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关于生命生物起源的书有哪些

关于生命生物起源的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27 09:29:55

‘壹’ 对于我们地球的生命起源,英国着名生物学家谁 写过一本书叫什么

对于我们地球的生举咐棚命起源。 英国的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写过一本书。《进化论》 阐述了人类是从古人猿进化而来的简旁。正则

‘贰’ 生物学经典着作

1. 达尔文《物种起源》

推荐语:历史上从未有一本书受到如此激烈的谩骂和诅咒,也从未有一本书同时受到如此热烈的喝彩与追捧。达尔文的伟大思想在过去曾是笑谈,而现在却是人们的共识。《物种起源》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本身,已经成为人类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灯塔。

2. 摩尔根《基因论》

推荐语:《基因论》是经典遗传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着作,作者摩尔根是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基因论》全面阐述了摩尔根的基因论(染色体遗传理论),其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的机制、突变的起源、染色体畸变、基因和染色体在性别决定方面的作用等。它不但总结了摩尔根小组自己的遗传研究成果,而且对当时已经发现的重要遗传学现象都做出了解释。

3. 孟德尔等《遗传学经典文选》

34 篇经典文献,都是自1866 年以来对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论文。论文涉及细胞遗传、群体遗传、生理遗传、生化遗传、辐射遗传、发育遗传、微生物遗传以及分子遗传等领域。

4. 克里克《疯狂的追逐》

推荐语: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的自传。

5. 王永胜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

推荐语:从生物科学史视角,介绍高中生物课本里面所有的核心概念的来龙去脉,让老师们知道这些概念背后的理念和思想。不妨看看。

6. 阿霍克索《生物心理学漫画笔记》

推荐语:这是一本对生物心理学教材最别出心裁的颠覆性创举。用妙趣横生的漫画代替艰涩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人体生物、化学过程,是最轻松有趣的生物心理学入门书。好玩!幽默!直观!

7. 詹腓力《审判达尔文》

推荐语:作者詹腓力教授是哈佛及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他从各个方面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诘难。他分析和引用既存的事实,指出了进化论所遇到的问题,并根据美国法律,按照法官中立、公正的态度,客观地综合比较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及理由,然后公开用书面形式解释判决的因由。本书是支持和反对进化论两方面人士重要的参考工具。

8. 凯尼恩《被禁止的科学》

推荐语:《被禁止的科学》由19 位相关领域的关键人物贡献的41 篇重量级文章构成。他们介绍了迄今为止历史上所出现的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灾变以及古代技术等问题,对伟大的史前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存在提供证据,同时还对一个失落的世界文化源头进行了描述。这些非传统的观点曾经被严重忽视,但现在正在获得荣誉与尊敬。

9. 生命的起源编写组《生命的起源》

推荐语:广泛介绍了生命科学领域中各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良好结合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领悟生命科学的奥秘,了解21 世纪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可能对人类未来产生的影响。

10. 理乍得·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推荐语: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它跨界解释了许多社会行为,对心理学、社会科学产生深远影响。吴国盛、梁文道、陈嘉映、阿北都曾强烈推荐此书。

‘叁’ 有关生命科学史的着作有哪些啊急用啊 先谢拉

《物种起源》达尔文
从生命科学角度链姿来看,中国古代文化史又可以称为是以内求法为基础的一部毁唤禅生命科学史:道家、医家的《老子》、《庄子》、《黄帝内经》自不用多言,就连《管子》、《吕氏春秋》这种政治思想浓纤尘厚的着作中亦有丰富而高妙的生命活动内求研究的
《生存理论》史树中

‘肆’ 谁知道生命科学的经典书籍都有什么

如果是想要全面了解……一本比较好的《普通生物学》或者生物学通论、生命科学通论等等类型的书将比较适合,比较经典的有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陈老去世后这本书改版叫《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自然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予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也是每年很受欢迎的一种专业。

‘伍’ 有什么好看的关于生物的书

《鸟类研究》 《鸟与文学》 《生物素描》 《生命是什么?》 《细胞在工作》 《遗传 学》 《动物栖息地》 《细胞叛逆者》 《细胞生命的礼赞》 本人初三,答案望采纳。本人初三,答案望采纳。本人初三,答案望采纳。

‘陆’ 求一本有关生命起源之类的书的读书报告。比如那个《鼠、蝇、人与遗传学》之类的吧,都可以

探寻生命之源,点亮真理之光——《物种起源》读书报告

它是十九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生物界,而被赋予了时代斗争的意义。它,便是家喻户晓的《物种起源》。

