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次和老师怎么沟通
一、重视第一次家长会。一般新生入校不久,学校就会组织第一次家长会,为的是给教师和家长建立一个初步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次家长会上,新班主任一般会简单的介绍自己和班级的情况,这个家长会你一定不能缺席,通过这个家长会,你会对老师气质风格有一个总体的评价,等今后具体打交道时会把握好分寸。 2 二、主动和老师联系。发现孩子成绩或其它方面有问题,你可以主动和老师联系。如果电话不方便。可以约定老师在他(她)工作不忙的情况去学校办公室里面谈,谈话时,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简单讲给老师,不要过多的倾诉自己的不满和怨愤,多听听老师给你的建议。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学校都会召开学生家长会,散会后,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再多和老师聊几句,千万不要因为等老师谈话的家长多就放弃机会,因为为了开好家长会,班主任一定进行了大量准备,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但限于时间,很多话不能全部说出。抓住这个时机和老师交流,你会对孩子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② 和语文老师沟通的内容怎么写
首先对家长和语文老师沟通的内容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对家长和语文老师沟通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对家长和语文老师沟通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问以下问题:
老师,孩子的课堂作业,写得工整吗?
老师,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小动作多?爱讲话,违反课堂纪律?
老师,孩子在学校写作业速度快吗?
老师,我们家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是不是相对其他同学,能力差一些,该怎么补?
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写作上,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和老师沟通技巧
家长不要怕和老师沟通,也不要总是问老师,这个该怎么办,那个该怎么解决,沟通是双方一起想办法,这才有效率。
所以沟通的原则不是相互指责,老师指责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长抱怨老师,教学能力有限。在家校沟通上,老师和家长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家长就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要真诚一些,愿意配合学校辅导好孩子的学习。
③ 跟初中老师沟通的技巧
尊重及肯定
好家长必会尊重老师的专业与经验,肯定老师的心血及付出。教师是一分专业,有其专业自主权,不容随便侵犯、干预。
老师要怎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在。而且以老师面对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学校,以及那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来说,较父母来得理性与客观。至于老师一个人要掌握那么多可能产生的许多状况,真需“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那分精神与身体上的辛苦,是难以形容、令人感动的。况且学生是活的,更难掌握。身为老师,本已不求高官厚禄,却希望得到一分尊重及肯定。所以,好家长会为了子女而以身作则,尊重教师的专业,肯定老师的付出。
沟通不要长篇大论
有时候开完家长会,不少家长都想好不容易见到老师了,想跟老师聊聊孩子。可有的家长总是缠着老师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还说不到重点
。一次,就有一个家长跟老师说了半天,老师问:“您想要我做什么呢?”既耽误了老师和大家的时间,到最后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说实在话,每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跟老师交流,一方面是引起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另外一个方面要把问题聚焦在学习上,这样才会有效果。
2与老师沟通的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
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我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能额外多关照下自己的孩子。比如每天做早操,站在后排孩子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不受老师喜欢,误认为老师不公平。
实际上老师的每项工作都是经过思考的:个子矮一点会安排到前面,以免挡着后面的小朋友;动作标准的孩子安排在前面能给后面的孩子做示范。
父母爱子心切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长们过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会给老师增添压力,还会干扰老师的正常工作。
