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判断生物圈的一部分发生了污染

如何判断生物圈的一部分发生了污染

发布时间:2022-11-20 20:57:53

① 生物圈的污染对生物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吗

不同意,因为大气的更新周期相对于其他圈层的更新周期是短的,可在生物圈中,有氧呼吸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大气运动范围大,污染扩散也快,这就意味着大气圈的污染对生物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其中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之二。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② 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概念上看,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民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噪音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现象。而,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从表现形式看,环境污染是低层次的、偶然突发的。生态破坏是长期的污染或者破坏造成的,一般短期内不可恢复。
更通俗一点,就是你抛开书本,用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环境污染程度比较轻,生态破坏就严重了。好比,施工队施工造成的地面塌陷,这个就是环境污染。某地常年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塌陷就是生态破坏。
其实挺好辨别的哦~
PS:纯手打,没有复制黏贴哦

③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哪些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介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词源与应用

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这个词。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的词。它显示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和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1920年代生物圈这个词获得它的生态意义。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生物圈这个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定义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 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范围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包括大气圈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水圈的大部(距离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请大家善待所有的动物。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关心爱护你身边的生态环境,共同营造我们的绿色家园吧!

结构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人与生物圈

综述

人是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使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然而,人类毕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必需依赖于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资料。人类对生物圈的改造应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大约300万年的时期里,人类与其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处于合理的平衡之中。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从对生物圈能施加的影响而言,并不明显地超过其他动物。食物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限制着人口密度。

粮食问题

大约1万年以前,人类学会栽培植物。农业技术和贮存方法的改善,使人类生活不再局限于天天采集必需的食品,而能够从事更多的创造性活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逐渐增加并向城市集中,制造商品的手工业日益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也日益增加。尤其是产业革命以后的近几百年,开矿、挖煤、采油、伐林、垦荒、捕捞等规模迅速扩大,生物圈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其中的其他成员,也对人类自身产生巨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的膨胀、世界资源的相对短缺和大范围的环境污染,迫使人们从生物圈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70年代相继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如1971年联合国创议的“人与生物圈会议”、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1974年的“世界人口会议”等,便反映了上述认识。

世界人口正以大约35年翻一番的速度猛增,但地球上可耕土地却是有限的,这必然造成全球范围的粮食问题。滥垦、滥牧、滥伐的日益严重,建设用地的高速扩展,都使全球植被减少。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发生荒漠化;失去了植被调节气候的作用,气温波动增大,水旱灾害增多;太阳辐射被反射散失的成分增加,绿色植物固定CO、产生O的能力随植被减少而等比地丧失。水域捕捞也已接近极限,某些鱼类多次大规模减产。化石燃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之一,但它的蕴藏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使用速度的日益增长,燃料危机不断加剧。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现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工业排放含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烟雾而造成酸雨波及数百里之外;燃烧油、煤及翻耕土地排出的CO弥散于全球大气中,有可能因向下反射地表的红外辐射而提高气温;喷气式飞行器排放的氮氧化物可能减少高空的臭氧,从而削弱对太阳紫外线的屏蔽作用;很多污染物随水流扩散到远处,造成明显为害。目前世界癌瘤发病率的升高,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总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经不起日益膨胀的人口任意浪费;世界上现存的生态系统面对着工业倾吐出来的大量污染物,显得相当脆弱。自工业革命以来,都市不断扩大,自然保护的呼声也随之增高。然而只有到了生态学高度发展以后,人们才对自然保护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自然保护并不是对自然资源弃置不用,任其自生自灭,而是积极地进行合理开发。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达到成熟阶段时,其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之间往往保持相对平衡,而系统中的生物种数以及各种群的数量比例也相对稳定。这种生态平衡状态给生态学家以很大的启发:人类不仅要力求增进能利用的效率(生态效率),还要维持物质循环源源不断,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类今天要处理的是“人与生物圈”系统中,人的物质要求与环境的稳定供应之间的平衡。为此,某些自然系统一定要被生产效率更高的人工系统取代,原有的生态平衡要打破,而代之以人为干预下的新型平衡。例如在人为的农业生产系统中,取得最大产量所利用的并不是系统的成熟阶段,而往往是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人类不仅要求生物圈能长期稳定地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而且要求环境质量不降低。造成这样的“人与生物圈”系统的总体平衡是人类的主要目标。

④ 关于生物圈和植物的知识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生物圈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⑤ 你知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生物圈被破坏(急急急)

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大量使用农药,生活污水,工厂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乱砍滥伐,盲目开发经济区,不合理的放牧等都会造成植被,森林,草原的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滥用激素,城区大量使用幕墙玻璃,不经处理的各类废旧电池,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等也可导致激素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依赖于它的各种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

楼主做的是不是以下网里的试题啊,里面有题目也有答案的,可以去看看:
http://www.diseasedoc.com/health/articles/shayan/2318712524.shtml

