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哪里有生物必修三红对勾电子版

哪里有生物必修三红对勾电子版

发布时间:2022-04-14 15:36:56

Ⅰ 谁有高中生物必修三的试题,谢谢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0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

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

3、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

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

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

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

A.③①⑥②④⑤B.③①⑥④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③⑥④①②⑤[5、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

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6、19世纪,世界上很多着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关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

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7、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采用下列哪些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9、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结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3:1B、3种1:2:1

C、9种9:3:3:1D、9种1:4:6:4:1

10、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11、如右图所示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12、动物的受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其受精作用的实质在于()

A、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D、卵细胞核与精子核互相融合

1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的4个实验中小鼠死亡的一组是()

A、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B、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C、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

D、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

14、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

A、44%B、28%C、24%D、14%

15、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四代,则后代DNA分子中只含14N的DNA分子与含有15N的DNA分子之比为()

A、1:1B、7:1C、8:1D、15:1

16、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来源:Z,xx,k.Com]

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17、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1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20、在人工控制的不同条件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尖端以下)生长素含量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测定结果可以说明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光照促使生长素向下运输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D.光照可破坏乙合成的生长素

21、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小麦B.玉米C.黄豆D.辣椒

22、“秋风扫落叶”,但路灯下的树叶总是迟于其他部位脱落,最主要的原因是

A.路灯下的树叶照光时间长,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养料多

B.光照抑制了脱落酸的合成

C.夜晚的光照抑制了顶端优势

D.光照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

23、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2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

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25、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图甲显示在人类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结果。

(1)根据图甲写出两项细胞减数分裂的特征:

(2)有些时候,人类在产生配子时,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如图乙显示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

①如何分辨配子A和配子B?。

②异常配子A、B产生的原因有可能是。

③如果一个A的卵子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精子受精,写出可能会得的遗传病名称:。

④这种在细胞分裂中的不正常情况可能发生在性染色体上。一个B卵子与一个正常精子受精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合子,如图丙所示:

解释为什么XO型的合子可发育成一个个体,而YO的合子却不能?

27、(10分)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体温升高是由于增多和不畅造成的。

⑵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最主要是

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⑶正常人出现过高的体温,主要是通过减少产热和来维持体温的,其中后者表现出的最主要的效应是和。

⑷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并获得了一定的免疫能力,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

28、(8分)下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⑵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的情况是()。

abcd

A.a→dB.b→cC.c→bD.d→a

⑶图甲中有个突触,①所指结构名称是。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⑷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mv。与A情况比较,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导致(离子进出膜的量)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29、(11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3)III-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4)由于III-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III-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

30、(11分)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1)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

生物材料:

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非生物材料:自选

①育种名称:育种

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填写代表生物材料的字母)

③该育种方案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有。

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

(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

27、(10分)

⑴产热散热⑵下丘脑神经内环境

⑶加大散热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⑷体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

禽流感病毒易变异,令原有的免疫力无效等(2分)

28、(8分)

⑴反射弧⑵D⑶2突触小泡④

⑷10减少Na+内流量

29、(11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AAXBY1/3或AaXBY2/3

(4)1/60000和1/2001/60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30、(11分)

(1)①单倍体②AB③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2分)

④纯合⑤1/4

(2)①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②基因重组

(3)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Ⅱ 高中生物必修三红对勾答案

孩纸,还是自己认真写吧。。。
如果还是写不来,就花钱再买一本
网上没有红对勾答案的,相信我,我就是这么成长的...心酸那

Ⅲ 生物红对勾必修三练习册参考答案

话说我高中那会儿也用过这个练习册,练习册质量很是一般般啦,答案更是千金难求啊 ~~~

Ⅳ 求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详细些的,谢谢~)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 液(2/3)
体液 细胞 液(1/3):包括: 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内环境: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 。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 ,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调节的试剂: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正常的温度: 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 ,使
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 中
9、稳态的调节 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 ( )→ → → (还包括 )
神经纤维上 静息时膜电位 传导形式
传导特点 神经纤维上有A,B两点,A,B两点上连接着
2、兴奋传导 电流表,当兴奋通过A,B两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次,方向
神经元之间 传导形式 传导特点 因为
画突触结构模式图
树突和胞体的功能
轴突的功能
下图为一段神经纤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出哪个部位是兴奋部位, 标出哪个部位是未兴奋部位
标出膜内和膜外的电流方向
3、人体的神经中枢: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 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 :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包括 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 三个去处:
8、血糖平衡的调节调节过程
胰岛A细胞 ↑
胰岛B细胞 ↓
血糖↓ 血糖↑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9、 A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刺激小肠神经,传给胰腺)→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过程 B稀盐酸→血液→无胰液分泌
C稀盐酸→切除神经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英〉科学家 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
实验分析:A..C两组说明
A.B. 两组说明
实验假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
(皮肤 黏膜 内脏器官)
↓神经冲动
下丘脑
↓分泌 反 这样体内的
馈 甲状腺激素
↓ 调 含量就不会
节 不至于过高
↓分泌


