉虾须了。
齐白石画虾是高度的提炼,既实又美,是前人没有的,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9. 齐白石画的虾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活美好!这是人人想往的生活.但如何得到美好生活,这又是人人的一道十分关注的问题.
我学过绘画,也取得可喜的成绩,我画的画还有不少人所爱呢.赠送给他人有二`三百幅.画籍画册有二`三十本.说说这些微不足道的一些事,是想告诉大家,大师齐白石画家生活美好,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我学画同时也学习了他的精神,从中受益很大...
齐白石是现代的一位大画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成功,
他所拥有美好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这因我爱国画,也有十多年来的习画历史,接触名人趣事机会也多一点,说实在我也十分关心名人故事.就拿大师的一幅水墨虾画来说吧,他画虾之妙,大可以说前无古人,据老画家们说:从各种画册中看到古代画家的虾蟹之内的绘画,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凡是见过这幅画的人,都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大师齐白石的,这一幅虾画,只画有十那只虾,却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一只只维妙维肖活泼得有趣,也还由于:这些虾的布局是异常生动的,在素朴中体现了深厚,很耐看,很经得人寻味.
有这样美好的声誉,有这等高的威望.有这种美好的生活
.有这样高寿.真是人皆羡慕.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年,到了七十岁时才赶上了古人的水平.但从未满足,继续发扬笔耕精华,进而踏入了更高的境界.这虾画里的虾,个个均有特色,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法变化,写照传神已经到达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齐白石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爱上虾了,而且,有极大的兴趣和异常强烈的画虾情趣.他一生去追求务实精神让人敬佩.他有一首画虾诗写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可见他画虾的热爱非比一般.凡见过这幅虾画的人,都能很自然地理解:画面仅仅十那只虾,有洁白的虾,有较黑的虾,有的向前游的,有的向后退的,更有的虾正在嬉戏和在觅食,特别是虾的头壳一团黑色的脏腑,都很鲜明,这表明了它们的生命力异常旺盛.仿佛个个都是活蹦活跳的虾.虽然画面上并没有出现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已经有了.大师真是费尽心机,真个是多彩多姿!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真了不起!
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一下,如果画面的虾,都是正在向前游,或者一律向后退的,总是一个模样儿,那么,齐白石这位大师艺术魅力就没有现在这样深厚了.因此,大师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上面的一个道理,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后面一个道理,也许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普遍了.齐白石的虾画,虾如果减到只有几只的话,那几只,也总是神态各异,极少重复.这些,都足以说明后面的一个道理.
如果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为什么有些诗,寥寥数语,就那么世代脍炙人口?有些短文,篇幅极少,却那么震撼人心?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奥妙之处,不就是由于它们在朴实中 寄托了深厚,在单纯中体现了丰富;如果是诗`文,又总是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结合着的缘故吗!
再想一想,人生道路上能否抓住机遇,做一番事业,不也是这个理吗?有的抓住貌似很平凡的`单纯的机遇,用牢固的信念
,去经营,去发展,去壮大,变成光辉灿烂的了,有的抓住人们瞧不起的机遇中成长,也能变得丰富多彩的了.
总之,美好生活,要付出辛勤劳动,要面对现实,要做深入浅出的观察,细致的分析.而且,更重要的要悟出: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的道理.才有可能在实现生活中有:"在朴实中 寄托了深厚,在单纯中体现了丰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