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语文中动词的分类
如果你问的是英语动词,我答不了。若问的是汉语,我回答如下:
一般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帮助、进行、停止……
大概就是你所说的“实义动词”吧。
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害怕、希望……
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生长、死亡、消失……
判断动词:表示判断。是(有时“就是”“正是”等也可以)
英语里叫它“系动词”吧?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意愿、心要。能(够)、会、肯、可(以)、愿(意)、敢、要、应(当)、应该……
英语里叫它“助动词”吗?
使令动词:表示命令或禁止。使、叫、让、令、命令、禁止……
是不是你说“使役动词”?
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下(来)、上去、下去、出(来)、回(去)、进来、起来、过去……
它们也有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例:我要走下去。(是趋向动词) 我下去一回。(不是趋向动词,是动作行为的动词)
二、
它们都是动词,“要”是能愿动词;“注意”应该是心理动词。在语法界,有两种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一种把能愿动词和它后面的那个动词合称“联合谓语”,另一种是让能愿动词“要”作其后动词的状语。
② 语文的名词动词副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名词: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一、名词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1、动词来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动词来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程度副词。
3、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三、副词
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等。
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等。
(2)语文动词哪个扩展阅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1、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
2、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③ 语文上动词.名词.动名词怎么区分
首先要明确的是,语文中没有动名词,动名词是英语中的。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如:风、雨、雷、电、猫、狗、鸡、人……
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区别(看后面是否有名词作宾语)
如:打太极拳(“打”是动词,因为有名词“太极拳”作为它的动作对象)
不及物动词(和英语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区别基本相同)就是后面不能加宾语的动词
如:打架(后面不能再加名词作宾语,所以为不及物动词)
④ 语文里什么是动词
语文里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叫动词。
有的动词表示动作;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有的动词表示表示存在、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动词在作品中运用得当,能体现事物的立体感。
语文里动词介绍:
1、消失:汉语词语,拼音xiāo shī,是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反义词为出现、呈现、展现,近义词为消散、消逝。
2、喜欢:喜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爱,一指愉快、高兴;二指喜爱,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喜欢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包含欣赏、仰慕、钦佩、倾心爱慕、爱、崇拜。
3、厌恶:厌恶是一种反感的情绪。不仅味觉、嗅觉、触觉或者想象、耳闻、目睹会导致厌恶感,人的外表、行为甚至思想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⑤ 语文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各要10个
动词:走、跳、拿、吃、打、写、告诉、检举、知道、抱。
形容词:美丽、可爱、白色的、长的、蓝色的、胖、瘦、高大、雄伟、大。
名词:桌子、黑板、包、笔、眼镜、团徽、头发、手指、卷纸、帽子。
副词:总是、极其、特别、十分、很、只、只是、通常、都、全。
⑥ 语文的动词是什么,语文动词的意思
1.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
2.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⑦ 语文动词
踢、打、跑、跳、爬、 坐、立、蹲、看、擦、写、骂、扫、瞧、敲、撬、拿、扶、趴、说、滚、放、捞、拍、眺、挑、睁
回来、下去、起立、游泳
⑧ 语文里面动词前面是用哪个的
“人们的安排”这句中“安排”是个名词.词语的词性不是唯一的,要根据语境来感觉
⑨ 语文有几种词动词,形容词,还有什么词
语文有1种动词、形容词,还有以下词性: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
代词:代替人和事物的分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助词: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感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短语结构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名词前头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是状语。
动宾短语: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动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主谓短语:由表示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表示被陈述物件的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⑩ 语文动词大全
动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注视,提起,倾听,快走。
动词(英文:Verb,简称: v.)是一类词性,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在英语中,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在英语里,动词还有时态、人称的变化。
按照动词的意义可以分为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
实义动词是具体地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中有一类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示例:表示动作行为:说(say)、看(see)、走(walk)、听(listen)、笑(laugh)、拿(take)、飞翔(fly)、跑(run)、吃(eat)、唱(sing)、喝(drink)、敲(knock)、坐(sit)、吆喝(yell)、盯(stare)、踢(kick)、闻(smell)、摸、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心理活动:想、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觉得、思考。
表示存在、发展、变化、消失:在、死、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存在、消灭。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