一门学说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假说,是可以被反复质疑甚至推翻的理论体系。所以,《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了广泛争议,不仅因为它与神创论对立,对固有宗教伦理进行猛烈抨击,更因为作为科学理论,它本就需要在不断修正中前进。因此,这本居住前半部是立论,后半部都是反驳论。有的难题,达尔文本人也无力圆满作答;有些解释,在后续理论的冲击下显得不那么合理。但欣赏一套完整的推理模式,翔实丰富歼裤的资料证据,巧妙准确的疑难解答与科学合理的未知留白。它得经受住历史与实践的检验,但不意味着没有犯错空间。真正优秀的理论简洁明晰,无致命缺陷,富有美感。这样的理论方可历经淘洗而长盛不衰。上述内容正是《物种起源》的魅力所在。

《物种起源》的出版事实上因形势所迫提前了若干年。1858年,华莱士一篇观点内容几乎雷同的论文即将发表,达尔文不得不加紧对小册子的改写,翌年初版面世。时间仓促,外界反对声如潮,后期版本中不时出现“在初版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未作详细说明”的字眼。可见《物种起源》的再版史,本身就是科学理论的发展史。

《物种起源》的成功与作者自身经历亦不无关系。殷实的家底让达尔文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历时5年的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为达尔文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难得的博物学家的视角。重大科学命题不可能靠单一学科的力量解答,交叉综合在理解特殊难点上常收获奇效。原始素材往往比历时记载更直观生动,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绪论部分,达尔文提出了总论点,并阐明了全书的篇章结构与逻辑层次。“物种可变”“物种不是分别被创造出来,而是像变种一样,由其它物种演化而来”,看似平常的几句话便点出“变种”这一重要概念。变种与物种表面上差别明显,实际观察中却难以分辨。实际上,变种只是物种的前奏,是更不稳定、更富有变化的一种形式,二者不易区分,也无本质差别败轮。变种是物种间连接的桥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物种发生转化。理解“变种”对掌握整套理论大有裨益,并且理解这一概念的过程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概念定义的相对性。本书后面许多特例同样提醒我们:许多论断只是对一般性规律的陈述,某些人指责《物种起源》刻意强调自然选择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也许只是因为没有仔细研读提纲挈领的绪论。

本书前两章,皆谈变异现象。法则方面的阐述在第5章展开。受理论认识水平所限,本书始终未真正探明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若是打开孟德尔写的关于豌豆杂交试验所得结论的信,关于变异的论述或许将更为准确。不过,以家养栽培为切入点展开变异这部分的阐述,还是体现出类比思想的妙处。家养状态下的变异与自然状态下虽不相同,却让达尔文掌握了大量人类通过缓慢而氏枯简无意识的选择积累下的变异,并得到启迪。家养状态下,变异的多样与影响因素的复杂已让人惊叹不已,毋论自然状态。

在家养状态下,我们已深刻体会到物种与变种不易区分。到“自然状态下的变异”这一章时,物种可变的观点显得理所当然。变种,即“变异类型”,逐步转化为地方类型、地理亚种直至明显物种的过程,表征了物种的转化与变迁,凸显了变种的纽带作用,亦暗示了变种与物种本质上的一致。这与我们难以从外部特征上辨认二者的事实相当吻合。但变种不一定都最终形成物种——它可能成为长期变种,亦可能绝灭。所以,无论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还是演化过程来看,保留“变种”概念仍十分必要。变异究竟是有利害之分还是中性的,至今仍无定论,但自然选择并不对所以变异起作用,如变异是中性的,做这样的区别对待意义何在?所以,绝大多数变异应当不是中性的。在优胜劣汰的规则下,那些分布广、扩散大的物种往往是具有利变异的优势种。而且有趣的是,大属中的优势种更易发生变异。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生存斗争则是运行的动力。生存斗争作为生物过度繁殖倾向导致的必然后果,在马尔萨斯的着作中有明确表述——又一个学科交叉产生重大突破的例子。不过,食物、气候等限制因素并不容许无限制的增殖,且限制作用越大,生存斗争越激烈。总体来说,近缘生物竞争更激烈,而远缘生物主要是依存关系。面对生存斗争,物种占据的生态位得以重新分配,新的优势种则脱颖而出。

