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肺如何阻止病原微生物

肺如何阻止病原微生物

发布时间:2022-04-15 09:10:32

① 防肺结核病带有呼吸阀门n95的口罩行吗

口罩种类很多,按照制造材料不同有活性炭粉滤芯口罩、活性炭毡垫口罩、无纺布口罩、超细纤维口罩、脱脂棉口罩、棉纱口罩等。按照用途有医用的一次性普通口罩、外科口罩、N95口罩等。按照形状不同,有平面口罩、杯形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纱口罩以及防毒面具等。还有口罩替代物如纱巾、围巾、围脖、毛巾等。那么究竟哪种有作用?哪种防护效果好呢?
合适的口罩须具备既能抵御吸入有害物也能阻挡排出有害物,结核杆菌当然也是其中。经有关专业机构最新测得:棉纱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活性炭类口罩不能阻止空气中微小飞沫核的吸入,对戴者无保护作用,口罩替代物就更不行了。外科口罩、超细纤维口罩可滤掉50%0.3微米的非油性颗粒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N95口罩可滤掉95%0.3微米的非油性颗粒物,可有效防止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小飞沫核的吸入,因此传染科的医护人员和探视家属应该戴N95口罩,与排菌肺结核患者接触的健康人也应该戴N95口罩。
近期雾霾天气很多,但我们现在可以监测PM2.5了,如果在PM2.5高的雾霾天气,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能深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其总量远超非雾霾天气。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大量含有结核杆菌的小飞沫就飞到空气中,很容易和PM2.5颗粒结合,人一旦吸入含结核杆菌的PM2.5颗粒,就有可能被传染。因此,戴合适的口罩既能防止雾霾,又能防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的生存能力较强,离开身体后,若黏附在尘埃上可存活8~10天,若在干燥痰液内可存活6~8个月。但结核杆菌怕热、怕紫外线。在液体中加热到62℃~63℃15分钟或煮沸5分钟即可被杀死;紫外线照射或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也可被杀死。口罩成为抵御有害吸入物的最后屏障, 为此专家提示在雾霾天气,与排菌肺结核患者接触的,排菌肺结核患者一定要戴合适的口罩!

② 如何防止微生物感染人体或污染环境

谈如何预防微生物污染食品 ----采用合理杀菌措施 提高食品卫生质量近年来,微生物超标多次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企业都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并制订了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消毒制度,但产品中微生物超标的问题仍不时发生。既然采取了多种控制措施,那么,微生物污染问题为何还会不断发生呢?专业从事食品杀菌消毒技术研究的上海尼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周立法先生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食品企业在控制微生物的过程中,步入了误区,忽视了动态持续杀菌(也称动态同步杀菌)的重要性;如果采用动态持续杀菌技术,则可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为了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的污染,食品企业的品控人员通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控制,即:

1.原辅料控制;

2.加工过程的控制;

3.工艺流程设计;

4.三库控制:原料库、辅料库、成品库;

5.人员卫生控制。

有的企业为了控制微生物污染,不惜投入巨资,重新装修,甚至采用不锈钢吊顶;或是重金聘用海外工程师、劳民伤财,但结果是微生物超标依然超标。目前,在对生产场所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食品企业采用的紫外线照射、化学药物喷洒等几种杀菌消毒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周立法先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紫外线灯照射杀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在食品行业广泛应用。但由于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而且,用紫外线灯杀菌存在一个弊端,即杀菌距离过短:一般紫外线消毒的有效距离只有1.5米,导致空气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只是暂时被击晕(隐藏在1.5米以下),并未被完全杀死;关闭紫外线消毒机,待人、物流动后,被击晕的细菌、病毒数量会反弹,又会对空气的卫生质量造成污染。

2.化学药物喷洒灭菌:如过氧乙酸、甲醛等,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应用成本低廉。由于化学药物具有强烈的气化作用,且刺激性很强,所以,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现在,多数食品出口企业也不再使用药物喷洒方法灭菌,主要原因是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药物会残留在食品中,导致残留量超标;化学消毒剂在杀菌的同时,易与其他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难以被自然环境降解的致癌物质,对操作人员的皮肤、神经系统、肠胃及呼吸道的不良影响很大,长期如此,操作人员容易患毒害性职业病。

3.臭氧:对有害细菌的杀灭有特效,可以减轻车间内的异味,使用面比较广,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车间内的湿度及臭氧浓度的大小,一般都在静态(无人)的状态下使用:因为,臭氧过多释放时,对人体健康有害。另外,过量的臭氧,对食品生产所用的一些工器具、设备,也会产生强氧化和腐蚀作用。由于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致使人的皮肤起皱、 出现黑斑,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出畸形儿等危害,故建议用臭氧消毒后,等残余的臭氧分解散尽之后,工作人员再进入车间。

4.采用净化层流初、中、高三级过滤设施:过滤空气中的尘埃、洁净密闭工厂的污染空气;但层流设施本身不具备杀菌功能,杀菌尚需配合大型臭氧发生器。目前,层流净化在食品行业还无法普及(除保健食品企业外),主要原因如下:1)层流造价高、耗电量大、易损耗品的更换费用大,清理维护难,且施工/维护时需要停工停产、不能局部使用。2)许多食品企业的车间多为老式厂房,如使用层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建厂房,且车间重建或搬迁时皆为废弃物。因此,净化层流设施,在很多企业成了一种摆设、一种形象工程,只有在执法部门来检查时,才开启运行。

采用以上几种控制微生物超标的方式,由于在散热间及包装区域,没有采用有效的动态杀菌保障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停留的待包装食品,很容易感染上大量的微生物。已有不少食品企业意识到动态同步杀菌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对动态同步杀菌技术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应用。其实,食品加工操作时的动态同步杀菌技术已经成熟,食品企业采用原先手术领域用的的多功能空气消毒设备对食品车间进行杀菌,不但杀菌效果显着,且能炭化空气中的尘埃、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车间内的洁净度。

