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八年级生物如何攻克蚂蚁的通讯

八年级生物如何攻克蚂蚁的通讯

发布时间:2022-04-19 12:45:38

❶ 八年级上册生物蚂蚁通讯的实验报告

你们老师讲的快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策略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交流的意义果真如此重要吗?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怎样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这一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室外做。

关于本节的技能训练,可提示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推理和假设。如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蚊子也有。是不是昆虫都有趋光性呢?怎样才能证明?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用来实验的昆虫要有黑暗和光明两种环境可以选择,此外,昆虫种类和数量要足够多,还应具有代表性。

三、参考答案

探究

1.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2.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练习

1.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那就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和一只威猛的头羊。它不仅是群体的领导者,还往往享有取食、选择配偶上的优先权。其他个体多数时候要看“领导者”的眼色行事。

2.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3.老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老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大家分享。

4.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藏猕猴、黑猩猩等(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5.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有很大不同。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进化以及人类复杂的社会属性,人类的行为成了行为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难以研究、最为神秘而又最具诱惑力的领域。但是,直至今日,人们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仍是建立在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基础上的。由于高级灵长类更接近于人类,许多精彩的镜头都取材于珍妮·古道尔(Jane van Lawick Goodall)研究黑猩猩,以及戴安·福塞(Dian Fossey)研究大猩猩的野外工作。但目前的问题还是难于把动物研究结果扩大到人类,人们无法明确那些来自高级灵长类动物的资料是否能真正提供关于人类的信息。我们不可能将山上大猩猩的行为扩展为灌木林中大猩猩的行为;同样,将山上大猩猩的行为扩展到人类的行为也是愚蠢的,毕竟我们不同于那些高级灵长类动物。所以,简单地将某些动物行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人类,将会陷入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拒绝承认人类的动物学属性也将走向另一个极端。由此可见,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背景资料

蜂舞

卡尔·洪·佛烈希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和养蜂人。40多年前,他用涂蜜的纸做蜜蜂训练实验时发现,只要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这个蜜源,很快就会有许多、甚至几百只蜜蜂飞来。这些蜜蜂全是从第一只采食蜂的蜂箱中飞来的,很明显是这只蜂在“家”里宣告了蜜源的发现。为了弄清楚真相,他制作了一个巢脾全靠在一侧的蜂箱,并在外面装上了玻璃,以便进行观察。

为研究第一只发现蜜源的采食蜂的行为,他在蜂箱附近放上一碟糖浆。当第一只蜜蜂飞来取食时,他在蜜蜂身上用颜色点上了记号,当这只蜜蜂飞回蜂箱后,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分糖浆交给别的蜜蜂,然后跳起了佛烈希教授称之为“圆形舞”的舞蹈。它在一个地方转圆圈,一次向左转,即逆时针方向(见图13的实线部分), 一次向右转,即顺时针方向(见图13的虚线部分),并且是十分用力的重复许多次。约半分钟后换到另外的地方,继续跳这个圆形舞,最后它总是要回到蜜源处再去吸糖浆。

当采食蜂跳舞的时候,靠近它的蜜蜂变得极为兴奋。它转圆圈时,有成群的蜂跟在后面,并把触角伸近它的身体。忽然间其中一只蜂转身离开蜂箱,其他蜜蜂也一只跟一只的转身飞离蜂箱,奔向蜜源。这些蜜蜂吸了糖浆返回蜂箱后,也跳起“圆形舞”。这样一来,在蜂箱内跳舞的蜜蜂愈多,出现在蜜源处的蜜蜂也就愈多。很显然,蜜蜂在蜂箱里的舞蹈,是报告在什么地方有食物存在。

佛烈希教授在蜂箱附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都放上了同样盛糖浆的碟子,结果采食蜂在蜂箱里开始跳“圆形舞”。几分后,新的采食蜂同时出现在所有的糖浆碟上,这说明“圆形舞”只是通知同伴说:“飞出去到蜂箱附近找去。”并没有说到哪个方位上去找。

佛烈希教授在距蜂箱10 m及300 m的两个地方给食时,发现在10 m给食处加上记号的蜜蜂,回巢后跳“圆形舞”,而从更远的给食处回来的蜜蜂,却跳着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舞蹈。它们先作短距离的直线奔跑,腹部也迅速的左右摇摆,然后向左转一个360 °大弯,再向前直跑,然后又向右转一个360°大弯,这样反复几次。他称这种舞蹈为摇摆舞(即“8”字摆尾舞)(图14)。