⑥ 污染指示生物有那些

您好:
⌒_⌒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希望您会满意⌒_⌒ 水污染指示生物 在一定的水质条件下生存、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反应敏感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水生生物。
20世纪初德国学者B.科尔克维茨和M.马松提出指示生物的概念,并把能够表示河流污染特性的生物称为水污染指示生物。以后,许多学者相继补充和发展了这一概念。
浮游生物、水生微型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颤蚓、溞、摇蚊幼虫、硅藻、小球藻、栅藻、水生维管束植物等均可用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水体严重污染的指示生物,如颤蚓类、毛蠓(Psуchoda alternata)、细长摇蚊幼虫(Tendipes attenuatus)、绿色裸藻(Euglena viridis)、静裸藻(E.caudata)、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等,均有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生活的能力。颤蚓类在溶解氧为15%的水体中,仍能正常生活,所以成为受有机物污染十分严重的水体的优势种。美国学者提出以单位面积颤蚓的数量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的指标,颤蚓数量愈多,表示水体污染愈严重。中国学者曾以颤蚓为指示生物,对第二松花江等水系进行监测和评价。中国常见的颤蚓类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拟颤蚓(Rhуacodrilus sinicus)和正颤蚓 (Tubifex tubifex)等。
指示水体中度污染的生物,如居栉水虱(Asellus communis)、瓶螺(Phуsaheteroteropha)、被甲栅藻(Scenedesmus armatus)、四角盘星藻(Pediastrum tetras)、环绿藻 (Ulothrix zonata)、脆弱刚毛藻(Cladophora fracta)、蜂巢席藻(Phormidium favo-sum)和美洲眼子菜(Potamogeton americanus)等,对低溶解氧也有较好的耐受能力,会在中度有机物污染的水体中大量出现。 指示清洁水体的生物,如纹石蚕(Hуdropsуche sp.)、扁蜉(Heptagenia)和蜻蜓 (Anax junius)的稚虫以及田螺(Compeloma decisum)、肘状针杆藻 (Synedra ulna)、簇生竹枝藻(Drapar naldia glomerata)等, 只能在溶解氧很高、未受污染的水体中大量繁殖。 利用指示生物可以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综合判断,而且还可以利用某些生物的行为变化和生理指标等对水体污染进行定性分析。如牡蛎(Ostrea)肉体颜色的改变可以反映海水中铜离子的污染,白鲢、鲤鱼、团头鲂的脑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可以反映有机磷农药的污染。
各种生物虽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但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并不单纯决定于污染,其他条件如地理、气候,以及河流的底质、流速、水深等对生物的生存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而且河流上游和下游的生物区系也存在天然差异。利用指示生物监测和评价水体质量必须注意这些因素。
参考书目
津田松苗:《水质污浊の生态学》,公害对策技术同友会,东京,1972。
大气污染指示生物 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包括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和大气污染指示动物。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19世纪中期,就有人注意到城市中地衣植物逐渐消失,在烧煤的烟囱附近,植物叶片出现“病斑”,后发现这与空气污染有关,并认为可利用植物来监测和评价空气污染状况。到20世纪40~50年代,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指示植物的研究也进一步开展起来。7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用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等指示植物监测大气的氟化物污染;分析加拿大白杨(Populus canadensis)、悬铃木 (Platanus orientalis)等植物叶片的氟和硫的含量来监测较大范围大气中的氟化物和二氧化硫 (SO2)的污染; 测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皂角(Gleditsia sinensis)等植物叶片中铅、镉等的含量以监测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等。同时,选择出适合于一些地区应用的指示植物,如金荞麦(Fagopуrum cуmosum)等。
指示植物的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条件的变化、生态平衡的破坏都会在植物体内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大气受到污染时,敏感的植物反应最快,最先发出污染信息,如出现污染症状,生长发育受阻,生理代谢过程发生变化和污染物在体内发生积累等。人们可以根据植物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大气污染的状况,对大气质量作出评价。
指示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这种影响强度一般是无法用理化方法直接进行测定的。大气受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时,一些污染物之间会发生协同作用,使它们的影响比它们各自单独的影响强烈;有时则产生拮抗作用,其影响要比它们各自的影响微弱。这些影响只有通过对生物各种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和测定来了解。②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敏感得多,人在SO2浓度达1~5ppm时才能嗅到,接触3~10ppm超过8小时,才对健康有影响;而一些植物接触0.5ppm,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伤害症状。因而利用植物能及时发现污染,尽早防治。③能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不同污染物会使植物的叶片出现不同的受害症状。SO2污染常使叶片的脉间出现有色的斑点或漂白斑;氟污染常使叶片的顶端和边缘出现伤斑,受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线;臭氧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叶表面近小叶脉处产生点状或块状伤斑,因为栅栏组织对臭氧敏感,所以症状大多出现在上表面;受到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急性危害后,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在叶片背面出现玻璃状或古铜色伤斑。④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通过对植物进行年轮生长量的分析以及测定积累在植物体内的污染物的数量,能够推测过去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的历史,对大气质量做出回顾评价。
常用指示植物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是:对污染物敏感;受污染后的症状明显;干扰症状少;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以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质量的双重作用。指示植物可以通过人工熏气试验、污染地区的植物调查、污染区栽培比较试验和叶片浸蘸等方法进行筛选。那些最易受害、反应最快的植物便是敏感植物。较常用的指示植物如下:
SO2污染指示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荞麦(Fagopуrum esculentum)、金荞麦、芝麻(Sesamu mindicum)、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等;
氟化氢(HF)污染指示植物──唐菖蒲、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金荞麦、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 杏(Prunus armeniaca)、葡萄(Vitis vinifera)等;
臭氧(O3)污染指示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矮牵牛 (Petunia hуbrida)、光叶榉 (Zelkova serrata)、牵牛花(Pharbitis nil)等; 乙烯(C2H4)污染指示植物──芝麻、香石竹(Dianthus fragrans)、番茄(Lуcopersicum esculentum)等;
PAN污染指示植物──早熟禾(Poa annua)、矮牵牛、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等。
此外,地衣对大气污染也很敏感,在SO2年平均浓度为 0.015~0.105ppm时就无法生存。但是它对污染的反应缓慢,适于监测浓度低、时间长的污染。
利用生物特别是利用植物指示大气污染的优点是:指示植物种类多,取材容易,监测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并能美化环境;它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长期地观察污染的积累性影响。缺点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的状况都会影响植物对污染的敏感性,使结果出现误差;在污染严重时,植物本身还会受害致死,失去继续监测的能力等。
利用指示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方法见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指示动物 动物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一般比植物低,而且动物活动性大,在环境质量恶化时会迁移回避,因此,通常不大用来指示或监测大气污染。但是有些小动物对一氧化碳(CO)的反应比人和植物灵敏得多。例如金丝雀、鼷鼠、麻雀、鸽子和狗等可用来作为CO的指示动物。狗的嗅觉特别灵敏,经过训练可以用来监测煤气管道漏气和CO污染源。
近年来,一些动物生态学家提出以小动物分布的多样性指数来指示大气污染。他们用灯光诱捕昆虫,统计一定时期内捕集到的昆虫种类和个体的数目,求出多样性指数,用以表示大气污染程度。
参考书目
松中昭一:《环境污染と指标生物》,朝仓书店,东京,1979。
⌒_⌒祝福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精彩⌒_⌒