实际上,自然选择是一场博弈,让有利的变异生存并扩散,有害的变异灭亡。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只取决于物种自身的利益。从这一点上说,自然是相当功利的:哪怕在人类眼中极具美感的动物外表,实际只是吸引异性、获得更多交配机会,提升生存竞争力的手段。说到交配,自然要提到“性选择”。它比自然选择更温和,不是你死我活的残酷厮杀,而是敌寡我众的团队斗争。斗争胜利的物种获得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也使得保留变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于单独的变异难以长期保留下来,生殖能力的强弱对变异积累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漫长而缓慢的选择历程中,积累着有利变异的物种直到具备了足够的优势,才会占据大片有利的生态位,“形状趋异”的特性便不难理解。物种器官的进一步分化而专门化也就顺理成章。同时,优势种占据了广袤的区域,这些地区成为产生新变异、新物种的主战场,故达尔文不倾向于把隔离作为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并有力解释了彼此独立的变异看上去同时发生的现象。

第6章以后的内容更像疑难解答手册,看似多余,实则颇有必要。化解这些问题的篇章彰显达尔文的逻辑素养和深厚积累,也让我们感受到理论解答各类疑难是展现出的巨大魅力。自然选择学说的一大支柱是连续性,达尔文对此似乎深信不疑,虽不否认推板的存在,仍把它归为小概率事件。非议者于是提出,我们在地球上所见的物种往往界限明显,过渡类型极度缺乏;地质记录中,过渡类型依旧少得可怜,细微变异的环节类型严重不足,欧洲地区的化石中却有相近物种成群出现的情况。对此达尔文从两方面加以解释。获得有利变异的个体取得竞争优势,取代之前的变种,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竞争优势最明显、性状分歧最大的物种保存下来,相对稳定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中间类型则过河拆桥,因竞争力降低被排挤出局,侥幸留下也只能蜗居于寸土之地。对于地质记录的跳跃现象,达尔文将其归因于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似有找借口之嫌,却被地质构造理论证实:物种形成的旺盛期,往往是海平面的上升期,沉积速率远小于剥蚀速率,而化石形成期要求沉积速率显着大于剥蚀速率。我们见到的地质记录,不过是封存于历史中的零星碎屑。空余生态位的缺乏也可能让中间类型无容身之地。以部分景象构成的不连续推得整体状况的不连续,在逻辑上走不通。自然界的连续性,断不可因表面现象而强行否定。然量子力学的提出再次让我们怀疑自然过程是否如预想那般具有连续性。

对于特殊习性、复杂器官以及本能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疑难,从原理上说只要明确过程的连续性便不难理解,从论证角度讲还需要实际观察予以检验。文中关涉养奴本能、杜鹃异巢产卵、蜜蜂筑巢的描绘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颇具《昆虫记》的神韵。不过,这些生动的例子仍不能阻止人们提出更尖锐的问题——中性、不育昆虫如何将本能能自然选择的结果传代?达尔文,如果认识到自然选择可以适用于整个家系,此问题当迎刃而解。当时进化理论尚未如现代一样认识到种群水平,此处的表述却蕴含了种群作为进化单位的思想,再次给我们留下了悬疑。

自然选择的法则,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古生物演替史的大门。演替的根本动力和成因是物种间内在的血缘,这很好解释了谱系分布的现象,亦是分类学的根本立足点。血缘这一潜在纽带作为可靠的线索,让我们明确了同功类似性的物种为何不可能纳入同类。类似性是类似环境适应的结果,但它们实现的途径可以天差地别。这种差别便是由血统决定的。血统在幼体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同一科属的物种往往在幼体阶段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很可能是因为自然选择对生命早起不起作用之故,使生命中最稳定的因素在幼体中呈现。可见自然选择不但对某些性状不起作用,甚至对某些生命阶段亦不起作用。

最后讲到物种地理分布,达尔文抛出了单一起源中心论,并用迁徙模型很好地加以解释。迁徙方式异常多样,仅植物种子便可由风力、大型果实、石块、泥土、鸟的嗉囊传播。物种的迁徙规律受气候特别是南北冰期交替的支配,并由于南北土着种竞争力的差异导致南半球上入侵物种的比例更大。北半球回暖过程中物种回迁发生的扰动又成为变异的来源。迁徙模型还解释了岛上没有两栖类和陆栖哺乳类动物的原因,证明了那些迁徙能力强的物种,分布广泛,又能在斗争中取胜时,便成为优势种。整个体系一气呵成,不漏瑕疵。