图 14 “8”字摆尾舞

图 15 蜜蜂摆尾舞导向

摆尾舞不但宣布远处有丰富的食物,而且通知食物距蜂箱有多远。经3 885次观察的结果表明,距离是以在一定时间(15 s)内转身次数的多少来精确地指示出的。从100 m处取食回来的舞蹈蜂,在15 s内舞了9~10个整圈;200 m处是7圈;1 000 m处是4圈半;而6 000 m处则只有2圈。可见,蜜源距离近,舞蹈圈数多,距离越远,圈数越少。如果有风,并且采蜜的方向是逆风,蜜蜂舞蹈速度减慢,顺风时则加快。

实验证明,蜜蜂在表演摆尾舞时,能以太阳为准,指示出取食的方向(图15)。当太阳和蜜源在同一方向时,蜜蜂在摆尾舞的直跑中头朝上。当太阳在蜜源相反方向时,则头朝下跑。当蜜源在太阳左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与地球引力线成逆时针方向的角度。当蜜源在太阳的右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在地球引力线的右边成顺时针方向的角度。

在信息传递活动中,另外一种信息的来源是花的香味。有迹象表明,这些气味黏着在蜜蜂躯体富有蜡性的表皮层上。在侦察蜂跳舞的过程中,其他的工蜂有充分的机会闻到那种香味,随后当它在田间“寻找”时,就会有选择地对这种气味作出反应。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样的传达方法可能和舞蹈本身一样有效。

❷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

(1)据材料做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根据实验结果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3)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为昆虫.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蚂蚁之间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它们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因此气味成了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不能能去搬运食物,因为它们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故答案为:(1)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
(3)昆虫;
(4)B.
(5)不能

❸ 怎么写初二生物小论文

关于蚂蚁通讯实验的三点思考
东华初级中学 孙达康(214班)
指导教师 和润菊
关于蚂蚁通讯实验的三点思考
通过阅读《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本39—40页"蚂蚁的通讯",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铺设纸片
如果不是养一窝蚂蚁,而是直接在操场找蚂蚁窝来做实验,那么要在侦察蚁要走的路径上铺满小纸片是困难的.因为蚂蚁在觅食的过程中,不可能按照你所指示的路径走动,它可能会从纸片底下钻来钻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小组是这样操作的:
1在操场边靠近水泥路的地方找一个蚂蚁窝;
2把食物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然后在离蚂蚁窝不远的水泥地面上放上食物来引诱侦察蚁;
3在水泥路上铺上小纸片.另外,为了防止小蚂蚁从纸片底下钻过来,我们用双面胶把纸片贴在水泥地面上.
这样,由于水泥地面比较平整,而且纸片底下不留空隙,侦察蚁只好从我们为它铺好的路走过来寻找食物,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挪动的纸片重新排列时,我们小组排列成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星形,六边形,图形比课本上的更复杂,同样观察到蚁群绕着图形不断的走动,确实能证明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
二:纸片的颜色
书本上没有明确指出铺路用的纸是什么颜色,但由于书上画的是白纸,而且白纸最常见,所以同学们很容易认为是用白纸,在实验过程中我也是这样操作的.但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班里的同学对我的实验结果提出置疑:蚂蚁沿着白纸的排列形状排列成圆形,就一定能证明侦察蚁在纸上留下了气味吗 有没有可能是白色对蚂蚁特别有吸引力呢 经过认真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与环境颜色很接近的纸片来铺路,实验结果和用白纸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不过为了使实验更让人信服,我们最好尽量避免干扰.
三:食物的气味是否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
书上提示可以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把食物放在圆心处,观察蚁群的行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考虑:如果重新排列的圆的半径太小,食物离纸片太近时,食物的气味是否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 为此,我们做了多组实验,把纸片排列成不同半径的圆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如果纸片离食物太近时,大部分的蚂蚁会离开纸片,直接到食物所在处取食;而随着纸片离食物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蚂蚁只会绕着白纸所排列成的图形活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小组认为食物的气味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为了避免干扰,重新排列纸片时,最好离食物远一些.
这是我们小组通过探究,并认真思考同学对我们的实验结果的置疑后的三点思考.

