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植物导电率是什么怎么测定有什么意义呢
植物导电,只查到了植物导电纤维,特征在于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植物纤维上包覆金属层制备而成,制备方法是采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对其先进行前处理,而后采用化学镀覆金属层.
导电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是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⑵ 怎么测量粉体的电导率
采用EST121超高阻计就可以测量出粉体电阻、电阻率、电导率。
⑶ 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方法提要
在电场作用下,水中离子所产生电导的强弱 (以电导率表示) ,用电导率仪可直接测出。
仪器和装置
电导率仪。
铂电极 (测电导专用) 。
温度计 (0~50℃,精确至 ±0.1℃) 。
试剂
氯化钾标准溶液 c(KCl) =0.01mol/L 称取经 105~110℃烘干 2h 的氯化钾 0.7455g于烧杯中,用煮沸除去二氧化碳冷却后的去离子水 (电导率应小于 1.0μS/cm) 溶解,移至 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25℃时,此溶液电导率为 1.413 ×103μS/cm。
分析步骤
1) 电极常数的测定。如铂电极上未标明电极常数,则按以下步骤测定,并计算电极常数 Q。
取 25~30mL KCl 标准溶液于干净的烧杯中,插入已清洗干净的铂电极,电极引线与电导率仪相连。在恒温 25℃条件下,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准确测出电导值 G。重复测定3~5次。从表80.2中查出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率,按下式计算铂电极的电极常数: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Q为铂电极电极常数,cm-1;GKCl为25℃时测得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值,μS;κKCl为从表80.2中查出的25℃时氯化钾溶液的标准电导率值,μS/cm。
表80.2 25℃时氯化钾溶液的电导率
2)试样测量。根据试样电导率的大致范围,按表80.3选择适当的电极。按所选用电极的电极常数,调好仪器上电极常数调节旋钮的位置,并将量程选择旋钮放在适当的档次上。
表80.3 电极选择
取适量水样冲洗50mL烧杯并冲洗电极几次后,再取适量水样,将电极浸入水中,按仪器操作步骤测量,读取表头数值,即为t(℃)时的电导率(κt),同时测量试样温度t(℃)。
测量完毕,用去离子水洗净电极,用滤纸吸干电极表面水分(切勿擦电极的铂黑镀膜);在不使用时,将其装入电极盒内保存。
水样的电导率用下式计算(25℃):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κ25为25℃时水样的电导率,μS/cm;κt为t℃时测得水样的电导率,μS/cm;t为测量时试样的温度,℃。
如采用电极常数为10的电极,且电极常数选择旋钮放在“1”的位置时,则测得的κ值应乘以10。
注意事项
使用中如发现电极的铂黑脱落或读数不正常,则需按下述步骤重新镀铂黑或更换电极。
先将电极浸入王水中电解数分钟,每分钟改变电流方向一次,使铂黑溶解,待铂片恢复光亮后,用温热的铬酸洗液或(1+1)HCl浸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将电极浸入氯铂酸-乙酸铅溶液[氯铂酸-乙酸铅混合溶液:分别称取1g氯铂酸(H2PtCl6·6H2O)和0.012g乙酸铅(PbAc2·3H2O)于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加水至100mL,混匀,贮存于棕色瓶内]中,并与1.5V干电池的负极相接,干电池的正极和浸在同一溶液中的一段铂丝连接。电流强度应只允许产生少量气泡。每5min改变电流方向一次,直到镀上一层均匀的铂黑为止。电极用去离子水洗净,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装入盒内保存备用。保存氯铂酸-乙酸铅溶液供以后使用。
⑷ 纯净水微生物检测方法
电导率越低,水越纯。电导率很低是不是说明水中的微生物也不存在了呢?微生物检测等很长时间才出结果,要是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检测纯净水的话,那就可以省了很多微生物检测步骤.