每个人的心头,总在不经意间发出那最原始的呼喊:我,是从哪里来的?对生命本源的溯求,让我打开了这本有些泛黄的典籍,游走于那清晰灵动的文字间,抚摸着理论的边边角角,摸索着寻求真理的道路。真理的得到,绝非一曝十寒之功可以实现;真理的认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真理,只要是真理,便会越辩越明。读毕全书,《物种起源》保罗的内容远比生物课本上的十六个字丰富得多:细节的积累,辩证的力量。阅读这本经典,我在观察达尔文对素材的剪裁,体味他对问题的思考;不仅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也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引申义被用得太滥,让我们失去了对自然选择理论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才是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柒’ 生物学史书籍推荐

《生命的未来》

克雷格·文特尔 着

世界上的生命多姿多彩,常常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精巧构思。尤其是细胞,虽然只有10-100微米,但却可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生生不息,人类可以构建复杂精巧地机械去完成各种各样复杂的任务,却无法制造一个细胞,直到文特尔的“辛西娅”问世~

《生命的未来》是一本详细阐述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接触着作,从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天文学角度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重大转折点,一旦过了这个“奇点”,生命、社会甚至我们关心的一切都会发生令人震惊的变化,而这本书,正是讲述了“奇点”到来之时DNA信息和计算机相结合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人类能够合成生命,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不但震撼力十足,也极具说服力。

本书作者文特尔也有“测序狂人”“科学狂人”的称号,他曾参与到着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中途退出,1998年创立“赛莱拉公司”,一人单挑6国科学家,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计划组不得不与塞莱拉公司合作,采用文特尔更为先进的测序技术,并与他共同分享成果。

这本书的联袂推荐人的名单也很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长青、着名科幻小说作家 畅销书《三体》作者刘慈欣,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传播教授李大光,“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奇点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雷·库兹韦尔 畅销书《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

《魔鬼的牧师》

理乍得·道金斯 着

厌倦了喋喋不休且毫无感情的长篇理论?那试试这本!本书中每一篇都是精美小品,而且,文笔儒雅清晰、内容知性真诚,且富有真知和勇气,兼具散文的优美隽雅和议论文的雄辩有力,作者超凡的科学学识与独特的人生经验,坚决主张从真凭实据中追求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流淌在字里行间。

“魔鬼的牧师”最先由达尔文于1856年提出,意指:为进化和自然选择辩护,反对上帝创始论,坚决主张无神论的人。本书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理乍得·道金斯25年来唯一自选集,32篇精彩科学美文,涉及涉及基因、宗教、道德、教育、公平、正义等重大公共话题,科学与理性兼具,犀利与温情并存,风格亲切幽默,通俗易懂,是一本绝佳的科普经典读物。

没饭吃的非洲儿童VS濒临灭绝的黑猩猩,你给谁捐款?

Gay是天生的?“同性恋基因”真的存在吗?

12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PK 1名法官,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占星、看风水、通灵、水晶球,这些伪科学,相信你就错了!

基因、克隆、占星、陪审团、创世说、进化论……满满当当的科学干货,针针见血的真知灼见,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生活智慧,你准备好和作者一起大开脑洞,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了吗?

《疾病图文史》

玛丽·道布森 着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疾病,人类的世界历史会不会重写?艰难晦涩的医学专业术语让你心生惧意,但是又怕被某些江湖术士忽悠灌输了不正确的史料?别怕,这本《疾病图文史》的作者玛丽·道布森是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权威专家大牛,充分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更难能可贵的是,翻译由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保证权威、通俗、有趣。

《疾病图文史》以30类典型疾病为主线,讲述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幕后故事,分析了原因、影响和结果,论述了疾病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随处可见:

①疾病影响战争史:鼠疫加速古罗马帝国灭亡;美军在美西战争中遭受黄热病侵袭;虱子如何大闹两次世界大战等。

②公共卫生的发展:19世纪,因传染病而掀起大扫除运动;20世纪初,疗养运动兴起;21世纪初前后,多国颁布禁烟令等。

③治疗手段之演变:从古代的放血、催吐疗法,发展到19世纪时麻醉剂引入外科手术,再到20世纪的心脏移植手术等。

④伟大的科技进步:1883年,霍乱致病菌首次被确认;1948年,氯霉素可治愈伤寒; 1972年,诊断癌症的CT扫描仪被发明等。

······

本书还收录了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网络、200幅特色图片、300份专业文献,附有常用词汇表和诺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疾病抗争史,有图有真相。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