国内的上海尼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CL空气净化消毒车,就可对食品生产车间进行动态同步杀菌。据悉,该动态杀菌设备工艺灵感来源于暴雨后的空气十分清新,雨水能洗刷掉空气中的尘埃。其原理为:采用洗涤液进入设备的鼻腔,快速洗掉吸入的污染空气,将尘埃洗入洗涤液中;通过压力泵的作用,将尘埃输入自动除尘过滤器,滤尘排污,从而达到自动清除尘埃、洁净空气的功效。此工艺风阻小,且恒定(15-20P),可代替初中效过滤器,不形成二次污染,其称为除尘法。

根据客户需求,在洗涤液中配置生物酶、三氧水、碱水等化学试剂,吸收电机组所散发的热量来保持恒温,迅速中和分解空气中的放射体和气态污染物,其称为中和法。采用铝蜂窝为载体,表面附载一定量的纳米级镍、二氧化钛材料、光催化材料,合成金属光触媒网,在特定的光源照射下,不断地吸附—催化—分解,可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及有害气体,其称为杀菌法。据上海尼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立法先生介绍,该公司推出的NCL牌空气消毒设备就是一个尘埃收集运输器,在运输过程中,同步杀灭细菌、病毒,能保证设备长期恒效正常运行。而其他的某些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或层流设施纯粹就是一个尘埃和细菌的收集器(吸尘器),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消毒效率会逐渐降低,需频繁更换过滤器材,才能保证工作效果。如采用上海尼那环保公司的NCL-2型消毒设备1台,在200立方米的有人(动态〉车间内,室内空气洁净度可达30万级以上,对空气中的霉菌、大肠杆菌等杀灭率可达99.9%。该消毒设备采用220伏的电源,8小时约用1度电,开机半小时可达消毒效果。为了向更多的食品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上海尼那环保科技公司可免费为食品企业设计净化车间的平面图纸及投建方案。

同时,NCL公司承诺:该公司卖出的消毒设备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经检测的消毒效果不达标,该公司将全额退还客户的货款,以保障客户的利益。食品企业在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和消毒制度的同时,若采用空气净化消毒车,可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

③ 细菌和病毒的作用机理

不是的.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inactivation)。灭活的病毒仍保留其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和细胞融合等活性。
1、物理因素
(1)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能良好生存,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196℃)温度下更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相反,大多数病毒于55-60℃,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即被灭活,100℃时在几秒钟内即可灭活病毒。即使是哺乳动物的体温(37-38.5℃)也可能使某些病毒灭活。冻融,特别是反复冻融可使许多病毒灭活。因此,病毒标本的保存应尽快低温冷冻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冻融。有蛋白质或Ca2+、Mg2+存在,常可提高某些病毒对热的抵抗力。如脊髓灰质炎和呼肠孤病毒在1M MgCl2中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1M MgSO4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也具有稳定作用。

(2)PH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灭活。但各种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如肠道病毒在PH2.2环境中其感染性可保持24小时,而鼻病毒等在PH5.3时被迅速灭活,披膜病毒则在PH8.0以上的碱性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病毒对PH的稳定性常被用于病毒鉴定的指标之一。

(3)辐射 电离辐射中的γ射线和χ射线以及非电离辐射中的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有些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经紫外线灭活后,若再用可见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故不宜用紫外线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

2、化学因素
(1)脂溶剂 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阴离子去垢剂等均可使有包膜病毒灭活。借此可以鉴别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
(2)氧化剂、卤素、醇类 病毒对各种氧化剂、卤素、醇类物质敏感。H2O2、漂白粉、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盐、酒精、甲醇等均可灭活病毒。
(3)抗生素和中草药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在分离病毒时,用抗生素处理或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样品中的杂菌,有利于病毒分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些中药如板兰根、大青叶、柴胡、大黄、贯仲等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一个机械屏障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皮肤中汗液和皮脂中的抗菌物质会捉住病原微生物,阻挡它们侵入体内。气管、支气管的管腔黏膜分泌黏液分解侵入者的细胞壁,气管的纤毛摆动排除侵入者。胃酸、肠道正常菌群对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血脑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孕妇的胎盘屏障,能够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感染的影响。

第二道防线的成员是:吞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体内搜索敌人的导弹,锁定入侵目标,触发免疫反应;再由吞噬细胞负责吞噬清理敌人。

第三道防线是由许多免疫器官组成,在这个家族成员中有集合淋巴结、脾脏、骨髓、胸腺、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具有淋巴液和血液,是一个可循环的通行系统,他们的任务是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繁殖前进行阻杀。

病毒是很原始的生命形态,有的病毒甚至只由一个可复制的蛋白质环构成。
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生命存在的最小和最简单形式。细菌比病毒进化了一些,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结构,也要比病毒大一些。
病毒对人的伤害大多是破坏人体细胞或破坏人体细胞同时产生一些付产物。
细菌对人的伤害手段则要复杂很多。但细菌可以由特定的病毒杀死,而病毒只能靠化学,物理方法消灭。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病毒的定义: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的特点:
① 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
②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③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
④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二、病毒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在病毒中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类病毒(viroids),它是一种只含有RNA而缺少蛋白的具有感染性的独特因子,与之相反,朊病毒(prions)是一种只含蛋白,缺少核酸具有感染性的特异因子。

病毒基本结构模式图:

衣 壳 核 心 壳 粒 包 膜 刺 突

2.病毒的形态:

病毒的形状同其壳体的基本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病毒的壳体有三种结构类型,与之相对应,病毒颗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螺旋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沿中心轴呈螺旋排列,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杆状病毒颗粒:螺旋对称的壳体形成直杆状、弯曲杆状和线状病毒颗粒。植物病毒多呈杆状,昆虫病毒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成员也多呈杆状。

杆状病毒颗粒:螺旋对称的壳体形成直杆状、弯曲杆状和线状病毒颗粒。植物病毒多呈杆状,昆虫病毒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成员也多呈杆状。

