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人教版就是部编版吗
新人教版不是部编版。
(一)编写单位不同。
部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全国通用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
(二)部编版古诗文的比重增加。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由从原来的69篇变成现在124篇,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也增加了一倍。
(三)部编版增加了课外阅读书目。
在部编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初中阶段名着阅读已经是必考的书目,小学教材里面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书目。并且课外阅读都有指定书目。
(四)部编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
部编版的教材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升,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部编版教材更加“现代性”。
部编版的教材在选取课文、习题设计和课后练习作业等方面都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气息。
2. 为什么现在中小学生的教科书大多是部编版,而不是人教版了呢
因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材管理,指导监督市、县和学校课程教材工作。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制定基本制度规范,组织制定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指导和审核,组织编写国家统编教材,指导监督各省(区、市)教材管理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材管理,指导监督市、县和学校课程教材工作。组织好国家课程教材的选用、使用工作,确保全面有效实施。负责地方课程教材规划、开发、审核和管理。组织开展教学指导、骨干培训、监测反馈等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审核、出版、管理、研究队伍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2)初中语文教材为什么实行部编版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材的相关要求规定:
1、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既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准确阐述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内容选择科学适当,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类别、覆盖广度、难易程度等,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
2、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
3、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结构设计合理,不同学段内容衔接贯通,各学科内容协调配合。选文篇目内容积极向上、导向正确,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语言文字规范,插图质量高,图文配合得当,可读性强。
3. 温儒敏教授: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
教材局审查教材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统编教材”出现的原因:
重点对教材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等进行把关。
1.根据学科性质、任务和学生年龄特点,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法治意识、生态文明等教育,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传承人类文明精华,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思想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成果。
3.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国际视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次,现行教材在编写、使用中,也出现了问题。温儒敏教授在介绍背景时,这么说:
这是中央的决定。早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就是教材主要由几个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加上当时编制的时间紧,评审的机制也不健全,出版社生怕不通过,编得比较仓促,这都影响到教材质量。社会上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某些媒体也拿教材炒作,这也引起中央的注意。鉴于上述情况,又特别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4. 部编版和人教版有什么区别
部编版和人教版区别有以下这些
1、编写单位不同,部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全国通用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
2、部编版古诗文的比重增加,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由从原来的69篇变成现在124篇,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也增加了一倍。
3、在部编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初中阶段名着阅读已经是必考的书目,小学教材里面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书目。并且课外阅读都有指定书目。
4、部编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部编版的教材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升,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
5、部编版教材更加现代性,部编版的教材在选取课文、习题设计和课后练习作业等方面都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气息。
5. 人教版为什么叫部编版
人教版不叫部编版。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出版。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小学初始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启用教育部统编教材。
6. 初中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
二、部编版语文课文有哪些变化
1. 课文数量减少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总体来说是有所减少的。
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课外阅读、名着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又有所加强的用意。
2. 传统文化篇目增加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这次新教材的更换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而尚未沉淀的“时文”则相对减少。
3. 体裁更加多样
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4. 更加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
部编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与此同时,这次部编版的编写,对某些课文同样也是做了改动的。凡是改动过的,都在注解中说明。对某些原作做少量必要的改动,并非显示编者“高明”,主要是为了适合教学的需要,另外,对原作某些显然不规范的词句(不是指文学性的表达),也会改动。
三、“部编版”语文教材预示着什么
1. 更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部编版教材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着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2. 更加注重体现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点
在此之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3. 更加注重激发兴趣和拓展阅读
部编版教材的“名着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示范读书方法为主,每次重点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4.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
此次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文言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比例大幅增加,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部编版教材均有收录。
这在侧面上反应了传统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新初一、甚至新初三的考生都应该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变化趋势,加强文言文、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
7. 初中语文教材是统一的吗
国家初中语文教材是由国家统一编制和发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