阿尔伯特·霍夫曼 着

谍战片里,被抓到的间谍往往会被五花大绑,被敌人拷问机密,这时候,一种叫做诚实药的东西就会粉墨登场。那么,这种诚实药真的存在吗?事实上,还真的存在的,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嘛。诚实药的成分主要是LSD,若按质量而言,这绝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品之一,但是若论效果而言,服用LSD的人,所招供的内容十有八九不是真的。

LSD之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是一位瑞士化学家,于1938年巴塞尔的山德士实验室进行一个有关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第一次合成出来的。之后无意间他发现了这种成分的强烈致幻作用。本书中,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LSD发现、推广的历史,一些类似LSD的其他迷幻药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LSD体验纪录。作为60年代的“主流”,LSD的致幻效果经过蒂莫西(原为哈弗教授,后被开除)大力提倡,LSD变成了社会文化乃至整个时代观念的颠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学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等,后来又有流行音乐届的代表人物对它的依赖和信奉,他们来自披头士、滚石、感恩而死等着名乐队,及至后嬉皮时代部分人试图摆脱药物,开始寻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导。

本书中,作者甚至以自体实验比较了几个不同致幻剂之间的幻觉区别,在他看来,LSD的效果链接了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模糊了二者之间如水火一般的界限,因此才会在过份追求物质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

果然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无尽深蓝》

西尔维亚·A.厄尔 着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面对蔚蓝色的辽阔海洋,壮观的鱼群,人们内心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对海洋的敬畏之心,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维持这份平和与生机。西尔维亚·A.厄尔正是这样一位坚定的海洋保护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海洋探险家,被《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称为“深海女王”,美国国会图书馆称她为“活着的传奇”,《时代》杂志称她为“这个星球的英雄”。

《无尽深蓝》记录了从珊瑚海到太平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辽阔海域的一百多幅全彩摄影珍贵画面,是西尔维亚携手一百多位国际顶级摄影师精心打造而成,这本厚达240页的海洋之书,配以西尔维亚具有启发性而饱含深情的解说、及很多海洋保护者、知名文化工作者对海洋的多角度理解。丝丝入扣的海洋研究者的理性分析,充满说服力的数据、地图,描述海洋的优美文学作品,全书读来,一无说教味道,能感受到作者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对海洋现状的担忧。无论你是热爱海洋、自然,还是对海洋一无所知,这本书将带你认识一个全新的蓝色世界。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

杰里·A.科因 着

关于这本书,湛庐君觉得很有必要先引用一下理乍得·道金斯老爷子的话:我曾说过,不相信演化的人要么愚蠢,要么疯狂,要么无知。……现在,我得更新自己的言论了:不相信演化的人一定要么愚蠢,要么疯狂,要么就是还没读过杰里·科因的这本书。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把遗传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解剖学现代研究结果的许多线索编织在一起,严谨而优雅地证明了为什么说演化论不止是一项正确的理论,更是一个事实。关于这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那些出土的化石:长着羽毛的恐龙和拥有四肢的鱼等等。生物在不断发展,虽然方向不一,但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对动物、植物的改造事实。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人兴趣盎然。

人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三十只杀人蜂为什么能在一两个小时内把一个蜜蜂巢变成三万只蜜蜂的坟场?作为哺乳动物,鲸鱼与哪一种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有一种恐龙的学名会叫做中文的“寐龙”?在寄生虫控制之下的动物真的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做出恐怖的诡异行为吗?为什么看起来极其细微的差别就能令植物被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外观体形迥异的各类宠物犬在生物学家看来却是一个物种?

杰里·A.科因是世界顶尖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也是演化界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为《新共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固定撰稿人。过去二十年中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学系教授,从事演化遗传学的研究。

《万物身刻》

卡尔·齐默 着

还记得05年大热的《越狱》中男主身上逆天的纹身(逃跑路线图)吗?

纹身的神秘和实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在大部分小伙伴眼里,纹身跟严谨的科学家风马牛不相及,但湛庐君想说,这本书,将重新定义你眼中的科学家和生物学符号。

文身都是部落成员的身份证明,在部落的语言符号系统中,纹身的作用之一就是交流、表达价值观,还有什么比纹身能更让科学由皮肤直击灵魂?