双对称结构壳体:仅少数病毒壳体为双对称结构。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

复杂形状的病毒颗粒:壳体呈复合对称。细菌病毒(噬菌体)和某些动物病毒呈复杂形状颗粒。

3.病毒的大小:

装配成熟的病毒颗粒大小恒定不再改变,不同病毒间差异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毒(Geminiviruses )直径仅18-20nm,最大的动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达300-450x170-260nm,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病毒粒子大小为80x790-14,000nm。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有包膜的病毒和某些无包膜的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还含有脂类和糖类。有的病毒还含有聚胺类化合物,无机阳离子等组分。

1.病毒的核酸: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病毒遗传和感染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的病毒颗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除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为二倍体外,其它病毒的基因组都为单倍体。

2.病毒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顺序决定着病毒株系的差异,表现在免疫决定簇则决定其免疫特异性。病毒的蛋白质根据是否存在于病毒颗粒中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结构蛋白:系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⑴壳体蛋白:
壳体蛋白是构成病毒壳体结构的蛋白质,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亚基,是构成壳体蛋白的最小单位。

功能:
①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病毒的核酸。
②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进入,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同时还是病毒的表面抗原。

侵入

病毒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以及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

注射式侵入:一般为有尾噬菌体的侵入方式。通过尾部收缩将衣壳内的DNA基因组注入宿主细胞内。

细胞内吞:动物病毒的常见侵入方式。经细胞膜内陷形成吞噬泡,使病毒粒子进入细胞质中。

膜融合:有包膜病毒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直接侵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部分病毒粒子直接侵入宿主细胞,其机理不明。
⑵病毒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由细胞表面的酶类帮助病毒粒 体释放核酸进入细胞质中,病毒衣壳仍然留在细胞膜外,将病毒侵入和脱壳融为一体。
⑶其他特殊方式。植物病毒通过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上的小伤口或天然的外壁孔侵入,或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侵入细胞,也可通过介体的口器、吸器等侵入细胞。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一类侵害细菌(包括放线菌、真菌和原核生物)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bacterialvirus)。具有其它病毒的共同特性:个体小、可通过除菌滤器、没有细胞结构、非常专一的寄生性等,为非细胞生物。其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空气、水中或生物体内都可存在。据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和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两类。前者改变宿主的性质,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后者可因生长条件的不同,即可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又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使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被溶原化。据噬菌体的核酸类型、粒子形状和有无囊膜存在,可将其分为12个科。

健康是人体NEI系统平衡的结果

现代医学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已逐步由整体器官水平向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深入,越来越重视对人体整合调控机制的探索。

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各细胞、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需要依靠免疫、神经、内分泌三大系统的调节与参与。

免疫、神经、内分泌三大系统总称NEI,其在自身保持平衡协调的同时,也完成对内环境稳态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造血、生殖等系统的调节整合。这就叫NEI网络学说。

祖国医学的全部体系也都是建立在整体宏观的现象联系方法上。

中医生理学就非常强调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态平衡,并有独具物色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其与现代医学NEI网络学说有着很多联系之处。通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二、免疫系统是人体的"NMD"

(一)什么是免疫系统

参与免疫应答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独特解剖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个部份,而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二)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功能有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功能,抵抗病原体感染。如防感染,防传染病;

2、免疫自身稳定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或死亡的细胞。如延缓衰老;

3、免疫监视功能,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如预防癌症。

*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英文缩写。

三、NK免疫细胞与"细胞战争"

(一)NK细胞是人体的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是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英文全称为"natural killer cell",也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它是一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的特殊的淋巴细胞系,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的功能,且表现为速发效应。在医学上被称作是"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道防线"。

(二)NK细胞的特性

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马瑞沙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NK细胞如何识别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

他说:NK细胞像人体内的"分子巡逻队"一样,在血流中到处巡视。一旦发现失去自我标识(称作MHC)的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NK细胞的受体立即就发出信号,冲到目标的细胞膜上,向它释放有毒的颗粒,迅速将靶细胞溶化,在5分钟之内使癌细胞死亡。

凡是没有自我标识的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NK细胞都要进行攻击。NK细胞没有记忆,对于遇到的任何外来或异常细胞,它都像是第一次见到的一样,而且它会重复发生作用,例如当它消灭了一个癌细胞后,立即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重复战斗过程。据科学家称:一个NK细胞在"一生"中可消灭27个癌细胞。

(三)关键是NK细胞的活性

血液中NK细胞的绝对个数并不代表免疫功能的大小,关键的是NK细胞的活性,即它识别和消灭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的能力。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NK细胞活性低的人,容易得癌症或感染病毒;而NK细胞活性低的癌症病人,则容易发生转移或复发。还有一项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和情绪悲观将降低NK细胞的免疫功能,他们的NK细胞能够识别异常细胞,但却无法消灭之。相反,一些"抗癌明星"体内的NK细胞不一定很多,但非常活跃。这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长期抑郁寡欢、精神压抑导致罹患癌症,或得知诊断癌症后精神颓丧、身体急剧恶化的现象是一致的。

(四)人体防病抗病的"细胞战争"

一般情况下,一旦病原菌进入人体或人体出现变异细胞,NK细胞都将迅速聚而歼之,所以可以称得上它是人们人体健康的"国防卫士"。

当然在这样的一场"细胞战争"中,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也会向NK细胞发起反攻。例如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就观察到,癌细胞用触须包围NK细胞并吞食NK细胞,或释放抑制免疫功能的物质。另一个人体实验还观察到,只有当移植少量癌细胞时,NK细胞的抑瘤作用才比较明显,说明NK细胞只是作为快速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清除少量癌细胞(即防癌作用)、或癌症初期、或刚刚完成手术特别有效。