甲状腺
↓分泌


细胞代谢速率上升

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 、 、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1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
②:
例如: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免疫器官(如: 等)
细胞
13、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 )
第一道防线: 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
14、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15、免疫系统的功能
16、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
17、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 细胞起作用)
18、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19、二次应答的特点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 影响的 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8、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必修3第四、五、六章知识结构复习
§4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
动物:__________(方法及计算)
在1公顷的草原上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问这片草原这个鼠的种群密度大约为多少?(单位为只/公顷)
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年龄组成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 型:年老个体较少,幼年个体较多,密度将 图
型:各年龄期个体 ,密度较
型:年老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
意义: 种群数量的
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一定程度上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三)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方法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______或_______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种群的增长曲线
1、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_________________充裕,______适宜,没有_____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
(2)建立模型
数学方程式:t年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
曲线图:
种群
数量

时间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2、S型曲线
(1)模型假设:自然界的______和____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就会加剧,________的数量也会增加,就会使种群的__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当死亡率和出生率_____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就会_____在一定的水平。
(2)建立模型
曲线图:
种群数量
K值

时间
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
3、种群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S型曲线 J型曲线
条件
种群增长率
有无K值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因素 人工控制的种群不断增加 人类可持续发展
野生生物种群不断减少 面临困难
(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
2、农林害虫的防治
害虫种群数量不能超过
三、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的问题
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群落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______________的区别于不同群落的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高。
2、种间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群落中各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类型: 1 垂直结构:例: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的利用有关,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森林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 ______因素有关
2 水平结构:例:某草原在水平方向上,由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四、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演替的类型: 、
1、初生演替: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演替
裸岩演替成森林的几个阶段:裸岩阶段 _____阶段 _________阶段 _________阶段 _________阶段 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 举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______________的进行
§5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 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
1、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成分与营养结构的关系
食物链生物 植物 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 大型肉食动物
成分
营养级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 ( )
( )
食物、氧气 、栖息地
生产者 消费者
传粉、受精、 种子传播
分解者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__,把____能转化成_____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被
生物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______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______生物
2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等具有重要意义。是
______生物。
3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_______。是______生物。是______生物。
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
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画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太阳能

(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绘制成的图形称为_______________,食物链______,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______,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______。
(三)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例:桑基鱼塘
2、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_______________
①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
②能量的输入依赖于___________的______作用,将____能转换为_______能
③流经一个生态系统地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去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能量传递的途径:能量是以_____的形式,沿着______________这一主渠道传递的
⑦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
(在食物链的计算时要注意:顺着食物链计算至少用_______,选最____的食物链;逆着食物链计算至少用________,选最_____的食物链)
⑧能量散失的形式:_________,通过动植物的_____________ 和微生物的__________ 产生。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不断地进行着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_____过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
理解:物质循环的范围:__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的实例(C循环)
画出碳循环的图解: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___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循环形式:________________
(3)温室效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导致大气中的___________浓度增加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特点
范围
(2)联系
两者是______进行的,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的在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 ______信息:声、光、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______信息:如植物的______、______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_____等
______信息:生物的行为特征(例如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有利于_________
调节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产量
控制有害动物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或_____自身_____ 和 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具有__________能力,是一种________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______.。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的。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 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___的能力
原理: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的______越多,_________越复杂,_____________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低。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后,______到原状的能力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_________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__________大,我国人口仍将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_____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燃料需求增加,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 ____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
②____价值:(也叫__________)
③直接价值:对人类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____________(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_____________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保护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Ⅳ 红对勾高3 生物 化学 讲与练和课时作业的答案

同学 《红对勾》是一种直销的书 就是直接销售给学校的 市场上面是没有的 要找答案只有找你们老师要 否则很难 希望你能找到 祝你好运

Ⅵ 求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版课本!

