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幸福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幸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26 18:45:48

㈠ 人教版小学语文《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幸福是什么》是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 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十年后青年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 了解故事 ,深层次理解幸福 2、 从身边发现幸福,体会幸福 3、 读写结合,学会写随笔。 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 课堂的开始,用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 激情热身,我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比划,说听了后的感受,我想这对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然后板书“幸福”让学生说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在这时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角色,我相机出示一组图片也是学生平时所感受到的“母亲的关怀、温馨的礼物、生日的蛋糕、快乐的读书、平静的馨香、坚固的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

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0幸福是什么学情分析

幸福是什么的学情分析:
I.学生已经阅读过一些童话故事,对童话有一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放手去读,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技能学习理解课文.也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讲演童话。理解“幸福是什么”是难点,教学是要紧扣文中三个青年的所为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本可难理解的生词不多,“义务”一词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需要适当讲解。
II. 四年级的同学大多数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不少同学非常贪玩,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
今后采取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强化,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做好“一对一”结对子工作。让优生帮助和带动学困生,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成绩,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重阅读教学。培养的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ppt

教材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课题:10*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幸福拍手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答导入:方案一:(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方案二:(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二、自学探究,读懂故事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3、复述童话故事。(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理答要点:十年后,三个小牧童都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往东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做医生的、当工人的、做农民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义务”怎么解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理答过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三位青年从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评价修葺泉井的劳动那样,他们并没有拥有巨额的财富、显赫的业绩,但平凡的劳动却为他人带来好处,他们也因此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对既得所持有的满足感”。请带着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来读三位青年的对话,说说你新又体味到了什么。理答要点:——满足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心有所满足,才能感觉到幸福。②三位牧童起初对“幸福”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当接受“智慧女儿”的启迪引导,他们分手前是怎么说的?从这些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理答要点:——幸福无处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往东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寻找到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围、在内心。——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3、与作者对话,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在三位牧童寻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个人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是谁?作者在故事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用意何在?理答要点:对幸福的寻找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指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充当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有了他们的帮助、支持、指导,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地寻找到幸福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另外,“智慧的女儿”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个虚构的童话人物,是一个精灵、一个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它真的能帮我们尽快找到幸福。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的头脑和智慧。智慧能创造看得见的财富,也能创造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幸福。4、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理答要点:——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觉察到它的存在。——三位青年为什么能寻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一是智慧的女儿的引导,这是外因;二是他们因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对幸福充满了渴望,这是他们能寻找到幸福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5、与心灵对话,让“幸福”走进每个人的内心。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提示:“我认为幸福就是。”6、与文体对话,认识童话的特点与《巨人的花园》一样,这个故事也是一篇童话。再读全文,讨论:童话有什么特点?理答要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四、拓展延伸,布置实践作业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待课外活动时间汇报演出。

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0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在教学时,我以这样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紧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抓住重点段来理解全文即具体的分析课文。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就觉得学生还是没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读的形式少: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3、对幸福的理解,我认为幸福就是付出,劳动就是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时,你有想过你的父母的感受吗?上课不听讲时,你有想过老师的辛勤劳动吗?……《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今天,我带领学生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就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基于以上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我打算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渎课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学习,能自己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但确实有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讨论 上课时一切都按照设计的程序进行,半节课的自学时间过去后,我让孩子们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块1、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2、说说本组已经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他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正当我苦于无处着手时,突然张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师,我最怕医生了,总是打针。”我灵机一动,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第一个青年是如何在异地他乡为治病救人的。可以说也可以合作表演,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程度的走进了第一个青年的身边,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义。同时我因势利导问学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现在的劳动是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这个说是学习,学习好了我就幸福。那个说是做值日为大家服务就是幸福。整个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节课进一步证明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0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㈤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听课记录

《幸福是什么》是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

林老师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十年后青年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林老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 了解故事 ,深层次理解幸福

2、 从身边发现幸福,体会幸福

3、 读写结合,学会写随笔。

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

课堂的开始,用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

激情热身,老师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比划,说听了后的感受,老师想这对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然后板书“幸福”让学生说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在这时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角色,老师相机出示一组图片也是学生平时所感受到的“母亲的关怀、温馨的礼物、生日的蛋糕、快乐的读书、平静的馨香、坚固的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接着进入课题:幸福是什么

接着是默读课文,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时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老师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反复的读三个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接着老师问了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再是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让学生自己想象在这个十年间他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尽义务,造福人类。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

接着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体会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再补充里一组图片:“爱心的传递、搀扶的背影、保家卫国”等,达到从浅层次和深层次的一个跨越。

