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古生物学是什么意思

古生物学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0-07 08:01:22

⑴ 古生物学是干什么的

古生物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地质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古生物学理论知识,能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等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望采纳

⑵ 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古生物学担负着为地质学和生物学服务的双重任务。 这方面的研究称生物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方法中,历史最久的是标准化石法。标准化石须具备下列条件:存在的地质年代短,以便精确地确定地层年代;地理分布广泛,以便易于找到并可作大范围的对比。例如前面提到的白羊石,在欧亚各地古地中海区都能找到,是赛诺曼阶的标准化石。在使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任何化石都有在时间上发生、繁盛、稀少、绝灭的过程和在空间上起源、迁移、散布的过程。前人及文献中所规定的时代及地理分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修改,不能生搬硬套。还要注意一个生物群中的各类化石都有不同程度的地层意义,不能忽视整个生物群面貌,而仅根据少数标准化石来判断地层年代。
除了标准化石法、百分统计法等外,对比法,数量(或图解)对比法等。
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由于适应环境的结果,各种生物在其习性行为和身体形态构造上都具有反映环境条件的特征。因此搞清了化石的形态、分类、生态后,应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就可以推断其生存时期的生活环境。这方面特别有用的是指相化石,即能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例如造礁珊瑚的生活环境为海洋,水深不超过100米,水温在18℃以上,海水清澈,水流平静。因此,如果在地层中发现了珊瑚礁体就可以判断其沉积环境为温暖、清澈的浅海。又如,蕨类植物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因此在地层中发现大量蕨类植物化石,就指示当时的古气候温暖潮湿。在使用化石恢复古环境时,应注意不少生物在地史时期中其生活环境有演变过程,例如海百合在古生代是典型浅海动物,现则多数栖居深海。此外,不仅指相化石,而且生物群的各类别以及沉积物本身都有反映环境的意义,须注意综合分析。
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的成因及分布:许多沉积岩,如某些石灰岩、硅藻土,主要由化石组成,特别是能源矿产(石油、油页岩、煤)主要由动植物遗体转化形成。应用古生物学于找矿的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根据成矿化石的时代分布、生态特点等,研究矿产的分布规律;②广泛使用微体和超微化石,精确地划分对比含矿层位,指导钻探等;③从古生物化学角度,研究古生物通过吸附、络合、化合等方式富集稀有金属元素的规律;研究古细菌在矿产形成中的作用等。
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方面的应用: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引起生物生活条件的变化,反映为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古生物钟即利用生物生长周期的特征计算地史时期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例如现代珊瑚体上一年生长期内约有360圈生长细纹,每纹代表一日。在泥盆纪的珊瑚化石上,该生长细纹约400圈,石炭纪的为385~390圈,说明当时每年天数分别为400及385~390左右,这些数据与用天文学方法求得的各地质时代每年的天数大致相同。用双壳纲、头足纲、腹足纲和叠层石的生长线研究也可得出相似结论。通过计算表明,自寒武纪以来,每年和每月的天数在逐渐减少,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在变慢。
在构造地质学中,应用已变形化石(腕足类、笔石、三叶虫)和同类未变形化石的对比,来求得应变椭球体的形状和方向。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也不乏借助于古生物学的例子,如南方大陆的分裂,可以用在两侧同时找到淡水爬行动物中龙(Mesosaurus)化石为例。在一系列微板块或地体的研究中,更需借助有关的古生物化石作对比依据。
古遗迹学在研究深海沉积形成的地层时很有意义。 为生命起源学说和进化论提供事实依据。生命起源方面,已知最早的化石资料大致如下:
距今7 亿年最早的大化石(埃迪卡拉生物群)
距今8 亿年啮草原生动物形成
距今10亿年有性分裂生物形成
距今15亿年真核细胞形成
距今23亿年产氧微生物群落发展
距今31亿年最早的叠层石
距今33亿年最早的化石(南非的古杆菌及巴贝通球藻)以上过程清楚显示生命在早期发展阶段的进化过程。
古生物学为进化论提供的证据有3方面:①总的古生物发展史显示生物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总趋势,植物中由菌类-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中从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从鱼-两栖类-爬行类-鸟和哺乳类,其形成和繁盛的时代都是按上述顺序相继出现的。②在各主要类别之间陆续发现中间环节的化石,证明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和共同起源。例如介于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总鳍类;介于两栖类和爬行类之间的鱼石螈;介于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始祖鸟等。③在一些具体的类别中建立起符合进化论的系统发生关系,如马的谱系,从开始发生到整个过程已研究得比较清楚,为进化提供了实证。
随着学科间渗透、交叉,古生物学的服务范围已超出地质学和生物学,向着天文学、物理学等方向扩展。