在现代食品安全速测技术中确实有利用电导变化原理来测量微生物含量的方法,叫做:Bactometer系统,是一种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比较快速的方法是有的,设备也比较先进,可能用的并不多
例如: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即用胶系统(SimPlate)
Bactometer系统
Malthus微生物快速测试仪
ATP生物发光技术(BL)
微量量热法
接触酶测定仪
放射测量法
奥地利Sy-Lab公司的BacTrac4300和BioTrac4200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利用低电导率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及碳水化合物等)进行新陈代谢,生成低分子带电荷的分解物,使电导率发生变化,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并记录,检测系统每10分钟检测一次电导率的变化,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并自动给出结果。因此,只要先用标准方法对比做出标准曲线,就可以达到快速定量检测菌数的目的。对于致病菌或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则不需要做标准曲线,如有电导率显着突变,则可以判断为初筛阳性,用标准方法进一步确认。
其特点是:
1。采用独创的测量培养基电导(M值)和电极电导(E值)结合的方法,测量相对电导率变化,使灵敏度大大提高,E值测量法尤其适用于一些高盐分(高电导率)的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使电导率法用于致病菌快速初筛成为可能。
2。对于难以测量电导变化的微生物,如酵母和霉菌,直接电导测量经常会出现假阴性。Sylab公司采用测间接电导率的方法,通过测量KOH吸收微生物代谢产生CO2后电导率的变化反映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杜绝假阴性可能。
3。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出0.2-1个/mL(克)样品。
4。可检测样品种类广。可检测常见的各种食品、化妆品、药品、环境拭子等,还可用于微生物代谢、防腐及消毒效果研究等。
5。检测的微生物项目多。可检测常规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和霉菌总数)及致病微生物(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6。检测速度快。样品含菌量越高,出结果越快,只需4-24小时即给出结果。大肠菌群最长12小时出结果。
7。检测步骤简单。厂家提供特殊配方的培养基,您只需制备好培养基,将样品加入培养基中,放入仪器,然后启动程序即可自动出结果。对于液体样品无需复杂前处理,固体样品只需进行必要的均质和稀释即可。不需要将样品进行梯度稀释,不需要人工计数,轻松完成每天繁琐的微生物检测工作,省时省力。
8。针对中国市场,厂家可以只提供干燥培养基,单次检测成本低廉,特别适合中国国情。
9。基于Windows系统的智能化软件,可对单个检测瓶进行控制,特别适合HACCP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10。与标准方法相比,符合率达到90-97%,完全能满足检测机构和企业对快速检测的需要。
11。该方法通过欧洲各国的认证。
⑸ 电导率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如果σ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E是电压(单位伏特),则:σ = I/E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G=L/R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µS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1S/cm=103mS/cm=106µ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导体的电导。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K=JG=I/ρ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µ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ρ=I/K=1/0.1×106=10MΩcm。
(5)微生物的电导率怎么测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温度
电导率与温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段温度值域内,电导率可以被近似为与温度成正比。
为了要比较物质在不同温度状况的电导率,必须设定一个共同的参考温度。电导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时常可以表达为,电导率对上温度线图的斜率。
2、掺杂程度
固态半导体的掺杂程度会造成电导率很大的变化。增加掺杂程度会造成电导率增高。水溶液的电导率高低相依于其内含溶质盐的浓度,或其它会分解为电解质的化学杂质。