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
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
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1/5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2/5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别人
幸福的
教学反思:
有益的) 养活
3/5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稳步上升。
在今天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让人难堪的一幕。我教学的是《幸福是什么》,学完课文后,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是通过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能说说自己的幸福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幸福,说出自己的生活。于是,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个说着自己的幸福。当我叫到包同学时,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称那美丽的姑娘为智慧的女儿?”问题提出了总要解决吧,有的学生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所以称为智慧的女儿。”有的说:“她很聪明,所以称她为智慧的女儿。”应该说说出自己的疑问是值得赞扬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却完全背离了这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特别容易偏离教学的实际轨道。同时教师在应该引导的时候必须起好引导作用,绝不
4/5
能因为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出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体会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学中我能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那么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㈦ 小学语文《幸福是什么>>课堂实录

持之以恒 课堂听课很重要,课外看书就可以了

㈧ 四年级语文书中的《幸福是什么》

练习3的“诵读与感悟”部分是柯原的散文诗。读、学、体会后,开始续写,以下是孩子们的语言,孩子们的诗: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人类带来最好的水源,给大地以滋润。所以,河流欢快地流着。(游倩)

河流的幸福,是看到鱼儿在自己的怀抱中自由自在地来回穿梭,吐着一个个泡泡。(袁梦铮)

被子的幸福,在于给人们温暖,让人类度过寒冷的冬天。(陆玲欢)

儿子的幸福,在于把父母的鼓励变成一个个好成绩,不让他们担心。(屠高鸿)

我的幸福,在于跟我的朋友踢足球、打篮球、说说笑笑。那时,我是多么的幸福。(景逸敏)

小鸟的幸福,在于每天吃着妈妈捉来的食物,慢慢长大。长大后,自己和妈妈一起飞翔。等妈妈老了,自己就成了母亲,妈妈就成了孩子,给妈妈喂食。(杨晨)

太阳的幸福,是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由西方落下,给人类送来温暖的光芒。(秦驰)

书的幸福,是把名人的笔墨都印在自己的身上,让无数读者去阅读,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忧伤。(薛亦冰)

蜜蜂的幸福,在于从这朵花儿飞到那朵花儿,日夜忙碌着采蜜,制造出又香又甜的蜂蜜。(刘伟健)

树叶的幸福,在于把清新的空气奉献给大地,直到干枯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徐彦楠)

文具盒的幸福,在于天天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主人的作业每分每秒地忙碌。(徐子蓉)

学生的幸福,在于能学到许多知识,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把智慧洒向我们,让我们能快乐成长。(张嘉玮)

我们五(2)班的幸福,就是我们团结一心,到期末能评为市优秀班集体。(朱子恒)

中国的幸福,在于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张傲)

幸福

2007.10.16

女儿的幸福,是看见奔六的父母爬山下来一起来看学校看我,而我携着母亲的手,依着父亲,三人一起去逛商场,我给他们挑需要的物品。

母亲的幸福,是九点过后,求学的孩子已经安睡在他的小床上,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虽然自己仍在忙碌。

妻子的幸福,是每个夜晚,上班回来的丈夫的汽车已安然入库,就不再怕外面的大雾或是雨雪。(杨芳)

㈨ 小学语文四年级《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是一株新生的小草、是一句亲切是问候、是一首抒情的诗、是一首动感的歌曲,还是一阵迎面扑来的清香。

幸福让你陶醉,让你向往。世界上,有的人在寻找幸福,有的人在创造幸福,也有的人与幸福擦肩而过。

在每天的清晨,运动场都是沸腾一片。有老人,有小孩,有青年人,大家就这样挤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谁也不认识谁,但是却都露出灿烂的笑容。多么温馨的场面啊!看。老人们都在练太极拳,那边,有些家长正带领自己的孩子在锻炼身子,跑道上,一些年轻人在跑步呢。这也是一种幸福。

医院里,一阵“哇哇”的哭声打破了宁静,一个新的生命就此诞生了。他(她)给家人带来了欢乐,母亲正抱着你,亲吻着你的额头。此时,你是幸福的,因为你得到家人的无比疼爱。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会慢慢地长大,父母会尽心尽力地抚养你,当你开口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带给了父母意外的惊喜,此时,你是幸福的。当你考取优秀的成绩,拿到爸妈的面前时,爸妈会为你自豪、骄傲,此时,你同样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是父母端上桌的热腾腾的饭菜、是恋人手中的玫瑰、是重获新生的喜悦、是雨后的阳光、是一件花丽的衣裳、是看电视剧情不自禁爆笑的瞬间……