(五)NK细胞与防癌抗癌

自1975年科学家发现NK细胞以来,人们已经发现它的防癌抗癌反转移的作用。虽然有很多细胞实验证明,但一直无法进行动物实验,因为找不到没有NK细胞的动物作对比。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克隆出了没有NK细胞的白鼠,通过对比实验,有力地证明了NK细胞的作用。他们的实验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其中有三个实验非常典型:

实验一,将放射性标定的淋巴瘤细胞YAC注射到白鼠体内,4小时后,肺部廓清率测试表明:普通白鼠肺部几乎测不到放射性,而体内没有NK细胞的转基因鼠的肺部放射性高达70多倍。说明NK细胞能在体内迅速消除癌细胞。

实验二,将黑素瘤B16癌细胞注射到白鼠皮下,每周检查两次,看肿瘤长出来没有。当每只注射进100个癌细胞后40天,普通白鼠没有一只长出肿瘤;而无NK细胞的转基因白鼠才过20多天,就全部都长出肿瘤。然后,增加注射的癌细胞数量,当每只注射10,000个癌细胞时,普通白鼠才会达到前面实验中转基因白鼠的肿瘤生长水平,即有NK细胞的普通白鼠,要多注射100倍癌细胞,20多天后才能达到全部白鼠都长出肿瘤。说明NK细胞对于防止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实验三,将黑素瘤B16癌细胞注射到白鼠的静脉血管中,2周以后解剖并计算肺部肉眼可见的转移肿瘤个数,结果发现无NK细胞白鼠的转移肿瘤个数比普通白鼠多60多倍。说明NK细胞对于防止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肿瘤起重要作用。

四、如保提高免疫功能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机体健康,心理调适,社会适应是当今"健康新概念"。

(二)科学保健

1、851临床实验证明851迅速提高免疫能力

由首批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杨振华教授发明?quot;851"系列产品,具有迅速提高免疫力,改善肺、脑功能,辅助肿瘤治疗三大功效。它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保健品,也是当今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并获得最多国际专利的保健品。

2、日本大坂医学院的临床研究

日本医生曾经对一些健康志愿者,观察服用851在短时间内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结果发现:普通人在服用851后4小时,NK细胞活性立即提高64%,而服用安慰剂的几乎不变;服用851后8小时,NK细胞活性竟提高125%。

3、化疗患者的临床实验

在中国曾经对200多位因接受化疗而严重降低免疫功能陌┲⒉∪私�泄�俅彩笛椤R蛔椴∪?36例,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每天服用851;对照组病人131例,只接受化疗。两个月后,服用851的实验组病人,NK细胞活性不仅未因化疗而下降,反而平均上升了40%;而未服用851的对照组病人,NK细胞活性平均继续下降17%。

在十多年来,许多服用851的病人或健康人的经验表明,服用851后不容易患感冒,即使偶尔发现有感冒预兆,只要及时加大剂量服用851就可以抵御感冒。这和851能快速激活NK细胞活性,抑制感冒病毒复制有密切关系。

④ 请问细菌怎么影响一个细胞

细菌没有寄生在细胞里德
那是支原体和衣原体。
细菌影响生物主要通过自己德次生代谢物来进行
比如分泌的蛋白质有时候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是有毒的
这些蛋白质会对细胞产生影响

⑤ 肺炎和肺结核的区别

肺结核: 1.咳嗽咳痰 最常见.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感染痰呈脓性. 2.咳血 1/2-1/3的患者有. 3.胸痛 结核累及胸膜有. 4.呼吸困难 5.发热 最常见,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6.部分患者有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女性可有月经不调.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咳嗽 最常见,初期不易...与肺结核鉴别.当肿瘤引起支气管 狭窄咳嗽加重,呈高调金属音,具特征性. 2.咳血(痰中带血,晚期大咳血),喘鸣,体重下降,发热. 两种病初期不易鉴别,到了晚期各种典型症状才出现. 有结核病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0倍,组织学类型主要是腺癌. 肺癌不传染,原发性肺结核预后好,但是复发时成为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是防治的重点. 肺炎与肺结核有哪些区别? 肺结核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菌——结核直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肺部疾患。肺结核病人常有以下特点:午后低热:患者每天均在下午或晚间发热,体温在37~38。C之间,次日晨起体温恢复正常。盗汗:病人常在睡眼中出大汗,醒后才发觉。慢性咳嗽、咳痰。X线胸片上可见斑片状阴影,以两上肺为多,血沉增快。以上特点很容易与肺炎鉴别。此外,肺结核患者应用一般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必须应用抗结核药物,而且治疗时间长,多需半年以上。

⑥ 肺炎和肺结核的区别,咋判断,是否传染,通过何种途径,哪治疗的比较好,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越详细越好

肺炎系列之二:几种感染性肺炎简介

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肺炎仍然是威胁当今社会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较多,有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军团菌等)、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真菌等。美国约半数以上的临床肺炎病例不能查明病原体。
这里收集有关肺部感染疾病的基本情况,供参考。

流感病毒性肺炎

致病原 流感病毒。因流感后病毒自上呼吸道继续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
临床表现 轻症者发病类似单纯流感,但发热持续时间长,咳嗽、胸痛较剧,咯片块状淡色粘痰。肺部体征较少。重症者有高热、剧咳、血痰、气急、发绀,可并发心衰,无实变体征。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X线胸片 炎性阴影,两肺散在絮状或点片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展。
预 后 病程可迁延3~4周。患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婴幼儿、老年人发生流感肺炎的比例较高。
潜伏期 1~3d,最短者仅数小时。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手-鼻)传播,通过病毒污染饮食、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的可能性也存在。
特异预防 针对性的疫苗。抗流感病毒药物。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致病原 3、4、7型腺病毒与肺炎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咽炎、无痰性咳嗽、不适、寒战、肌痛和头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发热、咳嗽、咽壁渗出物等。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起病缓慢,首先表现为发热、咳嗽等,高热(39~41℃)持续8~14天,起病后3~4天出现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较晚。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可见肺外病症如肾病、肝肿大等。
血常规 白细胞数正常。
X线胸片 广泛的支气管或肺实质受累,呈大片状阴影,伴肺气肿。
预 后 好
流行病学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末、春初;在婴幼儿、家庭、医院及新兵等群体中常可引起流行。
潜伏期 2~14d,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5~6天。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手-鼻)传播,也是重要途径。
特异预防 无