水样本的电导率是测量水的含盐成分、含离子成分、含杂质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标。水越纯净,电导率越低(电阻率越高)。水的电导率时常以电导系数来纪录;电导系数是水在 25°C 温度的电导率。
3、各向异性
有些物质会有各向异性(anisotropy) 的电导率,必需用 3 X 3 矩阵来表达(使用数学术语,第二阶张量,通常是对称的)。
⑹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通常是溶液的电导率测量。固体导体的电阻率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量一般采用交流信号作用于电导池的两电极板,由测量到的电导池常数K和两电极板之间的电导G而求得电导率σ。
电导率测量中最早采用的是交流电桥法,它直接测量到的是电导值。最常用的仪器设置有常数调节器、温度系数调节器和自动温度补偿器,在一次仪表部分由电导池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可以直接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是将相互平行且距离是固定值L的两块极板(或圆柱电极),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为了避免溶液电解,通常为正弦波电压,频率1~3kHz)。然后通过电导仪测量极板间电导。
电导率的测量需要两方面信息。一个是溶液的电导G,另一个是溶液的电导池常数Q。电导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测量得到。
根据关系式K=Q×G可以得到电导率的数值。这一测量原理在直接显示测量仪表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Q= L/A
A——测量电极的有效极板面积
L——两极板的距离
这一值则被称为电极常数。在电极间存在均匀电场的情况下,电极常数可以通过几何尺寸算出。当两个面积为1cm2的方形极板,之间相隔1cm组成电极时,此电极的常数Q=1cm-1。如果用此对电极测得电导值G=1000μs,则被测溶液的电导率K=1000μs/ cm。
一般情况下,电极常形成部分非均匀电场。此时,电极常数必须用标准溶液进行确定。标准溶液一般都使用KCl溶液这是因为KCl的电导率的不同的温度和浓度情况下非常稳定,准确。0.1mol/l的KCl溶液在25℃时电导率为12.88ms/cm。
所谓非均匀电场(也称作杂散场,漏泄场)没有常数,而是与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因此,一个纯杂散场电极是最复杂的电极,它通过一次校准不能满足宽的测量范围的需要。 电导电极一般分为二电极式和多电极式两种类型。
二电极式电导电极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电导电极类型,实验式二电极式电导电极的结构是将二片铂片烧结在二平行玻璃片上,或圆形玻璃管的内壁上,调节铂片的面积和距离,就可以制成不同常数值的电导电极。通常有K=1.K=5.K=10等类型。而在线电导率仪上使用的二电极式电导电极常制成圆柱形对称的电极。当K=1时,常采用石墨,当K=0.1.0.01时,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或钛合金。
多电极式电导电极,一般在支持体上有几个环状的电极,通过环状电极的串联和并联的不同组合,可以制成不同常数的电导电极。环状电极的材料可以是石墨、不锈钢、钛合金和铂金。
电导电极还有四电极类型和电磁式类型。四电极电导电极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电极极化带来的测量误差,在国外的实验式和在线式电导率仪上较多使用。电磁式电导电极的特点是适宜于测量高电导率的溶液,一般用于工业电导率仪中,或利用其测量原理制成单组分的浓度计,如盐酸浓度计、硝酸浓度计等。 根据公式K=S/G,电极常数K可以通过测量电导电极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的电导G来求得,此时KCL溶液的电导率S是已知的。
由于测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不同,以及测量仪器的精度和频率也不同,电导电极常数K有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常数也可能会有变化,因此,新购的电导电极,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电导电极,电极常数应重新测量标定,电导电极常数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测量时应采用配套使用的电导率仪,不要采用其它型号的电导率仪。
2. 测量电极常数的KCL溶液的温度,以接近实际被测溶液的温度为好。
3. 测量电极常数的KCL溶液的浓度,以接近实际被测溶液的浓度为好。 电导率测量是与温度相关的。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程度依溶液的不同而不同,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
Gt = Gtcal{1 + α(T-Tcal)}
其中:
Gt = 某一温度(°C)下的电导率
Gtcal = 标准温度(°C)下的电导率
Tcal = 温度修正值
α = 标准温度(°C)下溶液的温度系数。
下表列出了常用溶液的α值。要得到其他溶液的α值,只要测量某个温度范围内的电导率,并以温度为纵轴绘出 溶液
(25°C) 浓度 Alpha