每个人每天都活在幸福之中。记得齐白石曾经说过: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非常赞同这句话。的确,那些所谓没有幸福的人,说到底是他们没有真正去体会幸福的含义,又或者说,幸福明明就在他们的眼前,但他们却不努力去争取。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吧。这里面说到一位农夫某一天在田间看见一只兔子自己跑去撞树,成了自己一顿丰盛的午餐。因此,这位农夫竟愚蠢到每天都守在树旁,看看有没有再有兔子自己跑去撞树。从此,他不去处理田地,任土地荒芜。真是太好笑、太荒唐了。说到底,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如果你不去争取,给自己找太多的理由去忽视,那么,你永远也找不到。因为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切不可抱着“随缘的心态去看待,这样你会离幸福越来越远,以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我来说,幸福是睡觉睡到自然醒。其实,一个人一旦进入睡眠的状态,必然偶尔会伴随着心中所放不下的事件进入梦乡,不是有句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吗?你相信吗?我一直都很接受这种说法的。曾经,我看过某部电视剧,看得都入迷了,有时会随着剧中的情节或喜或悲,甚至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都会想起剧中的情节傻笑。在某一个晚上,我抱着这种心态慢慢进入梦乡。至于梦到了什么,我现在已经什么也不记得了。我只知道,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千万别去打扰他(她),因为这样有时会破坏一个完整的梦,扰乱了一个人好不容易进入梦乡的美好心境。这种事我尝试过,真的很让人气愤。当然,有时因为你的打扰,对方还会向你致谢,为什么?唯一可能的就是那个人当时正在做噩梦。因此,睡觉睡到自然醒,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翻开发黄的相薄,记忆犹如洪水一般灌进我的大脑,望着相片上那个笑得比阳光还灿烂的我,幸福地抱者心爱的洋娃娃,脸上有一种满足感。 那一年我才七岁,什么也不懂。总觉得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玩具,就能体会到幸福。那天,我目不转睛地盯者那一个穿着迷彩服的洋娃娃,我望着妈妈,眼中充满了天真与无邪。妈妈给我买了它,我笑了…… 八岁时,我喜欢上了天空。他时而蓝得清澈,时而蓝得混浊。从此,抬头仰望天空和白鸽是我每天的 “必修课”,我经常望着它出神……那时的我觉得幸福就是长仰一望无际的天空…… 九岁时,我渐渐地感觉到了学习带给我的压力。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把书包一甩,躺在椅子上,放松自己的情绪。我每次都觉得这10分钟的休息时间太短暂,那时,我喜欢把自己放松下来,脑子一片空白…… 十岁时,我喜欢爸爸妈妈陪着我度过假日,让我的假日不孤单。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在我的心里就是支撑着我的栋梁,我不能想象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可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在为我们忙碌。 我开始喜欢上了这难得的时间,我喜欢在父母的陪伴下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现在,我十一岁了。我渐渐开始发觉,人间最真实的东西——友谊、关爱。 每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友谊和关爱就像一双温暖的大手,把握从忧郁和困惑中拉了出来。就像黑夜中的月亮,失去了陪伴着他的星星,也会孤零零地,寂寞,而且会给它一种单调的感觉。或许友谊和关爱只是人生棋盘中的一颗小小的棋子。 但是,失去了它,就等于走了一步最错误的棋,最后全盘皆输。 它们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渺小,但如果你不珍惜他,你的生活就像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我终于明白人生的真谛,幸福就是拥有友谊和关爱。

㈩ 求《幸福是什么》这篇小学课文

1�课文简说。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2�词句解析。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很抽象,但联系课文理解,就变得非常具体、丰富。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这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这样,抽象的道理就被这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思想。以下几种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参考选用。

一种思路是以演童话为线索组织教学。(1)学生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要求自读课文。(2)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如何演好这篇童话,分头阅读、准备。(3)学生试演童话。(4)演后交流、评价。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明确写出来、但对理解幸福是什么有帮助的内容演出来,如,十年来三个青年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对于他们的所为,人们可能会怎么做、怎么说。在试演的基础上,组织一台“幸福是什么”的童话表演。最后,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另一种思路是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交流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还要注意扩展开去,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对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将《巨人的花园》和本篇课文联系起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发现,如童话主人公的特点,童话表现方法的特点。

2�理解“幸福是什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扣文中三个青年(包括他们小时候)的所为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不仅要把握课文反映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如,了解第一个青年的作为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他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离开医院时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觉?由此,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当然,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学生的认识不可能一样,教师也不要强求一律,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些形象,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本课难理解的生词不多,“义务”一词学生可能比较陌生。“义务”既指法律上应尽的责任,也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在本文中指道德上的责任。可以引导学生读三个青年的话,看看他们怎样用自己的劳动做出了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怎样尽自己的责任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从而理解“义务”一词的含义。

4�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或写写“幸福是”,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一番心灵的表白。

四、相关链接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作者简介】
埃林·彼林,Ailin Bilin,Елин Пелин (1877~1949)
保加利亚现代着名作家。1877年,埃林·彼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当过多年的乡村教师,在1945年保加利亚解放前担任过博物馆馆长、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埃林·彼林生前以写农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而着称于世。俄罗斯伟大作家高尔基曾评价说:“有埃林·彼林这样的作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可引以为自豪的。”埃林·彼林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之后,开始“用自己最好的时间和最好的创作心境”为孩子们写作。他主要写童话、寓言和短篇小说。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最有代表性并且成就最高的就是写于1933年的《比比扬奇遇记》,它被称为东欧儿童文学的一块宝璧权享受财富一样。——萧伯纳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幸福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94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61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5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27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11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63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52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8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62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27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2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7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93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3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44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57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90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64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69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