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小学语文书尺寸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书尺寸是:184mmx130mm。
课本一般一共两种规格:一是宽15厘米,高20.5厘米,二是宽21厘米,高30厘米。根据这个吃尺寸购买即可。
从纸张大小来说,初中的也是32开本,和你小学课本一样大。高中现在都是大16开也就是说比你的作文本还大一点。要是问占空间多大,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格式,占用的空间就不同。
一、遵循课标折射教材
每册内容都尽可能在各种版本教材交错的知识点上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并尽量同步,这种折射教材、贴近课本、走向学生的编排形式,一方面便于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精选范例引导参与
每册书在范例的选择上不仅注意典型性特征,更注意到问题之间循序渐进的演变,在思路的阐释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总结、提炼,更注意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这样的编写意图着眼于学生能尽快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小多少
链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
为帮助学生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方便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同时帮助教师们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教学
㈢ 小学语文书尺寸是多少
1、小学语文课本一般一共两种规格:一是宽15厘米,高20.5厘米,二是宽21厘米,高30厘米。根据这个吃尺寸购买即可。
2、带着课本购买是不会错的。
3、一般的都是固定尺寸,卖书皮的人会告诉什么样的课本选择什么尺寸的书皮。
4、最好是自己动手制作书皮,比较有成就感,还环保,节约资源。
㈣ 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小(大大小小) 高矮(&n...
高高矮矮 深深浅浅 粗粗细细 红红绿绿 高高兴兴 长长短短 说说笑笑 快快乐乐 |
㈤ 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画图练习题
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物体多少大小长短厚薄轻重:
一、明确概念:明确概念是比较物体多少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的先决条件,只有掌握了这些概念才能正确认识到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并最强表达。
1、多少-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2、大小-是指物体在相对稳定时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或者说是物体某一种长度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时称大;而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时称小。
3、长短-指物体两端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4、厚薄-指物体上下面之间距离的大小
5、轻重-是形容物体质量的,或者说物体力量上的大与小
二、要求:
1、认识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等,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进行比较来获得,这样不仅能准确的掌握这些量的概念,而且还能认识到这些概念具有的相对性质。
2、认识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一般在两个物体之间进行比较。要求掌握准确的词语并能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能按要求取出相应量的物体。
3、用目测、运动觉和触摸觉来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轻重。可先在两物体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在两个以上物体之间进行比较,要求知道大、小、长、短、厚、薄、轻、重等都是相对的。
三、方法:
1、目测:就是用眼睛观察比较,来断定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等。最初要用重叠法和并放法来对物体进行实际的比较,如用折叠法比较;用并放法比较。这两种方法是通过观察进行比较的,但是物体的摆放形式对观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应先以目测量差别较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厚薄等。然后逐渐缩小其物体间量的差异,发展目测力,提高确定量度大小的准确性。
2、寻找法、游戏法(运用运动觉和触觉):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对物体的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不同长短的小棒若干,引导每次从中取出最长的,一直取到最后,再把这些小棒按着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分给不同厚薄的木板、塑料板、纸板,不同粗细的木棒等,按从厚到薄,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看谁排得快又对以及通过举一举、摸一摸、收一收、摆一摆、找一找等活动来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对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认识,发展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㈥ 课文巜大小多少》
《大小多少》原文: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描。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一边多,一边小。一堆杏子一个桃。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 了铺垫。
㈦ 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小多少说课稿
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4-09-26 编辑:1041 手机版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 “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四、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 “近”、“有”和“无”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胶片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六、说教后反思
认真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㈧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笔、毛巾、统计表、一次性餐盘。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出示大小两个桔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 师:这两个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结:这两个桔子的大小、高矮不一样?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盘桔子。 师:这两盘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你来猜猜大橘子有多少个? 师:小橘子有多少个?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桔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盘桔子(jy135幼儿教育 )的数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数好后,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上) 师:谁来数数这盘小桔子有多少个?(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数) 师:你用的什么方法数的?(一个一个)有没有谁有更快的方法? 师:你用的是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数数。我们数了几次数好的,(6次)有没有谁能更快数好? 师:你用的是几个几个数?(3个)我们也来数数。输了几次数好的?(4次)比刚才快了?还有更快的吗?(4个4个数) 师:老师还有更快的方法(6,12)我数了几次就数好了啊?(2次)比你们都快吧。 师:刚才我们用2个2个,3个3个,4个4个,还有6个6个数的方法数出小桔子有12个,可能还有其他数的方法,回去我们再试试。 4、讨论:为什么大小相同的两个盘子,小桔子装的多,大桔子装的少? 师小结:同样大小的盘子,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 二、猜测大小橘子的瓤数。 师:桔子皮里有什么?(桔瓤)那大桔子和小桔子的桔瓤一样多吗?请你猜一猜?(记录在统计表上) 三、验证大小桔子的瓤数。 师:想不想来试一试,喜欢大桔子的就拿大桔子,喜欢小桔子的就拿小桔子,桔子老师洗干净了,小手用小毛巾擦干净,剥下来的皮放哪儿?(中间的空盘子里) 师:你剥的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有几片桔瓤?你是怎么数的?(教室记录在统计表上) (1、一片一片数;2、围圈数:先找好第一片一个手指固定好,然后围圈一片一片数,数过的要数吗?3、分成两半数4、边吃边数) 师:老师还有一个方法肯定是你们喜欢的?(教师边吃边数)什么方法?边吃边数,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大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有几片?小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呢? 师小结:桔子里桔瓤的数量与桔子的大小没有关系,有可能大桔子里的桔瓤少,也有可能小桔子的桔瓤多。 师:现在,我们和班级里其他朋友一起去边吃边数吧。部编语文一年级 大小多少 教学设计部编语文一年级 大小多少 教学设计
㈨ 新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学习“犭、鸟”2个偏旁和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获得对大小、多少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书写。
2.朗读书写,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㈩ 小学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第十页的答案什么高,什么矮。什么长,什么短
太阳高,
影子矮.
白天长,
黑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