❹ 生物八年级(上)实验报告(北师大版)12页-14页的题目

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们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因此,我提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具体实验:

1、实验材料:纸片、面包屑、蚂蚁

2、实验步骤:

(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

分析结果: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表达与交流:这次实验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使我明白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另外我还知道了通讯在社会行为中的意义重大,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要是没有了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❺ 求八年级生物"蚂蚁的通讯"和"动物的趋光性"探究实验

蚂蚁是靠气味来传递信息的。而类似蚯蚓这样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它们要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地方。

❻ 探究蚂蚁的通讯(论文)

蚂蚁的通讯
创新表现:1、对实验工具的改进
2、对实验方法的改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2认识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探究报告的完善。
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2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教学重点:
1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3培养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1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探究报告的完善。
3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学情分析:学生对群体生活动物的社会行为很感兴趣,但在具体探究蚂蚁的行为时,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不过,通过引导,学生也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完成。
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结合教师辅导、引导、提问、总结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 数码相机 香水 各种食物 小纸片
教学改进:
关于蚂蚁行为的探究,由于初一年级重点学习了探究的基本方法,所以这个探究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而且要求学生在课下分小组完成探究。结果表明:很多同学很认真,花了很多时间一次一次的进行实验,并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实验过程。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热烈,积极思考并对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提出种种置疑,然后我们对实验做了以下改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铺设纸片
由于在操场观察蚂蚁时,地面不够平整,蚂蚁不一定完全按照你所指示的路径走动。为了防止侦察蚁从纸片底下钻来钻去,同学们用双面胶把纸贴好,实验效果更好,更明显。
二:纸片的颜色
书本上没有明确指出铺路用的纸是什么颜色,但由于书上画的是白纸,而且白纸最常见,所以同学们很容易认为是用白纸,但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班里的同学提出置疑:蚂蚁沿着白纸的排列形状排列成圆形,就一定能证明侦察蚁在纸上留下了气味吗?有没有可能是白色对蚂蚁特别有吸引力呢?经过认真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与环境颜色很接近的纸片来铺路,实验结果和用白纸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不过为了使实验更让人信服,我们最好尽量避免干扰。
三:纸片的排列
有的同学对食物的气味是否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提出置疑,于是不少同学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不同半径的圆形,把食物放在圆心处,观察蚁群的行为。通过多次实验,证明食物的气味确实会干扰侦察蚁留下的气味。为了避免干扰,重新排列纸片时,圆的半径要尽量的大一些。
四:图形的排列
挪动的纸片重新排列时,我们排列成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星形、六边形,图形比课本上的更复杂,同样观察到蚁群绕着图形不断的走动,确实能证明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
五:教学体会
通过这次探究,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快乐与艰辛,我也感受到学生对待科学探究的热爱,精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是“蚂蚁的通讯”的幻灯片:
http://www.1kejian.com/e/softdown.asp?softid=50946
http://www.xkb1.com/shengwu/2/20070908/19696.html

❼ 生物的几道题八年级上册学习指导

现在小孩学的东西怎么那么复杂……
(1)
1、提出问题:动物有绕道取食的行为吗?
2、作出假设:动物有绕道取食的行为。
3、研究对象:研究家鸡动物的取食行为。
4、材料用具:小米、木棍、绳、家鸡。
5、实验场所:户外
6、实验方法:
(1)将木棍固定在地面上,用绳的一端绑住家鸡的一条。
(2)把绳绕木棍若干周并将另一端固定在地上。
(3)把小米洒在家鸡能看见却无法原地啄食的地方。
(4)放开家鸡,观察。
现象:家鸡尝试多次无法原地啄食后,绕木棍多次吃到小米。
7、结论:动物有绕道取食的行为。

(2)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例子:优势等级序列、通讯行为、求偶行为、利他行为和亲杀行为。
通讯行为的例子:通过声音、鸣叫,通过唱歌,还通过舞蹈,通过相互接触,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得它们能够信息相通,使这个群体的行动相互协调。