单独打电话或者单独找老师面谈
初中家长会后,我找老师,再也不在家长会前后人多的时候了。一是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老师当众“赤裸裸”的表述让我有时候脸上挂不住;二是因为人太多,并不能深入就女儿个性化的问题跟老师交换意见。
④ 与老师沟通时你应该怎么做
1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1.约定会面时间
作为老师,没有什么比在上课前、放学后或课间时间遇到家长开即兴会议更糟糕的了。尽量尊重教师有限的时间,不要忽然间出现,老师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时间充分解决你的问题。
2.学会用各种方式沟通
包括面谈,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电子邮件往来等,以达到经常与老师沟通的目的。
3.愿意承担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师们可能已经对现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说实话,一些老师对在满满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会感到非常具有挑战性。你需要确保老师知道你愿意配合他们的工作,并在家庭里支持他们。
4.与老师成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师应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你可以尝试通过一些非正式的聊天来建立关系。时不时的给老师带杯咖啡。在教室里做志愿者或主动提出在家里帮助做一些项目。如果你每次见孩子老师的时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语攻击,老师会开始躲着你或对你有所防备。请别忘了,你与老师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你的孩子。
2与老师沟通注意事项
一、与老师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的态度要主动,联系要适时适度。
有些父母误以为主动联系老师会打搅老师的工作、生活,怕老师不欢迎。其实父母主动联系老师会给老师带来便利,因为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一个个去家访要很多时间,家长主动到来,可以了解很多重要信息,可以交流商讨教育方式,这是家长老师都乐意的事。
联系要经常,不要等到问题成堆或者问题严重再被迫去学校。
联系要适时适度,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更要尊重老师的意见。联系太频繁没有必要,间隔太久,达不到效果。
二、与老师沟通要理性和明智
当老师反映孩子问题时,父母态度要冷静。孩子在学校难免犯错,老师通报给家长,让家长在家里注意纠正。家长如果当场责骂孩子,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使孩子怨恨学校和老师。
对老师的看法,家长要做细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当然,老师也是人,老师也会有看错的地方。家长不必惟命是从,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设法让老师意识到他的错误。
孩子有时为了逃避处罚而传递错误信息,家长就更应该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当沟通渠道畅通,才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的小聪明也不会耍了。
⑤ 怎样跟老师沟通的技巧
1、主动接触、经常联系
既然亲师双方都期许对方能主动及经常联系,那么“求人不如求已”,好家长就应该主动与老师接触,经常与老师联络。每周至少在联络簿上沟通一次,每月至少一至两次与老师电话或面对面沟通一次。好家长会主动向老师报告孩子在家的情况,也定期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各种状况。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而且,家长如此关心子女,会令老师感动,也令子女知所警惕,不敢轻举妄动。
2、尊重及肯定
好家长必会尊重老师的专业与经验,肯定老师的心血及付出。教师是一分专业,有其专业自主权,不容随便侵犯、干预。老师要怎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在。而且以老师面对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学校,以及那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来说,较父母来得理性与客观。至于老师一个人要掌握那么多可能产生的许多状况,真需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那分精神与身体上的辛苦,是难以形容、令人感动的。况且学生是活的,更难掌握。
3、了解与信任
了解老师的教育信念与方法,信任老师的爱心及为人,才是亲师合作的基石。人际之间常因猜疑,而使误解愈来愈深。猜疑是由于不了解而胡思乱想,为避免想错,好家长会找各种机会了解老师为人及教学方式。在了解当中要带着体谅及反省,体谅老师也是凡人,难免有好恶喜怒,反省自己身为家长有哪里失职,致使老师对待子女态度有异。
尤其在老师对子女“爱之深,责之切”时,更要信任老师是基于爱心,而非讨厌孩子,并与老师充分配合。不管家长的社经地位再高,都得设法表现出对老师的信任,才能增强老师的信心,并使子女也信任老师。反之,有些家长自恃己能,随意批评老师,甚至在子女面前,表现出对老师某些行事的不满。致使子女也开始怀疑老师,甚至不觉得任意反对老师是不对的,这就得不偿失了。
