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产生什么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产生什么酶

发布时间:2022-10-11 20:48:04

㈠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

(1)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3)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
(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该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不能 该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

㈡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啥酶

因为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所以能分解纤维素

㈢ 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什么分解纤维素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释放到细胞外,这些纤维素酶可以催化纤维素的水解。

㈣ 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机制

使纤维素发生降解的微生物称为纤维素酶,它是包一种含C1酶、β-1-4-聚葡萄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三种主要成分的复合物。这三种主要成份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各不相同,简而言之,天然纤维素在C1作用下,产生水化了的聚合脱水葡萄糖链,经β-1-4-聚葡萄糖酶降解变成纤维二糖,由β-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

㈤ 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机制

使纤维素发生降解的微生物称为纤维素酶,它是包一种含C1酶、β-1-4-聚葡萄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三种主要成分的复合物.这三种主要成份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各不相同,简而言之,天然纤维素在C1作用下,产生水化了的聚合脱水葡萄糖链,经β-1-4-聚葡萄糖酶降解变成纤维二糖,由β-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

㈥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点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其结合方式和程度对植物源食品的质地影响很大。你知道纤维素的微生物怎么分离的吗?下面我给你分享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点,欢迎阅读。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知识点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的化学组成

含C、H、O三种元素,是一种多糖。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所以人体不能直接以纤维素为能源物质,但土壤中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无机环境。

2.纤维素的分布

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产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研究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3.纤维素酶的组分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方法

刚果红染色法,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2.原理

(1)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的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2)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形成的纤维二糖、

葡萄糖不和刚果红发生这种反应,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设计

1.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可省略)→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2.土壤取样

采取土样时,可以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3.选择培养

(1)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2)操作方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 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_d,直至培养液变混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4.涉及的生物技术

主要有:培养基的制作、无菌操作技术、稀释涂布平板法、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土壤取样等。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习题

1.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A)

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其中C1酶和Cx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而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牛、羊等草食动物可以合成纤维素酶,从而利用纤维素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

解析:牛、羊等草食动物不能合成纤维素酶,它们之所以能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它们的瘤胃中有许多微生物可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它们通过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

3.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C)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选择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含有该种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其他菌种在这种培养基中不能生存。

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所用到的方法是(B)

①稀释倒平板法②涂布平板法③单细胞挑取法④选择培养基分离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时,先进行选择培养,以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即富集培养,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培养,最后运用挑取单细胞法以获得纯培养。

5.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B)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解析:土壤取样之后,应先经过选择培养,以增大目的菌株的浓度,然后为避免一个培养基上的菌落太多,需进行稀释涂布平板。

6.刚果红能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B)

A.纤维二糖 B.纤维素

C.葡萄糖 D.麦芽糖

7.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B)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解析:进行纤维素酶的测定,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8.在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过程中往往需要震荡,其作用不包括(D)

A.使细菌能与培养基混合均匀

B.使细菌能充分吸收氧气

C.使细菌能快速繁殖

D.防止细菌失水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属好氧型细菌,充分震荡,一方面可促进细菌与培养基混合均匀,有利于其吸收营养,另一方面让细菌能充分与空气接触,有利于吸收氧气,以上两方面都能促进细菌快速繁殖。

9.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如图所示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D)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

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解析: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10.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D)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 、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 37 ℃恒温培养24~48 h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解析: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阅读全文

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产生什么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8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7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4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1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97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5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9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1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1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57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3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32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41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7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50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56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