⑦ 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

化石燃料的使用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大气层温度升高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连锁影响。如北极圈内特有的植物开花期提前,致使按期而来的蜜蜂因错过开花期而不能授粉,使这些植物数量锐减。世界各地发现的各种生物体异常,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已经很严重。英国、法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对境内河流中生物的性态进行过调查。在英国的爱尔河,发现100%的石斑鱼雄鱼变雌鱼,还有部分平眼鱼出现雌化现象。法国塞纳河中的雄鲽鱼出现排卵现象。在日本,流经东京都的7条河流也发现有25%的雄鲤鱼血清中含卵黄素。199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河流和湿地里发现三条腿的畸形青蛙,随后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发现畸形青蛙,其所占比例达10%。其中有一种叫雕蛙,畸形个体达75%。后来明尼苏达州的研究人员把产生畸形青蛙地区的水取来,用于培养体态正常的非洲瓜蛙,实验结果证明在这种水体里培养的瓜蛙100%的胚胎畸形,这说明不是生物个体的畸变,而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生物物种变态的结果。1998年挪威科学家在北极发现6只北极雌性小熊长出雄性器官,这一消息在全世界科学家中曾引起轰动。
环境污染对人类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一些事例为证:1984年4月26日,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事故后的7年里,有7000多清理人员死亡,在15年后,参加救援的83.4万人中,有5.5万人死亡,15万人残疾。在附近10千米以内的土地,50年内不适于耕作和放牧;附近100千米范围内,10年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类生存影响的明显例证。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也是渐变的: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1981—1996年的16年中,北京、上海、天津等39个大城市的11726名健康男性的调查表明,由于环境污染,男子的平均射精量(每次)在16年内下降了10.3%,每次射精的平均精子数目减少了18.6%;每次射精的精子活动率降低10.4%,正常形态精子减少8.4%。这和国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丹麦科学家的统计认为,由于环境污染,在1938—1990年的50多年内,成年男子每次射精量平均减少了20%,精子数目减少40%。另外畸形怪胎发生率的增加也有环境污染的背景。
附录6 环保运动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全美国共有1万所中小学、2000多所大学的2000多万人游行集会,群情激动。人们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图画、各种表格,高呼口号,进行集会和演讲,强烈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生存环境。第二天,并不关心环境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主持召开了会议,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稍后成立了美国国家环保局。4月22日的行动,也促使美国议会开始制定环保法规。1972年全球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正是因为这次行动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人们将4月22日命名为“地球日”,这一天也成为140多个国家的民众进行大规模环保活动的共同纪念日。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全世界范围的“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人类面临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呼吁人们要共同珍惜环境。这一天,被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年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年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1974只有一个地球1980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1975人类居住1981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76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82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77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83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1978没有破坏的发展1984沙漠化1979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985青年·人口·环境