人类副流感病毒

临床表现 人类副流感病毒(HPIVs)常常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与RSV一样,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咙痛)。它也能造成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和有免疫缺陷人群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四种亚型各有不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I型和II型的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造成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I型是这种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而II型次之。I型和II型均能造成其它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III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IV型很难检出,可能是因为它很少导致严重的疾病。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1~7天左右。
病毒构造 人类副流感病毒是单链的RNA病毒。病毒表面含有溶合酶和红血球凝聚素—神经氨酸苷酶的醣蛋白刺。从血清学上人类副流感病毒可分为4型(I型到IV型),其中IV型又分a和b两个亚型。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大小在150纳米~300纳米之间),形态各异。在外环境下不稳定,在物体表面存活几个小时,肥皂水就很容易使其失去活性。
流行病学特征 与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或接触了污染物而传播的。但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了人的眼睛、口腔或鼻子里的粘膜后就会发生感染,或通过吸入由于喷嚏和咳嗽产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而感染。人类副流感病毒可以在这种悬浮状态下存活一个小时以上。人类副流感病毒无处不在,绝大部分人在儿童时代已受感染。血清学监测表示,5岁及以上儿童有90%~100%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II型的抗体,有大约75%有抗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体。
诊 断 有两种方法可以诊断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感染:1)通过组织培养:分离鉴定在细胞中的病毒或直接检测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使用免疫荧光试验、PCR、酶联免疫反应测定等方法。2)适当时间收集的两份血清标本中IgG特异抗体的显着升高或检测单一血清标本中特异抗体IgM,而得出结论。
预防措施 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人类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然而,科研工作者们正在研制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I型的疫苗。婴儿从母体那里被动获得的人类副流感病毒I型和II型的抗体在婴儿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必须严密注意减少和阻止疾病传播的各种控制措施。经常洗手以及不与感染者共用器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隔离那些得了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虽然还能力参加托幼机构学校活动的孩子,对减少人类副流感病毒的传播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病毒的传播通常都在疾病的早期。在医院里,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防止人类副流感病毒的传播,如经常性的洗手,穿戴有防护性的工作衣和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的方法。

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并伴有发热和无痰性咳嗽。有10%的病例可以通过放射影像学方法确诊;除肺部症状外,很少见其它诸如心脏的、神经的和皮肤方面的症状。
病原 肺炎支原体,一种小型细菌。
发 病 率 在美国每年发生大约200万支原体肺炎病例,且每年有10万因患肺炎而住院的病人。
后 遗 症 身体复原的过程中常伴有长期咳嗽;其它的后遗症少见,偶尔有该病死亡病例报告,主要是发生在老年人和镰状红细胞性贫血的病人。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接触传播;潜伏期是1~4周。
高危人群 不同年龄的人群普遍易感,但5岁以下的儿童少见。该病的爆发经常见于青年人群中,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军队和社会机构,在这些组织机构里的该病爆发可以持续几个月。
监测系统 现还没有针对该疾病的国家监测系统。
流行趋势 无法预见。但随着检测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更多的病例将会被发现。
问题和挑战 由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早期发现暴发仍成问题。及早的采取控制措施阻止疾病爆发中的续发病例的发生。,成为控制该病的最大挑战。
机 遇 新的诊断方法(血清学方法和PCR检测方法)的问世是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肺炎的所起的作用及其在严重肺炎疾病中的潜在的辅助作用方面需作进一步探索。

肺炎衣原体

临床特点 肺炎或支气管炎,逐渐发生的咳嗽并伴有轻微的发热或者没有发热,很少有咽炎、喉炎和鼻炎的表现。
病原学 肺炎衣原体,是1983年从一位患咽炎的大学生身上分离出来,并被确认是肺炎致病微生物。
发病率 在美国,每年被证实有50000个成年人因为肺炎而住院。总的发病率还不清楚。
后遗症 衣原体肺炎感染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Alzheimer病、哮喘、反应性关节炎有关。
传播 人传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危险人群: 不同年龄人群均易感,但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20岁前,50%的人群被证实曾经感染过肺炎衣原体。人一生中常见有重复感染肺炎衣原体。
监 测 没有国家和地区监测系统,正在开展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多方面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流行趋势 还不明确,诊断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确认感染的知识水平。
挑 战 分离病原非常困难,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抗体检测以便确认诊断。没有有效方法预防感染和出现可能的后遗症。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起的作用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
机 遇 提供新的实验室方法来发展诊断技术和评估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性。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

临床特征 在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Hib感染表现为脑膜炎,伴发热、头痛及颈项僵直。其它的Hib感染还可表现为蜂窝织炎、关节炎或败血症。在发展中国家,Hib感染也是儿童细菌性肺炎死因中位列第二的疾病。
病原因子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发病率 在1980-1990年间,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是40-100/10万。1995年由于Hib同源疫苗的使用,儿童发病率降为<2/10万。在发展中国家疫苗未得到广泛应用,故Hib感染是引起婴儿和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
后遗症 死亡率为3%-6%;超过20%的幸存者有永久性的听力丧失。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鼻咽部带菌者或病人的呼吸道飞沫而感染。
危险群体 婴儿、幼童、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托幼机构的全托幼儿。
监 测 国家监测由NETSS和国立细菌性脑膜炎及菌血症报告系统共同实施。实验室主动监测由感染项目暴露点和美国其它地区来实施。
趋 势 自从同源疫苗获准分别于1990年在婴儿及1987年在儿童身上使用以来,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已下降了超过95%,然而成年人发病率却保持稳定。尽管如此,在阿拉斯加本土出生的人比起美国其它地方的人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挑 战 在美国,当前根除Hib策略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同源疫苗在幼童体内免疫原性和抗体持续时间可能性的不同。以此提出了5岁以上人群如何保持长期有效的问题、最佳的用途以及计划等问题。尽管Hib感染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因,但是Hib同源疫苗的费用限制了疫苗在这些国家的使用。
机 会 对Hib疫苗在运输和侵入机体引起发病的预防等方面的评估,会促进这项技术的申请。这也有助于研发其它生物体多糖类疫苗(例如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组链球菌)。对人群免疫效果的深入评估将导致对入侵性疾病的预防及Hib传播预防方法的优化疫苗的战略做深入研究。