《万物身刻》中就描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爱科学爱到了骨子里,还流淌着艺术的血液,于是决定把自己所钟情的科学元素刻在身上——你能想到的任何部位,这些图案有趣又多样:DNA双螺旋结构、质能公式、圆周率……无论你爱的是物理、化学,还是数学、生物,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符号,了解符号最初的意义,探寻每一个符号背后的价值。理科生独有的浪漫和信念~

卡尔·齐默是美国耶鲁大学讲师,教授科学和环境写作,且经常在《纽约时报》、《科学人》、《探索》、《时代周刊》、《科学》、《大众科学》和《国家地理》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目前,齐默的作品已经被收入“美国最佳科学写作”和“美国最佳科学与自然写作”系列。他在《探索》上有一个每月专栏,专门讨论各种大脑问题。

《DNA:生命的秘密》

詹姆斯·沃森,安德鲁·贝瑞着 着

你知道希特勒臭名昭着的种族主义起源于科学家多为的“优生学”吗?你认为,在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当多利羊问世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克隆人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了?不不,这不是一本八卦历史杂志,这是一本关于遗传学的书,那些或深刻,或尖锐的社会问题正是起源于遗传学。

《DNA:生命的秘密》是一部以历史视角写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

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的故事,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基因的故事永远不会枯燥,它比你已知的历史更真实,比你身处的现实更残酷。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虽然信仰、宗教、国籍、爱好、价值观各不相同,却似乎一起掌握了人类的整个未来。

詹姆斯·杜威·沃森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沃森和克里克及M.H.F.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他还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1988年至1993年曾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持人。

《先天,后天》

马特·里德利 着

我们常说,内因是根本,那么,一个个体的人,他是由先天内在的基因决定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这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很简单的:先天和后天协同。所有的经验结论都是经由前人反反复复推理实验得出来的,这个答案也不例外。

《先天、后天》一书中涉及到了基因与达尔文的普遍,高尔顿的遗传,詹姆斯的本能,德弗里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华生的联想,克莱普林的历史,弗洛伊德的塑性经验,博厄斯的文化,杜尔凯姆的劳动分工和社会力量,皮亚杰的发展和洛伦兹的印刻。本书旁征博引却不落窠臼,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人性?基因还是经验?

“如果人们的专长不能在财富、性和权利等方面带来回报,那么所谓的精英统治就没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本性就是这么坦诚或者赤裸裸。但人们却更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善于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从而把不那么光彩的本能升华为梦想或者价值。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同样是表达需求,动物会强硬地直奔主题,而我们,却懂得如何委婉一点。

马特·里德利着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着有多部获奖作品,包括《人类基因组》、《灵敏基因》、《红色皇后》等。湛庐君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细节: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科普《红色皇后》以来,2010年为止,马特总共写了6本科普,也就是说,平均3年才出一本,慢工出细活总是有道理的。

《进化的大脑》

戴维·J·林登 着

湛庐君敢打赌,大多数人对于人类的头脑还是非常自豪的,因为,它让我们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爬上生物链顶端。但读完这本书,你恐怕会有被打脸的感觉:“人脑是效能极其低下的器官”作者在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感觉、情感、爱情、性、睡眠、宗教等等方面论证,他的观点猛一看有点怪辟,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逻辑上说的通。甚至在人类为何维持一夫一妻的关系问题上,作者也归结为人类那“巨大又低效的大脑”。

众所周知,人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金华过程,所以,人类的大脑并不是先天就被设计好脱颖而出,而是不断在低级的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级的功能,也就是说,和小白鼠相比,我们只是多了一些功能,同样,和小白鼠一样的功能,我们也还保存着。

《进化的大脑》中,作者把人类的大脑比作可以叠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激淋,并以这一思路为主线,介绍了大脑的构成、基本发育、感觉和感情,进而描述脑如何支配学习、记忆和个性,如何决定性行为和性倾向,以及脑在睡眠和梦中的活动机制。作者还尝试解释脑功能和宗教的关系。书中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和将近50幅插图。

作者林登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但这并不是一本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教科书,而是面对公众的科普读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助林登对大脑发育和思维的长期思索的结晶打开一扇新的窗,重新认识自己的大脑。

阅读全文

与关于生命生物起源的书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5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59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8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3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6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6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2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7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8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3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6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8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