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为什么要实现生物安全

为什么要实现生物安全

发布时间:2022-12-20 08:03:00

① 生物安全在生物制药生产企业的重要性

(1)加强预防性生物安全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上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工作人员势必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因此,做好生物制药企业从业人员的动态安全管理必须要克服安全管理的无科学性、简单化、形式化。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定、完善、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使规章制度正规化、规范化有效运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监督、检查、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使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生物安全生产活动形成自然循环规律。

(2)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生理条件及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验技术环节比较过硬,但是对安全操作和个体防护往往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某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在清理运输箱废弃物时,未按规定戴上手套,因而感染了肝炎病毒。因此,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使企业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及个体防护技能。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达到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客观要求。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从事生物制药企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3)建立健全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生物制药企业由于产品不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生物安全的一般要求,参照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② 为什么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要把生物安全做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部分,因为生物和我们共处在一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他们如果有了问题,就会使人类的安全受到影响。

③ 农业生物安全的意义

1、产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经济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有重要影响。

2、国际贸易、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的需要。 加强农业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运转。

发展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引进、培养、使用好生物科技人才,健全完善鼓励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融资、税收、土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

另一方面要推进产业化应用,引导生物科技与大健康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造福人民,释放科技潜力和红利,让生物科技得以长远健康发展。

④ 生物安全法今起实施,生物安全为什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为我们也是生物,我们就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饮用的水,都是生物安全的一部分。

⑤ 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项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项法律存在的意义,更多的在于维护环境的平衡。主要就是生物环境,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是必须要与生态环境有联系的,要严格治理突发性的污染传染病入侵生物。

现在还有入侵生物的问题,所以觉得这个也算是生物入侵比较突出的表现经验,就是前一阵子出现的青岛海星入侵的这种情况,还有好多年前出现的那个小龙虾之类的,这都是一种入侵物种,还有最近传的这个红蚁,它本来都不是我们原来有的物种,都是从别的地方传过来的,对于当地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他在这个生态环境之中没有天敌,数量快速繁殖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平衡。

⑥ 为什么要重视基因工程生物安全

一.基因工程可能引起广泛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
1,可能诱发食物链的破坏完整的食物链是维系自然界万物共生、生态平衡极为重要的一
环。一旦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将会遭到致命威胁。转基因农作物作为一种新的人造品种进入原有的食物链,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改变甚至破坏。
2、可能引发基因污染转基因植物是人为地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种目标基因转入而获得的。如果这些外源基因由于“基因漂流”而非人为地转入其他有机体,就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或污染。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使基因污染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蔓延性持续性灾难。
二.基因工程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1、免疫力问题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有可能降低动物乃至人类的免疫能力,从而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存能力产生影响。1998年8月英国科学家披露,实验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大豆后,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受破坏。
2、抗药性问题转基因过程中,为了检测转基因试验是否成功经常将特定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而抗生素都是用来治疗各种非常严重疾病的药物,已有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先例,这种基因制药有单一突变也可以产生氨基丁卡霉素抗性。食用含有这种标记基因的食物后,其抗性基因有一定概率转移到细菌中,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氨基丁卡霉素是世界医药界尚未启用储备作为急救药物的抗生素,而GMO得滥用抗生素使得其抗性已经广为传布,这是无法接受的风险。这意味着一旦某些致病病菌获得这种抗性后,出现某种疾病人类将无药可用。

⑦ 阐述生物安全成为本世纪各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由于认识到生物技术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又无法确切知道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所以才使人们对越来越关注生物安全问题。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达到趋利避害的的目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并制定、发布和实施了一些生物技术安全方面的法规、条例、指南和规定。美国从7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制定、修改了有关法律;加拿大从1985年开始制定了有关法规;欧盟于在1984年成立协调委员会,协调相关的技术政策,欧洲各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印度、埃及、印尼、巴西、智利等国也都发布了管理法规。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其后,1989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设立了“生物技术工作组”(BIOTASK);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1986年和1992年连续发布了有关重组DNA安全问题和生物技术安全问题的文件。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别重视是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此次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共组织了10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面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为了尽快拟定议定书初稿,还召开了4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及其“续会”,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有关问题,其中欧盟15国最为积极,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终于在2000年5月15日至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其后从2000年6月5日至2001年6月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

联合国环境署(UNEP)作为主管生物技术的国际组织,也积极组织制定有关国际生物安全的法规条例,在1995年组织起草了《国际生物技术安全技术指南》(草案),经过几次有关会议讨论,1995年12月正式发布。该指南与《生物安全议定书》互为补充,是一份各国都承认的并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技术手册,它将为各国制定生物安全技术指南的制定提供蓝本或参考依据。

⑧ 为啥要进行生物安全考试

因为事关人民生命健康。
生物安全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只有对其进行测试,才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生物安全知识,以防之后出现安全事故。

⑨ 为什么养兔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控制疫病的关键

生物安全体系是针对所有病原,其核心是控制病原体进入兔体造成的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广义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生命的安全,包括兔体的舒适、安宁、福利等,因此可以说生物安全体系是养兔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佳的含义应是动态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的。不同生产类型需要的生物安全水平不同,其体系组成中各基本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养兔生产中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生与否已成为企业经济好坏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及向人类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建立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水平的生产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众所周知,传染性疾病是由传染源(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要素决定的。彻底消除病原和培育具有遗传抗病能力的动物新品种,目前技术上仍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效减少和暂时、局部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动物抵抗力,降低易感性,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关键。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育方法和管理实践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

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传播流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践证明,兔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要比不建立或建立不完善而发生疫情所造成兔的生产性能下降、用药、消毒、扑杀、死亡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小得多。加强卫生防疫制度建设,与用药、疫苗防治相比,不仅兔群更安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药物残留,生产出优质、安全、卫生、无污染的绿色兔产品。生物安全措施是兔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养兔业要提高兔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生产体系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养兔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历史必然。

生物安全措施是保障动物福利的具体体现,动物福利的核心内容是动物生活舒适,生活条件比较适宜。而生物安全就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范各类疾病发生,使兔体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生产出量多质优的兔产品。

⑩ 如何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伤害,或避免危险生物因子污染环境,危害公众的综合措施。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实验室对生物安全防护都相当重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预防和控制自身感染。生物安全至关重要,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避免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实现生物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81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44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13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97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5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8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8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11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13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56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9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27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32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41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75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50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55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