肺囊虫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 由于肺炎囊菌(间质性浆细胞肺炎菌)的多态性和生物特性,以前被归类于原生物。现根据核酸和生物化学分析将其归为真菌。
生活周期 生活周期仍未完全清楚。肺炎囊菌在健康人和动物的肺里均可被发现。这种有机体在免疫缺乏的个体里致病,并且被证实为对那些免疫缺陷的个体来说,肺炎囊菌是导致肺炎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现已明确肺炎囊菌有三个明显不同的形态学阶段:营养体( 原虫)阶段,在这个阶段,肺炎囊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包囊期,成熟包囊(5~8微米)里面容纳了6~8个子包囊体;前包囊期,介于原虫和包囊之间。有性繁殖阶段的存在是有可能性的,没有证据表明在其寄生生活周期中有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阶段。
地理分布 肺炎囊菌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存在于人类和各种动物体内。血清学证据表明大多数健康儿童在3~4岁时已被感染。肺囊虫肺炎发生于免疫缺陷的个体和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当中。

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肺炎

临床特征 肺炎,一种肺部感染,是以咳嗽和呼吸急促伴呼吸困难为特征。同时也可发生发热和肌痛。
病原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致病细菌。其它细菌(金黄色葡萄状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侵袭新生儿和营养不良儿童。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可在约1/4的肺炎儿童中检出,但与细菌性病原相比,这些病毒较少引起致命性感染。
发病率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所有小于5岁儿童大约有10~20%的会得肺炎。
后遗症 每年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约2百万小于5岁组的儿童死亡,是这个年龄组儿童的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1%的肺炎病例会留下后遗症(如支气管扩张),这些后遗症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险性。
传播途径 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性分泌物可造成该病的直接传播。大部分的儿童肺炎病例为散发,而非爆发。
高危人群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大约75%肺炎死亡病例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营养不良、疟疾和处于社会下层都增加患肺炎的危险性。
监测 发展中国家没有标准监测方法。
流行趋势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肺炎发病率没有改变,但由于抗生素的更广泛使用,过去十年肺炎死亡数已有所下降。
挑战 抗生素耐药性的蔓延、病例管理系统的使用、卫生保健人员的广泛培训、抗生素供应的保障、非洲爱滋病流行的影响和确定促进全球Hib(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使用的策略。
机遇 Hib结合疫苗(已可使用)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2000年已在美国取得许可)为预防肺炎、降低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最好的机遇。病例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和降低肺炎的危险因素对控制该病也很重要。

肺炎链球菌病

临床特征 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疾病为肺炎、菌血症、中耳炎、脑膜炎、窦炎、腹膜炎和关节炎。
病原 肺炎链球菌。有超过90种血清型存在;引起侵袭性疾病的肺炎球菌的88%血清型包含于23价多糖肺炎疫苗。小于5岁年龄组的儿童中,7价肺炎结合疫苗含有80%侵袭性肺炎球菌分离的血清型。
发病率 每年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10万~13.5万人因患肺炎而住院、600万例中耳炎和超过6万例侵袭性病例(包括 3300例脑膜炎)。贫困地区的发病率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每10万人口中出现21例到33例不等。
后遗症 侵袭性疾病的住院成人中有14%的病例死亡。神经后遗症和/或学习障碍可能在脑膜炎病例中出现。再次感染的中耳炎病例可能发生听觉损害。
传播途径 人与人直接传播。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2岁以下的儿童、黑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着人、参加托幼中心的儿童和依赖于医疗条件的人(包括HIV感染者和镰状细胞病人)。
监测 以人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已在美国九个州( 总人口 : 1 亿9千万)进行。美国的几个州必须报告小于5岁组儿童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该年龄组的所有侵袭性疾病。一个全国系统跟踪了发生于小于5岁组已免疫儿童的侵袭性疾病。
流行趋势 由于HIV治疗方法的改善和针对儿童新的结合疫苗的使用,一些地区年轻人和小年龄儿童的肺炎链球菌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在公共场所和托幼中心,肺炎链球菌病爆发时有发生。在美国,有β-内酰胺抗性的肺炎链球菌株是很常见的。并且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的菌株正在增多。
挑战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供应不足。23价多糖肺炎疫苗未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多种肺炎感染,缺乏敏感、快速的诊断方法。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机遇 通过在成人中扩大使用23价多糖肺炎疫苗和最近取得许可的针对婴儿和小年龄儿童的结合疫苗,可提高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能力。开展谨慎使用抗生素运动可能减缓或逆转正出现的药物耐药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病原 汉坦病毒。
临床表现 发病急,病初有前驱症状如畏寒、发热、肌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亦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发热一般为38-40℃。以上症状持续短者12h,长者达数日,多数在2~3d后迅速出现咳嗽、气促和呼吸窘迫,非心源性肺水肿。部分患者可有肾损害。前驱期、心肺期和恢复期。
血常规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血小板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血液浓缩。部分患者可有尿蛋白等。
X线胸片 双肺间质浸润影或间质和肺泡均出现浸润影,部分患者可见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预 后 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0%以上。
流行病学 1993年首次发现,美国28个州均有病例报告,欧洲亦有病例报告。在美国流行季节为春夏季,4~7月为主。
潜伏期 不详
传播途径 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的气溶胶方式传播,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亦可能感染,有报告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预防 严密隔离病例或染疫动物,防止人传人。