(3)
1.第一个类型就是听觉通讯,听觉通讯是动物用发声的器官或者物体发出信号,由其他的个体用耳朵等感觉器官接受信号的一个过程。这个在人类也是,我喊了你一声名字你马上就能听得见,你马上能答应我,这就是听觉通讯。
2.第二种通讯方式叫视觉通讯,又叫光通讯。光通讯就是信号发出者,发出可见的姿势,光亮等成像系统,使接受者用眼睛感受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到动物园里面都能看到孔雀开屏,大家一去穿了美丽的衣服,它就把屏开开了。大家就觉得孔雀是不是跟你比美,游客们很高兴,又给它鼓掌,孔雀也好像很兴奋。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一个你鼓掌了它害怕了,另外你穿的衣服太花哨了,受到刺激,它也害怕。害怕的时候怎么办?一紧张,“嘭”它就把尾羽打开了,所以呢,并不是跟你比美,你们误解了它。另外有时候它也会开屏,开屏干什么?那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开屏不是对你开屏的,是对雌性的孔雀,是为了吸引母孔雀开屏。所以那是我们后面讲求偶炫耀的时候还要再谈的。这个就是说如果单单就是一个雄性的孔雀,引起兴趣,突然又喊又叫,有拍巴掌,又穿着很美丽的衣服,它开屏了,它是向你示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警告你,这也是一种视觉通讯的表现。
3.第三个是触觉通讯。触觉通讯就是动物通过身体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相互接触,来进行信息交流的这个过程。触觉通讯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在自然界里面,有很多动物呢,是瞎子,是聋子,那怎么办?它们也要进行通讯,否则的话它们怎么能相互识别,相互见面呢?尤其在繁殖季节,对不对。这个时候是通过触觉通讯。
4.下面我们再说的是第四种,化学通讯。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通讯方式。有些动物它们要划分领地,划分领地就是通过把自己的尿液排到标记物上,比如说一个土墩子,或者这颗树上。讲到化学通讯,我要给大家再讲一件事,就是说,我们现在养狗的很多,有很多居民家里养了狗。尤其是带出去散步的时候,它这边撒一点尿,那边撒一点尿,它不是一次把尿排光,到处撒尿,而且太不文明了。那么这一点呢,我们得给这些狗做一个公正的评价。它们不是不文明,这是它们一种本能表现。因为主人带它到哪里去了,它就以为那个地方就是它的势力范围。它的势力范围,它就要告诉其他的狗,这是我的地盘,因此它就要撒一泡尿。这个撒尿不是为了排泄的需要,是为了划分领地的需要。
5.第五个通讯方式就是电通讯。电通讯是动物靠自身的电场变化,来测试周围环境的物体,感受周围的信息。这主要是一些低等的动物,它们在水里面,像鱼类,在水里面就是通过发散这种电力线。发散电力线以后,周围的物体可能要切割它这个电力线,那么它就能感受到这个物体它的性质是石头还是木头,是小鱼是猎物,还是敌人呢。这是一种,就是感知这个周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彼此之间要进行交流,尤其在生殖季节,要相互识别呀。对方是雌的还是雄的,个体是大是小,适合不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自己一个庞大的个体来了,像是同类,结果把自己吃掉,那不行,也得回避呀。所以它们也要门当户对,大小要适宜的。所以就通过这种电力线,电力线的大小密度都能让对方感受自己的性状,性质。

(4)
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目的要求:
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2.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3.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材料器具: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

方法步骤:
1.在校园或其它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连续观察一星期,记录所观察的蚂蚁的各种行为。
3.利用一个旧的可乐瓶,剪去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
4.捕捉10只蚂蚁,放进可乐瓶。投放少许食物,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
5.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例如设计“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的研究活动。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温度。
【讨论】
1.你观察到了蚂蚁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
2.你设计什么样的方案来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3.你是怎样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的?
4.蚂蚁和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5)
制作一个装有毒剂的圆桶,在圆桶里再放如昆虫性外激素的类似物,诱杀

(6)
叫声,飞行姿态,羽毛颜色

❽ 蚂蚁用什么来交流信息,初中生物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第二,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此外,蚂蚁还可以通过躯体的摆动来交流信息。

❾ 实验报告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快啊

蚂蚁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是一类最常见的真社会性昆虫。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广、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的蚂蚁研究在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医药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本39—40页“探究蚂蚁的通讯”,书上是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都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 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 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 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然后教材让学生自己作出假设,并介绍了一个参考办法:用大一些的透明容器养一窝蚂蚁,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中的侦察蚁会先出来侦察; 然后大批工蚁回来搬运食物。可以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工蚁的行动。

