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一年级拼音qu如何分解写

语文一年级拼音qu如何分解写

发布时间:2022-07-30 10:51:51

1. 曲qu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曲的读音以及有关项链的,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曲 曲 拼音:q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
弯曲的地方:河~。
偏僻的地方:乡~。
姓。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霉。
曲 qū
〈形〉
(1) 弯曲,不直 [bent;croo-ked]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2)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3) 迂曲;婉转 [tortuous;mild and indirect;tactful]。如:曲谕(婉转动人的教诲);曲止(婉转阻止);曲言(婉言);曲譬(婉转譬喻);曲子(指肠子);曲邃(曲折深邃);曲狭(迂曲狭窄);曲复(迂回曲折)
(4) 周遍;多方面;详尽 [all;detailed]。如:曲止(委曲详尽);曲至(周到);曲防(遍设堤坊)
(5) 表敬之词 [your]。如:曲延臣算(请求通融,延长我的寿命);曲延(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
(6) 邪僻,不正派 [evil;dishonest]。如:曲心矫肚(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曲意(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曲就(委曲成全);曲全(曲意保全)
(7) 细,细小 [trifle;petty]。如:曲惠(小惠);曲智(小智);曲胜(小胜);曲艺(医卜之类的小技艺)
(8) 假借为“局”。狭隘,拘泥 [narrow] 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曲笔 qūbǐ
(1) [a distortion of the facts(by an official historian)]∶古指史官因顾忌而不据实记载南史不曲笔以求存。——《后汉书·臧洪书》
(2) [deliberate digression in writing]∶写文章时为了生动而不直接描写
曲解 qūjiě
(1) [(deliberately) misinterpret;twist]∶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2) [clear up slightly]∶稍稍消解
曲径 qūjìng
[winding path] 曲折迂回的小路
曲曲弯弯 qūqu-wānwān
[zigzag] 形容很多曲弯之处
曲水流觞 qūshuǐ-liúshāng
[(of a gathered crowd) drink water from a winding canal with one wine cup floating on it so as to wash away ominousness] 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祓除不吉利
曲突徙薪 qūtū-xǐxīn
[bend the chimney and remove the fuel to prevent a possible fire] 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见于《汉书·霍光传》)。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曲 qǔㄑㄩˇ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歌的乐调:~调(diào)。~谱。异~同工。~高和(hè)寡。
(1) 乐曲,歌曲 [music of song]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3)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 qu ,a type of verse in singing]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4)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词性变化
曲 qǔ
〈量〉
(1) 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曲清歌
曲调 qǔdiào
[tune;melody] 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曲高和寡 qǔgāo-hèguǎ
[highbrow songs find few singers] 曲调高雅,能唱和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深奥难懂,能理解的人不多
曲高和寡,妙伎难工。——三国魏· 阮瑀《筝赋》
曲,元曲的简称,是我国文学史上着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 (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


相关词语

《曲》,即《国学经典――曲》
出版/发行时间: 2004-04-01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 李佳行 编着
ISBM: 7200053511
版次: 1
开本: 1/20
页数: 248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谈及戏曲,人们难免就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俗气、鄙陋,它们相对于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质朴。戏曲不只有俗的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一面,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
元曲与唐诗、宋词和汉赋并称为中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最绚丽多彩的四株奇葩。在经历了宋元时期的繁盛后,明代的戏曲出现了“雅化”的趋势,由于创作中心的南移和南戏的再度兴盛,明代杂剧和传奇的发展都呈现出南曲化的倾向。尤其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昆腔代弋”的变化更使得戏曲的创作走向案头,逐渐成为一种文人文学形式,步入典雅的道路。清代由于地方戏曲的兴盛,传统意义上的杂剧和传奇都由盛而衰,但是也出现了洪?N和孔尚任这样的大家。到清代后期,地方戏曲的发展更是一曰千里,中国戏曲最初源于民间,最终亦在民间再度勃兴,形成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本书精选了不同时期的着名戏曲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以助读者能对戏曲这一艺术瑰宝有更为......
《国学经典――曲》目录:
第一编 戏曲发展史略
第二编 重要戏曲作家及其作品
第三编 散曲发展史略
主要参考书目
开放分类:
经典,曲,国学,李佳行 编着,北京出版社
汉字曲的解释

汉语拼音:qu 汉字笔划:6 书写笔顺:竖折横竖竖横
偏旁部首:曰 部首笔划:4 五笔输入:ma(86版) ma(98版)
曲姓是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个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源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姓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姓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对这个问题,早在文革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曲姓历史名人
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晋昌郡王。善兵法,善骑射。天宝年间(742-756年)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守邓州,平河北,败吐蕃,威名大震。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税,简条教,不三年乃五谷丰登。
曲 端: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惩罚了贪官污吏、奸诈小人,老百姓心里高兴,安居乐业。官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后来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们都感到万分痛惜。
曲 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奖励耕种,政绩优良。
曲诗文:(1844-1914)年莱阳县(今莱阳市)柏林庄人。清末民初胶东农民抗捐抗税起义领袖。秉性耿直,办事公正。1910年 (宣统二年)莱阳遭遇灾荒,当地贪官污吏却依旧增设苛捐杂税,百般勒索。曲诗文遂集合三四万人于九里河畔率众起义, 并任总指挥,人称“曲大帅”。后战败被俘威武不屈,英勇就义。