⑥ 孩子学习不好要怎么和老师沟通
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与老师进行沟通:
1、可以从上课听讲状况、作业状况、每个阶段的复习方向和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和数学老师进行沟通。
2、除了面对面交谈,还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工具沟通,尤其是在看到科任老师发的成绩短信后,可以和老师约时间,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
3、事先想好与老师的沟通内容。因为老师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重点,列出想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和困惑。父母平时可以和科任老师定期沟通,比如节假日的问候、了解日常学习情况,或在历次大小考之后的关键点咨询。
4、平时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包括心理情绪变化、和同学的相处情况、课堂听讲状况、作业完成情况、成绩起伏变化以及在学习上还有哪些知识点比较欠缺等。
⑦ 初二家长会怎么与语文老师沟通
01
除非老师要求,否则家长会时不要让孩子一起来
有时家长、老师和孩子都参加的会议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在规划学习技巧,安排学习或者是一些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除此之外孩子是没必要一起来的,因为若是有学生在场的话,老师的交流对象就倾向于学生。但作为老师,他们确有一些话是只想对家长讲。
02
向老师询问自家孩子在社交方面的表现
学校教育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学生能够从和同龄人的日常交流中开始学会掌握社会技能。对其中一些孩子来说,学校带给他们的主要压力和功课丝毫无关。
因为,在父母眼里近乎完美的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不一定就受大家的欢迎。在学校里,有的同学人缘好,谁都乐意与他交往;有的同学人际关系却不太理想,没有谁愿意和他来往。而且,有的同学虽然没有同任何人红过脸、吵过嘴,但他们很少有人理会,就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
到了中学,孩子可能遇到种种人际问题,但他们并不想在家中过多地谈论他们的社会生活,这时,老师的观察和见解却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03
带着具体问题和关注点
对老师来说,最难回答的问题莫过于:“我的孩子在班上的表现如何?”因为我们能交流的时间有限,老师只是想立刻知道你对孩子的关注点在哪里。家长不妨这样问:
上课听讲是否认真?是否说话?走神?搞小动作?
跟同学关系如何?
是否愿意帮助别人?
是否关心班级体?
孩子不愿意整理错题本,该怎么办?
……
上课听讲是否认真?是否说话?走神?搞小动作?
跟同学关系如何?
是否愿意帮助别人?
是否关心班级体?
孩子不愿意整理错题本,该怎么办?
……
老师都喜欢问具体问题的家长,这样既节省交流的时间,又可以保证交流的精准度。
04
如果可以的话就请分享一些私人信息
有的时候家长要告诉老师,孩子的祖父母不在了或是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或者是家庭环境发生了变化,又或者是父母正在和病魔斗争。这些信息都会对老师有所帮助,因为有时候老师可以明显感到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却找不到困扰他们的原因。
05
如果老师没提供关于孩子的积极反馈,就主动去问
你最不想在听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后,伤心或失望地离开家长会。即使是那些行为最差、学习最不好的学生也会有优点,老师有义务向家长如实反映。但如果老师没有主动提及孩子的优点,家长也可以主动询问,并在回家后转达给孩子。
因为,孩子都希望得到积极的反馈,而来自老师的表扬,往往比来自家长的更为有力。并且,家长在向孩子传递老师的夸赞时,亲子关系也在无形中变得亲密。
06
告诉老师哪些方法在家里很有效,
而哪些又是你需要得到帮助的
你可能会觉得当孩子回家的时候你就必须自己搞定一切,但老师会有方法让孩子在家里也继续更流畅地学习而且一切都井井有条。如果你的孩子早晨出门晚,晚上十点前也没有办法完成作业,一定要请教老师解决方法。
07
做好笔记
尤其当你和不止一位老师交流时,你会得到很多信息,当然你不会一下子消化所有信息。笔记本会帮助你记下谈话的要点、不同老师的要求,也会让老师觉得自己的话得到了重视,而愿意分享更多。
08
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都喜欢做些什么
有些家长告诉老师一些关于孩子的非学术技能,特殊爱好,或是课堂之外的一些热情所在。当老师知道了这些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和所要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得课堂能够更吸引学生,帮助他们感觉到自己参与课堂的重要性。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学会从老师那获得关于孩子学习、生活的“一手资料”,让老师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心、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还是那句话:最好的三角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