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病原生物按生物学种类分为哪五大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1)病原微生物属于什么专业扩展阅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2、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4、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第十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Ⅱ 医学微生物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的区别
分类上差不多,但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医学微生物学更侧重从病理等方面研究微生物,而病原微生物在更注重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对人、畜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消毒灭菌、对机体的感染致病和机体的免疫机理以及微生物检查法与特异性防治措施。其目的在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其他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并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病原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机体与病原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异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学科。
Ⅲ 关于什么是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的定义: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规律、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类生活的改善和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病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新的病原体因子的发现,人类仍面临着与病原生物斗争的严峻挑战。
(3)病原微生物属于什么专业扩展阅读:
几类病原微生物的介绍如下:
1、朊病毒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
2、真菌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属与种都是单位,且属大于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种为单位)。
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3、细菌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奶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Ⅳ 有人了解研究生的病原微生物专业吗 是属于卫生检验类的还是基础医学呢具体就业如何 求了解的人解
病原微生物专业属于医学检验类的,这个专业在检验行业算是比较冷门的,很多人都喜欢免疫生活分子之类的,个人觉得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还是很有前途的,本人所在地医院是广州的三甲医院,但检验科就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没有研究生,今年才开始引进,其他很多小科室研究生博士生一大把!可以看出这专业的研究生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会比较受欢迎。
Ⅳ 微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学有什么区别
微生物和病原生物学并不能完全分割开来,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主要讲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等的结构,生物特性等,以及在工业、农业、食品、医学等各个领域可能起到的作用。而病原生物学主要是讲微生物部分与医学临床有关的东西,包括它的致病性,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等等。就你在医学院选专业而言,其实两个专业区别不是很大,很多课程都是重叠的。对于就业而言,区别也不大,除了在实验室从事相关课题外,这俩专业都可以做检验方面的工作。
Ⅵ 一二三四类病原微生物是什么
病原微生物共分为四类,其中第一、二类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一类:使人或动物发生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已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使人或动物发生严重疾病,较易在人-人、人-动物、动物-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生疾病,但一般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具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的条件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条件:
(1)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2)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4)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凡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应特别注意防止其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来源、采集过程、方法等进行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