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语文阅读理解批注怎么写
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3、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
‘贰’ 如何解答语文中考批注式题目
通过“批注”考查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多方面,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批注”既是传统的读书方法,又是中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看:①整体阅读文章的速度。②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⑤在文章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准确把握大意。④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③了解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思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关键语句,融入自己的理解
‘叁’ 八种做批注的方法是什么
1、基础性批注:即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比如划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词;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以及读后的内容概括。
2、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
3、点评式批注:即对文章内容或语言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
4、联想式批注:即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
5、方法式批注: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批注方法,在对知识的规范性解答方面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6、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
7、疑问式批注:即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
8、补充式批注:对于文章中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
9、仿写式批注:在一些好句旁边仿写一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如何出语文批注题扩展阅读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在原书地方写真实的感受并划下原句,写不下可用其他纸张,有什么写什么,不拘一格,如果该书准备阅读多次,每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写。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肆’ 做批注的方法与类型
(一)有关批注的内容
(1)批注的概念
批注: 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批注: 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2)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3)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4)做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批判文本
6.质疑问难
(5)做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在原书地方写你的真实的感受,写不下可用其他纸张。有什么写什么。不拘一格。如果该书你准备阅读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的笔写。
(二)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1、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教师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
第一步: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为让符号有统一的规格标准,我们借鉴资料设计一套密码——批注符号。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欣赏或不了解的词等。)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标在每一段(或层)末尾。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
第二步: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及用法。
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先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学习文字批注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2、及时检查,有效反馈,注重评价,激发兴趣
我们提醒学生的批注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从下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见下图)。
【图3】做学习的主人——四年级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落笔时做到“三思而后记”,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关键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扩充(每一教研组都有专项指导学生如何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伍’ 阅读批注怎么写
在阅读过程中,心有所感,三言两语,生动传神。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
批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它直接和文本联系、少有迂回,多是些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写的内容可长可短,最短的哪怕一个字“好!”“妙!”长的话,洋洋洒洒,写的比这页书还多。
没有固定标准,随感,真实的感悟!这一点孩子们现在玩的弹幕有点类似,他们会在镜头前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悟,当然这是一过性的,不会有回味的机会。
写好作文的技巧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陆’ 语文批注的方法有几种
语文批注的方法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柒’ 二年级小学生阅读如何做批注
可以参考下文,2年级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字词句的批注
《小学生如何做阅读批注》
在阅读时圈点、写话,是读者与作者思想交流的体现,古今名人几乎都善于做阅读批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得怎样,有没有效果,看看批注就知道了。那么,小学生在阅读时如何做批注呢?
一、认识生字词。发现有不认识的字要及时查字典,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时也不能只查拼音,对于这个生字的解释也要看一遍。(初读)
二、写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场,联系上下文,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言外之意。(细读)
三、画出精彩词句。用三角号、圆圈、波浪线、直线等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与句子标示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用得好)。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也要写出理由。(细读)
四、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是推测自己的意图,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对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精读)
五、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的启发。要联系生活实际、社会背景谈体会、讲道理,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精读)
六、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也可以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不一定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精读)
批注的字体不要太大,字数不宜太多,内容要精炼,但语句一定要通顺,意思要完整。批注的位置有眉批(题目旁边)、旁批(正文旁边)、尾批(文章结尾处)。
‘捌’ 语文 阅读中的 圈点批注题 答题技巧和步骤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
?
?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
?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
?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
?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
?
?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
?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
?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玖’ 做批注的方法有几种
做批注的方法一共有六种。
一、批注符号的作用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学生在读了 《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还有学生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学生在《星星变奏曲》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
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
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辩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
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四、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
也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五、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
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
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这句话作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 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也读起来更顺畅。"
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
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这种评价式阅读极大的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读书的主人,他们有权利来评价书本和作者了,这不能不说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尊重!
六、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 ,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们的阅读个性,让读书不再是处于一种被动,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相反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因为有了批注式阅读,才让他们的个性得以神采飞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