⑶ 翼龙目的古生物学介绍

古生物学:

飞行

关于翼龙类的飞行模式、双翼运动方式、以及起飞方法,古生物学界还没有定论。在2008年,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佐藤克文认为翼龙类无法飞行。佐藤克文在印度洋南部的克罗泽群岛进行特殊研究,目的在测试大型海鸟的飞行能力。他将三号电池大小的加速度计贴在五个不同种类、二十八只鸟的羽翼上,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飞鸟信天翁。根据佐藤克文的计算,重量超过四十公斤的鸟在无风状态下,翅膀拍动速度无法达到足以飞翔的速度。信天翁的重量为二十二公斤,还是能够飞行。依据这个基准,大型翼龙无法翱翔高空。不过,研究报告指出,比较这两种飞行动物时,还必须考虑它们在解剖结构、生理学与环境上的差异。在书籍《Posture, Locomotion, and Paleoecology of Pterosaurs》里,则认为白垩纪晚期的大气层的氧气含量高,翼龙类可以在这种环境中飞行[34]。但是,上述两者都推测翼龙类以类似鸟类的方式飞行,而且无法将某些巨大翼龙类的体型列入计算(例如神龙翼龙科、古神翼龙科)。德恩·奈许(Darren Naish)则认为中生代与现代的大气层组成不同,并非大型翼龙类能够飞行的原因。

朴茨茅斯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克·维顿、麦克·哈比卜提出翼龙类的起飞方式假设,当翼龙类起飞时,会将身体呈预备状态,再用四肢力量同时推动身体向前,进而展开双翼飞行,类似弹射器的弹射方式。当翼龙类在天空飞行时,时速可达每小时120公里,一次可飞行数公里。

在1985年,史密森尼学会委托航空工程师保罗·麦卡克莱迪(Paul MacCready)进行翼龙类的飞行模式测试,他制造一个1/2大小的风神翼龙模型,并以弹射装置进行多次测试,并把过程拍摄成IMAX电影《On the Wing》。但这个模型有一些生理结构上的错误,例如尾巴装设垂直、水平方向的控制舵,以协助模型起飞,但翼龙类的尾巴没有这些额外组织。另外,由于模型尾巴过长,无法实际呈现翼龙类重心分布对飞行的影响。

气囊与呼吸系统

在2009年,一份研究显示翼龙类的骨骼具有充满空气的空间,应该内有气囊,类似现代鸟类的呼吸系统,可使翼龙类的呼吸更有效率、并减轻它们的体重,可协助翼龙类的飞行

神经系统

因为翼龙类的头颅骨非常易碎,研究它们的头颅骨是非常困难的。但在2003年,俄亥俄大学的劳伦斯·威特默(Lawrence Witmer)等人使用X光电脑断层扫描,扫描明氏喙嘴翼龙(Rhamphorhynchus muensteri)、桑塔纳古魔翼龙(Anhanguera santanae)的脑部,建立起两个物种的脑部3D影像,并发现这两个物种的小脑有巨大的绒球(Flocculus)。绒球是用来整合来自关节、肌肉、皮肤、与平衡器官的讯息。

翼龙类的绒球占了它们脑部体积的7.5%,比其他脊椎动物还大。鸟类的绒球也比其他动物大,但只占脑部的1%~2%。

绒球传送神经讯号,让眼部肌肉产生小而自动的运动。这让动物的视网膜产生稳定的影像。翼龙类有大型绒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巨大的翼,巨大的翼意味者有大量的感应讯息要处理。