我们根据背景资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蚂蚁是靠气味来通讯的。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 2007年10月1日至31日完成了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并做了一些改进得到一些启示。

一、实验准备

1.确定蚂蚁巢穴—— 家里阳台上有蚂蚁出没处,说明附近有蚂蚁巢穴。

2.蚂蚁喜爱的食物——蜂蜜

3.其他用具:纸片、双面胶、放大镜、镊子、六神花露水。

二、实验过程及观察

1.铺设纸片观察

1)在阳台边靠近水泥路的地方发现较多蚂蚁,滴上一滴蜂蜜,等待蚂蚁,大约4min出现大量蚂蚁,沿着蚁队找一个蚂蚁窝;

2)把食物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然后在离蚂蚁窝不远的水泥地面上放上食物来引诱侦察蚁;

3)在水泥面上铺上小纸片(同一本万能贴上的相同颜色纸片)。另外,为了防止小蚂蚁从纸片底下钻过来,我们用双面胶把纸片贴在水泥地面上。由于水泥地面比较平整,而且纸片底下不留空隙,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4)我们选择同一本万能贴上的不同颜色纸片(大小相同),重复前面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用同色纸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

2.化学气味干扰实验

1)在阳台边靠近水泥路的地方发现较多蚂蚁,滴上一滴蜂蜜,等待蚂蚁,大约4min出现大量蚂蚁,沿着蚁队找一个蚂蚁窝;

2)把食物放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然后在离蚂蚁窝不远的水泥地面上放上食物来引诱侦察蚁;

3)等待侦察蚁取食, 回巢报信, 形成浩浩荡荡的搬运大军。当有部分蚂蚁开始搬运食物时,在距离洞口大约40cm的蚁径上滴上预先准备好的香水, 观察蚂蚁的反应。

三、实验现象

1.铺设纸片结果

铺设纸片观察确实证明了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纸的颜色对蚂蚁并没有影响。但继续观察发现,蚂蚁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路径,时间长短和纸片的大小相关。

2.化学气味干扰实验结果

1)侦察蚁面对液体食物,先选择吸饱(明显可以观察到取食前后膨大的腹部),然后回家报信,中途遇到同穴工蚁碰碰触角,侦察兵回蚁穴,工蚁走向蜂蜜。5~9min,蜂蜜滴周围挨个挤满了蚂蚁,位置如图E。后到的蚂蚁多于离开个体。后到个体绕着蜜滴边走边用触角碰触正在取食的个体,若无个体离开就直接踩在蜜滴上取食,导致不少个体由于体重增加太多陷入蜜滴死亡;也有少量个体取食太多,在回蚁穴途中死亡。它们采取了一旦获得食物,就尽最大可能的带回蚁穴最多的食物的取食策略。

2)蚂蚁取食队伍形成了较固定的回穴路径(图位置如图E),在蚁穴与食物的中点位置,滴了一滴六神花露水,水泥地面形成一个直径1厘米的印记,此刻,花露水滴两端的归巢蚁与觅食蚁不能准确地走向各自的目的地,进入混乱状态。大约5min后,双方找到通向各自目的地的路,与原路径相比,只在香水滴所在位置处略有变化(如下图)。

3讨论

1) 取食策略

少量个体取食太多,在回蚁穴途中死亡,观察对比刚从蚁穴出来的蚂蚁,该个体的腹部明显透亮、膨大、运动缓慢,说明蚂蚁采取的是“在一次觅食期应使能量摄取量最大,而使旅行时间最短”的原则。

2)根据香水实验现象,我们开始怀疑是否是操作失误,隔天同样的地点同样是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重复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这不是和课本上的知识有出入吗?干扰了蚂蚁的化学通讯,蚂蚁因该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为揭开这个疙瘩,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工蚁的通讯方式除了信息素示踪,也就是化学通讯外,还能利用动作通讯,如:触角接触、轻抚、轻推等;蚂蚁听不见,但在一定范围内,蚂蚁脚上的侦测器可以接收另一只蚂蚁腹部表面发生板磨擦发出的人无法听见的频率很高的声波引起的土壤震动;有的蚂蚁还能利用太阳定位。所以,蚂蚁的通讯是同作用于其他感官的信号联合起作用的。〔指导老师 谢增兰 李存棣〕

❿ 八年级上册生物:蚂蚁的通讯研究报告 [急求]!!!