肺鼠疫

病 原 鼠疫杆菌,检痰可查到鼠疫杆菌。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肺鼠疫: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发病急剧,恶寒、高热达39~41℃、脉细速、呼吸急促,病人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病初干咳,继之咳嗽频数,稀薄泡沫样痰,痰中混血或纯血痰。继发性肺鼠疫:有原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随之咳出稀薄泡沫样血痰。
血常规 白细胞增加
X线胸片 胸部可见大小不同、密度不等、边缘不整的阴影,有时可见胸腔积液。
预 后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2~3天内死亡。
流行病学 动物间鼠疫流行。
潜伏期 腺鼠疫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肺鼠疫潜伏期短。
传播途径 肺鼠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 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肺炭疽

病 原 炭疽杆菌
临床表现 发病急剧、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气促发绀,咳黏液血痰,一般神志清醒。重者发绀、血压下降、脉细数,出现休克。随后迅速出现呼吸衰竭,意识丧失、死亡。
实验室 白细胞增多。检痰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有夹膜炭疽杆菌。
X线胸片 纵隔阴影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预 后 预后不良。
流行病学 在人群间和动物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传播途径 吸入含炭疽杆菌芽孢的飞沫或尘埃而感染。
预防 接触炭疽菌后48小时内可预防性服用抗菌素。减毒疫苗皮上划痕接种。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接种卡介苗可提高机体对将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
本病分五型,成人以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病人有低热、乏力、纳差、咳嗽和少量咯血。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被发现。老年人发病亦常不典型。胸部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痰结核杆菌检查亦有助于确诊。
治疗方面,必须严格按医嘱完成抗结核化疗,治病彻底,否则会影响疗效或导致复发。

注意事项:
1.按医嘱坚持全疗程(一般需9个月)规律(天天服药)。什么时候停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胸片、痰菌检查结果而定。
2.除吡嗪酰胺分三次口服外,其他药物主张一日一次顿服;利福平最好于清晨空腹时服用。
3.服利福平后小便呈桔红色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区不适、耳鸣、重听、口周发麻、视觉异常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有发热、咯血时应卧床休息。
5.多食鱼、肉、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少食含脂量高的食物;必须戒烟,饮酒亦节制。
6.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所用食物、餐具要与家人的分开,不要和婴幼儿并头睡在一起。
7.居室常开窗通风,病人的被褥等物品应常在阳光下暴晒。

⑦ 肺炎护理诊断与措施

1.搞好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春季带孩子外出防止着凉,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喝开水,痰多的患儿可以熬点冰糖雪梨汤喝。

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急促或者困难时,应垫高头部。

5.咳嗽剧烈时,可抱起小儿轻拍其背部,咳嗽引起呕吐时,应将患儿侧卧或侧抱,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6.患儿咳嗽频繁,呼吸困难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程。
1.病因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2.发病机制和病理

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支气管内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防御的完整性等)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由于病原体毒力过强或宿主局部或全身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时可发生肺炎。

3.分类

(1)按解剖位置分类

①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通常并不累及支气管,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

②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常继发于其他疾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军团菌等。支气管腔内有分泌物,故常可闻及湿啰音,无实变的体征。

⑧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等引起。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呼吸道症状较轻,异常体征较少。

(2)按病因分类

①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②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③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④肺真菌病: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肺孢子菌等。

⑤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弓形虫、寄生虫等。

⑥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如放射性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胃酸吸入引起的化学性肺炎等。

(3)按患病环境分类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和呼吸道病毒等。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无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近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有上升的趋势。

成年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

1.病因与发病机制

冬季与初春为高发季节,多见于既往健康的男性青壮年或有全身及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者。肺炎链球菌在干燥痰中可存活数月,但经阳光直射1小时,或加热至52℃10分钟即可杀灭。正常情况下肺炎链球菌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当免疫力降低时发病,诱因有受凉、淋雨、上呼吸道感染、COPD、糖尿病、醉酒、全身麻醉等。

2.临床表现

(1)症状: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驱症状;典型症状为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可在数小时内达39~41℃,一般呈稽留热;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可放射至肩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口唇有单纯疱疹;咳嗽、咳痰,痰液为铁锈色。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急性病容,鼻翼扇动,面颊绯红。典型者可有肺实变体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湿啰音,累及胸膜时可有胸膜摩擦音。

3.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发病24~72小时,休克型肺炎最突出的表现是血压降至10.6/6.7kPa(80/50mmHg)以下,出现休克状态,体温不升或过高、心率>140次/分,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脉搏细速,血压逐渐下降,冷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唇、指发绀,少尿或无尿,感染严重时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4.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多在(10~20)×l09/L,中性粒细胞多增至0.8以上,并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现象。休克性肺炎白细胞可达30×l09/L以上或4×l09/L以下。

(2)X线检查:早期仅见肺纹理增多,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一致的致密阴影。

(3)痰培养:大叶性肺炎时,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痰培养检查。

5.治疗要点

(1)一般支持和对症治疗:注意休息、饮食;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低氧血症病人给予吸氧;胸痛、咳嗽咳痰者给予对症处理。

(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天,或热退后3天即可停药,改为口服用药,维持数天。

(3)休克型肺炎的抢救: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异丙基肾上腺素)等维持收缩压在12~13.3kPa(90~100mmHg),2~3种广谱抗生素联合大剂量静脉给药,应用糖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6.护理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肺炎有关。②疼痛与炎症累及胸膜有关。③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感染、发热及咳嗽无力有关。④潜在并发症为休克型肺炎。

7.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胸痛时取患侧卧位,气急发绀时行半卧位,给氧,流量2~4L/分。肺炎合并急性肺水肿,吸氧时应选用20%~30%乙醇(酒精)湿化。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可给予高脂肪饮食,因不易消化),多饮水(1500~2000ml)。