地上运动

翼龙类的臀窝是稍微朝向侧上方,股骨头适度的往内侧弯,显示翼龙类是半直立步态。当它们飞行时,大腿可能抬高到与身体平行,类似现代的滑翔蜥蜴。

过去的古生物学家,对于翼龙类在地上移动时是采四足方式或二足方式有重大争论。在1980年代,古动物学家凯文·帕迪恩(Kevin Padian)指出小型翼龙类有较长的后肢,例如双型齿翼龙,它们除了飞行以外,在地面行走与奔跑时可能采二足方式,如同现代的走鹃。现在已发现大量的翼龙类足迹化石,呈现出明显的后肢四趾、前肢三趾的足迹,可证实翼龙类在地上移动是采取四足方式移动较大型翼龙类有较小的后肢与大型的身体前半段,一般认为它们在地面上移动时使用四肢。根据目前所发现的翼龙类足迹化石,可以发现它们正在涉水或找食物,还没有发现可证明它们在飞行或滑翔的足迹化石。

足迹化石显示,诺氏风神翼龙是采四足方式行走

大部分的脊椎动物是趾行动物,行走时以脚趾接触地面,脚踝不接触地面;从足迹化石显示,翼龙类行走时以脚掌接触地面,类似人类与熊,都属于跖行动物。神龙翼龙科的足迹化石显示,至少有部分翼龙类行走时采取后肢直立步态,而非往后肢两侧延展的步态。

传统的观念认为,翼龙类在地面行动时相当笨拙、不方便;但近年研究发现,至少部分翼龙类(尤其是翼手龙亚目)能够顺利的行走、奔跑。与其他翼龙类相比,神龙翼龙科与鸟掌翼龙科的前肢相当长;神龙翼龙科的手臂骨头与掌骨特别地修长,它们的前肢比例,接近善于奔跑的有蹄类哺乳动物。它们的后肢不适合高速奔跑,但步伐比其他翼龙类更大。神龙翼龙科可能无法奔跑,但它们可以快速、有效率地行走。

借由比较翼龙类与现代鸟类的手掌、脚掌与身体的比例,科学家可以推测翼龙类在地表的生活方式。与神龙翼龙科的体型与后肢相比,它们的脚掌相当小,脚掌长度是胫骨的25%到30%。这显示神龙翼龙科较适合在干燥、硬的地面上行走。无齿翼龙的脚掌较长,长度是胫骨的47%。滤食性的翼龙类(例如梳颌翼龙超科)具有非常大的脚掌,举例而言,翼手龙属的脚掌长度是胫骨的69%,而南翼龙的脚掌长度是胫骨的84%,大的脚掌/胫骨比例代表它们适合在软而泥泞的地面行走,类似现代鸟类。

掠食

过去曾发现棘龙科恐龙以翼龙类为食的化石证据。在《自然》(Nature)杂志的2004年7月版,古生物学家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提出在一个早白垩纪的翼龙类化石的三个颈椎上,发现了棘龙科恐龙的断裂牙齿。由于这些脊椎骨的关节仍连结在一起,所以这只翼龙类未被吞食并消化。

繁衍

关于翼龙类的繁衍行为的直接、间接证据很少。在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个翼龙类的蛋,同一个挖掘地点也发现了许多着名的有羽毛恐龙。这个蛋被压扁,但没有破碎的迹象,显示这个蛋有皮革质的外壳,如同今日的蜥蜴。胚胎的翼膜已经发展良好,显示翼龙类出生后不久就可以飞行。

在2011年发现的一个达尔文翼龙化石,后肢之间有一个蛋化石,也是质地软的革质蛋,如同现代爬行动物;而现代鸟类则是质地较硬的钙质蛋。与产卵的母体相比,这颗蛋化石非常小。在2007年,一个关于翼龙类蛋壳结构与组成的研究,指出它们可能会将蛋掩埋到土壤中,类似现代鳄鱼与乌龟。对于早期的翼龙类,将蛋掩埋到土壤孵化,可以减轻母体本身的重量,但会限制翼龙类所能生存的地理环境;在鸟类出现后,更会面对鸟类竞争生存环境,而面临劣势。另一种可能则是将蛋置于身体之下,直到孵化前,类似某些蜥蜴的作法,但大部分主龙类不采用此方法。