附表1 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续表年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年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1986环境与和平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87环境与居住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88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89警惕全球变暖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0儿童与环境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1991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2001世间万物生命之网1992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2002让地球充满生机1993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2003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责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2005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附表1 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续)-11972年起,成立了许多的国际环保组织,专门研究生态环境问题,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人与生物圈计划”、“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GEF)”、“国际地球之友(FoEI)”等。1990年6月在马来西亚东盟组建东盟环境高级官员委员会。许多民间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也纷纷成立,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普及环境教育、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合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青少年环保志愿者”、为保护藏羚羊而疾呼呐喊的“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等。
国际社会经过协商还签定了各种国际环保公约与协定书。据统计,全球目前有180多个环保公约。另外,还确定了许多的环境日,开展宣传活动,以唤起和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正在加入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活动中。
日期节日名称日期节日名称2月2日世界湿地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8月9日世界土着居民国际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国际日3月22日世界水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10月4日国际动物日4月的某一周全国各地的爱鸟周10月14日国际减灾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0月17日根除贫困国际日6月4日受侵略戕害无辜儿童国际日10月24—30日裁军周6月5日世界环境日11月16日国际宽容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1月11—18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6月25日中国土地日12月29日生物多样化国际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附表2 与环保有关的节日

⑧ 如何检举环境污染

这个问题太大了。环境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又分为大气、土壤、水、生物圈、微生态等。污染物又分为很多种。一般而言,想判断环境污染的发生,需要确定环境类型及污染物种类,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国际或国家标准,判断污染物含量有没有超标,进而判断环境污染及其严重程度。

⑨ 地球环境污染

什么是环境问题
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 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 题。由自 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 震、洪涝、干旱、 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 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 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 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 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以 下本文中提到环境问题也采用这种用法。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 能力显着减 少和结构显着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 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 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 流失等等。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 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 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 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过 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 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 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 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 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 染和放射性污染。由环境污染还会衍 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 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 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 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2.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 高,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人口的增长又反过来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如此循环作用,直至现代,环境问题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环境问题的历 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产业革命,跟后两个阶段相比,是一个漫长 的时期。在该阶段,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 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随着种植、养殖和渔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第 一次劳动大分工。人类从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转变到自觉利用土地、生 物、陆地水体和海洋等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资料有了较以前稳定得多的来 源,人类的种群开始迅速扩大。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扩大物质生产规 模,便开始出现烧荒、垦荒、兴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 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问题。但此时的人类还意识不到这样做的长远后 果,一些地区因而发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退化。较突出的例子 是,古代经济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后来变成了 不毛之地;中国的黄河流域,曾经森林广布,土地肥沃,是文明的发源地, 而西汉和东汉时期的两次大规模开垦,虽然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可是由 于森林骤减,水源得不到涵养,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 横,土地日益贫瘠,给后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 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2)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此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为止。工业革 命(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向工业占优势的经济的迅速过渡称为工业革命)是 世界史的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此后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新的特点并日益复 杂化和全球化。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的一系列发明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人类 社会的生产力,人类开始插上技术的翅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开采和消耗 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新技术使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地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 间里先后进入工业化社会,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高度城市化。这一阶段的环境 问题跟工业和城市同步发展。先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剧 增,发达国家的城市饱受空气污染之苦,后来这些国家的城市周围又出现日 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更是加剧了这些污染公害 的程度。在后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普遍花大力气对这些城 市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搬到发展中国家,较好地解决了 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发达国家环境状况的改善,发展中国家却开始步 发达国家的后尘,重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城市环境问题有过之而无不 及,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
(3)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的"臭 氧洞"开始,人类环境问题发展到当代环境问题阶段。这一阶段环境问题的 特征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目前这些征兆 集中在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上。与此同 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一些国家的贫困化愈演愈烈, 水资源短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其他资源(包括能源)也相继出现将要 耗竭的信号。这一切表明,生物圈这一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支撑已接 近它的极限。这还表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长远性。

⑩ 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
(2)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的例子。
(3)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生物圈的一部分发生了污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81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7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44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1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97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5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8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11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13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57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3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32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41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7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50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56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