(α) 盐酸 10 wt% 1.56 氯化钾溶液 10 wt% 1.88 硫酸 50 wt% 1.93 氯化钠溶液 10 wt% 2.14 氢氟酸 1.5 wt% 7.20 硝酸 31 wt% 31.0 相应的电导率的变化曲线,与标准温度相对应的曲线点为该溶液的α值。
市场上所销售的所有电导仪都可以参照标准温度(通常为25°C)进行调节的或自动温度补偿。大多数固定温度补偿的电导仪的α调节为2%/°C(近似25°C时氯化钠溶液的α)。可调节温度补偿的电导仪可以把α调节到更加接近所测溶液的α。
⑺ 用数字万用表如何测液体培养基的电导率,按钮应该旋到哪个位置来测的
电导率的测定应该是一个要求较严格的操作,用一般的数字万用表可能无法达到“测定”的要求,但是,应该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比较”导电率的装置,当然也可以作为比较某种导电液体与已知导电率的液体之间的导电率的简单比较,比如固定用一个有两个相互绝缘的固定电极的槽,在槽内装入一定体积的不同导电液体,分别用数字表的电阻档测量装入导电液后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大小并比较,所得电阻值的大小分别反映所加入液体的导电率低高,由于电阻档的精度限制,这个测定应该很粗略;或者可以在两电极之间接入一个适当的稳压电源,用数字表的小电流档串接在其中,测量流过两电极之间的电流,电流大的导电液导电率当然大,若与已知导电率的材料比较,大体上可以计算所测的导电率。如
使用同一个槽进行测试,并加入同样体积的导电液(或胶体等),以及采用稳压电源,是为了得到尽量一致的测试条件,电流表量程由实际情况选择。
⑻ 测量电解液电导率一般用什么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通常是溶液的电导率测量。固体导体的电阻率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量一般采用交流信号作用于电导池的两电极板,由测量到的电导池常数K和两电极板之间的电导G而求得电导率σ。
电导率测量中最早采用的是交流电桥法,它直接测量到的是电导值。最常用的仪器设置有常数调节器、温度系数调节器和自动温度补偿器,在一次仪表部分由电导池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可以直接测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
折叠测量原理
电导率的测量原理是将相互平行且距离是固定值L的两块极板(或圆柱电极),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为了避免溶液电解,通常为正弦波电压,频率1~3 kHz)。然后通过电导仪测量极板间电导。
电导率的测量需要两方面信息。一个是溶液的电导G,另一个是溶液的电导池常数Q。电导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测量得到。
根据关系式K=Q×G可以得到电导率的数值。这一测量原理在直接显示测量仪表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Q= L/A
A--测量电极的有效极板面积
L--两极板的距离
这一值则被称为电极常数。在电极间存在均匀电场的情况下,电极常数可以通过几何尺寸算出。当两个面积为1 cm的方形极板,之间相隔1 cm组成电极时,此电极的常数Q=1 cm。如果用此对电极测得电导值G=1000 μS,则被测溶液的电导率K=1000 μS/ cm。
一般情况下,电极常形成部分非均匀电场。此时,电极常数必须用标准溶液进行确定。标准溶液一般都使用KCl溶液这是因为KCl的电导率的不同的温度和浓度情况下非常稳定,准确。0.1 mol/l的KCl溶液在25℃时电导率为12.88 mS/cm。
所谓非均匀电场(也称作杂散场,漏泄场)没有常数,而是与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因此,一个纯杂散场电极是最复杂的电极,它通过一次校准不能满足宽的测量范围的需要。
⑼ 如何测定物质摩尔电导率
电导
表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导体的电阻越小,电导就越大,数值上等于电阻的倒数。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符号s。
电导率
电导率(T.D.S):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ρl=l/σ
(1)定义或解释 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 (3)说明 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摩尔电导率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其浓度而改变,为了对不同浓度或不同类型的电解质的导电能力进行比较,定义了摩尔电导率,用∧m表示,
式中,c为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m-3,κ为电导率,单位为S·m-1,所以∧m的单位为S·m2·mol-1。
在表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时,应标明物质的基本单元。通常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指明基本单元。
⑽ 电导率怎么测
找实验室仪器供应商买电导率仪
1、如果测自来水一般的电导率就可以了
2、如果要测纯净水要用DJS为0.1或者0.01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