不知道你要什么版本的,我找了一些,请您自己看看:

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_必修3 .pdf

高中生物人教版

Ⅶ 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电子版。

请把你网络云账号给我 我给你发

Ⅷ 求推荐高中生物(必修三)好的教辅书,以及学好生物的方法。谢谢!

本人是一名高中生物老师,每个学生都会有学好某某学科的方法这样的疑问,不过方法因学生而异,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较多,同时还需计算的理性分析;学好生物知识点需要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去记忆知识点,就不会死记硬背还混乱,其他一些计算的生物考试题,找出考试常考的题型去反复练习,切记一定要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因为那是你不擅长的,教辅书我的学生当中口碑较好的是:《全品》系列书 其他你做了觉得适合的均可,它只是辅助功能,主线永远离不开学校教材

Ⅸ 生物必修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附图)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纲要

1 走进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结合P11 图1-7)、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2 生物的物质基础(以无机物和有机物形式存在)
1、 无机物
水:生物体中含量最多、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实例中区分两种形式)、代谢旺盛的器官中含水量较高。水的生理作用(4点 P17)
无机盐:含量很少、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含铁、钙和镁的作用),有些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提阿姐内环境稳定。
2、 有机物
实验:还原性糖、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用试剂、颜色反应和主要操作步骤。
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化学通式;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和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单糖:最简单的糖,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分子式)、核糖(构成核酸主要物质)
双糖:分子式、由2单糖脱水缩合形成,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多糖:淀粉——植物体内糖的储藏形式、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糖原——动物体内糖的贮藏形式(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动态平衡)
脂质:俗称脂类物质,都溶于有机溶剂。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和胆固醇。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饱和脂肪酸(都是C—C单键)与不饱和脂肪酸(含有C==C);是很好的储能物质、利于体温恒定和保护内脏。
磷脂: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大分子。
胆固醇:脑、神经组织中、内脏中等较多,是细胞膜、某些激素、维生素D的成分,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重要作用。摄入过多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由氨基酸为单体组成的大分子物质,是构成身体的重要成分和必要原料。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肽和肽链(含识图区分);蛋白质的多样性以及原因P27
*相关计算(肽键数、氨基数、羧基数、N肽)
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由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
RNA (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由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必须的微量有机化合物,需要量虽低,如果缺乏会引起病症。可以分成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
3 生命的结构基础
1、 细胞膜:能保护细胞、完成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膜上受体有关)。
结构(含识图):由磷脂分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骨架)、蛋白质组成,膜外有多糖。具有半流动性(与其物质运输功能有关)。
物质出入细胞膜方式(含识图分析):
被动运输:高浓度—低浓度、无需载体(自由扩散)或需载体(协助扩散)、不耗能。
主动运输:主要方式,耗能、需要载体、低浓度—高浓度
胞吞和胞吐:对颗粒性物质的摄取或者排除。如:白细胞吞噬。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含识图分析 P36)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及现象分析
2、 细胞核和细胞器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与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
细胞核:由核膜(双层膜)、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核基质(核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和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较易染色)组成,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细胞器(细胞结构图中对各细胞器的识别、各细胞器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和线粒体等。 ※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较小、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包被),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
3、 病毒——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主要成分:核酸(DNA 或RNA,在内,构成核心)和蛋白质(在外,构成衣壳、保护)
特征:寄生性(只能几声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原体、传播方式、预防途径。
4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同化作用(外界摄取物质—自身物质,贮能)与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物质,放能)
合成反应(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与分解反应(大分子—小分子、水解与氧化分解)
酶(含实验分析):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为蛋白质。酶的催化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与底物的完全契合)的特点,催化效率易受到温度、酸碱度的影响(含识图分析)。 ※ 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ATP: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结构(P62图)、结构简式、功能(直接能源物质、“能量货币”)、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换(P62图)
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发现史:能依据史实资料和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叶绿体结构(含识图):外膜、内膜、基粒(类囊体组成)、基质。
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和b)和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对光谱的选择性吸收(吸收的色光)、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色素排列顺序)。
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P69、70图);单位时间内释放氧或者消耗二氧化碳的量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效率);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 细胞呼吸(P77 定义,含P 78实验分析)
糖的有氧分解:反应式、呼吸过程P80图4—25
糖的无氧分解:反应式(P81),实验、实例分析。
4、 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P85 图4-26)
糖类的消化分解和代谢:
消化(口腔、小肠):食物中淀粉——单糖(如葡萄糖),透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代谢: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合成多糖(糖原、淀粉等)、转化成为脂肪、转变形成氨基酸(R基团)。