2. 分一分,合一合。qu有声调怎么分,分开需要加两点吗

分开不需要两点。

j,q,x有礼貌,小ü见了要脱帽。

解释:礼貌是相互的,小ü也表示自己懂礼貌——脱帽,变成u。

意思是j,q,x和ü相拼时,不带头上的两点儿。ju,qu,xu即可。

凡带ü 母要注意, 独立去点前加y;(ü开头的韵母自成音节则加上y并省略两点)n l相拼不去点, 去点只指j q x 。ü列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2)语文一年级拼音qu如何分解写扩展阅读:

ü也是汉语拼音的其中一个韵母,并表示元音 /y/,即“鱼”字的发音,注音符号作“ㄩ”。添加声调以后的字母形式。

在Windows系统中,按 alt 键不放同时按数字键0220,就会打出ü;。通常全拼输入时用键盘V代替。

声母y和ü相拼的时候,ü上的两点也去掉,但认读的时候这几个音节都于整体认读音节,不可分开拼读。例如:yu,yue,yuan,yun。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y、w、yu三个字母和字母组合表示音节开头的半元音i、u、ü,同时具有隔音作用;

⑥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⑦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⑧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3. 一年级拼音分解与组合

拼音分解组合的基础是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两拼音节分解组合:qi→q-i、le→l-e;三拼音节分解组合:xia→x-i-a、guo→g-u-o;j、q、x与ü组合分解时:ju→j-(ü)、qu→q-(ü)、xu→x-(ü)。

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lai这个音节,辅音l就是它的声母。声母一共有23个,它们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如音节dai的韵母是ai,音节huang的韵母是uang。小学课本中的韵母有24个,它们分别是:6个单韵母:a、o、e、i、u、ü;8个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9个鼻韵母:an、en、in、un、ün、ang、eng、in、ong;1个特殊韵母:er。

整体认读音节不分声母和韵母,也不用拼读,而是整个音节直接认读出来。整体认读音节有16个,它们分别是:、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4. 分解拼音qu

qu

是由声母p+单韵母u组成的。

具体拼音字母表可以见图:

5. 分解拼音qu

qu是由声母p+单韵母u组成的。

6. qu拼音怎么念后边的u 是念什么

qu拼音怎么念后边的u是念:ü。qu拼音的汉字是去、取、区、曲、娶。去具体解释如下: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

2、离开:去留两便。

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

4、除去;除掉: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

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

(6)语文一年级拼音qu如何分解写扩展阅读

去的笔画

组词:

1、过去:[guò qù]

时间词。现在以前的时期(区别于“现在、将来”):过去的工作只不过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去火:[qù huǒ]

中医指消除身体里的火气:消痰去火。喝点绿豆汤,去去火。

3、失去:[shī qù]

失掉:失去知觉。

4、回去:[huí qù]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离开家乡十年,一次也没回去过。

5、下去:[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从斜井下去一百米,就到工作面。

7. qu的的声母和韵母怎么写,

qu的的声母是:q
qu的的韵母是:ü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8. qu的四个声调

qū、qú、qǔ、qù。

qū对应的汉字有:区、曲;qú对应的汉字有:佢,qǔ对应的汉字有:取;qù对应的汉字有:去。具体解释如下:

一、区

[ qū ]

1、分别:~别。~分。

2、地域:工业~。风景~。

3、行政区划单位。有跟省平行的民族自治区以及市辖区、县辖区等。

[ ōu ]

姓。

二、曲

[ qǔ ]

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2、(~儿)歌曲:~调。戏~。小~儿。高歌一~。

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

[ qū ]

1、弯曲(跟“直”相对):~线。~尺。弯腰~背。山回水~。~径通幽。

2、使弯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

3、弯曲的地方:河~。

4、不公正;无理:是非~直。

5、姓。

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笔画

三、佢

同“渠”。

四、取

1、拿到手里:~款。~行李。把电灯泡~下来。

2、得到;招致:~乐。~暖。自~灭亡。

3、采取;选取:~道。录~。可~。给孩子~个名儿。

4、姓。

五、去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路。~向。从成都~重庆。他~了三天,还没回来。

2、离开:~国。~世。~职。~留两便。

3、失去;失掉:大势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这句话~几个字就简洁了。

5、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声:平上~入。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一眼看~(=上去)。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一年级拼音qu如何分解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2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7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3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2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89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3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7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3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7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0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4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69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