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语文12册的古诗3首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701~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
生平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古代文史名着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10年内,漫游了长江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 ,作为文学侍从之臣 ,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 不满两年 ,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 ,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卒。
文学创作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赠汪伦 》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 。《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怳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上阳台》墨迹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 ,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 ,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 》、《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 》、《 早发白帝城 》、《 赠汪伦 》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 , 说明他能写律诗 ,只是不爱多写 。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着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着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
李白还有若干词作。《尊前集》着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着录7首。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 ,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当时配乐演唱。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本集和校注版本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着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着《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着《李白研究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着《李白诗文系年 》、《 李白诗论丛 》,王运熙等着《 李白研究 》等。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② 李白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诗都有哪些
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
③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这首诗出自李白的《夜宿山寺》。
原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李白对什么小学语文扩展阅读: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这首诗正是这样。诗人将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对山寺楼层之高进行艺术的描绘,使之显得壮丽而神奇,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首句“危楼高百尺”,起笔突兀峭拔,这座山寺巍然挺立,耸入云表,“高百尺”只是一个不确指的数字,同“千仞”、“万丈”,是文学作品夸张的写法。
第二句“手可摘星辰”,熔想象和夸张于一炉,极力渲染寺楼的高峻。危楼耸立天际,上万颗明亮的星星挂在窗外,诗人夜宿楼头,一伸手好象就可以摘到星星
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没有接着再去直接描绘山寺之高,而是展开想象,这两句虽是假想之境,推导之词,却写得逼真,自然无邪。
④ 小学语文部编版李白的诗有哪些
李白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他有很多的诗歌都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中,由《静夜思》还有《将进酒》等等
⑤ 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李白的诗歌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登鹳雀楼》
⑥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目录[隐藏]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编辑本段]注解
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 惊:惊吓。
宿:住,过夜。 危:高高的样子。
[编辑本段]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编辑本段]赏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编辑本段]另外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说这首诗是李白在湖北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全文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名是《夜宿山寺》。
还可以搜到略有不同的一种资料,说是李白在湖北黄梅县所写,诗句是:
夜宿峰顶寺。
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诗题目为《题峰顶寺》[1]。
但是,在绵阳也有一种说法,说这首诗名为《上楼诗》,是李白在绵阳所作,年少时上越王楼所作。依据有两个:
一是2005年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编印的《李白蜀中诗选》。该书选编了李白在蜀中创作的诗、赋、续句、题句共38篇(包括《萤火》、《即景》、《上楼诗》等),以及李白出蜀之后所写的关于蜀中风光名胜的诗、赋3篇,并附录了有关考证文章4篇。该书有三个特点:二是经过多方考证和李白故里历代流传并保存的李白少作手抄本映证,认定李白少作《上楼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实为李白上绵州越王楼诗;而李白在蕲州黄梅县所作《题峰顶寺》头两句应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二是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撰写的《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李白诗歌《夜宿山寺》的内容,应为李白少年诗作《上楼诗》的内容,而《上楼诗》实为李白上绵州越王楼诗。李白中年在蕲州黄梅县所作《题峰顶寺》来源于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等出版物中的李白《夜宿山寺》存在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不合情理等问题,应予纠正,还李白《上楼诗》和《题峰顶寺》的本来面目。 (共4页)
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
参考资料:
题峰顶寺原文及讲解
开放分类:
李白诗词
⑦ 小学李白古诗50首
小学李白古诗50首有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
一、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三、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四、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五、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释义: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⑧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李白写的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