(3)寒战时可增加被褥、用暖水袋或电热毯等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置冰袋,或乙醇擦浴。降温一般不宜用阿司匹林等解热药,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翻身拍背,协助排痰,黏不易咳出时,可鼓励病人多饮水,超声雾化吸入。

(4)休克型肺炎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及早发现休克型肺炎,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迷糊,血压下降至80/50mmHg以下,脉压小,脉搏细速,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立即做好抢救准备。

②休克者绝对卧床,去枕平卧,头部抬高15o~20o,下肢抬高30o,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扩容,应用抗休克及抗感染药物。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忌用热水袋保暖,慎用解热药,避免大量出汗。

③休克病情好转的指标:神志逐渐清醒,口唇红润,脉搏有力,呼吸平稳,皮肤及四肢温暖,收缩压>90mmHg,尿量>30ml/小时。

⑧ 机体是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和人体的其他系统一样,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是由一些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组成。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脾、淋巴结、胸腺、骨髓、扁桃体,这些器官好比是国防部队的大本营和指挥部,它们可以在发现“敌人”或发动“战争”时随时“调兵遣将”;组织是指人体内(特别是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内)存在的许多无被膜的淋巴组织,它们就像国防部队的在“要塞”地区的“基地”,有了这些组织的“把守”,“敌人”很难“攻”进来;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它们是国防部队中和敌人“作战”的“士兵”;分子主要指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因子以及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辅导因子、抑制因子等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这些分子物质是“士兵”们释放出来打击“敌人”的“武器”。这些“国防部队”广泛分布在全身各处,分工精细,错综复杂,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发挥保护我们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呢?

人体的免疫系统从三个方面来发挥它的“国防”作用。一是抵御外来的敌人,也就是防御功能,它可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侵入我们的机体。这种能力过低,人体就会反复发生各种感染;但能力过高,人体又易发生变态反应。二是维护内部的稳定,也就是自身稳定功能,它可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的能力,保持体内细胞的健康。如果这种能力超常,把自己身体内的正常细胞也当作衰老的或损伤的细胞来清除,也就是对自己的正常细胞发生了免疫功能,这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三是监视体内细胞的变异,也就是免疫监视功能,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病毒细菌的作用下,体内经常发生一些细胞的变异,这些变异细胞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肿瘤细胞。体内的免疫监视功能可及时发现这种异常细胞,并及时将其清除。如果这种功能下降,人体就会发生肿瘤。这些功能多么像国家的军队一样:对外,防御敌人;对内,维持稳定、清除异己。

人体是如何发挥免疫功能的呢?

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发育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的防御功能。这种免疫功能是先天就有的,它是由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或体液因素所组成的。这种防御功能没有特殊的针对性,无论什么样的“敌人”它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例如我们的皮肤,可以阻挡微生物进入体内,胃酸可以杀死进入胃肠道的细菌,白细胞可以吞噬进入血液的细菌等等。它们是人体的一道道防线,就像我们国防部队的工事,无论哪一道防线受到破坏都会使人得病。特异性免疫是人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接触了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后产生的。它是由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在外来的“敌人”诱导下产生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免疫能力。例如我们注射了乙肝疫苗,人体只对乙型肝炎产生了免疫能力,但仍有可能感染甲型肝炎;我们得过麻疹,就有了对麻疹的抵抗力,以后就不会再得麻疹了。这好比国防部队针对敌人的导弹制造出的反导弹;针对敌人埋下的地雷,制造出的扫雷器,能非常准确无误地消灭敌人,可以说是体内国防力量的尖端。

这种特异性免疫能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作为抗原的“敌人”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与作为“士兵”的免疫活性细胞相接触,这些分工很精确的“士兵”有的可以吞噬“敌人”,有的可以把“敌人”的特性“暴露”出来,有的能把“敌人”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活性细胞,这叫做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识别“敌人”阶段)。识别了“敌人”后,这些免疫活性细胞就被“激活”了,它们中的B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体液免疫),T细胞可以产生许多淋巴因子(细胞免疫),这种抗体和淋巴因子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可以直接“杀灭”“敌人”。还有一些淋巴细胞转化成为“记忆细胞”,等下次“敌人”一进入体内就可立即“投入战斗”。这叫做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反应阶段”(准备“武器”阶段)。最后,这些免疫活性细胞使用它们不同的“武器”,或者直接杀伤(消灭)“敌人”,或者中和(瓦解)“敌人”,或者帮助其他细胞发挥作用,这叫做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与“敌人”“作战”阶段)。

人们常把心脏和中枢当作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系统,但没有军队就没有国家,没有免疫系统,机体就很容易发生感染或癌变,也就没有了生命!目前为止,除了艾滋病毒以外,还没有一种病原微生物能够钻入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行破坏活动呢!

⑨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如何预防,首先是要规范自己的生活起居,不要熬夜,不要工作太过于劳累。平时生活三餐要规律,多注意喝水,工作之余还要注意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季节变换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地增减衣物。在流感的高发季节或者是冬天感冒的季节,建议大家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或者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如果万不得已非要去的话,建议大家戴口罩,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孩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在每年的流感高发季节,有条件的可以去注射流感疫苗。儿童如果患有流感,可以尝试使用VAPO雾化器来治疗,家长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医嘱将一定计量的药物放入雾化杯,通电带上面罩或咬嘴,就可以雾化了,使用非常简单、方便,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

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童期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道感染,儿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需要家长做综合的处理,首先要注意儿童自身体质的锻炼,在均衡营养的同时注意适当的运动和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因素,如果有特殊的不良天气或者雾霾情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儿童还有一些特殊的过敏问题,包括食物过敏和一些环境因素中的吸入过敏,都要尽量避免。综合起来,来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阅读全文

与肺如何阻止病原微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4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9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1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6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8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1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5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2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8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8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32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4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3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