没有答案,却有教案,希望你能反其道而用之!!

示范教案一(社会行为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2.参考有关资料探究蜜蜂的通讯方式,把探究(或证实)的结果向全班交流.
3.了解其他动物的通讯方式.
4.利用动物的通讯方式,吸引益虫,消灭害虫,为人类造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即在教师引导下到图书室,教育网等处查找有关动物(如蚂蚁,蜜蜂,蛾蝶类等动物)的特殊通讯方式.
2.培养学生学会推理,判断,从而提出假设,并去证明这种假设正确与错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设计实验,准备器材,物品及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以实验现象为纲总结得出结论的分析,判断能力.
5.培养学生把探究得出的结论用到实践中去,为人类谋福利的创新能力.
6.加深对"生物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使学生明确在社群中生活的动物分工,合作,通讯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养成探索无止境,为人民服务无止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动物随时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3.培养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侦察蚁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告知其他工蚁.工蚁又是凭借什么找到食物的.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式,实验法,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动物世界之"动物信息交流"光盘,VCD,面包,鱼缸,蚂蚁(一窝),28张正方形白纸片,28片杨树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社会行为"的特征,请同学们讨论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以白蚁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2分钟后,抽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参考答案:白蚁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及明显的分工,如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相当于公安,军事部门;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相当于建筑部门和食品部门;雄蚁,雌蚁负责繁殖后代,延续种族,四者既分工又合作,保证了蚁群的安全,生活及繁殖,对白蚁群的生存起了决定性作用.)
(学生活动)
采取激励和竞赛法.比哪一组回答的有序而完善.肯定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已安排第一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39页探究实验,把研究蚂蚁通讯的方式的实验过程和结论现在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活动)
参照下列层序进行
1.探究课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本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3.探究计划及行动:
(1)用大些的鱼缸(透明,便于观察)饲养一整窝蚂蚁(在野外找).
(2)在距蚁穴稍远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蚁群派出的侦察蚁如何侦察 (报告看到的现象的每一个细节)
(3)侦察蚁返回去后,见到其他工蚁有何细微的行动
(4)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蚂蚁的行动.
(5)蚂蚁在纸上留下气味了吗 如何证明
(6)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蚂蚁要走的路径.当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并将食物放在圆心处,蚂蚁的行动有无变化 如何变化 说明了什么
(7)补充说明.你们用什么饲养蚂蚁 做实验用什么食物较好 把纸片换成杨树叶可否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教师活动)
听了一组代表的汇报,请同学们讨论: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吗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2分钟后,各自发表见解,并讲出依据.
(教师活动)
许多种动物营群体生活,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就需要通讯.例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分泌能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再看一下熊猫,长尾猴,蜜蜂各自的种群内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教师播放录像一:一只发情的雌熊猫爬到树上发出一种声音,闻声两只雄熊猫跑过来为夺取交配权打斗起来,最后战败一方逃走,胜方与雌熊猫交配……
录像二:一只黑长尾猴发现雄鹰在天空盘旋时,发出一种叫声,仍在大树外侧或站在草地上容易受到袭击的猴立即聚集到树林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密密的灌木丛中.另一只长尾猴发现地面有一条蛇,发出第二种声音,其他猴子闻声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
录像三:蜜蜂发现蜜源后,返回巢跳起舞蹈(8形舞,圆形舞,抬头,低头,摆尾,各有不同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其他工蜂得到信息到蜜源处采蜜……
教师提问:课外第二小组到养蜂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在请第二组代表发言,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注:第二组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同学们,动物之间能进行通讯,但每种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请同学们把你在报纸,杂志,电视,网上得到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共同分享,好吗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利用害虫的通讯方式消灭害虫
学生回答: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②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活动)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小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
结束语: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巩固练习]
1.41页技能训练.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蜥蜴遇到敌害,断掉尾巴
答案:D
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42页3,4,5.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生物如何攻克蚂蚁的通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4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5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9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8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1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9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0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8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8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31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4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3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