脂肪的消化分解和代谢:
消化分解(小肠):脂肪(胆汁乳化)—脂肪微粒(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代谢:甘油和脂肪酸重新合成新的脂肪;甘油——丙酮酸,进入糖代谢,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脂肪酸(酶)——二碳化合物(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
蛋白质代谢消化分解和代谢:
消化(胃和小肠):蛋白质(胃蛋白酶)——多肽(肽酶)——氨基酸
代谢:合成新的蛋白质;脱氨基后,氨基部分转化成尿素;非氨基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
合理营养:含义(七类营养物质齐全、摄入量及比例符合营养要求),实例分析。
※ 三羧酸循环是营养物质代谢和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
5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皮肤感受器、光感受器(视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即电信号)、声波感受器(耳蜗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
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粘膜和口腔的舌上。
2、 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反射弧(5个组成部分)实现。
神经元(神经细胞)结构: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含识图P7)。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以生物电的形式沿着细胞膜传导;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是,电位反转为外负内正,即产生兴奋(神经冲动)。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突触传递:方向(轴突——下一细胞),正常情况下信息在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过程(轴突中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脊髓(含脊蛙反射分析):外周白质(神经纤维组成,传递神经冲动),中央灰质(神经元细胞体组成,是一些低级反射的中枢,如排便反射等);脊髓反射受脑控制。
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外覆盖灰质,为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先天性)与条件反射(后天性),含实例分析;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受脑控制,不受意志支配,又称植物性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两者共同支配内脏器官,作用相互拮抗。
3、 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水、无机盐和糖代谢;髓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进心跳、心输出量、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
甲状腺:——甲状腺素,含碘;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兴奋神经系统。
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β细胞——胰岛素,降血糖。
生殖腺:——性激素,维持生殖腺正常活动,促进生殖细胞生成,维持第二性征。
垂体:“促激素”——调控其它内分泌腺活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多、过少会引发巨人症与侏儒症)。
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垂体(促激素)——内分泌腺
激素作用的特点(含实例区分):特异性(每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受体位于靶器官上,只对靶器官起作用);高效性(血液中激素浓度低,对人体许多生理活动产生显着影响)
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负反馈调节(后面的步骤抑制前面的步骤)
4、 动物体的细胞免疫和识别
免疫:识别自己和异己,对异己物质进行排斥。
抗原:在细胞识别中被识别为“异己”,受免疫反应排斥。
细胞识别:识别自己和异己,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的作用有关。
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第二道——吞噬作用;第三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各种病原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无特殊针对性)与特异性免疫(在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后后天获得、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具有选择性)
※ 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过程(略P25-26)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与人工免疫(接种疫苗为主要方式,疫苗——灭火或减毒的细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等)。
5、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向光性原理分析: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背光侧较多生长较快,向光弯曲。
生长素:化学名称(吲哚乙酸)、主要分布于省长活跃的部位,含量少,作用显着;基本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使茎伸长)。
※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含识图分析):只有在合适浓度的范围内(一般是很低的浓度)促进植物生长,超过合适的浓度则会抑制生长,太高的浓度甚至导致植物受害、死亡;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也不一样。
顶端优势及其原因:生长素超过合适浓度,抑制侧芽生长,顶芽优势生长。
植物激素的应用: 无籽果实(用人工合成生长素踧踖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促进子房发育);促进插枝生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扦插纸条的下端);乙烯催熟果实。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显微镜的各结构、使用方法和主要功能;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方法倍数的计算方法。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颤藻——原核细胞、水绵——真核细胞;颤藻和水绵的细胞结构异同点。对侧引流的操作方法。从图中区分出颤藻细胞和水绵细胞(区分依据)。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现象的区分和发生该现象的基本原理(含识图以及具体分析);实验材料、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识别细胞的各个结构(※细胞膜)
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和性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其溶解性)、提取色素用的试剂以及主要操作步骤(P94)、色素分离的原理和方法(纸层析法)、色素分离实验结果(由上而下的色素分布顺序以及各种色素的颜色)

阅读全文

与哪里有生物必修三红对勾电子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6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4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9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1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11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6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8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1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2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8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8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32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4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3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