目前已发现数个刚孵化不久的幼年个体,包含翼手龙科、喙嘴翼龙科、梳颌翼龙科、与神龙翼龙科。这些幼年个体的骨头已呈现高度的硬化,双翼比例已接近成年个体。在翼龙类的早期研究历史,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常被归类于相同属的不同种。德国索伦霍芬石灰岩、巴西的海相沉积层可同时发现成年个体、非常年轻个体,例如翼手龙属、喙嘴翼龙、巴西的南翼龙,可以证实这些个体可能飞跃潟湖的中央时,摔落并淹死。这也显示这些幼年个体已具有飞行能力。

目前不确定翼龙类是否有亲代养育行为,但根据它们相当年轻就有飞行能力、海相沉积层的成年与幼年个体化石,显示幼年个体并非完全依靠亲代。或者是只经过短暂的亲代养育后,当双翼已具有飞行能力时,幼年个体就会离巢生活。另一种可能是,它们只借由原本从蛋黄吸收的营养来渡过刚孵化后几天,之后开始独自觅食,完全不靠亲代养育。

翼龙类的不同类群,具有不同的生长模式。早期、原始的喙嘴翼龙类,以喙嘴翼龙为例,刚孵化第一年的平均生长率为130%到173%,略快于现代短吻鳄。当喙嘴翼龙达到性成熟后,成长速率就会缓慢,之后再经过三年才达到最大体型。晚期、进阶型的翼手龙类,以无齿翼龙为例,刚孵化第一年就成长到成年个体体型。翼手龙类的生长模式为有限生长,当成长到完全体型后,就不会继续成长。

活跃时间

在2011年,科学家比较数种翼龙类、现代鸟类与爬行动物的巩膜环大小,以得出它们的作息与活跃时间。翼手龙属、掘颌龙、妖精翼龙属于日行性动物,梳颌翼龙、南翼龙、喙嘴翼龙则是夜行性动物。古神翼龙属于无定时活跃性的动物,觅食、移动行为跟白天黑夜没有正相关,只休息短暂时间。根据这个研究结果,梳颌翼龙、喙嘴翼龙的生活方式可能类似现代夜行性海鸟,在夜间捕食鱼类;南翼龙的生活方式可能类似某些雁形目,在夜晚采滤食方式以水中的小型动物为食。德国索伦霍芬石灰岩同时发现梳颌翼龙、喙嘴翼龙、掘颌龙、翼手龙属,它们可能占据不同生态位、有不同生活方式与食物来源。

⑷ 什么是古生物学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古生物一词一般只见于中文及日文文献,泛指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更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者称今生物或现生物,但并无严格规定。大部分古生物已绝灭,但亦有少数古生物可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

⑸ 学习古生物学研究恐龙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古生物学跟研究恐龙是两回事。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学科,能帮助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进化来的。从地质学方面来说,一定的地层代表一定的年代,而一定的年代生存着一定的物种,因此研究古生物更现实的意义就是,在寻找矿物的时候,通过发现某种生物化石我们可以判断挖到了哪一层,以及根据这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推断有些什么矿。比方说,地球上的煤炭资源大多形成于石炭纪,而这个时期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是两栖动物,比较典型的是迷齿类,假如我们挖到某种石炭纪森林中的迷齿类化石,说明我们已经找到了石炭纪的森林,很可能有煤炭矿床。再有就是通过研究同一地区不同地层的生物化石,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地区的地貌改变情况,比如说一个地区深处的地层埋有海生物化石,浅出的地层埋有陆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区原先是海洋,那么我们就可以借此得知沧海桑田的变迁,也就是地壳运动的历史。还有,一些生物适合生活在热带,一些生物适合生活在寒带,通过发掘生物化石,我们也可以知道某个地区过去的气候是冷还是热,从而了解气候的变迁。综上所述,古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远古的地貌、气候、生态等等,为我们研究整个地球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线索。

⑹ 人类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在于什么

恐龙作为地球曾经的霸主,到底是如何灭绝的?人类研究恐龙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古生物学真的是一门无意义的学科?

