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教材收录了那几篇余秋雨的文章
道士塔
都江堰
信客
不知道你要的哪个?
2.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着《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着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现在还担任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其中,《信客》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教科书。2010年,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3. 《都江堰》选自余秋雨的哪部散文集
《文化苦旅》
中国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文化散文代表作
4. 余秋雨作品有哪些进入教科书
貌似《文化苦旅》中的《都江堰》、《莫高窟》。
《千年一叹》中的游记也很不错
还有的像一些《山居秋暝》都很好呀!
5. 都江堰出自哪一本书
收录于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第四篇,作者:余秋雨。
作品节选: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作者兴趣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
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6. 余秋雨是谁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着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国庆节快乐!
7. 余秋雨是哪一年写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2014年4月收录于《文化苦旅》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出自都江堰和青城山这两个地方。
1、拜水都江堰,说的是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曾在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2、问道青城山 ,说的是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天师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
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