这绝对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至少在学术界,你要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支持,你得告诉评委你的研究意义在哪里,而不是自我觉得OK。那么恐龙研究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一、其实恐龙研究主要是地质学的研究

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人误解的一点,很多人以为恐龙研究是生物学领域的,而并非如此,研究恐龙的主要是地质学领域

恐龙属于古生物学的一支,古生物学,虽然叫“生物学”,其实是地质学分支。

国内研究古生物学的单位大家可以瞅瞅:

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之类的一系列院校。

今天的哺乳动物占据主流,尤其是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

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基本上和人类有关,牛、羊、猪、狗、猫等等,他们的规模远远超过了野生动物的规模。

如果地质上发生了巨变,那么人类及其相关的动物对生态的需求如何?如何来适应新的生态?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

甚至包括温室效应,到底值得我们多大的关注?

就比如今天的全球变暖,到底是人类活动因素导致的?还是本身地球处于一个变暖周期呢?

我想起了前校长丁仲礼的话,

地球历史上比现在温度高十几度,二氧化碳是现在高10倍的时候都有。

作为当今地球的霸主,人类可以说进化到了非常成功的地步,那么我们思考前任霸主的兴亡史,也是顺其自然的。

三、生态价值

同上面类似,一个庞大的族群,恐龙事实上形成了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

那个年代,爬行类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处不在,这种规模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来维持了数亿年的稳定。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个系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呢?

自然界强大的纠正能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为何只有鸟类最后躲过了大灭绝?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存在某些规律,我们今天的人类是否也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尽管人类已经很朴素的开始保护生态了)

其实做进化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关注生物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性状最后能够形成,必然是和自然界互作的结果。从恐龙到现在的鸟类,这个进化逐步适应的过程中,应对大自然,获得更好的生存,必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生命的进化从未停止,我们可能不在意的一些地方,有可能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引发了对生命的选择。

尤其是当今的人类世,这是一个新概念,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扩散中,就是代表了人类出现后对地球的巨大影响,而由此引发整个生物圈的变化。

就像书中说的桦尺蠖例子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阴.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

今天的地球,人类大范围的改造,诸如修路,水电站,航运,捕捞,还有污染排放等等,肯定会对自然界产生反馈。

这些生态的改变,落到整个生物圈会是什么样的影响?

此外,其他的价值也有

比如,恐龙化石有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啊~~~

以及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探索之类的,也是意义嘛。

如果搁到古生物学上,还有能源的价值呢,我们今天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它们就是古生物的产物,煤,石油,天然气等等。

当然,实在想不到,那就是奠定基础。这一点估计写过论文的人都熟悉。有创新,那就创新,没创新,那就是打基础。

⑺ 山东诸城新发现罕见恐龙足迹化石,这在古生物学上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⑻ 动漫中常出现的“亚种”一词是什么意思啊

亚种是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栖息在该物种分布范围内的次级地理区,而且在分类学上和该种的其他种群不同。亚种是指某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这个种群就称为某种生物一个亚种。

(8)古生物学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亚种subspecies,是次于种的一个种级分类等级,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所承认的最低分类等级。

同种生物不同亚种之间可以交配繁殖可育后代。例如:北美灰狼和家犬。但是黄种人和白种人只是一种文化概念,并不是生物学上的亚种。

与同一种内的其他居群在地理分布上界线明显、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的居群。

亚种由于进一步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发展成为新的物种。

古生物学中将由于时代分布上的不同而使同一种内在形态特征上与其他居群有所不同的居群,也称为亚种,是为年代亚种。故亚种又可分为地理亚种及年代亚种。亚种名是三名之一。

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或宿主、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这一特征具有较强的遗传性。

阅读全文

与古生物学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45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12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04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76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0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04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47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07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79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8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1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38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4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9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06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29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1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2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746